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豐收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通用12篇)
慶豐收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體驗穿大鞋的快樂。
2、能夠聽間奏演唱歌曲,感受間奏給歌曲帶來的效果。
重點難點:
學唱歌曲,體驗穿大鞋的快樂。
教學準備:
1、大鞋2雙(男式、女式各1雙)。
2、音樂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穿大鞋。
1、出示兩雙大鞋,請幼兒說一說這是誰的鞋,并想象一下穿大鞋走路會怎樣。
2、請幼兒來穿一穿大鞋,并說一說穿大鞋的感受。
3、請幼兒穿大鞋學小雞走、小鴨走。
二、學歌曲。
1、教師邊學穿大鞋的樣子邊演唱第一段。
2、教師假裝給每位幼兒發一雙大鞋,并請幼兒"穿"上它,然后跟在老師的身后,
一起邊唱歌曲,邊模仿穿大鞋的樣子走路。請幼兒比一比,看誰學的像。
3、請幼兒說一說:穿上大鞋后怎樣學小雞、學小鴨走路?
4、教師與幼兒面對面站立,邊唱邊表演第二段。
5、教師邊彈琴邊演唱,請幼兒聽一聽,歌曲加入前奏和間奏后,聽起來跟原來有什么不同?
6、教師彈琴,幼兒一起聽前奏和間奏唱歌。
三、游戲"穿大鞋"。
1、玩法:在音樂的伴奏下,幼兒邊唱邊表演,當聽到結束句的時候,幼兒想像著脫掉大鞋,穿著自己輕便的小鞋子,快速走到座位上坐好。
2、游戲反復進行。
慶豐收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思路:
本月我們的主題是“豐收的季節——秋天”,結合主題的開展,我們想到了這堂課。隨著秋季的到來,小鎮上到處呈現出一片繁忙的景象:馬路上運輸水果的車子多了、田野里忙忙碌碌的人也多了。在觀察交流中孩子們深刻的體驗到豐收的季節已經來到,他們自然的流露出了對豐收的喜愛和好奇。
首先,活動通過創設一個問題情境,引導幼兒以幫助別人的形式帶著問題思考而展開,極大的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在討論、交流、操作、探索的過程中,鼓勵孩子們大膽的學習用“因為”講一句完整的話。
其次,引導幼兒討論為小動物找工作時,我讓孩子們能夠以互相合作的心態,讓他們勇敢地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從而極大的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將集體討論與個別操作結合起來,既發展了孩子們的合作意識,也培養了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某些動物的特征和習性,初步學用“因為”說一句話,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2.初步認識字寶寶:小猴、小羊、老鼠、小鴨、螃蟹、游泳館、蔬菜、飯店、裁縫店、果園。
3.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4.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5.鼓勵幼兒敢于大膽表述自己的見解。
活動準備:
背景圖、圖片配對圖、動物若干、字寶寶若干
活動流程:
談話引入,激發興趣——觀賞圖片,討論——交流意見——分組討論——師生共議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入,激發興趣
師:現在是什么季節啊?(秋天)
對的,秋天是豐收的季節,瞧!果園里的樹上掛滿了水果,糧食和蔬菜也大豐收,大家心里都非常的開心,也都要做新衣裳,每個店里都顧客盈門,店主們都很開心,但是客人太多了,店主們要招聘營業員,這不,小猴來到了游泳池,螃蟹來到了果園,小老鼠去了飯店,小羊去蔬菜館幫忙了,還有小鴨來到了裁縫店。
那么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你們覺得這些小動物找的工作都適合他們嗎,如果你覺得適合的話,說出理由,用“因為”說一句完整的話,如果你覺得不適合的話,也請說出理由,也用“因為”說一句完整的話。
二、觀賞圖片,討論
師:請小朋友們跟旁邊的小朋友輕輕地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老師適當巡回指導
三、交流意見
請孩子們說說自己的想法,爭取讓每個孩子都能發言老師適當指導他們說一句完整的話
四、分組討論
師:孩子們都愿意幫助小動物們找到適合他們的工作,接下去請你們五人一組,一起討論,得到大家的討論后由一個小朋友執筆,幫小動物們找到你們認為適合他們的工作。幼兒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老師巡回指導
五、師生共議
請幼兒代表發表自己組員的意見
師:我也試著幫小動物們找了工作,聽聽我的意見好不好,在孩子們共同贊同的情況下,幫小動物們根據自己的習性找到最適合他們的工作。
最后,出示字寶寶讓孩子們初步認識。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通過讓孩子給小動物們找合適的工作,把孩子豐富的想象力,較好的語言表達能力,充分表現出來,讓孩子們在感興趣的語言活動中發揮其豐富的想象力,大膽表現自己,提高表達能力。
慶豐收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 篇3
【教材出處】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音樂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
【課型】
綜合課.
