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古詩池上的教案(精選6篇)
幼兒園古詩池上的教案 篇1
這是21課《古詩兩首》中的首。它是唐代詩人白居易所作。形象傳神地描繪出鄉村小兒撐著小船偷采白蓮后,不知道藏匿行蹤悠然沖開浮萍的情景,突出了小兒天真可愛的形象。
本詩對孩子們來說比較容易理解。于是教學時我采用自學探究的方式,讓孩子通過自讀感悟,討論體會到小兒的天真可愛。
一、以古詩導入。
1、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讀過或學過的描寫兒童的古詩。孩子們說得很多。
2、說說這些詩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什么信息,你從中看到了什么樣的兒童?(天真、活潑、可愛)
二、學習古詩《池上》
1、出示《池上》
讀讀這首詩看看,你讀到了什么?
指名說,并讀出來。孩子們說讀到了可愛,頑皮
2、自由讀,說說從哪些地方你感到了他的這一可愛、頑皮?
孩子們自由讀著。
生:我從“不解藏蹤跡”中讀到的。看這個小孩子偷采了蓮耦,想要隱藏自己的行蹤,可是卻不知道該怎么做,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由船把浮萍分開后留下的一條水路。
生:我覺得不是想要,而是不知道要隱藏,這樣才突出小孩子的可愛。
生:我也贊成他的意見,你看圖上,小孩子看到船工過后留下了一道水路,一點也不著急,反而有高興的.神色,說明他根本不知道隱藏自己的行蹤。如果像所說,那小孩子看到身后的水路,應該很著急才是。
師:說得好,有理有據,讓人信服,希望我們同學在回答時也要像他們一樣,說得讓人信服。
生:老師,我有個問題。那個孩子應該不是采的蓮耦,要是那樣的話,他一個人很危險的,下河到水底去采,他媽媽能放心嗎?
生:噫,那時候的小孩子都會游泳的。
生:是,我也認為小孩子不是采的耦,而是蓮蓬,你們看他的小船上放的都是蓮蓬。
師:你真會觀察,我們不僅要善于從文字中找到答案,還要善于觀察課文給我們的插圖。
生:那什么是蓮蓬?是蓮花嗎?
生:不是,是蓮花開謝后結的子,就是花里的花心了。蓮子就在里面,也就是種子了。
師:你懂得真多,不錯。還有什么問題嗎?
生:老師,我從圖上感覺到這個孩子偷采了蓮蓬后,一點也不難過,反而很高興,讓我覺得他非常可愛,也非常頑皮,也許他正為自己的的行為而得意呢?
師:哈,你真有想像力,正因為如此,詩人才把這一可愛的形象寫出來了。現在我們再來讀讀全詩,讓老師聽聽你們能不能讀出小娃娃的天真可愛!
生齊讀。
三、小結全詩,引導孩子了解詩人白居易。
師;同學們,這首詩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小可愛的天真頑皮的形象,你知道是誰寫的嗎?
介紹詩人白居易。
四、作業。
這一課有兩首,另一首也是描寫可愛的小娃娃的形象的。請同學們回家好好讀讀,看看你從哪里讀出了他的可愛,并試著展開想象進行說明。
幼兒園古詩池上的教案 篇2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俗話說“熟讀唐詩—,不會作詩—”,唐代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代的詩人特別多,像滿天的星斗一般。那你們知道哪位詩人寫的詩最多嗎?看老師寫他的名字,誰來讀
2.看,這就是白居易(投影出示),說說你對他的了解。知道他的一生共寫了多少首詩嗎?3600多首(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他的詩通俗易懂。據說,他每次寫完詩以后,都會先讀給村中的老婆婆聽,若老婆婆稍有不懂,他就重新修改,直到老婆婆聽懂為止。)
3.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詩就具有這樣的特點,有信心學好嗎?《池上》
4.那你知道“池上”是什么意思?這首詩里的池是什么池?白居易究竟在池上又看到了什么呢?
