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用餐習慣培養
新的一學期又開始,開學初,我帶的是中班,班上有一部分是從小班升上來的,另有一部分是從別的幼兒園來的,因為小朋友來自不同的家庭,所處的環境不同,所以吃飯的方式方法也不一樣,有的小朋友一到午餐時間就講話,有的孩子在家嬌生慣養,不會自己吃飯,坐在那一動也不動,全靠老師一口一口地喂,有的吃飯時也到處亂跑,還有個別的小朋友嚴重挑食、偏食。這也不吃那也不吃。通過與家長的聯系和觀察,我們決定調整一下午餐的管理方法。 一、幼兒良好的吃飯習慣及餐前介紹菜譜,引發幼兒食欲 每次午餐前,在園內選拔一些做得好的正確餐具。獨立吃飯的小朋友進行表演,組織幼兒觀看,為其提供模仿的榜樣,教師也要給予及時的講解、輔導。就餐前,不要劇烈運動,不要批評小朋友,每次午餐前,我們兩位教師故意在幼兒面前竊竊私語:“哎,今天吃胡蘿卜,我最喜歡吃了,蘿卜帶一點甜甜的味道,還可以補充維生素,老師是不是很白呀?就是因為老師喜歡吃蘿卜,還有香菇炒青菜,那香菇肥肥的、嫩嫩的、滑滑的,青菜綠綠的,營養又豐富,肯定好吃極了。邊說邊做出想吃的樣子,我們倆說話時,孩子們靜極了,都在認真聽著,有的小朋友甚至已經探出頭來想看一看了,孩子想吃的欲望被激發出來。這次他們居然把飯、菜、湯全部吃光了。以后,我們就變著法何他們玩“用餐”的游戲,不斷地通過各種方式引發幼兒的食欲。 二、了解個別差異,因勢利導 孩子們的可塑性強,通過觀察和了解發現,他們不是不要吃飯,而是貪玩或不愿獨立用餐。就拿琪琪小朋友來說,在家一日三餐全是父母或爺爺奶奶喂的,而且是一邊吃一邊玩。在幼兒園每次給飯時,她都坐著一動也不動,或者說我不吃,吃飽了,等著教師來喂。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及時和家長取得聯系,取得家長的配合,老師也盡量給予她更多的關愛,幫助她克服困難,鼓勵她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必要時再喂上幾口,讓她的心理得到滿足。漸漸的,她能獨立用餐了,雖然吃得慢些,桌上臟些,時間長一些,但總算能吃完,這也是一大進步。諸如此類還有冠冠、瑞瑞、茗茗等。對他們采取少盛多添重點照顧,及時鼓勵的方法,幫助他們完成基本需要量的攝入。 三、游戲花樣繁多,激勵幼兒把飯吃完 在我班,小朋友都有這樣的獎勵,先吃好飯的,桌子上、碗里干干凈凈,前九名老師都會給他(她)一個香吻,或者拉著老師的手說悄悄話,還可以玩一會滑梯,搖搖馬等,我們用這些方法多鼓勵孩子們吃飯時不貪玩、不講話,鼓勵沒吃完的孩子快吃,多吃,保證每個孩子每餐攝取足夠的營養,把自己的一份飯菜吃下去,效果很明顯。 四、家園結合,合理配置幼兒飲食 通過各種形式,向家長展示幼兒在園的情況,讓家長了解幼兒園一周食譜制定的根據,講解飲食與幼兒生長發育的關系,使家長了解什么是最合理的用餐,根據幼兒在幼兒園里的用餐情況,如何為幼兒配置合理的晚餐等等。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通過這兩周來的共同努力,我班幼兒的用餐情況大有改觀。孩子們都能吃完自己的一份飯菜,桌子上、碗里、地上的飯菜基本上很干凈。孩子們食欲旺盛、精力充沛、活動量大,體質也相應地增強了,傷風感冒的幼兒明顯減少。總之,良好的用餐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有耐心,幼兒要堅持,更需要家長的配合。每個做父母的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有健康的身體,快樂地成長。在幼兒用餐習慣培養方面教師和家長配合好,把孩子培養成優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