【課時】
一課時.
【教材分析】
《苗族兒童慶豐收》是一首根據苗族蘆笙調填詞的兒童歌曲。表現了苗家兒童吹起蘆笙、敲起銅鼓,歡慶豐收時的喜悅心情。蘆笙調是苗族民間音樂的一種形式。歌曲旋律歡快、跳躍、流暢,節奏感較強,具有舞蹈性,歌曲具有苗族音樂的特點,五聲羽調式,歌曲為三個樂句的一段體結構,每個樂句為四小節。第一樂句由樂匯6 56 | 6 53 | 和樂節6.53 5 | 2 53 | 構成。節奏具有我國民間歡慶節日的鑼鼓的特點X | X | X. X X X | X |。第二樂句在節奏上同第一樂句形成對比,緊湊的節奏使歌曲的情緒更加歡快。第三樂句是第二樂句的換尾重復,把結尾小節的“6”升高八度作為結束。
【教學理念】
小學二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小,活潑好動、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強、對新鮮的事物非常感興趣,利用多媒體、形式多樣的欣賞、聆聽、演唱的過程中適當加入節奏和動作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運用身邊的材料和樂器,為這首歌創設意境,表現《苗家兒童慶豐收》的情景,通過匯報方式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享受學習過程,更好地掌握所學內容。最后讓學生欣賞苗族歌唱家《宋祖英》在美國肯尼迪藝術中心個人演唱會上演唱的苗族民歌《苗嶺飛歌》片段,提升學生對中國民歌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苗家兒童慶豐收》,并通過律動等手段引導學生深入感受歌曲,初步感受苗族音調的特點。
2、學生嘗試用打擊樂器為歌曲編配伴奏,并學習苗族的基本舞步來表現歌曲,達到體現歌曲熱鬧歡快的意境。
【教學重點】
學生用歡快愉悅的情感去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學生用各種打擊樂器嘗試為歌曲伴奏,并唱準附點節奏和苗族舞步的學習。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若干打擊樂器、板書、鋼琴等。
【教學過程】
一、師生問好。(組織教學)
二、節奏導入
1、通過教師的示范,學生的模仿,引領學生感受并掌握該歌曲的節奏型。
2、通過教師的示范,讓學生體會音樂的強弱規律。
3、出示課題《苗家兒童慶豐收》。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就學習一首表現苗家兒童慶豐收的情景歌曲,(點課題)《苗家兒童慶豐收》這首歌曲是由苗族(板書)蘆笙調填詞的歌曲,表現了苗家兒童吹起蘆笙、敲起銅鼓,歡慶豐收時的喜悅心情。苗族人民呢,不僅能歌善舞還特別熱情好客。待會老師想請同學們用身邊的材料和樂器為這首歌創設意境,好嗎?
三、欣賞苗族《風土人情》的介紹
1、 視頻呈現.師:在創設之前,我們先去領略苗族的美麗風光和特色的文化吧!