二、初讀感知:
1.自由練讀,查字典正音。
剛才我聽到有同學說多會背了?那你會背還不一定會讀呢!你知道讀好詩有哪些要求?還要讀出節奏讀出韻律美來。
2.指名讀詩,集體正音。
(1)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認真,誰來讀?(其他同學應該做什么?你不是普通的聽眾,你要帶著理解和思考去傾聽,因為待會兒,你還將是評委,要對同學的朗讀作出評價。)
指名讀(評價:讀得很準確,因為這首詩中的三個生字在讀音上都有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后鼻音。)
請同學讀生字所在的詩句。(相機學習生字)
“艇”就是?在這里是指輕便的小船。一看偏旁我們就清楚了它的意思。因為這個字是個形聲字,左邊表意,右邊表聲。他的兄弟姐妹很多,我們來給它換換偏旁?(挺、庭、霆、鋌、蜓)學生字的時候,我們要善于聯想,又一個想到一串,這樣既不容易忘記,又不容易寫錯。
小娃撐小艇誰來演一演?“撐”——突出后鼻音、動作表演區別“劃”字。一起撐一撐小艇吧!(眾生做動作)“撐”還可以組詞?(支撐、撐傘、撐爆、撐破)
“萍”——今天老師把“浮萍”帶過來了,你們看—(出示)誰來說說“浮萍”的樣子?是啊,密密麻麻、擠擠挨挨,真多啊!現在你知道“萍”為什么這么寫了嗎?師范寫,在寫得時候要注意什么?
(2)誰還想讀?(你滿意嗎?)誦讀古詩的時候,不要一字一頓地讀,這會破壞古詩的韻味,要注意聲斷氣連,像老師這樣,你們聽——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3)古人讀詩時還喜歡怎么讀?(搖頭晃腦。為什么古代詩人讀起詩來,一個個都是搖頭晃腦不亦樂乎?原因是他讀出了詩的節奏,詩的韻味,不信你試試?)
4.初步理解詞義。
(1)你是不是將詩中每個字的意思都讀懂了呢?同桌兩個逐字逐句說說它的意思,有不理解的及時將它標出來。(指說)
(2)交流:
“不解”——要想理解這個詞語首先得理解那個字?老師查了一下字典。這個“解”一共有8種意思呢!老師選取了其中5種,應選哪一種?那“不解”就是——不知道、不了解。不知道什么?
“蹤跡”——蹤跡可以是?(概括出:腳印、氣味、痕跡等)文中的小娃留下了什么蹤跡?(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輕輕蕩開,留下了一道清晰明顯的水路痕跡。)
“白蓮”——有的資料說是白色的蓮花,也有的說是蓮蓬,蓮子你吃過嗎?
……
你能把詩的意思連起來說說嗎?
三、品讀入境:
1、體會形象:
(1)你喜歡這個孩子嗎?為什么?
大膽能干——
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引說:娃娃很——小!小艇很——小!:而這個小娃娃卻敢一個人撐著小艇,敢冒險。可見他人小——膽不小!撐的好不好?(看來他不光大膽,還很能干呢)
一個撐著小艇的.大膽的小娃娃,很有趣!請你想像著他膽大的樣子讀一讀。(指名讀、男生讀)
調皮可愛——
你們覺得這句詩里哪個字最有意思?(偷)(板書:偷——采)你仿佛看到小娃是怎么偷的?
你們有沒有背著大人“偷偷地”做過什么有意思的事?心情怎樣?(很開心,很快樂,得意)
讓我們跟著小娃一起去偷一偷、樂一樂吧!配樂誦讀前兩行詩句。(自由讀、齊讀)
天真無邪——
想悄悄地偷采白蓮,可又不知道將自己的蹤跡隱藏起來,他可真?(天真無邪)
(2)白居易在池塘邊偷看(板書:偷——看)到了這一幕,會怎么樣?
瞧,這一老一小,不僅自己樂了,還為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好不好?
2、感悟畫面
(1)一首詩,一幅畫。讀詩,我們還要讀出一幅幅畫來。
(2)請同學們閉上眼睛,靜靜地聽,靜靜地想,你的腦海里仿佛浮現了哪些畫面——師配樂朗讀古詩
(3)你仿佛看到?——指說
(4)詩歌美,畫面美,同學們的想象更美。讓我們再來美美地背一背這首詩——池上。
四、拓展延伸:
1、詩人用傳神、凝練的詩句,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天真無邪、活潑調皮小娃形象。喜歡這個小娃娃嗎?像這樣的孩子還有呢!
2、有一天,宋朝大詩人楊萬里乘船路過安仁,看到這樣兩個孩子,就提筆寫下了一首詩,指名讀。
不下雨撐把傘干嘛呢?
