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沒有牙齒的大老虎》(精選4篇)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沒有牙齒的大老虎》 篇1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沒有牙齒的大老虎》
活動目標:
1. 遇事要多動腦筋,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2. 發展幼兒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力。
3.理解故事內容,把握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 能用連貫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豐富詞匯: 癟嘴--因沒牙而口形不飽滿。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播放老虎的叫聲,用聲音引出"林中之王" ,引導幼兒形容描繪老虎給人的感覺。
2.出示癟嘴老虎的課件,師:有一只老虎以前就是那么厲害,可是它現在一點都不厲害了。 請幼兒觀察:它怎么了?老師用肢體語言表現癟嘴的樣子。豐富詞匯:癟嘴--因沒牙而口 形不飽滿。 過渡語:那這只兇猛的大老虎為什么會變成一只癟嘴的老虎呢?引出故事。
二、展開: 1.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第一部分,初步認識大老虎厲害的牙齒。 (1)大老虎的牙齒厲害嗎?有多厲害?小兔子和小猴子是怎么說的? (2)出示小狐貍的手偶,教師模仿小狐貍:你們怕大老虎的牙齒,我就不信,我還要把它 的牙齒全部拔掉呢! 過渡語:出示課件,教師提出問題:那小狐貍到底想到了什么辦法呢?老虎又是怎么做 的呢?誰又去勸的老虎呢?狐貍又是怎么騙的呢?老師把這四個問題拋給小朋友, 大家可以 利用手中各種途徑去尋找答案。 2.幼兒分組"自主學習,尋找答案" ,通過提問與表演,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1)狐貍想到了什么辦法?它是怎么說的?(請個別幼兒說,集體模仿狐貍的樣子:啊! 尊敬的大王,我給你帶來了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糖) (2)老虎吃過糖嗎?它是怎樣做的?(請幼兒上臺模仿老虎的樣子:老虎吃了一粒又一粒, 連睡覺的時候,糖還含在嘴里呢。 ) (3)這時候,誰來勸老虎了?出示獅子的手偶,它是怎樣說的?(請一名幼兒扮演老虎, 其余幼兒模仿獅子:哎呦呦,糖吃得太多,又不刷牙,牙齒會爛掉的。狐貍最狡猾,你可別 上他的當呀。 ) (4)大老虎聽了嗎?為什么沒聽獅子的話?狐貍這次又是怎么騙的?(出示狐貍手偶,集 體模仿:啊, 你把牙齒上的糖全刷掉了,多可惜呀;別人的牙怕糖,你大老虎的牙這么厲害, 鐵條都能咬斷,還會怕糖! ) (5)表演故事的精彩片段:一名幼兒扮演老虎,一半幼兒扮演狐貍,一半幼兒扮演獅子, 全班進行故事表演。 過渡語:大老虎的牙是不是真的不怕糖呢?請幼兒繼續聽故事錄音。
3.播放故事第三部分,通過討論,把握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并引導幼兒能用連貫的 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1)老虎牙疼的時候找過誰?它們是怎樣做的?為什么?(都不敢給老虎拔牙) (2)這時候,誰來了?它是怎樣做的?最后一顆牙是怎樣拔掉的? (3)最后,大老虎變成了一只什么樣的老虎?(癟嘴的老虎) (4)請幼兒先自由討論,后回答:這是一只怎樣的狐貍?(如:大膽、詭計多端、愛動腦 筋、狡猾、聰明、機智、勇敢)老虎呢?(如:笨、愚蠢、不聽別人勸告)為什么?如果你 是這只老虎你會怎樣做? (如: 不會上狐貍的當的; 先動腦筋再做事; 謙虛聽取別人的建議; 每天早晚都刷牙) (5)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誰能為故事取個名字? 三、延伸: 師幼交流:通過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播放音樂"嘻唰唰" ,做刷牙律動,快樂 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沒有牙齒的大老虎》 篇2
活動目標:
1. 遇事要多動腦筋,養成勤于思考的好習慣。
2. 發展幼兒思維,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力。
3.理解故事內容,把握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 能用連貫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
的想法。豐富詞匯: 癟嘴--因沒牙而口形不飽滿。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播放老虎的叫聲,用聲音引出"林中之王" ,引導幼兒形容描
繪老虎給人的感覺。
2.出示癟嘴老虎的課件,師:有一只老虎以前就是那么厲害,可是它現在一
點都不厲害了。 請幼兒觀察:它怎么了?老師用肢體語言表現癟嘴的樣子。豐富
詞匯:癟嘴--因沒牙而口 形不飽滿。 過渡語:那這只兇猛的大老虎為什么會變
成一只癟嘴的老虎呢?引出故事。
二、展開:
1.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第一部分,初步認識大老虎厲害的牙齒。 (1)大老虎
的牙齒厲害嗎?有多厲害?小兔子和小猴子是怎么說的? (2)出示小狐貍的手
偶,教師模仿小狐貍:你們怕大老虎的牙齒,我就不信,我還要把它的牙齒全部
拔掉呢! 過渡語:出示課件,教師提出問題:那小狐貍到底想到了什么辦法呢?