2、通過苗族服飾、歌舞、樂器、習俗等元素的呈現。讓學生了解苗族的基本文化現象。
四、學唱新歌
1、初聽歌曲,感受情緒。師:歌曲表現的情緒是優美地,還是悲傷地還是歡快地?學生:……
師:同學們,歌曲中唱到了苗族的哪幾種樂器?請你說……(蘆笙和銅鼓)蘆笙是苗族特有的一種吹奏樂器,不管是男女老少都會吹。除了蘆笙;苗族還有另一種樂器叫“銅鼓”, 它是用銅制作成的,它的聲音清脆、響亮,是苗族人民非常喜歡的樂器之一。
2、學唱歌譜。
。1)慢速教唱 師:同學們請看,這個附點音符唱的時候音長一點,我們把這句在唱一遍……這是一字多音,唱的時候連起來唱……
。2)速度加至歡快教唱
小結:同學們的表情很美,唱得很棒!
3、教師出示雙響筒示范帶學生按節奏朗讀歌詞。
4、學生自由發揮。師:好,誰來試一試?請你來……
1)學生1
2)學生2.
5、請一名學生帶領全班按節奏朗讀歌詞。小結:你們讀得太棒了,掌聲送給他!雙響筒就由你來保管好嗎?
6、學唱歌詞。
。1)隨琴聲慢速教唱歌詞。師:請看第二樂句和第三樂句的歌詞是一樣的是嗎?(嗯)請同學們再聽聽,旋律有什么不同?學生:第二樂句結尾小節音低,第三樂句結尾音高。師:講得非常好,第三樂句是第二樂句的換尾小節,把低音的6升高八度變成6作為結束。請同學們試著唱一唱。小結:同學們的節奏、音準掌握得不錯。
。2)速度加至歡快教唱。
。3)完整演唱 (放動畫).
。4)糾正學生的音準、節奏和表情。
小結:哇,同學們的節奏打得好,唱得也很好,但是要再注意音準和表情就更好了。
7、介紹五聲調式.師:同學們知道嗎?一般的歌曲都由1234567這七個音組成,可是我們現在學的這首歌曲就缺少了2個音,是哪2個音呢?請同學們快找找吧!請你說……
學生:缺少4和7。
師:你真聰明,那還剩幾個音呢?(剩5個音)哪五個音?在我們民族歌曲當中常常出現沒有4和7這兩個音,許多民族歌曲都由這五個音組成的,如果同學們感興趣的話課后就去找找吧!
五、學習苗族的基本舞步。
1、視頻呈現
師:下面,咱們來看一段視頻,苗族人民圍圈在篝火旁做什么呢?學生:……小結:你們回答得真好。
2、學跳簡單的苗族舞步
。1)、學習苗族的簡單舞步“走和踢腿”。
。2)由慢到快練習并糾正指導舞步。小結:你們的舞姿真美,就像苗家兒童一樣能歌善舞。
3、出示樂器教師示范,學生體驗。
【道具:大堂鼓,小堂鼓、雙響筒、節奏棒!
4、表演歌曲
小結:(師鼓掌)歡快的歌聲、動人的舞姿;還有快樂的樂器聲,真是太棒了。老師為你們參與的精神而高興!請回位坐好吧!
【這個環節學生們按照各自的角色在唱、敲、跳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歌中所蘊藏的情感,情緒高漲,為下一環節的情感升華做好了鋪墊!
六、拓展
【設計意圖:聽賞苗族歌唱家宋祖英在世界舞臺上演唱的苗族民歌片段,提升學生對中國民歌的熱愛之情!
1、播放視頻:苗族民歌《苗嶺飛歌》,學生觀看。
2、小結:
七、總結
同學們,快樂的音樂四十分鐘就要結束了,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對苗族音樂有了初步的感受,你們知道嗎?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五十六個民族親如一家,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藝術,連外國人都為我們獨特的東方魅力所傾倒。拿我們怎么辦呢?作為中華民族的兒女,每一個民族都是我們的兄弟姐妹,每一份文化都是我們寶貴的財產。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學習中,能夠繼續關注我國豐富多彩的民族音樂,只要我們用心去體驗,去發現,去創造,就會發現更多的奧妙。好,下課!