這倆孩子怎么樣?——讀。
3、雖然白居易和楊萬里生活的年代相距了近300年,但他們筆下的孩子一樣的天真活潑,惹人喜愛,在800多年后的今天,在座的同學們又何嘗不是如此的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呢?
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許多有趣的事對不對?回去把它有滋有味的寫一寫好不好?沒準,等你長大了也能寫出千古流傳的名篇呢!
幼兒園古詩池上的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了解古人的讀書方式——吟誦。
2、了解吟誦的簡單規則:平長仄短、依字行腔。
3、能正確標出平聲、仄聲、入聲的吟誦符號,并按照規則吟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了解吟誦的基本規則,能正確標出平聲、仄聲、入聲的吟誦符號,按照規則吟誦古詩。
教學媒體:
課件、吟誦音頻、視頻
教學過程:
一、 對比朗讀,引入吟誦之門
1、 出示古詩《池上》。
師:孩子們,老師這里有一首你們一年級的時候學過的詩,誰能用你認為最美的聲音來讀一下。(點2名同學展示朗讀)。
2、 師:這兩個同學讀得真美呀,聽你們的朗讀我仿佛看到了一池鮮艷的荷花,還有一個頑皮的小孩,老師也忍不住想來讀一讀,你們愿意給老師這個機會嗎?(師展示吟誦)
3、 師:你們覺得張老師讀的與剛才兩位同學讀的有什么不同嗎?(有停頓、有拖延………)是的,這就是古人讀書的方式,今天我們把它叫做——吟誦。
二、尋找鑰匙,打開吟誦之門
1、了解吟誦的基本規則——依字行腔
師:孩子們,你們想知道老師剛剛的讀法和我們平時的讀法為什么不一樣嗎?(想)那是因為,在這些普普通通的文字的讀音中藏著許多秘密,而老師這里有一把開啟聲音秘密的鑰匙,你們想不想要?這把鑰匙的名字叫做“依字行腔”。
(1) 什么叫做依字行腔?就是按照字本來的讀音來讀。聲調向上,就往上讀;聲調向下,就往下讀;聲調平的,就平著讀;聲調拐彎,就拐著彎讀。
(2) 師:有人說,漢字的.聲調就是最美的樂譜。所以,我們在座的各位小朋友都是小小的音樂家。不信,咱們來試試?
(3) 出示“春天 春陽 春水 春樹”,示范依字行腔,點名展示。再示范讀“涼姜——涼姜中心學校——涼姜中心學校歡迎你”。
(4) 名字也可以這樣讀“李白”“白居易”“張居先”。同桌之間吟誦名字。
(5) 瞧,有了“依字行腔”這把鑰匙,是不是能把我們普通的文字變得像歌曲一樣美美的。接下來請同學們自由地美美地吟一吟《池上》這首詩。
(6) 指名吟誦。師生吟誦。
2、了解吟誦的規則——平長仄短
師:同學們,吟誦就是這么簡單,但是要讀出古詩文的韻味,僅僅有“依字行腔”這把鑰匙是遠遠不夠的。老師這里有第二把鑰匙,第二把鑰匙的名字叫做“平——仄”(板書:平——仄),領讀“平——”“仄”。
(1) 剛才老師在吟誦時,就是根據“平長仄短”的規則來誦的。什么是平仄?平就是平聲,仄就是仄聲,它們屬于古時候的聲調。古今聲調是相通的。我們今天的普通話中有四個聲調“一聲,二聲,三聲,四聲”,普通話中的“一、二聲”相當于古時候的平聲,需要讀長;三、四聲相當于古時候的仄聲,需要讀短。(師吟誦:小娃撐小艇。學生跟讀)
(2) 除了平聲、仄聲,還有非常特別的一類字叫“入聲字”,不管它聲調是什么都要讀短,比仄聲還要短。而詩句末尾押韻的字要讀得長,比平聲更長。(師吟誦:偷采白蓮回。學生跟讀)
(3)認識吟誦符號。師:為了方便同學們吟誦,老師用一些吟誦符號為《池上》做了標注。(平聲用一短橫;韻字用一長橫;仄聲用一短豎;短豎加點表示入聲。)
(4)指導吟誦。師:有了“平長仄短”這把鑰匙,我們的吟誦就更韻味啦,哪位同學愿意來為大家吟誦一下第一句?第二句?第三句……
3、指名吟誦《池上》。
4、你聽出了什么?(學生談感受)你們看,我們讀到的所有美妙絕倫的詩文,都是詩人這樣且行且吟創作出來的,所以古詩文不僅僅是紙上的文字,更是聲音的文學。同學們,想不想學習這樣有腔有調地吟誦這首《池上》呢?讓我們在音樂中吟誦起這首(配合音樂,設計吟誦)。
三、拓展延伸,感受吟誦之美
師:我們用兩把神奇的鑰匙,開啟了漢字聲音的秘密之門,推門而入,我們看到了漢字的另一種美,感受著詩文曼妙的韻律,透過聲音走近詩歌、走近詩人的心。在這里,老師還為大家準備了一首詩,你們能用老師送你們的兩把鑰匙,打開這首詩的聲音之門嗎?
