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皮的小雨滴》教學設計(通用6篇)
《頑皮的小雨滴》教學設計 篇1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選擇的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的幼兒園建構課程指導,大班主題《大自然的語言》當中的《頑皮的小雨滴》為本次說課課題。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頑皮的小雨滴》是一首優美動聽、充滿童真童趣的散文。它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了頑皮的雨滴娃娃。散文中形象地描寫了頑皮的小雨滴把妹妹的傘當滑滑梯,把池塘當游泳池。作品不僅畫面感強,想象豐富,而且語言凝練,韻律和諧,有較強的表達性,即可讓幼兒欣賞散文的意境美、語言美,在這同時又能激發幼兒的動手制作小雨滴的強烈愿望,因此這篇《頑皮的小雨滴》適合大班的幼兒進行教學。
<二>、幼兒情況分析
我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較好,表達事物連貫、具體、口語化,進入大班以來已學會了一些散文,如:〈云彩與風兒〉等。對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習散文有一定的基礎,但由于幼兒年齡較小,生活經驗缺乏,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較弱,尤其對散文中精煉的語句所表達的畫面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因此讓
幼兒學會用散文中的優美語句來回答問題,更好的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同時,我班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較強,在藝術方面的發展比較協調,為突出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動手操作的內容,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力恰當地運用各種材料制作“頑皮的小雨滴”,展現雨中即景來符合散文優美的意境。因此我設計了這一節課。
〈三〉、重點難點
熟悉散文內容,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深入理解散文的語言,尤其是把傘、池塘比喻成事物的表現手法,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能力。
〈四〉、教學目標
1、幫助幼兒學習散文,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2、幫助幼兒深入理解畫面內容,大膽地用語言表述畫面的意境,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
3、大膽想象,創編作品,理解雨水與環境以及人們的關系。
4、通過講講、做做的活動,會恰當運用各種材料制作“頑皮的小雨滴”,展現雨中既景,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制作的課件〈頑皮的小雨滴〉;錄有雨點聲音的音樂,錄音機。學具:油畫棒、掛歷紙、皺紋紙、蠟光紙、膠水、剪刀等。
二、設計意圖
1、因為大自然奇趣盎然。藍天白云,風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規律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條件,為人類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兒生活在絢麗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新奇:“天上為什么會下雨?”“風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云會有各種形狀?”
本節課以小水滴為開端,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幼兒關注大自然現象,讓他們與可愛頑皮的小雨滴結伴。在體驗和想象空間的同時,為幼兒創設更為廣闊的自由表現和表達的空間,鼓勵幼兒運用多
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自然現象的認識。感觸大自然的神奇,傾聽大自然的語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體驗大自然的魅力,激發他們熱愛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從而讓他們了解自然現象與人類的關系,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智慧的種子。
因此我采用了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動手操作法來進行教學,運用視聽結合欣賞教學,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散文的內容,通過談話法幫助幼兒理解散文中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作品的意境,通過動手操作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2、學法
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我通過“晴天、雷天”的天氣變化來進行教學。如:“視聽結合——整體感知;啟發引導——分段理解;激發愿望——大膽制作”的學法,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議議、做做,讓幼兒能輕松的獲得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三、活動評價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節都是圍繞“小雨滴”來進行。源于大自然又借鑒于生活。本次活動,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生活的樂趣。
《頑皮的小雨滴》教學設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對詞語的理解,感受散文詩的優美語句和小雨滴頑皮的形象。
2、理解畫面內容,感知雨滴落在不同地方的情景。
3、感受雨天的意境,體驗下雨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雨聲、《頑皮的小雨滴》多媒體課件、背景音樂
活動過程:
一、播放雨聲,引出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播放下雨聲)
師:聽,這是什么聲音?(出示小雨滴)小朋友的耳朵真好用,一下子就聽出來了。對!就是這些小雨滴發出的聲音。
二、欣賞、理解散文詩,感受散文中小雨滴的頑皮與快樂,以及富有童趣的意境。
(一)通過散文第一段內容,理解“跳”“落”“擠”,感受小雨滴的頑皮
(出示房子、草叢、小樹的圖片)
1、淅瀝瀝、淅瀝瀝,小雨滴離開了云媽媽的懷抱,你猜猜他們都會到哪里去呢?
