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豐富幼兒的詞匯量
每一年的上半年進行幼兒發展評價的時候,詞匯這一方面都是幼兒的弱項。而且農村長大的孩子,很多是由老人照顧長大,許多年輕的家長也不重視幼兒表達能力的培養。所以在今年一開學我就著手結合幼兒發展評價,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來豐富幼兒的詞匯量,培養幼兒的表達能力。首先,通過過渡環節的游戲鞏固幼兒對量詞和反義詞的鞏固。
在盥洗這一活動環節,總是有一部分幼兒去一部分在等待,所以為了減少消極等待顯現,我還是像去年一樣,通過“我來問你來答”這個游戲,和幼兒一起復習鞏固反義詞和常用量詞。
第二,通過繪本閱讀,理解常見詞語的意思來豐富幼兒的詞匯量。
在吃飯前或者離園前的環節,我喜歡為幼兒講有意思的繪本,通過繪本ppt閱讀,不但可以豐富幼兒的詞匯量,還可以提高幼兒的想象力、觀察力和表達能力。如在閱讀繪本《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時,首先先從題目入手,請幼兒理解“巨人”這個詞語,然后在進行分頁閱讀,每一頁的重點詞語先請幼兒通過觀察畫面理解詞義,然后我在為幼兒進行講解。如通過觀察畫面孩子們可以說出“邋遢”就是頭發像鳥窩,衣服又臟又破。我想通過一學期的閱讀活動,孩子們一定可以積累更多的詞匯。
第三,通過識字豐富幼兒的詞匯。
幼兒接觸漢字的時間越早,其日后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就會越強,研究表明識字還可以開發幼兒的智商。所以從開學初我們就開始了識字活動,每周認識十個漢子,并且將漢字打印出來,壓在桌墊下面,每兩個小朋友共同看一張,在過渡環節,以及樓道活動環節帶領幼兒識字。通過這二十幾天的了解我發現班里有許多的識字小能手,比如小a、小b、小c這幾個小朋友,認識很多很多的漢字,在戶外活動結束以后的樓道等待洗手的時候,請這些識字小能手帶領大家認識漢字。每周評選識字小明星,激發孩子們識字的興趣。單純的識字會很枯燥,我會繼續探索和實踐,不斷改進識字方法,不強求孩子們必須每周認下十個漢字,哪怕一周只認識了一個漢字,那也是這一周的收獲。
這只是我開學初的一些關于豐富幼兒詞匯量的一些實踐活動,在以后活動中我會繼續探索和改進。希望通過一年的活動可以幫助幼兒掌握更多的漢字和詞語,提高幼兒的表達能力。
點評:詞匯量的問題一直是我們農村孩子在發展評價中最弱的一環,生活環境讓孩子們更多接觸的是土話、土語,對于文學語言,大部分小學、初中畢業的家長缺乏這方面的語言造詣,家庭也就無法形成文學語言氛圍。郭老師能夠針對這個問題,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幫助大班的孩子豐富詞匯量,同時增加閱讀量,為升入小學打下良好基礎,很值得大家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