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和干果》教案(通用2篇)
《水果和干果》教案 篇1
一、設計意圖: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主題活動《秋》中的一個科學活動《水果和干果》。水果是伴隨我們一生的食品,它富含各種維生素、種類繁多、色彩豐富、形態各異而美麗,且便于造型;干果是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接觸到、吃到的東西,但幼兒對它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它們的名稱、口味,而對干果的特征、用途以及如何吃法卻是陌生的。然而恰恰是這吃干果的過程,正是激發幼兒好奇心、引發幼兒進行探究活動的切入點,同時通過對如何吃到干果的思考、在探究去殼的操作中獲得對干果結構特征的了解以及獲得對某些工具使用的經驗等,使這一學習過程平添了幾分特色。
二、活動目標:
根據我們班幼兒的接受能力和水平,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讓幼兒知道水果、干果的主要特征,并了解它們都屬
于植物的果實。
2、引導幼兒從不同角度進行分類,發展其分析綜合能力。
3、引導幼兒體驗學和操作的快樂,豐富知識經驗。
三、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服務于本次活動的目標和更好的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1、活動前做收集果實的活動,幼兒認識并吃過若干種水果和干果,區分過果實和種子。
2、每組一個盛有水果和干果的果籃和兩個分類用的果盤。
3、記錄單人手一份,在給水果和干果分類時記錄。
活動的重點:概括出水果和干果各自的特征。
難點是:對水果和干果進行分類。
四、活動流程:
本次活動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一)幼兒介紹收集來的果實,并按不同的分類標準給果實分類。
首先請各組幼兒介紹收集來的果實,然后請幼兒觀察自己收集的果實有什么不同之處(主要是觀察果實所含水分不同和有無硬殼的區別)并按照自己對各種果實的了解把果實分成兩種,分別放在兩個準備好的果盤里。然后在準備好的記錄單上做好記錄,并說出這樣分的原因。
(二)幼兒通過品嘗進一步發現水果與干果各自的特征。
在這一環節中,我給幼兒準備了各種水果和干果,讓幼兒嘗一嘗并說出水果該吃哪一部分?干果該吃哪一部分?說一說它們的不同之處,比如:水果皮薄、肉厚、汁多,我們一般吃的是它的果肉;干果殼硬,里面包著種子,我們一般吃的是它的種子等。再請幼兒通過品嘗按照對水果和干果的重新認識把填好地記錄單做簡單的修改。
最后教師總結:水果和干果都能吃,它們都是植物的果實。
(三)教師引導幼兒對有爭議的果實進行討論。
教師和幼兒一起討論:葡萄干是干果還是水果?松子是不是干果?白果是不是干果?為什么?什么樣的果實是干果?什么樣的果實是水果?讓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通過討論一系列的問題讓幼兒豐富知識面,從而知道更多的水果和干果。
五、活動延伸
此活動的延伸部分讓幼兒再一次品嘗各種果實,在品嘗的時候要對比著來品嘗,從而加深對水果和干果的特征的認識。
《水果和干果》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知果實的多樣性,了解水果和干果的主要特征。
2.通過觀察比較,學習區分干果與水果的不同及對人類的作用。
3.知道水果和干果營養豐富,喜歡吃水果和干果。
活動準備:
不同的水果和干果、小籃子、小箱子
活動過程:
1.猜猜是什么?
(1)出示小箱子,請幼兒戴上眼罩摸一摸,箱子里藏了什么?(橘子和核桃)說說橘子和核桃哪個是水果,哪個是干果?
2.了解干果與水果的主要特征。
(1)出示干果與水果分類果實,請幼兒用摸一摸、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等方法,了解干果和水果的特征。
(2)請幼兒說說干果和水果的不同之處。
小結:干果外面比較堅硬。干果和水果都是果實,都能吃,都有豐富的營養。
2.分類游戲
(1)請幼兒組成小組對果實進行分類,同一類的裝在一個籃子里。
教師啟發幼兒使用多種方法進行分類。
(2)請幼兒分享自己的分類方法。師幼共同歸納分類方法:按形狀、顏色、大小、生長地方、氣味、味道、軟硬、吃法等分類。
活動延伸
請幼兒和家長一起收集干果與水果,了解它們的特別作用,如梨糖膏治咳喘病,葡萄可以釀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