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講述活動教案(通用8篇)
幼兒園講述活動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圍繞"我的創意作品",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講述自己的創意;
2、學習兒歌,豐富詞匯:剪、揉、精彩等;
3、引導幼兒在集體中介紹自己的作品,體驗和同伴分享的樂趣。
教學重點:
指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創意,學習朗誦兒歌。
教學難點:
知道創意的含義,激發幼兒動手動腦大膽創造的學習習慣。
教學時數:
一課時
教學方法:
觀察法、講解示范法、引導提問法、情感體驗法。
教學準備:
課件、幼兒創意作品、幼兒用書。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組織教學;提出課堂常規要求。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演示課件,請幼兒觀察,講述畫面內容。教師提問:畫面上都有誰,他們在做什么,是怎樣做的?
2、教師示范朗誦兒歌
3、教師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么,創意點子王是什么意思?小朋友是怎樣創造自己獨特的作品的?
4、教師分句教幼兒朗誦兒歌
學習詞匯:剪、揉、露一手、精彩、作品秀,理解其含義。
5、幼兒隨教師輕聲朗誦。
6、幼兒集體朗誦兒歌。
7、提出主題,激發幼兒講述興趣。
教師:小朋友也有一雙能干的小手,我們都帶來了自己的作品,大家來說一說,比一比,誰的作品最漂亮、最新穎,誰就是創意點子王。
8、教師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可以從作品的.名稱、做法、特點、等方面介紹,讓大家選出最有創意的作品,及時給予鼓勵
9、評選出班內的創意點子王。
三、結束部分
1、教育幼兒積極動手動腦,爭當創意點子王;
2、小結活動情況,下課。
教學效果分析:
1、通過學習,幼兒理解了創意點子王的含義,并能較熟練的朗誦詩歌;
2、大部分幼兒能說出自己的創意,評價誰是點子王;
3、需教育幼兒大膽創新,有自己獨特的見解。
幼兒園講述活動教案 篇2
一、活動目標
1、關注細節,通過推理猜測想象讀懂圖書。
2、培養對圖畫的理解能力.
3、知道運動有益身體健康。
二、活動準備:
大圖書、小圖書(計劃表)。
三、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
(1)小朋友上次我們一起看了一本很大的.故事書,故事里說得誰生病了誰生病了呢?國王請誰來看病的呢?國王為什么會生病?醫生開了什么?
(2)指名讀已學內容。
(3)出示大的一周計劃表。
2、出示大書,并做計劃表格的記錄。
(1)、集體看圖書,
(2)、引導幼兒逐頁觀察.
(3)、整體提問:你們說國王有沒有照國王醫生開的藥方去做呢?
(4)、逐頁觀察故事內容。
(5)、小結: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要自己實實在在地去做,是不能請別人代勞的,小朋友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什么事情都請父母幫著做。
3、提出疑問,讓幼兒猜測。
(1)、后來國王的病好了沒有?
(2)、他有沒有照著醫生的藥方去做呢?
四、讓幼兒自己看書尋找答案。
幼兒園講述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用描述性的語言,完整、連貫地講述"娃娃"。豐富相應的形容詞如:漂亮、可愛、胖嘟嘟等。
2.發幼兒通過有趣的"猜猜誰不見了","改錯"游戲,對"娃娃"進行由特征到一般的有序感知,表述。
3.幫助幼兒形成"聽清楚了再回答"的傾聽表述習慣。
活動準備
1.每組一個神態,性別,衣飾不同的玩具娃娃。
2.已放在"娃娃家"游戲角中讓幼兒玩了幾天。