老虎又是怎么做 的呢?誰又去勸的老虎呢?狐貍又是怎么騙的呢?老師把這四個
問題拋給小朋友,大家可以 利用手中各種途徑去尋找答案。 2.幼兒分組"自主學
習,尋找答案" ,通過提問與表演,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
(1)狐貍想到了什么辦法?它是怎么說的?(請個別幼兒說,集體模仿狐貍的
樣子:啊!尊敬的大王,我給你帶來了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糖)
(2)老虎吃過糖嗎?它是怎樣做的?(請幼兒上臺模仿老虎的樣子:老虎吃了
一粒又一粒,連睡覺的時候,糖還含在嘴里呢。 )
(3)這時候,誰來勸老虎了?出示獅子的手偶,它是怎樣說的?(請一名幼兒扮
演老虎,其余幼兒模仿獅子:哎呦呦,糖吃得太多,又不刷牙,牙齒會爛掉的。
狐貍最狡猾,你可別 上他的當呀。 )
(4)大老虎聽了嗎?為什么沒聽獅子的話?狐貍這次又是怎么騙的?(出示狐貍
手偶,集體模仿:啊, 你把牙齒上的糖全刷掉了,多可惜呀;別人的牙怕糖,你
大老虎的牙這么厲害, 鐵條都能咬斷,還會怕糖! )
(5)表演故事的精彩片段:一名幼兒扮演老虎,一半幼兒扮演狐貍,一半幼兒扮
演獅子,全班進行故事表演。 過渡語:大老虎的牙是不是真的不怕糖呢?請幼兒
繼續聽故事錄音。
3.播放故事第三部分,通過討論,把握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點,并引導幼兒
能用連貫的語言清楚表達自己的想法。
(1)老虎牙疼的時候找過誰?它們是怎樣做的?為什么?(都不敢給老虎拔牙)
(2)這時候,誰來了?它是怎樣做的?最后一顆牙是怎樣拔掉的?
(3)最后,大老虎變成了一只什么樣的老虎?(癟嘴的老虎)
(4)請幼兒先自由討論,后回答:這是一只怎樣的狐貍?(如:大膽、詭計多端
、愛動腦 筋、狡猾、聰明、機智、勇敢)老虎呢?(如:笨、愚蠢、不聽別人勸
告)為什么?如果你是這只老虎你會怎樣做? (如: 不會上狐貍的當的; 先動
腦筋再做事; 謙虛聽取別人的建議; 每天早晚都刷牙)
(5)小朋友,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誰能為故事取個名字?
三、結束部分:播放音樂"嘻唰唰" ,做刷牙律動。
活動延伸: 師幼交流:通過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沒有牙齒的大老虎》 篇3
活動目標:
1. 懂得多吃糖會壞牙,明白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2. 理解故事內容,記住大體情節。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
活動準備:
1. ppt課件和動漫flash.
2. 裝糖的籮筐3個,一個有牙齒的老虎頭飾1個。
活動重難點:
重點:幼兒記住大致的故事情節,明白保護牙齒的重要性。
難點:了解故事中角色的性格特點,理解遇到困難要多動腦筋。
設計思路: 沒有牙齒的大老虎是一個很有趣的童話故事,孩子對這個故事很感興趣,而且故事也蘊含了很多的道理。通過本節活動,可以幫助孩子發展語言表達及傾聽能力的同時,明白要保護牙齒、遇事多動腦筋等道理。
活動過程:
(一) 開始部分以提問的方式導入活動出示ppt課件,老虎的兩張圖片提問"小朋友再看看這只老虎和剛才的那只有什么不一樣?" (牙齒)"想知道為什么這只老虎從有牙到沒牙嗎?它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二) 基本部分1、講述一邊故事。
提問:
"故事里都有誰?" (小猴,小兔,狐貍,老虎)"小猴子小兔子害怕大老虎,它們分別是怎么說的?狐貍不害怕大老虎,它又是怎么說的?那狐貍是會想什么辦法給老虎拔牙呢。狐貍出場了三次,是哪三次?讓我們接著往下聽,聽完了之后告訴我。"講述故事至還有一顆牙狐貍實在拔不動了,你有什么好辦法?