2、他們這是到了哪里?他們會怎么到樹上去的?(自由回答)
怎么到房頂上的?(自由回答)
怎么到草叢里的?(自由回答)
3、我們來看看這些小雨滴他們是怎么做的。
小雨滴一個一個跳到了樹上,落到了房頂上,擠進了草叢里。(這些小雨滴是怎么到草叢里的?為什么擠到草叢里?)
4、你覺得這是一些什么樣的小雨滴?(頑皮的、淘氣的、可愛的)
(二)、逐幅出示圖片,感知雨滴落在不同地方的情景。
1、(出示圖片:雨傘)
提問:這次頑皮的小雨滴來到了哪里?(雨傘上)
他會把雨傘當成什么?(滑梯,蹦蹦床)
2、出示圖片:池塘
提問:頑皮的小雨滴又會去哪兒呢?(池塘)
這次他會在池塘玩什么游戲?(游泳,跳水)
3、出示圖片:路邊的小土坑
提問:你猜這些頑皮的小雨滴又會去哪?(路上,土坑)
他們會在這里做什么?(跳泥坑,捉迷藏)
4、出示圖片:沙灘
提問:頑皮的小雨滴這次來到了哪里?(沙灘)他們會在沙灘上玩什么游戲?(捉迷藏、跳舞)
三、師幼共同朗誦散文,萌發對雨天的興趣。
師:小雨滴到了這么多地方,我們也一起去玩玩吧。
1、淅瀝瀝,淅瀝瀝,頑皮的小雨滴唱著歌兒又不知道躲哪里去了……請你們想一想,它還會來到哪些地方?做些什么頑皮的事呢?(幼兒想象)
2、你們說的太棒了,把你想到的畫到紙上說給你的好朋友聽吧。
活動延伸: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創編散文并進行繪畫。
《頑皮的小雨滴》教學設計 篇3
大班語言綜合活動《頑皮的小雨滴》說課稿
定南縣城幼兒園 黃麗萍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選擇的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的幼兒園建構課程指導,大班主題《大自然的語言》當中的《頑皮的小雨滴》為本次說課課題。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頑皮的小雨滴》是一首優美動聽、充滿童真童趣的散文。它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了頑皮的雨滴娃娃。散文中形象地描寫了頑皮的小雨滴把妹妹的傘當滑滑梯,把池塘當游泳池。作品不僅畫面感強,想象豐富,而且語言凝練,韻律和諧,有較強的表達性,即可讓幼兒欣賞散文的意境美、語言美,在這同時又能激發幼兒的動手制作小雨滴的強烈愿望,因此這篇《頑皮的小雨滴》適合大班的幼兒進行教學。
<二>、幼兒情況分析
我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較好,表達事物連貫、具體、口語化,進入大班以來已學會了一些散文,如:〈云彩與風兒〉等。對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習散文有一定的基礎,但由于幼兒年齡較小,生活經驗缺乏,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較弱,尤其對散文中精煉的語句所表達的畫面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因此讓
幼兒學會用散文中的優美語句來回答問題,更好的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同時,我班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較強,在藝術方面的發展比較協調,為突出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動手操作的內容,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力恰當地運用各種材料制作“頑皮的小雨滴”,展現雨中即景來符合散文優美的意境。因此我設計了這一節課。
〈三〉、重點難點
熟悉散文內容,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深入理解散文的語言,尤其是把傘、池塘比喻成事物的表現手法,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能力。
〈四〉、教學目標
1、幫助幼兒學習散文,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2、幫助幼兒深入理解畫面內容,大膽地用語言表述畫面的意境,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
3、大膽想象,創編作品,理解雨水與環境以及人們的關系。
4、通過講講、做做的活動,會恰當運用各種材料制作“頑皮的小雨滴”,展現雨中既景,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制作的課件〈頑皮的小雨滴〉;錄有雨點聲音的音樂,錄音機。學具:油畫棒、掛歷紙、皺紋紙、蠟光紙、膠水、剪刀等。
二、設計意圖
1、因為大自然奇趣盎然。藍天白云,風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規律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條件,為人類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兒生活在絢麗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新奇:“天上為什么會下雨?”“風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云會有各種形狀?”
