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窗外的垃圾》(通用9篇)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窗外的垃圾》 篇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了解學校垃圾的種類和來源。
(2)掌握校園不同場所垃圾的分類方法。
2、方法與過程:
(1)通過實地觀察(或調查),了解學校垃圾的種類和處置方法。
(2)通過收集資料的學習活動過程,讓學生了解垃圾科學回收、處置、減量化的科學探究學習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理解垃圾分類重要性,通過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環保意識,養成節約習慣,形成良好的低碳環保意識。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校園垃圾的不同分類及處置方法。
難點:校園生活垃圾分類處置的實踐活動。
三、重點、難點突破:
通過對生活垃圾投放處置的反復操練,逐漸掌握生活垃圾的分類方法。
四、練習題答題要點及參考答案:
P10:班級垃圾
垃圾名稱:
廢考卷、用完的作業本、廢報紙、喝完的飲料瓶罐
頭、紙盒等
產生原因:
學生在校正常學習、生活產生的垃圾。如天氣炎熱
時喝完的飲料瓶,看完的報紙等
垃圾名稱:
紙巾、粉筆頭、鉛筆頭等
產生原因:
學生每天要扔掉一些垃圾,如教師上課時使用粉
筆,學生寫字時使用鉛筆等
垃圾名稱:
學校綠化產生的枝葉,剩菜、剩飯、剩湯、果皮、
菜葉、殼類、骨類等
產生原因:
學校修剪綠化,食堂產生下腳料,師生餐后的剩余
想一想:教室里的垃圾可以減量嗎?怎么減?
可以,使用后的白紙可以用它的反面打草稿;中午的飯菜吃多少盛多少。
P11:專用教室
垃圾名稱:
各種紙盒包裝、廢紙等
產生原因:
實驗室器材的包裝,用完的可回收器材
垃圾名稱:
紙巾,鉛筆、橡皮頭等
產生原因: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產生
垃圾名稱:
廢電池、廢燈管、水銀溫度計、化學藥品、廢液等
產生原因:
實驗室正常器材的.損耗、學生實驗中產生化學廢液
想一想:實驗室的垃圾可以減量嗎?怎么減?
可以,讓學生了解實驗室廢棄物回收制度,規范操作行為,同時讓學生觀察并例舉在實驗過程材料使用消耗中是否有浪費現象,養成良好的行為規范。
P13:勞技室
垃圾名稱:
紙、包裝盒、廢鐵絲、銅絲、材料包裝、廢木塊等
產生原因:
學生制作過程中產生
垃圾名稱:
紙巾等
產生原因:
學生制作過程中產生
想一想:勞技室的垃圾可以減量嗎?怎么減?
可以,讓學生列舉具體的實物、材料說明從那些方面,怎么減量的具體內容,以養成學生良好的節約習慣,規范操作過程。
P14:美術室
垃圾名稱:
廢紙、紙盒、木質畫板、損壞的調色盤等
產生原因:
學生在繪畫過程中產生
垃圾名稱:
使用后的紙巾、用剩的各類畫筆等
產生原因:
學生畫畫過程中產生
想一想:美術室的垃圾可以減量嗎?怎么減?
可以,讓學生列舉具體的實物、材料說明從哪些方面可以減量的具體內容,并遵守美術室使用規范,養成節約的習慣。
P15:
怎樣正確投放學校生活垃圾?用直線連接
紙巾——可回收垃圾
蘋果核——廚余垃圾
電池——有害垃圾
飲料瓶——可回收垃圾
溫度計——有害垃圾
衛生紙——其它垃圾
燒杯——玻璃
泥土——其它垃圾
洗潔精瓶——可回收垃圾
塑料盒——可回收垃圾
2、這些垃圾可以減量嗎?怎么減?
