大班數學:小鬼當家
活動背景: 在一次參觀超市活動時,孩子們對超市中琳瑯滿目的商品充滿了好奇,這兒看看,那兒摸摸。當看到收銀員阿姨在熟練地結算價錢時,孩子們們也在一邊算起了小帳。超市游戲是我們經常開展的,孩子們喜歡的游戲。平時,我們在游戲中可以看到幼兒用自制的紙幣進行買賣。如、在游戲中經常可以聽到“這瓶可樂2元錢,再找你3元錢”,由此引發了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數學的活動,本活動是讓幼兒在購物記帳的過程中學習減法,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這與《新綱要》中“為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松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的指導思想相符合。活動目標:核心經驗:通過超市購物記帳的游戲學習10以內的減法。理解減法算式所表達的數量關系。相關經驗:了解購物的過程,知道商品價格與數的關系。 體驗游戲的樂趣,產生對數學活動的興趣。活動準備:經驗準備:課前準備;參觀超市,嘗試獨立去超市購物,了解商品的價格,會用數字記錄商品的價格。環境準備:1、各種小商品(玩具、文具用品、食品等)、每人一只籃筐(10元錢幣、筆、紙)、算式卡若干、標價貼紙、商品標記等。2、在活動室中布置一個超市的場景。3、制作多媒體課件“超市開業”的喜慶畫面。活動過程: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興趣。(放多媒體“超市開業”的喜慶畫面)師:“小朋友,天惠超市開張了,可里面東西還沒有整理好,想請小朋友去幫忙,你們愿意嗎?”教學建議:1、 教師以熱鬧的畫面一下子抓住幼兒的注意力,引起幼兒對活動的關注,教師要表現出喜悅的心情。2、 讓幼兒參觀布置的超市場景,真實的商品可以引起幼兒想去購物的欲望與興趣。二、 引導幼兒將商品分類放,并標上價格。(在桌上預先貼上商品標記)(1) 幼兒分類。(2) 師:“你們在整理商品的時候發現了什么?”(沒價格)(3) 幼兒為商品標價,教師提出要求。商品的價格都在10元以內,商量好了再寫價格,不同的商品價格是不一樣的,但同樣的商品價格是一樣的。教師建議:1、 教師要考慮到幼兒可能會想到的幾種分商品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數。2、 教師可采用幼兒分組進行分類,讓幼兒有序的按標記進行分類活動。3、 在幼兒為商品標價時,要提醒幼兒考慮一下,該商品適合標多少價格才合理。4、 引導幼兒將標價撕下的廢紙扔到籮筐里,注意周圍的環境衛生。三、 游戲“小鬼當家”。1、 師:“天惠超市開張了,小朋友今天自己來當家,獨立地去超市買東西,并且要求你們記好帳,你們能完成嗎?大家數數看你帶來了多少錢?”(幼兒數錢)2、 教師示范講解玩法。師:“我用4塊錢去超市買了一樣東西,還剩幾塊錢?用什么方法計算?(請個別幼兒回答)3、 請幾位幼兒示范購物,教師扮收銀員。提問:你買了什么?用了多少錢?還剩多少錢?(要求幼兒用算式說出)4、 幼兒游戲,提出要求。師:“大家可以去買東西了,請剛才三個購物的小朋友來做收銀員。每人一次只能買一樣東西,買了以后請你用算式表示出來,記在紙上,好嗎?”5、 幼兒購物后,說出自己記的算式。問:你的算式記好了嗎?你是怎樣記的?(請個別幼兒帶好商品與算式說說自己是怎樣記的,幼兒說出教師逐一出示。)6、 集體將10的減法算式讀一遍。教師建議: 1、 教師可安排幾個收銀臺,在幼兒參與購物的活動中,了解購物的過程、商品的價格,體驗有序購物的經驗。2、 通過購物記帳的方法學習10的減法,不僅增加的游戲的成分,更讓幼兒在買與記的過程中輕松的掌握了數與物的關系。 四、 第二次購物,復習10以內的減法。1、 提出要求:現在算算你的錢和第一次一樣嗎?錢不一樣了,算題還一樣嗎?2、 幼兒再次購物,教師指導。3、 鼓勵幼兒向大家介紹自己所記的算題,說說自己買了什么?用了多少錢?記得對不對?教師建議:1、在第二次購物時,教師要讓幼兒明白自己還剩多少錢,了解手中的數,通過比較和第一次的錢數發生的變化,理解數物的含義。2、通過再次購物記帳的游戲,讓幼兒復習10以內的減法,這不僅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更將活動推向了高潮。五、 結束活動。師:“今天,我們從超市買了好多東西,你們高興嗎?(高興)那你們愿意和小班的弟弟、妹妹一起分享嗎?(愿意)幼兒帶上自己購買的商品回活動室,在分享中愉快地結束活動。教師建議: 通過分享和算一算的活動,讓幼兒再次數物關系,掌握數的減法;同時在購物、交流的實踐中,讓孩子們了解等價交換,體驗買賣的過程,感受成人的生活活動,增強孩子們的感性經驗。評價指引:幼兒角度:幼兒在活動中有哪些表現令您印象深刻?為什么?教師角度:您認為在本次活動設計與組織中,什么元素是至關重要的?活動反思:數學活動是探究式、體驗式的一種學習。本次活動把數學、社會、情感等方面的內容有機融合在一起,孩子們的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他們對商品的價值觀、購物的過程等相關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并保持了濃厚的持續探究的愿望,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了。在今天“小鬼當家”的購物過程中,幼兒在標一標價格,算一算買了什么,用了多少的記錄活動中,輕松愉快地學會了數的減法。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孩子的學習離不開生活,學習的內容只有與生活相融合,才能凸顯其張力,沖擊孩子原有知識經驗,使孩子在真真實實的生活實踐中積累知識經驗。如果將幼兒的學習內容滲透于幼兒生活實踐,讓枯燥、乏味的知識 變得生動、有趣,學習不再是說教,而是貼近于生活的游戲模仿,通過幼兒的親身體驗來獲取經驗。活動拓展:延伸活動:“你還剩多少錢?”,讓幼兒用剩下的錢繼續購物、記帳,從而復習學過的減法。相關活動:“算帳游戲”,提供一些自制的小帳本,讓幼兒記錄今天的購物過程,感受價物交換的關系。類似活動:“快樂一條街”,創設一些各類商店的游戲區角,自制紙幣,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進一步掌握數的加減,了解數物關系。活動資源包: 教學場景和活動素材(參觀超市與幼兒購物的經驗準備、錢幣與真實的商品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