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教幼兒學習兒歌
語文是為了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而要訓練幼兒的讀,最好的就是讀兒歌。兒歌詞句簡短,結構簡單,想像豐富,而且富有韻律和節奏,所以兒歌是非常適合幼兒的。 首先,兒歌對幼兒的語言發展大有好處。因為兒歌朗朗上口,合轍押韻,幼兒愛聽,也容易跟著學。其次,兒歌短小精悍,便于記憶,幼兒一學就會,增強了自信心,鍛煉了記憶力。第三,通過說兒歌,還能擴大幼兒的知識面,使幼兒學會使用形象語言,描述動物及事物特征。那么如何教幼兒學習兒歌呢?通過近一年的幼兒教學,在教學兒歌方面我積累了一些經驗,現在把我的教學經驗與大家分享:
(一)、從看圖入手,激發興趣
色彩、圖畫對幼兒有一種天生的吸引力,為了激發孩子學習兒歌的興趣,我們可以從看圖入手。比如我在教學《妞妞拍球》這首兒歌時,先讓孩子看插圖,皮球、柳樹、妞妞,當孩子看到自己熟悉的事物——皮球,立刻來了興趣,這個說我有一個西瓜皮球,那個說我可以拍好多個……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我趁熱打鐵:“你們想學這首兒歌嗎?”“想”孩子們異口同聲的說。一首拗口的兒歌我就教了三遍,孩子們就瑯瑯上口。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就是說一個人一旦對某事物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去實踐,并在求知、探索、實踐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無不重視興趣在智力開發中的作用。
(二)、與游戲相結合,在玩中學
偉大的教育家、兒童學家陳鶴琴先生曾經這樣說過:“小孩子生來是好動的,是以游戲為生命的。”基于幼兒期孩子的特點,他們往往對枯燥乏味的學習活動缺少興趣,而利用游戲加以誘發,則會引起他們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們可以把一些兒歌設計成一個個游戲,這樣便于幼兒在感興趣的游戲過程中學習兒歌。比如在學習《鵝》這首兒歌時,我一改常規,把孩子們帶到操場上,拿出早已準備好的頭飾,邊帶著孩子們做游戲邊念兒歌:鵝鵝鵝,唱著歌,ēéěè多快樂,黃鼠狼跑過來,大鵝小鵝跳下河。孩子們笑得人仰馬翻,一個一個癱倒在“河”里,只有一遍孩子們就記住了兒歌。愛玩是孩子們的天性,老師們適當借助這個“玩”,把學融入玩中,可以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
(三)、與音樂相結合,賦予兒歌生命力
可以說,音樂是和人的生命關系最為密切的一種藝術形式。 幼兒對音樂具有一種本能的反應。豐富的音響、鮮明的節奏、動聽的音調會使他們情緒激動、表情愉快。特別是音樂的節奏 ,間接地影響到血液循環、呼吸甚至內分泌,和人的心理更有著密切關系,讓幼兒體驗快樂。我在教學兒歌時,常把一些特別押韻,每行字數一致的兒歌,編成簡單的rap,讓孩子們邊擊掌邊念兒歌,效果相當不錯。單純的兒歌教育形式比較單一,幼兒學習后會對它失去興趣,一段時間后幼兒就很容易遺忘。在兒歌中加入音樂節奏及旋律后可以使兒歌更加形象化、趣味化,幼兒對這種形式比較喜歡,同時也不易遺忘。優美的音樂旋律能給人美的享受。兒歌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節奏,如果兒歌再加上節奏后,就會使兒歌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