慶豐收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葡萄豐收》是幼兒非常喜愛的維吾爾族舞蹈,選用了孩子們耳熟能詳的歌曲《哇哈哈》作為舞蹈的主旋律,通過學習輕巧的墊步和靈活、柔美的手腕動作,表現維吾爾族人民摘葡萄時的不同動作及快樂的心情;顒又,通過“情境創設”、“視頻觀賞”、“合作舞蹈” 等方式,引發幼兒舞蹈的興趣,積極創編摘葡萄時的不同姿態,激發幼兒對少數民族舞蹈的喜愛之情。
【活動目標】
1.學跳集體舞,進一步鞏固墊步和手腕轉動的動作。
2.會在圓圈上進行“S”形穿插,能表現新疆舞蹈挺拔的姿態。
3.體驗與同伴一起跳維吾爾族舞蹈的快樂。
【活動準備】
學過墊步、手腕花;理解雙圈集體舞中的基本方位;樂曲《娃哈哈》。
【活動過程】
1.創設情景,復習墊步,引出主題。
。1)創設一個“乘坐火車去新疆旅游”的情景,圍圓圈教師哼唱復習墊步。提問:火車怎么開呢?引導幼兒掌握墊步的方法:雙手叉腰,做墊步。
。2)幼兒隨音樂練習手腕花動作。
2.學習“S”形穿插的隊形變化,練習舞蹈基本動作。
。1)學習單圈變雙圈。前奏:雙手插腰,右腳墊步準備。幼兒結伴,面對面站成雙圈。
。泻⒃趦热,女孩在外圈。)
(2)男孩面向圈里拉手伸高搭成葡萄架,先看教師示范鉆法。
提問:用圈里的手指好朋友(男孩),再向前伸,指著朋友前面的‘洞’,鉆進去。再向前指前面—個“洞”,然后鉆出來……
(3)女孩面向圈上,探索摘葡萄動作,練習“S”形鉆法。
(4)隨音樂練習“S”形穿插的隊形變化。
3.更換新舞伴,體驗與新舞伴共舞的快樂。
(1)嘗試更換新舞伴,隨音樂集體練習舞蹈 1~2 遍。
(2)男孩、女孩交換角色,進一步表現新疆舞。
附:動作建議
[1]一[8]小節,右腳墊步,雙臂前平舉手腕轉動八下。
重復[5]一[6]小節,男孩轉身面向圈里一起手拉手上舉,女孩拍手四下。
[9]一[24]小節,女孩雙手插腰走步,從男孩高舉的手臂下鉆入里圈,停下后,右手上舉摘葡萄,放在左手“籃子”里。再向前方走步鉆出(向圓上方向鉆到外圈,動作向上)。(女孩面向圈上側身從舞伴高舉的手下方鉆入,然后按圓上方向順序鉆出鉆入……按音樂兩小節鉆入,兩小節動作,兩小節鉆出,兩小節動作,共三次)。重復(1]一[8]小節樂曲,男孩墊步轉身,雙手蒙臉,打開,并反復動作,女孩原地做動作。
附:兒歌
摘葡萄
左邊的葡萄大又大,
右邊的葡萄甜又甜,
旁邊的葡萄多又多,
上邊的葡萄數不清。
娃哈哈,娃哈哈,
新疆的葡萄亞克西。
慶豐收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萌發保護丹頂鶴的情感
理解歌曲內容,感受歌曲優美、動人的旋律
能大膽地用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歌曲的內容并會表達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難點:體會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經了解有關丹頂鶴的常識
物質準備:課件、磁帶、錄音機、手工紙人手一張
教學過程
教師帶領幼兒隨著“嘎達梅林”的主旋律學鶴飛進入活動室。
一、無伴奏完整欣賞(教師扮演“風兒”表演唱)
提問:聽了風兒的演唱,你心里的感覺怎么樣風兒給我們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分段欣賞
1.欣賞“走過那條小河……留下一首歌”。
教師:多么善良的姑娘,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她的家鄉(動畫放映,老師清唱)。
提問:你們喜歡小姑娘的家鄉嗎為什么
2.欣賞歌曲高潮部分。
教師:可是,有一天,一只丹頂鶴受傷了,善良的小姑娘把她救了上來,可是她自已卻……(引導幼兒回答,引起共鳴。)這時,白云哭了,風兒哭了,還有誰哭了呢 (讓幼兒聯想回答)
3.播放動畫,欣賞結束部分。
教師:就在大家都為女孩傷心哭泣的時候,人們發現了什么 (有一只丹頂鶴在飛來飛去)。教師清唱“還有……輕輕飛過……”
三、聽錄音,幼兒邊欣賞歌曲邊用動作表演歌曲。
四、引導幼兒發表自己欣賞歌曲后的感受和想法。
延伸活動
教師和幼兒一起做紙鶴及其他服飾、道具,放在音樂角,供幼兒自選活動時使用。
慶豐收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 篇6
一、 活動目標:
1、 能夠根據幻燈片內容大膽表現歡快和笨重的兩種不同音樂,并能根據音樂性質進行游戲活動。
2、 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二、 活動準備:
1、幻燈片、碰鈴、雙響筒、鼓。
2、了解小鳥、兔子、熊等動物的動作特點。
三、 活動過程:
(一)觀看幻燈片,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內容。
1、 看一看:
(1)這是什么地方?