本節課以小水滴為開端,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幼兒關注大自然現象,讓他們與可愛頑皮的小雨滴結伴。在體驗和想象空間的同時,為幼兒創設更為廣闊的自由表現和表達的空間,鼓勵幼兒運用多
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自然現象的認識。感觸大自然的神奇,傾聽大自然的語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體驗大自然的魅力,激發他們熱愛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從而讓他們了解自然現象與人類的關系,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智慧的種子。
因此我采用了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動手操作法來進行教學,運用視聽結合欣賞教學,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散文的內容,通過談話法幫助幼兒理解散文中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作品的意境,通過動手操作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2、學法
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我通過“晴天、雷天”的天氣變化來進行教學。如:“視聽結合——整體感知;啟發引導——分段理解;激發愿望——大膽制作”的學法,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議議、做做,讓幼兒能輕松的獲得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三、活動評價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節都是圍繞“小雨滴”來進行。源于大自然又借鑒于生活。本次活動,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生活的樂趣。
《頑皮的小雨滴》教學設計 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象聲詞沙沙沙、嗒嗒嗒、叮叮叮,體會小雨滴的頑皮。
2、感受散文詩優美的語言和意境。
3、學習用樂器演奏小雨滴發出的聲音,體驗表演帶來的樂趣。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讓幼兒嘗試敘述散文詩,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活動準備:
PPT、音樂、圖譜、沙球、圓舞板、小鈴鐺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導幼兒用象聲詞回答下雨的聲音。
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下雨嗎?(見過)下雨時小雨滴會發出什么聲音呢?(引導幼兒說出沙沙沙、滴滴滴、滴滴答答等聲音……)
師:小雨滴滴滴答答會落在哪里呢?(地上、草地上、屋頂上、小花、小河等……)
師:下雨了下雨了,你們覺得大自然的大樹、小花、小草喜歡下雨天嗎?為什么?
師小結:下雨了,小花變得更漂亮鮮艷了;下雨了,小草喝飽了水,長得更快了。
二、聽小雨滴唱歌,教師朗誦散文詩。
1、教師邊播放PPT首頁,幼兒初步欣賞,感受象聲詞
師:大家都喜歡頑皮的小雨滴,它呀高興地唱起了歌,我們一起來聽聽散文詩中的小雨滴會唱什么歌?(教師播放配樂,有感情的朗誦散文詩。)
師:小雨滴發出了怎樣有趣的聲音?你的小耳朵可真靈,他聽到了沙沙沙。我們一起來學一學!那沙沙沙給你什么感覺呢?雨下得怎么樣?
師:你還聽到了什么?嗒嗒嗒和沙沙沙比起來,又有什么區別呢?小雨滴還在唱什么歌?小雨滴怎么會發出叮叮叮的聲音?
2、教師播放PPT朗誦散文詩,幼兒再次欣賞,學習動詞
師:小雨滴一邊唱著這些動聽的歌,一邊在干什么呢?我們再來聽一聽。
三、結合圖譜、動作,記憶散文詩
1、師幼共同完成圖譜,復習散文詩的格式
①師:小雨滴一邊在唱沙沙沙,一邊在干什么呢?你覺得小雨滴會在小樹葉上跳舞,它還會在樹葉上干什么呢?(加上象聲詞,用散文詩的話說)
②小雨滴在小雨傘上翻跟頭的時候發出了怎樣的聲音?你覺得小雨滴會在傘頂上翻跟頭,它還會在傘頂上干什么呢?
③小雨滴一邊在唱叮叮叮叮叮叮,一邊在和誰打招呼呢?我們也來和窗戶打個招呼吧!
④原來啊小雨滴在唱一首多么有趣、多么動聽的歌曲呀!小朋友誰來告訴我動聽是什么意思?(動聽就是很優美、很好聽的聲音)小雨滴唱了這么多有趣的歌,我們一起來學一學。
2、師幼看圖譜,共同朗誦散文詩
師:這首好聽的散文詩還缺了一個好聽的名字,誰來給他取個好聽的名字?這個小雨滴可真頑皮,帶著我們去了這么多好玩的地方,我們連起來說一說!(完整看圖譜朗誦散文詩。)你覺得這首散文詩優美嗎?
