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主題活動:《西游記》王國
活動過程:
1、明確討論的主體和討論過程中的要求。
1)能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2)能注意傾聽同伴的意見。
2、分別觀察不同的人物形象,進行交流與討論。
1)觀察人物的外貌、形象特征。
2)討論人物的性格特征。
指導語:你就餓得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為什么?(幼兒在表達的過程中,教師鼓勵幼兒發表不同的意見)
3、選擇自己喜愛的人物形象進行繪畫。
1)討論繪畫的要求
①用繪畫的形式表現人物的外貌特征。
②大膽豐富畫面。
2)自由繪畫。
4、交流、講述自己的作品。
活動四:童謠《唐僧騎馬咚咚咚》
主要涉及領域:語言
活動目標:
1、理解、學習童謠,感受童謠明快的節奏特點。
2、在朗誦童謠過程中發現童謠句尾與局首的頂針關系。
活動準備:
六幅圖
活動過程:
1、觀察前四幅圖片,理解、學習童謠的前半部分,感受童謠句尾和局首的頂針關系。
1)觀察前四幅圖片,理解、學習童謠的前半部分。
指導語:圖片中有誰?他們在干什么?
2)感受童謠句尾和局首的頂針關系。
指導語:聽了這首童謠你發現什么?什么地方好玩、有趣?
2、觀察后兩幅圖,理解、學習童謠后半部分。
3、根據圖片的提示,完整的朗誦童謠。
1)變換不同形式(拍手、兩兩結伴),有興趣的朗誦童謠。
2)自有結伴表演童謠。
活動五:歌曲《唐僧騎馬咚咚咚》
主要涉及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在學會童謠的基礎上嘗試跟著音樂旋律搪瓷、配唱歌曲。
2、樂意大膽地扮演不同角色并進行表演場,體驗接唱的詼諧情趣。
活動準備:
1、幼兒學習童謠。
2、他猛、豬八戒、沙和尚、孫悟空的臉譜。
活動過程:
1、朗誦童謠《唐僧騎馬咚咚咚》。
2、嘗試根據音樂匹配歌詞進行演唱,體驗歌曲的詼諧情趣。
1)完整欣賞音樂,初步感知歌曲旋律。
2)嘗試根據音樂有節奏的輕聲朗誦童謠,自然的將童謠與歌曲旋律匹配。
指導語:我們來試試怎樣能配上音樂念童謠呢?(引導幼兒在聽音樂的同時注意看老師,從而提示調整自己的朗誦節奏。)
3)根據音樂旋律學唱歌曲,初步嘗準旋律。
3、接唱歌曲。
1)請幼兒分組扮演不同的角色并進行演唱,體驗接唱的詼諧情趣。
2)請個別幼兒扮演不同角色并進行演唱,進一步感知接唱的有趣性。
活動六:唐僧師徒的來歷
主要涉及領域:語言、社會
活動目標:
1、能根據自己已有經驗,用較清楚、連貫的語言與同伴交流唐僧師徒的來歷。
2、注意傾聽同伴講述,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1、幼兒根據相關問題進行調查和了解。
2、《西游記》的有關音像資料。
活動過程:
1、教師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幼兒進行交流與講述。
指導語:
1)唐僧為什么要去西天取經?你認為唐僧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2)孫悟空是怎么出世的?他是怎么成為唐僧徒弟的?他有什么樣的本領?
3)豬八戒是怎么樣成為唐僧徒弟的?他是什么樣的人?
4)沙和尚是誰呢?他是怎么樣的人?
2、幼兒分組進行交流,講述故事。
活動七:歌曲《豬八戒吃西瓜》
主要涉及領域:藝術
活動目標:
1、理解學唱歌曲《豬八戒吃西瓜》,感受歌曲詼諧幽默的風格。
2、能辨別間奏,并能大膽的根據歌詞內容創編動作并進行表演,體驗歌表演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