。2)發生了什么事情?
(3)都有誰?
。4)后來怎么樣?
2、 說一說:
(1)這里這么安靜,怎樣才能讓森林熱鬧起來?
。2)每部分圖片要配什么樣的音樂?(幼兒根據自己對圖片的感受,說說圖片要配什么樣的背景音樂。)
3、 聽一聽:
。1)幼兒傾聽教師準備的音樂,聽一聽是幾拍子 的音樂?
。2)感受圖片與音樂相結合的效果。
4、玩一玩:教師彈奏,幼兒嘗試跟著音樂唱唱跳跳。
(二)音樂游戲:熊與石頭人。
1、 教師扮大熊,幼兒扮小動物游戲。
2、 個別幼兒扮大熊,其他幼兒扮小動物自由選擇造型游戲。
3、 打擊樂伴奏深化游戲。幼兒按意愿扮演小動物,其余幼兒選擇樂器為音樂伴奏。
4、游戲規則:教師彈奏舞曲,幼兒自由結伴舞蹈。教師彈奏《熊走》音樂,扮演“熊”的幼兒按節奏走出來,扮演小動物的幼兒自由做造型不動,動的“小動物”則被“熊”吃掉,退出游戲回座位等待。
。ㄈ┙處熖岢鰡栴}結束游戲。
“今天小朋友玩的都很開心,請你們回家以后想一想,還有哪些不同的玩法,可以玩的和今天不一樣?”
慶豐收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在音樂游戲中體驗生活活動的樂趣,有良好的衛生習慣;
2.隨節奏完成轉手腕、蹦跳步、猜拳等動作,能對輸贏結果做出敏銳的反應;
3.能與同伴合作,遵守游戲規則和游戲玩法。
活動準備:
閱讀繪本《沙子的下面是什么》、學唱歌曲《洗手啦》。
活動過程:
一、繪本引出活動內容,激發幼兒玩音樂游戲的興趣
1.根據繪本談話:西西他們在沙子下面挖出了那么多東西,一雙雙能干的小手給弄臟了,現在我們需要做點什么呢?
2.復習歌曲《洗手啦》,能用自然的聲音歌唱。
3.復習歌曲,用拍打身體各部位的方式感受歌曲歡快的節奏和情緒。
4.復習歌曲,用肢體動作表達自己的對歌詞的理解。
二、根據歌曲內容,模仿轉手腕、蹦跳步、猜拳等動作
1.隨節奏模仿轉手腕、蹦跳步動作,師:你是怎么抖掉手上、身上的沙子的?