1、 出示《靜夜思》
2、 學生用所學吟誦規則同桌之間吟誦。
3、 指名吟誦。
四、全課總結,綻放吟誦之花
師:孩子們,我們中國的文字歷史悠久,意蘊悠長,這些美麗而富有魅力的文字。一本書,一本經典,也許并不能改變我們的命運,但吟誦使我們的心靈更加充實,給予我們堅定的信念。親愛的同學們,讓我們童年的花朵綻放在吟誦的追逐中吧!在薪火相傳的國學寶庫里,我們相信經典吟誦是有力量的,它會們堅實的翅膀,讓我們在未來的日子里因吟誦而飛得更高、更遠。
幼兒園古詩池上的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10個生字,會寫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引導學生欣賞鵝的形象、顏色、姿態,感受鵝的美好形象,使學生產生對鵝的喜愛之情,受到美的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學習生字,感悟詩意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生字卡片。
3、小黑板。
4、簡筆畫
5、頭像
教學時數: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情感,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新朋友,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那請大家先猜個謎語,猜對了,它才肯和大家見面。你們有信心嗎?(放錄音)頭戴一頂小紅帽,身穿一件大白袍,腳蹬一雙紅靴子,唱起歌來鵝鵝鵝,快快猜猜我是誰?
2、出示簡筆畫“鵝”。恭喜你們猜對了!誰能說說鵝長得什么樣子?(給大白鵝涂色(紅掌、白毛、綠水)。
給鵝涂顏色。學習“鵝”:
拼讀(單韻母,是零聲母音節)——左右結構—鳥字旁—組詞:白鵝、鵝毛、鵝黃、鵝掌。——說話:一群白鵝在河里游泳
3、唐朝的時候,有位大詩人叫駱賓王,非常聰明,7歲就能做詩,有一天,他到池塘邊散步,看到大白鵝在水中悠然自得的樣子,他非常喜歡,于是寫下了一首詩叫《詠鵝》,(板書課題)一直流傳到現在,今年我們也七歲了,讓我們一起讀一下詩的名字。學習“詠”:拼讀——左右結構—口字旁,在這里詠的意思是:用詩來描寫景物。
(二)學習新課:
(1)接下來老師學著駱賓王的樣子來讀詠鵝。師范讀。(你覺得老師讀得怎么樣?)
(2)要讀得好聽,首先要讀準詞語的音。
(3)生自由讀,請同桌互相念念這一首詩,注意把音讀準。
小朋友們讀得真準,古詩光是會讀,不算稀奇,還要讀出詩的味道來。注意詩的停頓很重要,聽老師來有味道的讀詩,注意哪些地方需要停頓。
為什么鵝、鵝、鵝要說三個?出示古詩停頓的地方(學生試讀——指名讀——齊讀)
(三)理解詩意:
1、小朋友學會了有味道地讀古詩,現在請你們有味道地背一背這首詩。(自由背——指名背——齊背)
2、誰愿意回家背給媽媽聽。師扮演媽媽的角色,進行師生對話式背誦(隨機理解前兩句詩意)。
(1)看圖片理解"曲項"的意思。(曲項向天歌就是鵝彎曲著脖子朝天歌唱。)
(2)"向天歌"它可能會唱些什么呢?