可以,首先制定學校垃圾分類細則,使學生明確垃圾回收分類的意義和方法。通過實踐活動提倡綠色生活,培養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節約習慣。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窗外的垃圾》 篇2
一、活動目標:
1.在游戲的情景中,激發幼兒說話的興趣。
2.通過活動懂得不亂扔垃圾。
二、活動準備:
手偶(小兔,小猴)、糖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1.小朋友:你想到那里去玩?媽媽帶你去(幼兒自由講述)
2.律動:跟著媽媽走走(邊開邊自由講講看到了什么?可講教室環境)公園到了,我們到草地上坐會。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猜猜,今天會有什么小動物到公園里玩?幼兒自由講各種動物。
2.手偶表演
a.小猴“今天,天氣真好,到公園去玩,這個香蕉真好吃”(吃香蕉,隨手一扔,下場)
b.小兔“公園真好玩,唉呦!誰扔的香蕉皮呀?(摔跤)
提問:a、小兔怎么了?
b、怎么會摔交的?
(快幫小兔揉揉)幼兒自由對小兔講講安慰的。
c、是誰扔的香蕉皮?
d、那,香蕉皮應該扔那?
快把小猴叫出來對他說(小猴,不要亂扔垃圾,要扔到垃圾箱里)幼兒學說。
手偶表演。
現在小猴怎樣了?(不亂扔垃圾了) 。
3.分糖幼兒每人一顆觀察是否有幼兒將糖紙扔到地上。
(三)結束部分
不早了,我們開汽車回家了。
音樂:《汽車開來了》。
活動反思:首先,我覺得的本次活動時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這種有表演的'活動大部分幼兒是很喜歡,也愿意積極地參與進來的。孩子們不能夠時時刻刻的想到環境保護,如果有更加吸引他的東西擺在他面前,多數的孩子就會把果皮紙屑丟在一旁,針對此問題,我們又開展了此次活動,活動后,并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夠做得很好了,但能有一部分孩子自己主動地去扔垃圾了,應該說效果還是不錯。從中讓幼兒知道不要亂扔垃圾,保持環境的清潔,感受清潔環境的美。通過活動懂得不亂扔垃圾。我們要給小朋友去適應環境和培養環保意識的時間和過程,在老師、家長的提醒下他們會做的很好,我們要相信小朋友,他們會做的很好的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窗外的垃圾》 篇3
上個星期,我上了一堂語言活動《窗外的垃圾》。由于我對教案不是很熟悉,所以整體感知不是很成功,整堂還是沒有做到讓孩子成為活動的主人,還是老師一言堂。整個活動的目標是:1、觀察圖片,感知窗內外人們的不同行為表現。理解:新鮮、垃圾的含義。2、觀察畫面的變化,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小動物們從扔垃圾到掃垃圾的轉變過程。3、知道不能亂扔垃圾,要注意公共衛生。教案設計中如果把開始時三幅圖同時出現,改成一幅一幅出現,讓幼兒自己看懂圖意,也許會好一點,后面的理解也就簡單多了。中間還有兩個重要的環節忘了。一個是看第二幅圖時,想讓幼兒猜一猜:“小猴、小貓、小豬聞到臭味時是怎么做的?”二是把三幅圖看完后問“你喜歡誰?為什么”這樣的話活動的重點就能夠突出來。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窗外的垃圾》 篇4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感知窗子內外人們的不同行為表現。理解:新鮮、垃圾的含義。
2、觀察畫面的變化,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小動物們從扔垃圾到掃垃圾的轉變過程。
3、知道不能亂扔垃圾,要注意公共衛生。
活動準備:
幼兒用書、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幼兒用書,并用實物投影儀放大,讓幼兒觀察畫面的內容,說說圖上講了什么。
二、教師可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講述畫面的內容。建議提下列問題:
1、樓房里住著誰?它們打開窗子做什么?
2、小猴、小貓和小狗聞到臭味后,怎么做的?
3、小兔又是怎么做的?
4、后來,小猴、小貓和小狗式怎么改正錯誤的?你喜歡誰?為什么?