2.幼兒學習玩2人一組的手部、腿部猜拳游戲,會辨別輸贏結果。
三、學習音樂游戲的玩法
1.老師示范講解游戲玩法及規則。
2.幼兒2人一組自主玩游戲。
四、樂意與老師或同伴合作玩游戲,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1.單人游戲。(全班幼兒與教師玩一對多的單人猜拳游戲,熟悉最簡單的玩法,讓不同層次的幼兒對游戲玩法有完整感知)
2.雙人游戲。(兩人協商輸贏的獎懲方式能發揮幼兒主動參與游戲的興趣)
3.多人游戲。(推選一名領隊,與領隊相同為贏,幼兒學會主動關注他人)
4.分組對抗游戲。(組內協商出拳內容,兩組協商輸贏的獎懲方式,能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知道自己是小組的一員,每個人都要遵守小組約定)
五、放松活動:游戲吹泡泡
附:玩法一(雙人游戲):
慶豐收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 篇8
教學活動目標:
1、熟悉(熊與石頭人)歌曲的旋律, 理解歌詞內容, 跟唱歌曲, 提高學新歌的興趣。
2、在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初步掌握(熊與石頭人)的玩法, 學習按游戲和音樂的要求,相應的按節奏變換動作,感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錄音機,錄音磁帶,磁性黑板,粉筆,小熊頭飾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幼兒自由想象,想象模仿各種動物動作
引題,今天天氣真好,樹林里面可熱鬧了,小動物們都出來玩了,你們聽聽什么小動物來了?
幼兒辨別不同的音樂,愉快的按節奏模仿各種動物的動作,音樂停止后轉移座位坐向。
二、學唱新歌(熊與石頭人)
1、樹林里面真熱鬧,我們小朋友也往樹林走,想和小動物們一起做游戲。他們邊走還邊唱歌呢,你們仔細聽他們唱了什么?教師唱兩遍歌曲。
2、你們聽到歌里唱了什么?教師根據幼兒回答用簡筆畫形式將歌曲內容畫在黑板上。如,小朋友說,小兔蹦蹦跳,教師就畫只小兔。
3、幼兒看著黑板上的列圖跟唱歌曲兩遍。
4、幼兒自編歌曲動作再唱一遍歌曲
三、初步學會游戲(熊與石頭人)
1、教師講述游戲的方法。并和幼兒一起創編動作。
2、教師扮熊進行游戲一遍!毙堋背霈F以后小朋友都假裝成石頭人,自由做照型不動,熊可以用表情和動作去試驗石頭人是不是真的。
3、請幾名幼兒扮演熊,再玩游戲兩遍。教師提醒幼兒遵守游戲規則。
四、幼兒自由結伴邊唱歌邊出活動室
慶豐收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 篇9
設計意圖:
金秋十月,稻谷飄香,果實累累,到處是一片豐收的景象。田野里,有金黃的稻穗沉甸甸的彎下了腰。秋風一吹,翻起金色的海洋。周末放假的時候,有些小朋友回到鄉下都看見農民伯伯開始收割稻子了。這豐收的情景深深的吸引著孩子,于是我們設計了這個韻律活動“秋收樂”,讓幼兒遷移生活看到的收割的餓情景進行創編動作,在歡快的音樂中來模仿農民伯伯收割稻子的樣子。通過與朋友一起歡樂的韻律,體驗豐收帶來的喜悅。
一研后調整與反思:
1、在活動中幼兒能遷移生活中看到的情景,并創編出一些比較形象的動作來進行表演,表演中很投入,很高興。
2、在場地布置上要進行調整,椅子可以圍成一個大圓并靠后。在前面空余的地方貼上紅、黃、藍、綠四條線條作為表演割稻時的田埂,讓幼兒有一定的起點,這樣可以避免擁擠。
3、圖譜的利用率不高,可以去掉。
4、在動作表演的時候不僅要動作盡量作到有節奏優美,而且在表情、姿態上也可進行一些引導,這樣表演會更加的生動,更能體現豐收的喜悅。因此第二條目標改為:嘗試運用表情、動作、姿態表現稻田豐收的喜悅。
