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手套》說課稿
這是一首充滿了濃濃愛意的詩歌。寒冷的冬天里來了,媽媽給我織了一雙手套。這雙毛線手套讓我感到是媽媽的手握著我的手,我的手很溫暖,心里也很暖。小明沒有媽媽,也沒有媽媽的愛,在寒冷的冬天里,他沒有手套,我要請媽媽織一雙送給他,好讓他也能感受到媽媽的愛,溫暖他的手,溫暖他的心。在寒冷的冬天里,念著這樣的詩,心里也是暖暖的。這首詩歌的教育價值,既有語言領域的讓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和情境,也有社會領域的同情小朋友,愛護小朋友的價值。但我更多的從語言角度來挖掘作品。
大班小朋友生活在獨生子女家庭,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同情心,缺乏關愛別人的能力,現在正值冬天,孩子們都戴上了暖暖的手套,這首詩歌教學符合季節性,孩子們又有相應的生活經驗。我試圖通過本次活動讓幼兒學習關心他人、愛護他人。這也符合綱要的精神:教育內容的選擇既要符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
基于對作品的分析理解和對大班幼兒年齡特征的把握,依據布魯姆的目標分類理論,我西從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制定了以下目標。
1、 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產生同情他人,關愛同伴的情感。
2、 學習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重點:目標1
難點:產生同情他人,關愛同伴的情感。
難點產生原因:幼兒的心理原因:以自我為中心,生活在獨生子女家庭,缺乏同情心和關心別人的能力。
難點突破策略:
1、 媒體輔助、情境渲染
2、 多通道欣賞
3、 建構支架、圖文結合
4、 教師的語言引領(示范朗誦和教師的有效提問)
5、 有感情朗誦,升華情感
準備:了解班上是否有單親家庭和缺乏父母關愛的孩子
媒體、圖文、配樂
過程
一、媒體輔助,情境渲染,喚起經驗,萌發同情心
寒冷的冬天里我有一雙手套,小明媽媽,也沒有手套,在寒風中手凍得發紅(強烈的對比,讓幼兒產生同情心,為后面的學習做情感上的鋪墊)
二、初賞作品
教師朗誦(清聲)詩歌一遍,提問:寒冷的冬天里,媽媽給我做了什么?我讓媽媽做了什么?(提問幫助幼兒初步了解詩歌內容)
三、分段欣賞,理解作品
出示圖文結合的圖譜,配樂朗誦(多通道欣賞,圖文結合,建構支架,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圖文結合是因為大班幼兒已經有一定的識字量,文字和圖結合,在幫助幼兒理解詩歌的同時能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
有效提問:為什么說這雙毛線手套就是媽媽的手握著我的手?
為什么說我的手很暖?心里也很暖?
為什么說好讓他的手也有媽媽的手握著?
為什么他的手就會很溫暖?心里也會很溫暖?(有效提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在理解的基礎上幼兒才能更好地去朗誦詩歌)
四、有感情朗誦,
支架逐漸撤離,讓幼兒配樂朗誦既是對作品再理解的過程,也是幼兒情感內化、升華的過程。有前面情感上的鋪墊,加上教師的語言引導,幼兒能夠進入情境。
遷移:讓幼兒在生活中關愛同伴
我們班上有沒有需要關心幫助的小朋友,除了關心同伴,也可以給媽媽畫手套,讓媽媽感受孩子對她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