三、教師帶領幼兒看圖連貫、完整地講述畫面內容。
四、組織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
教師:如果你是小兔子,你聞到臭味后,會怎么做?
教師:如果你在馬路上,發現別人亂丟瓜皮,你會怎么做?
知道要做一名講衛生,愛勞動的好孩子。
五、音樂活動“我有小手”
教師:我們每個人都有一雙小手,能做許多事。如果你發現地上有垃圾,你會怎么做?
幼兒就唱:我用掃帚掃掃地,我用掃帚掃掃地。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窗外的垃圾》 篇5
活動目標:1、觀察圖片,感知窗內外人們的不同行為表現。理解:新鮮、垃圾的含義 2、觀察畫面的變化,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小動物們從扔垃圾到掃垃圾的轉變過程。 3、知道不能亂扔垃圾,要注意公共衛生。活動準備:圖片活動過程:一、導入 1、小朋友,今天老師為你們帶來了三幅圖畫,想不想看看?要看可以,不過看了之后,要告訴大家,圖上講了什么? 2、請幼兒說說圖上講了一件什么事。3、師帶領幼兒一起看圖。(1)師指著第一幅圖: 樓里住著誰?他們打開窗戶做了什么? (2)這么多東西扔在窗外,馬路上就堆起了一堆垃圾。在紅紅的太陽曬了之后,會發出一陣陣臭味。(3)師指著第二幅圖:討論: 猜猜看,這四個小動物聞到臭味后,會怎么做?(4)交流討論結果。小兔聞到臭味后,馬上下來掃,另外三個卻把窗戶給關上了。(5)師指著第三幅圖:小猴、小貓、小豬看見了,是怎樣改正錯誤的?師:經過這件事,小猴、小貓、小豬明白了什么?(以后再也不亂扔垃圾了。)把小猴、小貓、小豬說的話一起說一說。4、誰來把這三幅畫連起來說一說。(多請幾個幼兒說說)5、師帶領幼兒看圖,完整地把這三幅圖的內容講一講。6、你喜歡誰?為什么?7、討論:(1)如果你是小兔,你聞到臭味后會怎么做?(2)如果你在馬路上,發現別人亂扔垃圾,你會怎么做?小結:我們小朋友要做一個講衛生、愛勞動的好孩子。還要對亂扔垃圾的行為加以制止。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窗外的垃圾》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懂得亂扔垃圾的行為不文明,要愛護環境,講究衛生。
2、引導幼兒觀察角色的動態,嘗試用連貫的語言大膽的講述情節。
3、引導幼兒發準"掃帚"的詞音,嘗試用象聲詞形容扔垃圾的聲音,用形容詞形容"太陽"等。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根據已有經驗,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窗外的垃圾》課件、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利用談話導入課題。
提問:"有了垃圾怎么辦?"
(二)基本部分,引導幼兒看圖講述
1、出示圖一,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1)提問:"圖片上有什么?一共住著幾個小動物?他們分別住在幾層樓?"
(2)引導幼兒連貫講述圖一
2、出示課件圖二,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1)提問:"什么升起來了?"(使用形容詞)"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引導幼兒嘗試用象聲詞形容垃圾的聲音)"草地上怎么樣了?你認為他們這樣做怎么樣?你們有垃圾會怎么樣做?"(滲透情感教育)
(2)引導幼兒連貫講述圖二以及幼兒連貫講述圖一、圖二。
3、出示課件圖三,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1)提問:"草地上的垃圾會變的怎么樣?為什么垃圾會發出臭味?你是從哪里看出垃圾發出臭味的?"小狗、小貓、小猴聞到臭味會怎么樣?小兔子聞到臭味怎么樣?它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呢?"
(2)連貫講述圖三的內容。
4、出示圖四,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1)提問:"小貓、小狗、小猴看到小兔在打掃衛生會怎樣想?又會怎樣做呢?草地現在變成什么樣了?小狗、小貓、小猴知道錯了,會說什么?"