3、結合圖譜、樂器,表演散文詩
師:小雨滴唱著動聽的歌,玩得真高興,你們想和小雨滴一起玩嗎?
沙球——沙沙沙;圓舞板——嗒嗒嗒;小鈴鐺——叮叮叮
師:樂器朋友們都準備好了,我們小朋友準備好了嗎?(配上好聽的音樂師幼共同表演。)可以表演給爸爸媽媽看!
《頑皮的小雨滴》教學設計 篇5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欣賞散文的意境美、語言美。
2、使他們了解小雨滴與環境以及人們的密切關系,從而激發他們熱愛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3、通過散文給幼兒以美的陶冶和享受。
4、激發幼兒豐富的想象力,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
二、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滴答、滴答!下小雨啦!小朋友,你們喜歡下雨嗎?為什么?
2、幼兒結伴討論——各抒己見 (教師鼓勵幼兒進行討論,要求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觀察講述、表達表現。
1、觀察課件,大膽講述。
a、頑皮的雨滴娃娃離開了云媽媽的懷抱,跳到了樹上,落到了屋頂上,擠進了草叢里。
b、提問:你聽到頑皮的雨滴娃娃到了哪里?(引導幼兒表達表現跳、落、擠等頑皮的動作)
c、小雨滴還去了哪些地方?它把妹妹的傘當成了什么?把池塘當成什么?躲在路邊的土坑里,車開過會發生什么事?小雨滴落進沙灘后,到哪里去了?
2、結合課件、欣賞散文詩的內容。
引導幼兒學習用不同的動詞,如:滾、跳、濺、躲等,描述表現雨滴落在不同的地方調皮的情形。
(三)、續編作品。
小雨滴還會到哪兒去?又做了哪些調皮的事?如果你是小雨滴的話,你想落到哪去?(結合生活經驗,可以說給老師聽,也可以說個同伴聽。)
三、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欣賞散文的同時,感受到語言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
四、活動反思: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節都是圍繞“小雨滴”的頑皮來進行。源于大自然又借鑒于生活。本次活動,采用了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來進行教學,運用視聽結合欣賞教學,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散文的內容,通過談話法幫助幼兒理解散文中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作品的意境,通過動作練習法,培養幼兒對動詞的理解能力。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如:“視聽結合——整體感知;啟發引導——分段理解;激發愿望——大膽創編”的學法,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議議、做做,讓幼兒能輕松的獲得知識,達到教學目的。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生活的樂趣。活動中老師以開放式、啟發式的提問,引導幼兒把觀察到的小雨滴的頑皮形象用語言表現出來。如:根據課件中的小雨滴離開云媽媽懷抱時跳到樹上,落在屋頂上,擠進草叢里。把妹妹的傘當作滑滑梯,把清清的池塘當游泳池,躲在路邊的土坑里,落進柔柔的沙灘上捉迷藏。通過感受、體驗,從動作到動詞(跳到樹上,落到了屋頂上,躲進了草叢里)既豐富了他們的感性經驗,又巧妙地引入了重難點,使幼兒在體驗遷移中學習講述,動靜結合既輕松又快樂。再通過一個畫面一個畫面的切換,使幼兒更深入的理解散文,感受散文中優美的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為了鼓勵每個孩子都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安排了續編這一環節,請幼兒把自己想象成小雨滴,又會去做哪些調皮的事呢,用語言表述出來(可以說給老師聽,也可以說個同伴聽)。使每位幼兒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想法,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老師深入到孩子們中間,和他們交流、耐心傾聽,努力理解他們的想法,并對他們進行指導幫助,建立一種積極主動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孩子們把自己想象成了頑皮的小雨滴,把許多動詞都配上了用場,(落、淋、撒、澆、灑、滴、跳、跑、蹦、滾、滑、抱、)盡情地抒發自己的情感進行續編,喜悅之情溢于言表,讓幼兒在特別寬松、開放、愉悅的環境感受美、表現美,并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達到了在快樂中學習的目的。
《頑皮的小雨滴》教學設計 篇6