(在學前階段,引導幼兒用描述性、陳述性、議論性及交往的語言進行談話,是培養幼兒表述能力的具體行為內容。而描述性語言在實物講述中運用得更為普遍。本次活動就運用了智力游戲"猜猜誰不見了"、"改錯",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自然、生動、有趣地夸贊自己喜愛的娃娃,可以達到從娃娃的特征到一般形態的有序表述的目的。)
活動過程
1.運用游戲"猜猜誰不見了",引導幼兒感知理解"娃娃"。
老師將六個娃娃(每組一個)展示在幼兒面前。請幼兒閉上眼睛然后拿走一個娃娃。教師提問:哪只娃娃不見了?讓幼兒集體回答。幼兒回答后,老師也可以進一步啟發幼兒從某娃娃的特征到一般形態進行描述。可以提問:第幾個娃娃長得什么樣?游戲可以進行多次,由老師藏娃娃大家猜,然后可以請幾位幼兒上來藏娃娃大家猜"誰不見了"。
(這一活動重點敘述了游戲"誰不見了"的玩法。游戲的規則即是啟發幼兒有序地運用描述性語言講述娃娃的語言過程。)
2.運用"抱一抱,親一親",讓幼兒結伴講述。
(1)幼兒分組進行講述(每組一個娃娃)大家傳著抱娃娃,當抱著娃娃時,可以親一親、摟一摟娃娃,并說"我最喜歡娃娃(特征部分),因為娃娃穿著(長著)。"或"我的小寶寶,你的嘴長得像一朵小花,你的長得像(抓住"特征到一般"進行描述)。
(2)老師以參與者的身份加入到幼兒的.講述中去,以平行示范的方式引導幼兒用合適的形容詞來形容娃娃。
(幼兒自由結伴講述也是運用游戲的方法進行的。它很像民間游戲"擊鼓傳花"。可愛的娃娃在每個幼兒的手中傳來傳去,誰見了都忍不住抱一抱、親一親,說句夸獎的話。
如果那位幼兒不愿說或說得不合適不要緊,老師可以以參加者的身份抱抱,親親夸夸娃,為他們做示范,同時示意幼兒也來夸夸自己的娃娃。這種以游戲的方式進行的結伴講述,可以減少幼兒表述時的緊張成份,使孩子們得以調整自己的講述經驗,為下面的講述作好準備。)
3.運用"改錯"游戲,提供講述思路。
(1)老師抱起娃娃:我的娃娃真快,你聽,他長著像蘋果一樣的鼻子,綠綠的嘴唇,兩條大大的耳朵,我真喜歡我的娃娃。
(2)幼兒運用集中講述的方式,糾正老師不正確的講述,同時說出正確的表述方式和思路。
老師可以這樣啟發幼兒:哪里說得不合適?為什么?如果你要說,又應該怎樣?怎樣說才能讓別人一下找到你的娃娃?
(提供新的講述思路也是以游戲的方式組織起來的,老師故意說幾句錯話,讓幼兒去糾錯,因為中班幼兒已具備了初步識別字、詞、句錯誤與否的能力。因此,在歡快的糾錯活動中,他們又一次在自然,生動,有趣的玩耍中學習了新的講述思路,并在糾錯游戲中一遍遍地練習了新的講述的思路的表述方式。)
4.從說"娃娃"到"夸"同伴。
(1)請出一位幼兒。
(2)大家以集中講述的方式"夸夸小朋友"。老師注意引導幼兒運用先特點再其他的講述思路進行"夸同伴"。
(最后的層次,老師設計了"夸自己同伴"的活動,幫助幼兒遷移新的講述經驗。從玩具娃娃遷移到活生生的同伴。雖然人物變了,但是講述的思路可以是相同的。于是,通過老師的指點,幼兒以與"娃娃"相同的思路,進行了有序的講序,達到了遷移的目的。)
幼兒園講述活動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較完整的語句表達。
2、學習詞語:非常、寒冷
3、知道冬天要不怕寒冷堅持鍛煉身體。
活動準備
圖片三張、冬天和小朋友鍛煉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出示冬天和小朋友鍛煉的'圖片,引導幼兒說出冬天的景象。
師:請小朋友說說現在是什么季節了?你是怎么知道的?你發現現在這個季節哪些變了?在冬天我們應該用什么方法來讓自己暖和起來呢?你會用哪種方法呢?為什么?
二、出示《小梅愛鍛煉》的圖片。
師:(出示第一幅圖片)今天我們要來看一個小姑娘,這位小朋友的名字叫“小梅”,看她們那里也是什么季節了?天氣看起來怎么樣呢?她和誰在一起?在哪里?她們在干什么?后來奶奶呢?
(請幼兒和老師一起來把第一幅圖完整講述)
師:(出示第二幅圖片)奶奶回來后發現什么了?請你們說說奶奶是怎么想的?
(請幼兒和老師一起來把第一幅圖完整講述)
師:(出示第三幅圖片)奶奶找到她了嗎?在哪里找到的?小梅在干什么?為什么?
