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數學:誰大誰小
活動目標:1、引導幼兒借助工具,發現比較不規則圖形面積大小的方法。2、啟發幼兒學習用數格子的方法測量面積,比較圖形的大小。活動準備:1、兩張差不多大小的紙。2、尺子、小方格,筆,正方形格子紙,大長方形格子紙等。活動過程:一、 梳理已有經驗,運用目測法和重疊法比較圖形的大小。1、目測比較的法師:“楊老師知道,我們大(6)班的小朋友都很聰明,今天老師就來考考你們。愿意接受挑戰嗎?看,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出示兩張差異比較大的圖形)”“它們倆誰大誰小?”“哦,小朋友真厲害,用眼睛一下子就看出來了。”2、重疊比較的法。師:“剛剛這個太簡單了,接下來給你們來個難點的,看這次他們倆誰大?(出示兩張大小差小的圖形)”(幼:藍的大、橙的大、一樣大)師:“有不同意見,看來這次不能用目測的方法直接看出來了。你有什么好辦法來知道到底誰大呢?”(幼兒:“重疊起來”)請幼兒上來嘗試。師:“看出來誰大了嗎?他把兩張紙的上邊和左邊對齊了,這樣就能清楚地看出來了,這個就是重疊的方法。”二、運用各種工具探索比較不規則圖形面積的方法。1、介紹不規則圖形。師:“我們小朋友真聰明,這個問題也難不倒你們。你們想不想來挑戰更難的問題。”師:“看,我帶來了兩位奇怪的朋友,一個是紅圖形,一個是綠圖形。聽,他們倆在吵架呢,紅圖形說:我比你大。綠圖形說:我比你大。小朋友你們來說說,到底誰大誰小?”2、請小朋友說說自己的意見,并說出自己的理由。幼:“疊起來”。師:“這邊看紅的大,反過來看綠的大。看來重疊的方法也不行。”3、介紹各種材料。師:“看老師這里為小朋友準備了很多的材料,有尺子、小方格、筆、兩種格子紙等。請你們用這些材料試一試,用不同的方法,比出兩個圖形誰大誰小。試的時候我們還要把過程記錄下來。(出示并講解記錄表)。4、介紹記錄表。師:“這里是綠圖形和紅圖形,小手就表示你用了什么樣的材料。眼睛表示你發現了什么。三、幼兒交流各種方法。1、尺子師:“誰用尺子來進行比較的,給我們介紹一下。”小結:看來尺子不能準確的量出到底誰大誰小,我們應該找個更準確的方法來比較。2、小方格師:“,你用了什么方法?給大家來說說(請用小方格比較的小朋友)”小結:小朋友真聰明想出來用畫小方格的方法來比較,不過這個方法有點慢,我們應該找個更快一點的方法。”3、大長方形紙(內含小方格子)。(1)請幼兒交流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你來給大家說說。”師:“你是怎么做的?(幼:先把它畫下來,然后數一數它有幾格)我們看看他是怎么畫的?(情況一:畫的正好。師:“他把圖形的邊和格子的邊都對齊,然后用筆沿著圖形的邊畫下來。”情況二:隨便畫的。師:“他把圖形隨便一放然后畫下來,這樣畫格子怎么數呢?”(把兩種情況都拿出來對比,引導幼兒發現哪種畫法好)(2)請幼兒集體試試師:“介紹的方法好不好,你們想不想試試。在動手做之前先聽好楊老師的要求,請小朋友每人選一個圖形試一試,數好后和旁邊小朋友比一比,看看對不對。”師:“比出來了沒有,哪個圖形大呀?”小結:看來這個數格子的方法真是好方法。4、大正方形方格紙。(1)幼兒交流情況一:有發現。師:“有誰用到這個正方形方格紙的?請你來說說。”情況二:沒人發現。師:“有誰用到這個正方形方格紙的?其實這里藏著另外一種更快的方法,如果我們把圖形放在這兩一樣大小的正方形格子紙上。你有什么發現?”(視頻演示兩個圖形、兩個方格紙,引導幼兒觀察比較)觀察幼兒反應,教師動作暗示。綠色的圖形放在這張紙上它缺了幾格?紅色的圖形缺了幾格?現在你能看出這兩個圖形誰大誰小了嗎?為什么?小結:原來綠圖形格子缺的少,說明綠圖形比較大,紅圖形格子缺的多,說明紅圖形就比較小。(2)師電腦演示,經驗遷移,請幼兒比比。師:“剛才我們又發現了一種新的數格子比大小的辦法。那么楊老師要考考大家,誰能最快地比較出下面三個圖形的大小,眼睛看仔細了。(課件演示)小結:同上四、結束語師:“今天我們用數格子的辦法比較出圖形的大小,在生活中還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等待我們小朋友大膽去探索發現,現在請小朋友把桌上的東西整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