5、在完整欣賞的時候,可以用配樂陳述性的語言來有感情的講述,在這樣的語言提示下有利于幼兒更好的感受、理解音樂。
6、可收集一些稻田的圖片制作成幻燈,在幼兒表演的時候根據情節的變化出示相應的畫面。
二研后調整與反思:
1、有了上一次的場地改進,在活動中幼兒的擁擠情況有所好轉,并且有了場地的情景暗示,幼兒在活動中幼兒好象真正的到了稻田里,表演起來就更加的投入了。
2、韻律最后要把收割下來的稻子運到一起,幼兒容易把稻子運到自己的座位上,于是討論后決定,是否可以在場地的中間貼一個圓形作為糧倉。讓幼兒運的時候更加的有目的性,運完后可以引導幼兒圍成一個大圓圈進行慶祝。
3、在完整欣賞的時候,加入了語言情景講述,使得幼兒對音樂有了較好的理解?紤]后覺得,是否可以在完整欣賞講述的時候加上動作,這樣可為接下來的完整表演打下基礎。
4、四條田埂太多,可去掉兩條,這樣往前“割稻”的時候場地會比較大。
附:三研課例:
一、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的歡快、活潑,在“稻田豐收”的情景中創編割稻、捆稻、運稻的動作。
2、嘗試運用表情、動作、姿態表現稻田豐收的喜悅。
二、活動準備:
1、課前有欣賞收割稻田的經驗,初步知道收稻的步驟。
2、場地布置
3、稻田的不同景象的圖片。
4、音樂
三、活動過程:
。ㄒ唬┗貞浬钪惺崭畹镜慕涷
。ǘ┰趧撛O的情景下,討論并學習動作的表演。(出示相應的圖片)
1、割稻
2、捆稻
3、運稻
(三)完整欣賞音樂,邊講述勞動的情景
(四)有表情的完整表演。
。ㄎ澹┙涣鲃趧拥母惺,體驗勞動的辛苦與幸福。
三、活動反思:
1、活動中能從幼兒的已有經驗中來提升動作,并且音樂和動作也匹配的比較完美。
2、運用了情景策略,包括場地的布置、幻燈的畫面、老師的語言等,好象把幼兒帶入了一個豐收的田野中,讓幼兒在田野里歡樂的進行收割,體驗豐收的快樂。
3、在韻律的環節中能根據環節的不同設計不同的引入方法。在割稻、捆稻的環節中動作從幼兒中來,老師進行提升,在運稻的環節中,我們充分的發揮幼兒的想象力,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式(背、扛、挑、推等)來進行表現,并從表演的好的幼兒中提升出要用力、臉部的微笑等,從和同伴的互動中幫助幼兒來提升動作。
4、但在活動中發現,由于現在在我們這邊收割稻子時,經常會用機器來進行收割,因此有許多幼兒對手揮鐮刀收割的情景還是感知的比較少,雖然通過一些視頻進行了了解,但畢竟有限。而且自己來提升生活中的動作,在美感上也還不夠,因此覺得是否可以把韻律活動變為舞蹈欣賞,這樣可能對幼兒來說有不一樣的感受。
慶豐收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 學唱歌曲,初步學習局部默唱。
2、 提高歌唱教學中善于提問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3、 喜歡歌唱活動。
4、 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內容,學唱歌曲“雞和蛋”。
5、 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圖譜、部分卵生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 提問導入。
師:你們說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二、 欣賞與感受。
1、 完整感受(兩遍左右)。
、佟⒌谝槐榉冻ㄤ撉俳o一個音):今天,老師就要來唱一首“雞和蛋”的歌。
、、第二遍范唱(鋼琴單手):要求一邊想怎樣用肢體動作表現小雞。
2、 游戲感受(三遍左右)。
、、當老師唱到“小雞”的歌詞時候,做相應的小雞肢體的動作,其余不用做(部分孩子)