(請幼兒和老師一起來把第一幅圖完整講述)
三、全班和老師一起完整地講述故事。
四、請個別幼兒來講述。
五、鼓勵幼兒在冬天不怕冷,每天堅持鍛煉。
幼兒園講述活動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本活動來源于幼兒熟知的電視游戲節目,從孩子的興趣出發,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環節:1.由生活經驗直接導入,引導幼兒運用回憶引出電視中“逛三園”的游戲,并集體學習開場白;2.在游戲中,幫助幼兒從“蔬菜園”“水果園”“動物園”入手,由“大家一起逛三園。什么園?蔬菜園。蔬菜園里有什么?蔬菜園里有”這個對答的形式,過渡到后半程的“水果園里有×色的”“動物園里在地方干”的句式,讓孩子的語言逐步從簡單的詞過渡到簡單的短句,從而豐富孩子的發現,豐富孩子的語言。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游戲情境中,掌握講述固定的句式。
2.幫助幼兒鞏固對蔬菜、水果、動物名稱的認識和發現。
3.鼓勵幼兒在游戲中大膽表現,積極表述。
活動準備
知識準備:幼兒已看過江蘇衛視少兒頻道中“逛三園”的節目,有一定的認識。
物質準備:ppt課件、魔法棒、貼紙圍裙;動物活動的圖片、水果園的場景布置。
活動過程
由生活經驗引出活動主題
1.師:小朋友,江蘇電視臺少兒頻道林子姐姐主持的節目“我愛飯米粒”中有個“逛三園”的游戲,還記得嗎?
2.幼兒個別講述,引出游戲的玩法:大家一起逛三園,什么園?……(問答形式)
3.師:今天我們也來玩玩這個游戲,不過我們玩的時候可有點不一樣哦,我們在逛三園的時候,要說一句好聽的話。看,老師帶來了兩樣東西:魔法棒和獎勵貼紙。當魔法棒點到誰,誰就來參加游戲,而且我們在游戲中不懲罰,只要講得正確,就有獎勵貼紙哦。
(評析:從幼兒喜歡、熟悉的生活游戲中引出本次活動的主題,易于幼兒接受,而且也能激發起幼兒的活動興趣,魔法棒和獎勵貼紙的運用則能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
組織幼兒參與游戲,鼓勵幼兒大膽講述句式“蔬菜園里有”¨水果園里有×色的”
1.師:好,逛三園的游戲開始了,看看我們逛的第一個園是什么。
2.展示ppt課件,引出“蔬菜園”,糾正發音。
3.教師與孩子一起講述游戲開始時的句式“大家一起逛三園,什么園?蔬菜園,蔬菜園里有什么?”
4.根據教師指到的蔬菜(放大ppt照片),孩子們集體學說“蔬菜園里有”。
(評析:從簡單、常見的蔬菜入手,讓孩子在基本掌握問答形式的語言結構的基礎上,簡單講述短句,鍛煉語言能力。)
5.組織幼兒游戲“逛三園”。
①教師點動魔法棒“講講講”,鼓勵指到的孩子來講述“蔬菜園里有”的'句式,講述正確獎勵貼貼紙。
②教師過渡:蔬菜園逛完了,看看我們第二個園來到了什么地方。
③組織幼兒起立來到水果園,鼓勵幼兒每人采摘一個水果。
(評析:這個環節中增添了魔法棒,活躍了游戲氣氛,采用自由采摘的形式,達到了動靜結合的活動目的。)
④教師集中:“逛三園的游戲又開始了,這一回,你來講的時候,除了講出水果園里的水果,還要講出水果的顏色哦。”
⑤教師點動魔法棒“講講講”,鼓勵指到的孩子講述“水果園里有×色的”的句式。講述正確獎勵貼貼紙,并請孩子將水果送上來。
⑥根據教師指到的水果(放大ppt照片),幼兒集體講述“水果園里有×色的”的句式,鞏固認識。
(評析:在這一環節的游戲中,將“水果園里有×色的”句式加以運用學習,增加了語言講述的難度,也使活動層層遞進。)
鼓勵幼兒完整講述“動物園里在地方干”的句式
1.教師過渡:水果園也逛過了,請小朋友們猜猜第三個園是什么,引出“動物園”。
2.組織幼兒分散觀察動物園的圖片,教師個別指導,鼓勵幼兒用好聽的詞語來講述。
3.組織幼兒第三次游戲“逛三園”,玩法同上,鞏固“動物園里在干”的句式。教師根據小朋友個別講述的內容,利用ppt展示大圖。
