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學習統(tǒng)計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條形統(tǒng)計圖,了解條形統(tǒng)計圖的構圖特征。
2.學習通過統(tǒng)計圖感知數量的多少。
3.喜歡合作,體驗統(tǒng)計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記錄紙、記號筆若干 4盒蠟筆 水果圖片若干 小熊仔一對
一.導入活動
師:小朋友們喜歡吃水果嗎?喜歡什么水果?
(出示小熊,與幼兒問答互動環(huán)節(jié))
你們喜歡的這些水果小熊家都有!小熊家最近開了一家水果店,每次進貨的水果都特別新鮮,美味,小動物們可喜歡了。今天勤勞的小熊爸爸又去進貨了,好累好辛苦,你們愿意當小小記錄員,幫小熊記錄一下每種水果的數量嗎?
二.幼兒操作
1.交代任務,幼兒分組統(tǒng)計水果并記錄,教師指導。
師:我們可以怎樣統(tǒng)計水果的數量呢?
2.教師講解合作統(tǒng)計要求
老師兒有幾張記錄表,要小朋友們合作記錄。4個小朋友一組,每組1位組長。
(幼兒按照學號順序分組 1—4. 5—8 9—12 13—16 )
我們4個人做一個記錄肯定不容易,大家在統(tǒng)計的時候一定要好好商量,誰來記、誰來數、誰最后來檢查核對(2人核對)。
3.交流分享統(tǒng)計結果。
師:小朋友們統(tǒng)計好了嗎?每組請一位小朋友來介紹,果籃里有哪些水果,每種水果有多少。你們是用什么辦法記下來的?
小結:你們用了數字的辦法進行了統(tǒng)計,知道了果籃里有哪些水果,每種水果有多少。請你們再看看哪種水果多?哪種水果少?原來我們不能很快看出哪種水果最多,哪種水果最少。
三.教師出示條形統(tǒng)計圖
師:怎樣讓別人不用數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前兩天余老師也幫小熊家做了一張記錄表,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統(tǒng)計圖形式:水果標識在下面,用涂格子的方法,一種水果有幾個就涂幾個格子,按從下往上的順序排。
教師提問:
1.這張圖上記錄了哪些水果?怎么看出來的?(引導 水果標識——橫坐標)
2.每種水果有幾個?.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導 左邊數據——縱坐標)
3.哪個的數量最多?哪個最少?(引導 “計數條” )
6.你們也沒數怎么就能知道呢?(介紹 計數條最高數量最多,最矮數量最少)
討論總結:你們的眼睛真亮,像這張記錄表上由橫坐標、縱坐標、計數條組成的表格,我們叫它條形統(tǒng)計圖,它能很快告訴我們統(tǒng)計的信息。用條形統(tǒng)計圖來統(tǒng)計能夠很快地知道果籃里有幾種水果,哪種最多,哪種最少。最高的計數條代表的數量是最多的,最矮的計數條代表的數量是最少的。
四.指導幼兒使用條形統(tǒng)計圖再次統(tǒng)計。
1.師:剛才啊小熊媽媽又去進來一匹水果,請你們用條形統(tǒng)計圖再來幫小熊家做一次統(tǒng)計,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種水果最多?哪種水果最少?”
2.交流分享。
先完成的幼兒可與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體展示幼兒的統(tǒng)計圖,請個別幼兒(小組負責人)講述自己的統(tǒng)計。
“果籃里有幾種水果?哪種最多?哪種最少?怎么看出來的?”
五.激發(fā)興趣,拓展生活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