②、唱到“蛋”的歌詞時,做相應蛋的動作,其余不用做(全部幼兒)
、邸⒂變悍殖蓛刹糠,一部分表現“小雞”,一部分表現“蛋”。
三、 學唱歌曲
1、 看圖譜驗證,填充圖譜,完整演唱。
2、 學習局部默唱。(用手指按住嘴唇的圖示表示,遮擋相應的局部圖譜)
3、 圖譜退位,演唱歌曲。
四、拓展練習
仿編歌曲,用其他動物代替雞。
小百科:雞是一種家禽,家雞源出于野生的原雞,其馴化歷史至少約4000年,但直到1800年前后雞肉和雞蛋才成為大量生產的商品。雞的種類有火雞、烏雞、野雞等。而且雞也是12生肖中的一屬。
慶豐收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墊步動作,能跟隨音樂舞蹈。
2、感受新疆的歡快旋律,體驗跳新疆舞的樂趣。
活動準備:
走進新疆PPT、新疆的歌曲、鈴鼓一個。
活動過程:
一、開著小車去新疆。(播放PPT)去過新疆嗎?新疆有什么?(幼兒自由講述)
1、如何去新疆--幼兒討論去新疆的方法。
2、開著小車去新疆--幼兒探索墊步的要領。
。1)教師示范開小車屈伸(給汽車加油)--腳掌單一墊地(踩油門)--墊步(開車)
。2)幼兒說說開車前的準備及開車中腳是怎么動的。
。3)教師再次演示墊步,炎癥幼兒說的要點的正確性。
。4)集體嘗試模仿開小車(墊步)
。5)請個別幼兒示范請幼兒說說為什么他的小車能夠開到新疆?
(6)集體再次嘗試開小車(墊步)師:新疆很遠,小司機可要跟上了。我請鈴鼓來幫忙,聽到鼓聲我們就踩下去代表踩油門。這樣,我們就能更快一些到新疆了。
二、新疆葡萄溝摘葡萄。(播放PPT)
1、參觀新疆美景來到葡萄溝,看到最多的是什么?
看,新疆阿姨來摘葡萄了!
2、摘葡萄新疆阿姨在什么地方摘葡萄
。1)幼兒探索用動作表示摘葡萄。
(2)師生共同創編摘葡萄的兒歌。
。3)師生共同用動作摘葡萄。
*師:這邊的葡萄摘完了,要到另外一邊怎么辦呢?(墊步過去摘)
三、新疆朋友大聯歡。(觀看視頻)新疆的阿姨、叔叔們跳起了快樂的新疆舞。
慶豐收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教案 篇12
一、活動目標:
1. 在熟悉歌曲《龍船調》的基礎上,嘗試用合乎情景的動作來創編和表現。
2. 大膽地表現對歌曲的理解,并進行合作表演。
3. 感受湖北民歌的趣味性,體驗音樂表演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龍船調音樂、地面點位、幼兒座位擺成“八”字形。
重點: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大膽表演。
難點:創編符合歌曲中人物形象的舞蹈動作。
三、活動過程:
(一)練習歌曲中有趣的對白。
1. 復習歌曲《龍船調》
2. 練習《龍船調》中的對白。
1) 妹娃來到河邊看見遠處有一個艄公,她會喊什么呢?
艄公是怎么回答的?
2)妹娃和艄公離得很遠,他們怎樣喊才能讓對方聽見呢?
(練習用拖長音喊話、創編動作)
2. 分角色練習
(二)創編前奏及歌曲第一部份妹娃艄公的動作。
創編妹娃動作。
討論前奏部份妹娃出門前的動作:妹娃出門拜年,真開心!聽著音樂想一想,妹娃出門前會做什么準備?
幼兒聽音樂,創編動作。
創編歌曲第一部份妹娃走到河邊的動作:妹娃是怎樣開開心心來到河邊的,聽著音樂學學妹娃做一做。
教師指導重點:能跟著音樂的節奏創編出不同的動作。
2. 創編艄公動作。
1)妹娃高高興興出門的時候,艄公是怎么劃船的?
指導重點同前
3. 分角色表演。
。ㄈ﹦摼幐枨诙糠菝猛摁构珓幼
1. 討論妹娃上船的情景。
2. 創編妹娃上船、艄公攙扶、推船過河的動作。
3. 集體表演。
4. 個別表演,分享交流
。ㄋ模┩暾硌1-2次,結束。(蘇州新區新升幼兒園劉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