4.教師鼓勵幼兒講出“動物園里在地方干”的句式,并加上感嘆詞。
5.幼兒集體講述,鞏固句式的學習,學習個別感嘆詞。(采用分組比賽的形式,通過ppt的展示,讓孩子在一定的時間內根據展示的圖片,進行接龍比賽講述)
(評析:這一“逛動物園”的游戲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一方面直接展示ppt圖片,而且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加大了游戲的難度;另一方面則將短句的學習進行了擴充,語言的內容更為豐富了。采用競賽的形式則更能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放松活動
師:我們一連逛了三個園,也有點累了,回去好好休息休息吧。
帶領幼兒做放松動作退場。
幼兒園講述活動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送小鳥回家》這個故事由三幅圖構成,圖片內容以三只小鳥從鳥窩里掉下來為線索,小動物想辦法幫小鳥回家的故事情節簡單,角色鮮明。圖片內容符合中班幼兒開始思考問題并能大膽講述的特點。因此選擇此圖片作為看圖講述的內容,希望通過認真仔細的觀察圖片,讓幼兒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積極大膽的交流自己所思、所想。不僅僅獲得語言經驗的積累,同時激發了幼兒樂于助人、關心他人的美好情感。
活動目標:
1、較連貫的`講述送小鳥回家的故事情節。和對話。
2、能嘗試用“可是”、“接著”等連接詞和傷心、開心、高興、快樂等形容詞講述角色心理活動
3、喜歡參與看圖講述活動,體驗樂于助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講述圖片、PPT,幼兒每人一份圖片。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畫面并思考,引出活動主題。
提問:圖片上的小鳥怎么了?小鳥為什么哭了?猜猜發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進一步理解故事內容,并用“可是”、“接著”等連接詞和傷心、
開心、高興、快樂等形容詞講述角色心理活動。
1、出示圖一,引導幼兒觀察理解圖片內容。
提問:三只小鳥怎么了?它們為什么哭呀、小鳥回不了家我們可以怎樣幫助它們?
2、出示圖二、圖三,觀察畫面內容。
提問;誰來幫助小鳥?它們把小鳥送回家了嗎?長頸鹿是怎樣幫小鳥回家的?兒觀察畫面內容。
3、幼兒分組講述,引導幼兒按圖片順序觀察、連貫的講述三張圖片的主要內容
(1)幼兒兩人一組,自由講述。
提問:誰來幫助小鳥?它們是怎么幫助小鳥的?請幼兒兩人一組按圖片順序用完整語句連貫講述三張圖片內容。引導幼兒運用:可是、接著等連接詞和傷心、開心、高興、快樂等形容詞,描述故事。
(2)每組派代表講述,引導幼兒初步學會傾聽同伴講述,并挑選出好的句子和詞語讓幼兒學習,豐富幼兒講述經驗。
(3)引導幼兒學習運用“可是”、“接著”等連接詞比較連貫的講述圖片內容。
老師也有一個好聽的故事,請小朋友注意聽老師用了哪些好聽的詞語把故事連接起來的。
三、引進新經驗,感受關心他人、樂于助人的快樂。
1、分析幼兒和教師講述的內容,引出新經驗。
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建立新經驗將輸出角色的心理活動和對話。
出示圖一,感知小鳥的心理活動
提問:小鳥從樹上掉下來它們心里是怎樣想的呢?出示圖二,幼兒表演小動物之間的對話。
提問:小羊、小兔看到小鳥傷心的哭了,它們會對小鳥說什么呢?小鳥會怎么說?(師幼共同表演對話)
出示圖三,感受小動物心理活動和對話。
提問:長頸鹿會對小鳥說什么?小鳥的心情有什么變化?會對小動物們說些什么?小鳥回家了小動物們是怎樣的心情?