3、孩子,你學得真不錯。請你找出后兩行詩中描寫顏色的詞(白毛、綠水、紅掌),這些顏色是寫什么的?我手上有只大白鵝,請你給這兩只大白鵝正確地涂上顏色。
(1)給大白鵝涂色(紅掌、白毛、綠水)。
(2)生說大意(理解后兩行詩意。)
4、小結:白白的毛浮在綠綠的水上,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的水波。多美的畫面啊!難怪駱賓王要寫詠鵝——————————
5、再鼓勵大膽演:
你們誰愿意當大白鵝,表演給大家看?
誰愿做駱賓王一邊觀賞一邊低吟小詩呢?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在歡樂中加強對古詩情趣的體驗。
(四)識記生字:
曲:師在黑板上畫出一條線,引導同學們說出線的名稱。在原有曲線的上方再畫一條,讓學生想象兩條曲線放在一起,像什么?注意拼讀,分開、在一起的寫法和讀法。“曲”子結構上寬下窄些美觀
獨體字沒有偏旁,組詞:曲線、彎曲、曲解。用曲說話。詩中用曲描寫鵝子的脖子。多音字:曲,反義詞:曲——直
向:注意拼讀,是三拼音節,半包圍結構的字。組詞:向上、向往、方向。說一說還在什么地方見過這個字?記憶方法,造句說話。在詩中還有一個字的發音跟向是一樣的?(項)他們是同音字,誰能給“項”字組詞,組詞:項目、幾項。項:工字旁,最后一筆變成提。
工:教學“工”字,可以采取筆畫擺字的方法,問學生兩橫一豎可以擺成哪些字?如果學生說到工字,就請他擺出來,獨體字,組詞:工人、女工、加工。工字的上橫短,下橫長。記憶方法,造句說話(1)出示小黑板:指導書寫“工”,生在本上寫三個
今天老師要介紹給大家一個新的朋友,它是部首家族的,它叫絞絲,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它長得什么樣?絞絲加上我們剛學的工就變成了一個新的生字“紅”
紅:左右結構的字,絞絲旁。組詞:紅色、紅旗、紅領巾。記憶方法,造句說話,說說還有什么是紅顏色的.“紅”字絞絲旁要寫的窄一些,出示小黑板,指導書寫“紅”,生在本上寫三個
掌:大家看這是老師的什么?(手掌)回答對的同學給予鼓勵,誰能結合圖找到鵝的掌?本課是指鵝腳的底面。它是一個翹舌音上下結構,手字頭,筆畫12筆(書空),組詞:手掌、鼓掌、掌聲。記憶方法,造句說話
教師:大白鵝睜著大大的眼睛(手指鵝眼)在注視著我們,它在檢查我們這些生字都記住了嗎?
清:本課指水純凈透明,沒有雜質;區別“青”字。左右結構,三點水旁,組詞:清白、冷清、清高。記憶方法,造句說話。誰能說說還有哪些字是三點水旁的字?反義詞:清——濁
波:左右結構,三點水旁,組詞:波浪、風波、波紋。記憶方法,造句說話
教師:這時,大白鵝高興地說:“謝謝你們都記住了我身上的字,再見了我的朋友們!”大家看大白鵝已經把我們當成朋友了,下面就讓我們帶著感情再次讀一下這首詩好嗎?
(五)作業布置:
大家看一下這篇古詩,每一行都是幾個字?像這樣的古詩叫五言古詩,記住了嗎?今天的小作業就是,回家給你的爸爸媽媽帶著感情背一背這首古詩。
幼兒園古詩池上的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首、蹤、跡、浮、萍”五個生字,;會寫“首、采、無、樹”四個生字。
2、能用聯系生活實際、圖文結合等方法了解“蹤跡、采、藏”等詞語的意思,初知詞語大意。
3、能正確朗讀、背誦古詩。圖文結合,感受詩中蘊藏的夏天的情趣。
教學重、難點:
1、讀中感悟詩文的意境,體會童真童趣。
2、有感情的朗讀、背誦《池上》,豐富古詩積累。
教學過程:
一、設疑探究,激趣導入。
1、今天,我們學習12課《古詩兩首》,認讀“首”字,我想先考考大家,你們知道編輯老師為什么要把這兩首詩安排在一起嗎?
這單元的課文都是圍繞“夏天”這個主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一首詩:
出示課題:池上 并板書
理解課題:池塘里,荷花塘里。
設疑引入:只是描寫美麗的荷花池嗎?美麗的荷花池里有什么有趣的事呢?
