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戶外活動中的保育工作之晨間鍛煉
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處處蘊含著“保教結合”的理念,保育工作更是重中之重。每天的晨間鍛煉是幼兒鍛煉身體的最好時機,它能有助于增強幼兒的身體素質,提高抗病能力,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因為健康對于每個幼兒來說都尤為重要。而作為一名教師,對于幼兒的健康發展,應十分重視晨間鍛煉中的保育工作,下面我就談談如何做好幼兒晨間鍛煉中的保育:一、晨間鍛煉前的準備工作
檢查場地是否安全,有無安全隱患,看有無碎石、玻璃、樹枝等危險物品,待排查完畢確定沒有安全隱患后,再組織孩子活動;檢查器械的安全:活動前,要檢查所有好活動材料與器械,看是否有尖銳的棱角或螺絲松動等現象,要確保都達到孩子使用的安全性。
二、活動前的保育工作
1、提醒幼兒如廁、喝水
在組織晨間鍛煉前,首先提前詢問每個孩子是否要上廁所,盡量不在鍛煉時大、小便,影響活動,也不能憋尿;喝水要喝-大杯,教師要保證孩子每天喝夠足夠的水,這是因為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最迅速的時期,活動量大,消耗水分較多,加之兒童對水的生理需求相對比成年人要多,所以活動前必須喝夠足夠的水。
2、調整幼兒衣著
在組織晨間鍛煉前,要仔細檢查幼兒的衣著是否便于運動,幼兒的運動服裝要求寬松利索,對于過厚過大的衣服,要先脫下再活動,其次檢查幼兒的鞋子是否適宜活動,檢查幼兒的攜帶是否系牢,以防鞋帶松掉絆倒引起損傷,最后還要注意幼兒口袋中的硬物和衣服上的飾物在運動中給幼兒帶來的傷害。這些在活動前都要清理檢查,讓幼兒能安全的參加活動。
3、了解幼兒的身體狀況
在進行晨間鍛煉之前還必須了解幼兒的身體狀況,如:準備好紙巾給孩子擦鼻涕,容易出汗的幼兒我們要為其墊上毛巾,準備好足夠量的毛巾,便于在運動中擦汗,而體質差的幼兒或剛恢復健康的幼兒在運動中就適當減少運動的時間和強度,所以我們老師必須對每個幼兒的身體狀況都了如指掌,才能使晨間鍛煉更好的適應每個幼兒,使幼兒得到全面的、適宜的、協調的發展。
4、關心幼兒情緒
情緒的好壞是影響鍛煉質量的一個因素,教師還必須積極的調動幼兒的情緒,使之主動積極的參加活動,即提高幼兒活動的興趣,也達到了幼兒主動鍛煉的目的。
5、引導幼兒有序到達鍛煉場地
教師要引導孩子們有秩序地站好隊列,組織孩子有秩序地排好隊,時刻提醒孩子們不推不擠、不嬉戲打鬧,有秩有序。
三、活動中的保育
通過觀察、摸、問等途徑獲得信息,隨時對幼兒的活動量和活動密度進行調整。對生病的孩子要安排在合適的位置,讓其一塊感受戶外活動的樂趣,千萬不能冷落孩子。
1、觀察
教師要隨時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面色,出汗情況和動作變化。如:幼兒臉色紅潤,滿頭是汗,活動幅度較大,說明幼兒的活動量大,這時就要對幼兒實施調整,并提醒幼兒注意休息,防止幼兒運動過度,反之,幼兒臉色無變化,動作幅度小,就必須提高活動量,以達到運動的目的,保育員還要掌握靈活機動的原則,注意幼兒間的個別差異,對運動能力強和弱的幼兒要視其調整內容,使幼兒在其原有的水平上得到發展。
2、摸
對于不容易觀察的幼兒,教師和保育員還需要經常摸摸孩子的額頭,脖子、背出汗情況,可用毛巾墊在背部幫助吸汗,并提醒這些幼兒在活動中脫衣,防止幼兒活動后因汗悶在衣中而著涼。
3、問
在幼兒運動時,教師和保育員要隨時注意幼兒的活動情況,隨時問問幼兒并從幼兒實際考慮,運動幅度和密度合理安排,并根據不同季節調整幼兒運動的時間和內容,春秋季戶外活動運動時間較長,活動內容豐富多樣,而冬夏季受氣溫影響,在暴熱暴冷天戶外運動時間相對縮短,并根據季節變化將運動時間移至接近中午或清晨,選擇也需變化,冬天可以選擇朝陽處活動量也可以適當增加,夏天則選擇背陽處活動量相對減小,以便幼兒的鍛煉更適合身理機能活動變化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