幼兒講述自己在故事中了解到的故事情節。回答以上的提問。狐貍的三次出場能夠引出故事里大致的情節。
第一次出場:.狐貍送糖。(拔牙的辦法)第二次出場:狐貍勸說。(在獅子勸說老虎,老虎準備刷牙,狐貍來了)第三次出場:狐貍給老虎拔牙。(老虎找了馬大夫,牛大夫,都不敢替它拔牙,結果狐貍來了)----解決難點2、看flash,提問,提升幼兒進一步的理解故事中的教育含義。
"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幼兒自由回答。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做適當的小結。
(三)結束部分游戲:接力賽教師出示有鋒利牙齒的大老虎。請幼兒用小狐貍送糖的方法把老虎牙齒拔了。
游戲規則:分成2組。以兩端為起點,把糖運到老虎嘴里。
(四)延伸活動: 請幼兒區角活動時表演故事《沒有牙齒的大老虎》
幼兒園大班語言教案《沒有牙齒的大老虎》 篇4
下面是幼兒園說課稿《沒有牙齒的大老虎》歡迎閱讀!
一、說教材。
(一)說設計意圖:
《沒有牙齒的大老虎》這是一個情節有趣,形象鮮明突出的故事,故事中透露著老虎的愚蠢和狐貍的聰明,容易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
(二)說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在語言領域中提出:“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
1、觀察與狐貍拔掉老虎牙齒有關的圖片,通過自主閱讀理解故事內容。
2、通過看一看,學一學,說一說,演一演,理解狐貍和老虎的心理活動。
3、教育幼兒懂得接納自己、接納別人。有安靜傾聽的意識,愿意參與閱讀活動。
為了更好地服務于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人手一本小圖書 圖片 大圖書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觀察法、提問法、表演法等教學方法。利用觀察法是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于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采用提問法是因為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啟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啟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提問法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通過提問觀察并回答,讓孩子更方便的理解故事的內容。表演法讓幼兒在通過學習對話的同時演繹故事中不同角色的話,更容易的使幼兒理解不同形象的心理活動,方便孩子理解故事的發展情節以及故事的內容。
四、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松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表演法等。觀察法是幼兒通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通過觀察圖片直接獲得印象。表演法是幼兒在學習中理解故事形象的心理變化,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出示主要角色圖片,激發幼兒看圖書的興趣。
2、師幼共同閱讀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3、引導幼兒想想大老虎沒有牙齒后,故事的結局。
一、分別出示有牙齒和沒有牙齒的老虎圖片,引起幼兒興趣。
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開始部分我就以一個孩子們熟悉的角色吸引了他們的眼球,并且通過一個提問直接進入了課題:小朋友,你們知道老虎最厲害的地方是哪里?后來它的牙齒為什么會沒有的?到底是為什么?(通過猜測,看圖書知道真正的答案) 二、師幼共同閱讀故事,理解故事內容。
1、找出小狐貍不怕大老虎的圖片。提問:你從哪里看出來狐貍不怕大老虎?學醫學它的樣子。為什么它不怕大老虎?
2、閱讀第三到第九幅圖片。提問:狐貍想了一個什么樣的好辦法?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它們的對話。小狐貍為什么要送糖果給老虎?老虎喜歡吃嗎?從哪里看出來?一個一個的問題拋給孩子,讓孩子在自主閱讀中知道故事的發展,通過表演的形式理解故事的內容。
3、找出圖片10~13,提問:老師把老虎找大夫的故事講出來,請小朋友們找找是那幾幅?為什么大夫不愿意幫大老虎拔牙?通過傾聽知道大家都怕大老虎。
4、共同閱讀最后兩頁故事,提問:小狐貍是怎么樣走來的?又是怎么樣幫大老虎拔牙的?通過講述和表演的形式理解故事的內容。 三、引導幼兒想象大老虎沒有牙齒后,故事的結局。
通過討論的方法想象沒有牙齒后大老虎會怎么樣?由此引導孩子創編故事的結局,培養了孩子的想象能力。
四、延伸活動: 把自己的想法畫下來,并講給其他的小朋友聽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