(2)幼兒連貫講述圖四
(3)引導幼兒連貫講述圖三、圖四的內容,給講述的故事起名字。
5、完整講述故事
(1)引導幼兒兩人一組一對一講述。
(2)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完整講述。
(三)結束部分
幼兒聽音樂,做舞蹈動作離開教室。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窗外的垃圾》 篇7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懂得亂扔垃圾的行為不文明,要愛護環境,講究衛生。
2、引導幼兒觀察角色的動態,嘗試用連貫的語言大膽的講述情節。
3、引導幼兒發準“掃帚”的詞音,嘗試用象聲詞形容扔垃圾的聲音,用形容詞形容“太陽”等等。
4、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5、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活動重難點:
1、引導幼兒完整連貫的講述。
2、引導幼兒感受和描述小兔子和其他小動物不同的對待垃圾的想法和表現。
活動準備:
《窗外的垃圾》課件、錄音機、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教師利用談話導入課題。
提問:“有了垃圾怎么辦?”(讓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說)
(二)基本部分,引導幼兒看圖講述
1、出示圖一,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1)提問:“圖片上有什么?”“一共住著幾個小動物?”“他們分別住在幾層樓?”
(2)引導幼兒連貫講述圖一
2、出示課件圖二,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1)提問:“什么升起來了?”(使用形容詞)“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引導幼兒嘗試用象聲詞形容垃圾的聲音)“草地上怎么樣了?”“你認為他們這樣做怎么樣?”“你們有垃圾會怎么樣做?”(滲透情感教育)
(2)引導幼兒連貫講述圖二以及幼兒連貫講述圖一、圖二。
3、出示課件圖三,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1)提問:“草地上的垃圾會變的怎么樣?”“為什么垃圾會發出臭味?”“你是從哪里看出垃圾發出臭味的?“小狗、小貓、小猴聞到臭味會怎么樣?”“小兔子聞到臭味怎么樣?”“它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呢?”
(2)連貫講述圖三的內容。
4、出示圖四,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1)提問:“小貓、小狗、小猴看到小兔在打掃衛生會怎樣想?又會怎樣做呢?”“草地現在變成什么樣了?”“小狗、小貓、小猴知道錯了,會說什么?”(滲透情感教育)
(2)幼兒連貫講述圖四
(3)引導幼兒連貫講述圖三、圖四的內容,給講述的故事起名字。
5、完整講述故事
(1)引導幼兒兩人一組一對一講述。
(2)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完整講述。
(三)結束部分
幼兒聽音樂,做舞蹈動作離開教室。
教學反思:
學習過程中幼兒的參與度很高,接受的也很快,但似乎老師的期望值太高,孩子們一直答不出來,這時老師的主導性就加強了,應該給予孩子足夠的思考空間,答案會不可思議的。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窗外的垃圾》 篇8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感知窗子內外人們的不同行為表現。理解:新鮮,垃圾的含義。
2、觀察畫面的變化,學習用連貫的語言講述小動物從扔垃圾到掃垃圾的轉變過程。
3、知道不能亂扔垃圾,要注意公共衛生。
活動準備:
1、大幅圖片:房子,太陽,小貓、小狗、小豬、小猴、各一個。
2、頭飾:小貓小狗小豬小猴各一。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的形式導入課題。
師:“小朋友,還記得《數高樓》是怎樣玩的嗎?”
玩《數高樓》
師:“大家快來看呀!這座高樓是幾層的?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請小朋友猜猜在這座樓里會住著誰呢?”(幼兒自由交談)
“想不想知道這兒到底住著誰呀?”“我們來聽一個故事就知道了。”
二、中間部分
1、聽錄音。
2、采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講述故事內容。
“樓房里住著誰?