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我選擇的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的幼兒園建構課程指導,大班主題《大自然的語言》當中的《頑皮的小雨滴》為本次說課課題。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頑皮的小雨滴》是一首優美動聽、充滿童真童趣的散文。它運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了頑皮的雨滴娃娃。散文中形象地描寫了頑皮的小雨滴把妹妹的傘當滑滑梯,把池塘當游泳池。作品不僅畫面感強,想象豐富,而且語言凝練,韻律和諧,有較強的表達性,即可讓幼兒欣賞散文的意境美、語言美,在這同時又能激發幼兒的動手制作小雨滴的強烈愿望,因此這篇《頑皮的小雨滴》適合大班的幼兒進行教學。
(二)幼兒情況分析
我班幼兒口語表達能力較好,表達事物連貫、具體、口語化,進入大班以來已學會了一些散文,如:〈云彩與風兒〉等。對散文的語言美、意境美有了一定的了解,學習散文有一定的.基礎,但由于幼兒年齡較小,生活經驗缺乏,對事物的理解能力較弱,尤其對散文中精煉的語句所表達的畫面理解有一定的困難,因此讓
幼兒學會用散文中的優美語句來回答問題,更好的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同時,我班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較強,在藝術方面的發展比較協調,為突出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動手操作的內容,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思維力恰當地運用各種材料制作“頑皮的小雨滴”,展現雨中即景來符合散文優美的意境。因此我設計了這一節課。
(三)重點難點
熟悉散文內容,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深入理解散文的語言,尤其是把傘、池塘比喻成事物的表現手法,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能力。
(四)教學目標
1、幫助幼兒學習散文,感受散文中的優美語句,體驗散文的優美意境。
2、幫助幼兒深入理解畫面內容,大膽地用語言表述畫面的意境,培養幼兒的藝術思維。
3、大膽想象,創編作品,理解雨水與環境以及人們的關系。
4、通過講講、做做的活動,會恰當運用各種材料制作“頑皮的小雨滴”,展現雨中既景,體驗動手操作的快樂。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制作的課件〈頑皮的小雨滴〉;錄有雨點聲音的音樂,錄音機。學具:油畫棒、掛歷紙、皺紋紙、蠟光紙、膠水、剪刀等。
二、設計意圖
1、因為大自然奇趣盎然。藍天白云,風霜雨雪,日出日落,大自然規律為人類提供了生存的條件,為人類創造了美好的生活。幼兒生活在絢麗多彩的大自然中,一切都使他們感到新奇:“天上為什么會下雨?”“風是從哪里來的?”“為什么云會有各種形狀?”
本節課以小水滴為開端,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幼兒關注大自然現象,讓他們與可愛頑皮的小雨滴結伴。在體驗和想象空間的同時,為幼兒創設更為廣闊的自由表現和表達的空間,鼓勵幼兒運用多
種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自然現象的認識。感觸大自然的神奇,傾聽大自然的語言,分享大自然的美妙,體驗大自然的魅力,激發他們熱愛和探索大自然的興趣。從而讓他們了解自然現象與人類的關系,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埋下智慧的種子。
因此我采用了直觀教學法、提問談話法、討論法、動手操作法來進行教學,運用視聽結合欣賞教學,讓幼兒更好地掌握散文的內容,通過談話法幫助幼兒理解散文中的優美語句,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通過討論法讓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力和思維力,更好的體會作品的意境,通過動手操作法,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2、學法
根據“循序漸進、層層深入”的教學原則,我通過“晴天、雷天”的天氣變化來進行教學。如:“視聽結合——整體感知;啟發引導——分段理解;激發愿望——大膽制作”的學法,讓幼兒聽聽、看看、講講、議議、做做,讓幼兒能輕松的獲得知識,達到教學目的。
三、活動評價
縱觀整個活動,各環節緊密相連,相互滲透,所有環節都是圍繞“小雨滴”來進行。源于大自然又借鑒于生活。本次活動,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體現了“整合”的設計思想,有效貫徹了〈綱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我相信,通過這個活動,能讓幼兒真正體驗在活動中享受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