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談談我的感受
家長能提出自己的觀點真是不錯,可見咱們班家長對幼兒的教學活動的重視。
我想,旺旺媽媽一定說出了許多家長的心聲,我曾經教過孩子的家長也有這樣的想法,希望老師把教案公示,可我是這么想的:
首先,幼兒園教育不同于小學教育。幼兒園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入手,在幼兒園的3年的教育過程中,重點是培養孩子之間的交流、合作、互助、關愛,激發孩子的興趣、良好性格的培養、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等等,幼兒園幾乎不會給孩子們留作業,(到了大班為了更好的小幼銜接,會每天給孩子留些作業,增強孩子升學的意識),如果我把教案給大家,假使老師教授的內容孩子沒有很好的掌握,您會怎么做呢?我敢肯定的說,有些家長一定會跟孩子“較真”,這樣就失去的幼兒園教育的本質。
在幼兒園小班、中班的教學活動中,我所注重的是教育的過程,孩子在我的引導下理解了、課堂氣氛活躍,孩子們積極跟隨老師的思路并有良好的師生互動,就可以了,不會強制孩子必須怎樣怎樣,因為孩子的理解、接受能力是有差異的。到了大班,相應的小幼銜接的內容增多了,有些就是需要孩子們必須掌握的。這時,家長才需要“較較真”,比如:回家第一件事情是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然后安排玩玩具、看書、看電視等等,配合老師的工作逐漸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及時間觀念。
其次,幼兒園的教育是貫穿在一日生活中的。而不是僅僅一節教育活動可以完成的。家長對“課”的概念,只是停留在集體教育活動中的,認為上課很重要。其實幼兒園并不是這樣的,家長要淡化“課”的提法。孩子在幼兒園一天的時間是9個小時,而一節教育活動的時間只有15—20分鐘,那9小時除去這20分鐘,我們還要進行區域活動、戶外活動、盥洗環節、加餐環節等等,按我們的行話是:幼兒園時時有教育。
在小班這一時期,需要家長配合的還是以生活養成教育為主,在幼兒園我們是這樣要求的:
1、良好的作息習慣---每天8點左右來幼兒園。
2、知道正確的洗手方法,在老師的提醒下知道入園時就洗手,飯前便后要洗手,會卷衣袖、會手心手背搓,知道擦自己的毛巾。
3、會自己穿脫衣服、鞋,并會折疊褲子,衣服、放好鞋。
4、在老師的提醒下,知道口渴了要喝水,隨渴隨喝。
5、能用小勺自己吃飯,不挑食,知道正確的吃飯坐姿。
6、飯后能主動擦嘴、漱口。
7、禮貌教育---每天主動和老師小朋友打招呼
8、知道愛護玩具,學習整理、收放玩具,不和小朋友爭搶。
9、集體活動是能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舉手回答問題。
10、睡午覺知道睡醒后不影響他人,能在老師的幫助下蓋好被子。
11、有便意會自己上廁所,有困難時會請老師、幫忙。
12、知道輕拿輕放椅子、杯子、碗筷等,不大聲叫嚷。
13、喜歡參加運動,知道不做危險動作。
14、愿意聽老師和同伴講話,跟著老師一起參與學習活動。
15、能和小朋友有好相處,不打鬧。
另外,班里走廊的家長園地里有每月的教學計劃及周計劃安排,家長可以隨時了解班里的教學動態。
非常感謝旺旺媽媽提出的建議,不知道我是否說清楚了?不清楚的地方我們繼續探討吧!
李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