2、鼓勵幼兒新的經驗進行講述,并提出新的講述要求。
3、請個別幼兒講述、表演。
請小朋友把自己編好的故事邊表演邊講給小朋友聽,聽聽他們的故事里,你最喜歡他們說的那句完整的句子和詞語。
四、給圖片起名字
圖片還沒有名字呢,動動你們的小腦筋來給他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吧。
活動延伸:
把圖片投放在語言區讓幼兒大膽的發揮想象去創編新的故事。
幼兒園講述活動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和事例討論,知道講信用的含義。
2、懂得做一個守信用的人,答應別人的事要說到做到。
3、感受到守信用對交往的重要性,體驗守信用給別人帶來的愉快。
二、活動準備:
布娃娃兩個
三、活動過程:
1、引發幼兒對信用的關注和了解,理解含義。
1)導入:
師:老師請大家聽一個故事,名字叫《樂樂和波波的約定》,誰知道約定是什么意思?(幫助幼兒理解約定就是彼此說好的事情)
2)師分段講述故事:
A、欣賞前半段,提問梳理故事印象:
故事里波波和樂樂約定了什么事?
波波做到了嗎?他這樣做對嗎?
樂樂為什么難過?你是樂樂的話你會怎么想?(幫助幼兒分析體驗不守信用給別人帶來的`不愉快)
什么是守信用?你覺得波波應該怎么做才對?(引導幼兒明白守信用就要說到做到,如果不小心忘記了約定要及時向對方道歉爭取別人的原諒。)
B、欣賞后半段,提問梳理故事印象:
波波媽媽答應了波波什么事?她做到了嗎?
樂樂和波波玩到了媽媽做的風箏,感覺怎么樣?(體驗到守信用給自己和別人帶來的愉快。)
2、組織幼兒開展討論:為什么要守信用?怎樣做才是守信用?
(鼓勵幼兒大膽發表個人看法,引申到平常的生活事例中答應別人的事一定要說到做到,懂得守信用的重要性。)
3、教師講述事例,通過具體生活情景引導幼兒進行辨析,加深對信用的理解,增強感受。
A、小玲答應爸爸晚上只看半小時動畫片節目,看完就準備睡覺,時間到鬧鈴響了,小玲就自己關了電視機。
B、小明答應媽媽上街不買玩具||||了,可是到了商店,他一定要買||||,媽媽不買,還哭鬧。
C、辨析討論:小玲、小明誰做的對?誰是講信用的孩子?為什么?
4、生活經驗交流“我喜歡講信用的人”
引導幼兒結合自身的生活交往經驗講講自己是怎樣守信用的,有沒有哪件事情因為不守信用引起了自己或者別人的不開心?
幼兒教師小結:“在生活中我們都喜歡守信用的人,所以我們要做守信用的人,答應別人的事就要說到做到,如果不小心忘記了約定要及時向對方道歉爭取別人的原諒,這樣大家相處才能快樂。”
幼兒園講述活動教案 篇8
教學內容:創意點子王(講述活動兒歌)
教學目標:
1、圍繞"我的創意作品",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講述自己的創意;
2、學習兒歌,豐富詞匯:剪、揉、精彩等;
3、引導幼兒在集體中介紹自己的作品,體驗和同伴分享的樂趣。
教學重點:指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創意,學習朗誦兒歌。
教學難點:知道創意的含義,激發幼兒動手動腦大膽創造的學習習慣。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方法:觀察法、講解示范法、引導提問法、情感體驗法。
教學準備:課件、幼兒創意作品、幼兒用書。
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組織教學;提出課堂常規要求。
二、基本部分
1、教師演示課件,請幼兒觀察,講述畫面內容。教師提問:畫面上都有誰,他們在做什么,是怎樣做的?
2、教師示范朗誦兒歌
3、教師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么,創意點子王是什么意思?小朋友是怎樣創造自己獨特的作品的?
4、教師分句教幼兒朗誦兒歌
學習詞匯:剪、揉、露一手、精彩、作品秀,理解其含義。
5、幼兒隨教師輕聲朗誦。
6、幼兒集體朗誦兒歌。
7、提出主題,激發幼兒講述興趣。
教師:小朋友也有一雙能干的小手,我們都帶來了自己的作品,大家來說一說,比一比,誰的作品最漂亮、最新穎,誰就是創意點子王。
8、教師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可以從作品的名稱、做法、特點、等方面介紹,讓大家選出最有創意的作品,及時給予鼓勵
9、評選出班內的創意點子王。
三、結束部分
1、教育幼兒積極動手動腦,爭當創意點子王;
2、小結活動情況,下課。
教學效果分析:
1、通過學習,幼兒理解了創意點子王的含義,并能較熟練的朗誦詩歌;
2、大部分幼兒能說出自己的創意,評價誰是點子王;
3、需教育幼兒大膽創新,有自己獨特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