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巫婆與黑貓 》活動說課稿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讓幼兒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因此,學法運用得當幼兒將會更感興趣更主動參與學習,本次活動預計采用自主學習法和體驗法來達到目的。
1、自主學習法: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幼互動,有效的教學方法為激發孩子興趣,使其更為主動的學習提供了可能。活動第二環節中教師拋出問題,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以達到自主學習的目的。
2、體驗法: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孩子體驗到一種自己在親身參與掌握知識的情感,乃是幼兒特有的對知識興趣的重要條件。活動的第三環節中提供了多種材料,讓幼兒通過自己喜歡的創作方式表現對故事中人、事、物的喜愛。
四 、說活動流程
本次活動共設計了四個環節,(1)引出主題(2)觀看課件、思考討論(3)現場創作(4)分享交流
1、教師利用幻燈片出示一幢黑房子,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引出課題
師:你們看到這座黑房子感覺怎么樣?
你們認為這會是誰的家?為什么?
新《綱要》中指出語言領域的目標: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一開始以黑房子為線索,以開放性的問題做導路,引發幼兒內在的探究動機和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為后面的故事埋下伏筆。
2、欣賞課件,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矛盾,并通過討論解決矛盾——深入課題
(1)師講述故事前段,提問:
師:巫婆想了什么辦法,就能一直看見貓?
這一問題將幼兒帶進了第一個矛盾,幼兒的回答一定天馬行空,教師要將幼兒的問題進行提升總結。落實目標3。
(2)師講述故事中段,出示綠底和黑底的貓,提問:
師:要把貓弄成什么樣,才能解決問題?
這一問題一提出,似乎要將矛盾解決了,幼兒通過親手繪畫彩色的貓,感受到解決問題的愉悅心情。落實目標2。
(3)師講述故事后段,故事有了回轉,剛才的矛盾又回來了,組織幼兒討論:既然改變小波的顏色不能解決巫婆遇到的問題,那還能怎么做呢?
這一環節為此次活動的難點所在,通過討論,讓幼兒明白:為了自己的不方便,要求別人改變,有時候會對別人造成傷害,要改變可能不是別人而是自己呢!討論后激發幼兒創作欲望,同時也激發幼兒能為他人著想的情感。落實目標1。
3、鼓勵幼兒用多種形式表達討論的結果(分組活動)
第一組:組圖——巫婆與黑貓。鼓勵幼兒大膽想象,運用繪畫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第二組:建構——巫婆的房子。利用各種材料為巫婆建構房子,再次帶出故事的主線——房子,讓幼兒更透徹的理解故事。
第三組:角色扮演。尊重幼兒的意愿,讓他們自己選擇角色進行表演,并鼓勵幼兒對角色語言進行再創造。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教師在幼兒活動中仔細觀察,采用小組與個別相結合原則,給每個孩子適時指導,落實目標3。
4、欣賞作品,情感激發
欣賞每組幼兒的作品,提問:
(1)你們覺得現在的房子怎么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