幼兒講述,操作。
教師和幼兒一起講述這一段。
“那在這四位小動物之間發生了一件什么事呢?”我們來聽一段錄音。
“一天早晨,紅彤彤的太陽升起來,小兔起床后做了一件什么事,它是怎么說的”
幼兒和教師一起感受一下新鮮空氣的好處。
“小猴又是怎么做的?小貓,小狗呢?”
請幼兒講述第二段的內容。
“想知道后來又發生了什么事,我們繼續聽錄音。”
聽完錄音提問。
師:“太陽出來了,曬在垃圾上,發出了什么氣味呀?”
“小猴小貓小狗聞到臭味后,怎樣做的?”
“小兔又是怎樣做的?”
“后來它們是怎樣改正錯誤的?你喜歡誰?為什么?”
3、教師帶領幼兒完整的講述故事內容。
4、表演故事
師:“那我們要學習誰呢?”“想不想來表演一下?”
5、組織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談:
A如果你是小兔子,你聞到臭味后,會怎么做?
B如果你在馬路上,發現別人亂扔瓜皮,你會怎樣做呢?
通過交流知道要做一名講衛生,愛勞動的好孩子。
“剛才老師看到操場外也有一些垃圾,我們去掃掉吧。”
幼兒拿著勞動工具去掃垃圾。
三、結束部分
聽音樂《大自然是我美麗的家》結束活動。
師:“垃圾掃完了,我們周圍的環境又變得干凈整潔了,我們生活在這美麗的環境下是多么幸福呀!讓我們一起隨著音樂唱起來,跳起來吧!”
大班語言活動教案《窗外的垃圾》 篇9
一、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懂得亂扔垃圾的行為不文明,要愛護環境,講究衛生。
2、能夠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及淺顯的寓意,了解周圍環境污染給人們帶來的危害。
3、能主動與同伴交流,并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二、活動準備:
1、《窗外的垃圾》活動圖片、錄音機、磁帶。
2、掃帚、垃圾袋若干。
三、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談話導入課題。
師:我們教室里或家里有了垃圾怎么辦?(讓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說說)
(二)基本部分,引導幼兒看圖講述
1、用投影儀放大幼兒用書,請幼兒仔細觀察圖片。
師:你們看了這幾幅圖,知道發生什么事情了嗎?
幼兒相互討論后回答,教師不作任何評價。
2、幼兒傾聽錄音機播放《窗外的垃圾》。
師:剛才我們聽到的這個小故事叫什么名字?跟剛剛看過的圖片內容相像嗎?
3、出示活動圖片一,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師:“圖片上有什么?”“一共住著幾個小動物?”“他們分別住在幾層樓?”
引導幼兒連貫講述圖一 。
4、出示活動圖片二,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師:“什么升起來了?”“小動物們在干什么?”“草地上怎么樣了?”“你認為他們這樣做怎么樣?”“你們有垃圾會怎么樣做?”(滲透情感教育)
引導幼兒連貫講述圖二。
5、出示活動圖片三,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師:“馬路上的垃圾會怎么樣?”“為什么垃圾會發出臭味?”“你是從哪里看出垃圾發出臭味的?“小狗、小貓、小猴聞到臭味會怎么樣?”“小兔子聞到臭味怎么樣?”“它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呢?”
引導幼兒連貫講述圖三。
6、出示圖四,引導幼兒觀察指導講述。
師:“小貓、小狗、小猴看到小兔在打掃衛生會怎樣想?又會怎樣做呢?”“草地現在變成什么樣了?”“小狗、小貓、小猴知道錯了,會說什么?” (滲透情感教育)
引導幼兒連貫講述圖四 。
7、完整講述故事 。
(1) 分小組講述 。
(2) 請能力較強的幼兒完整講述。
(三)結束部分
進行環保教育,組織幼兒到園內掃垃圾。
師:小朋友,我們幼兒園的場地周圍也有垃圾了,我們一起拿著掃帚去掃干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