二、初讀古詩,指導朗讀。
1、帶著問題,我們來讀詩吧。大家會讀嗎?
學生自由讀,指名讀。
2、正音,學習字形。
首、蹤、跡、浮、萍
3、光會讀正確還不算會讀,還應該讀出詩的節奏來。
聽課文朗讀。
《池上》這首五言絕句要讀出什么節奏來呢?大家讀一讀,可以用鉛筆在詩上劃“/”作記號。
誦讀古詩的時候,不要一字一頓地讀,這會破壞古詩的韻味,要注意聲斷氣連,像老師這樣,你們聽——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學生再次練習朗讀。
4、這樣就讀出詩的節奏來了。同學們覺得這樣讀有趣嗎?老師想出一個辦法,可以讓你讀詩有趣一些。你們看——詩做動作讀
5、這樣讀有趣一些吧?想一想,還可以用什么形式讀詩?
師:剛才同學們說了好幾種方式,非常好,但是都是一個人讀的,可不可以采用兩個人一起合作的方式呢?(學生兩兩組合,一人讀一句。)也可以小組合作,一人讀一句。
6、同學們想出了很多辦法來把讀詩變得有趣,現在,你們就自由選擇最喜歡的方式,把這這首詩都美美地讀一讀。
7、師小結:剛才同學們手舞之,足蹈之,搖頭晃腦,你們覺得這樣讀詩讀得有趣嗎?那以后,你們也可以用多種形式,把詩讀得有趣一些,讓學古詩變得輕松有趣好不好?
三、走進文本,理解內涵。
1、這首詩我們都會讀了是不是就可以了呢?
對,我們還要了解詩中寫了什么。在充滿生機的田野、鄉間,讓我們張開想像的翅膀,來到美麗的荷花池。孩子們除看到些什么?猜猜在這個小娃娃身上發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下面就讓我們走進文本。
2、介紹學習古詩的方法
首先:知詩人,解詩題。
介紹白居易。你還知道白居易寫過那些詩嗎?
3、學習古詩的方法
第二:抓字眼,明詩意。
你們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意嗎?(字典,工具書,插圖,詢問老師同學等)
同學們說得很好,那現在就用這些方法來學習詞語,理解詩意。
音樂中,小組合作交流,老師在教室內巡視。
4、抓字眼:
艇:比較輕便的船。詩中指的是小船。
蓮:蓮蓬。
解:知道、懂得。
藏:隱藏。
浮萍:小池里的一種水草。
一道:一條。指浮萍被小船分開后,一時難以合攏而留下的蹤跡。
5、明詩意:
(1)請同學們讀一讀并想一想這句詩的意思: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出示白蓮的圖片)
(2)交流感悟: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
小娃為什么要偷采白蓮?
此刻你是小娃,心情怎樣?
(3)理解: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出示浮萍的圖片)
(4)看著圖片,連起來說說整首詩的意思。(配上音樂)
四、品詩情,繪美景。
1、再讀詩。
《池上》這首詩簡單明了,一讀就懂,但僅僅懂得詩意還遠遠不夠,因為一首詩一幅畫,一首詩一段情,讓我們來細細品讀這些詩句,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都說詩中有畫,讀了這首詩,如果讓你來給詩配上一幅畫,你會畫上哪些景物?
(一個小孩,一條小船,還有白蓮,一些浮萍。)
2、老師根據你們所說的景物,把這首詩改了改,(出示“ 娃撐艇 偷白蓮 不解藏 一道開”),讀一讀,你有什么發現?
是呀,老師給詩減了一下肥,這就叫把詩讀瘦了。字數少了,留給我們想象的空間卻更大了。現在請同學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閉上眼睛……
情景創設:(播放背景音樂——老師輕輕地描述:
一個夏日的清晨,幾朵白云悠閑地飄浮在瓦藍瓦藍的天空,初升的太陽明媚地照耀著大地,湖面吹來陣陣涼爽的清風,滿池的荷花開的格外嬌艷……
3、同學們,這美麗的情景你們看到了嗎?這是一池怎樣的荷花?這個小娃娃又是怎樣偷采白蓮的?選擇其中一個情景美美地寫下來。
在音樂聲中盡情想像,靜靜地描寫。
4、同學們可以放下你手中的筆了,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你所想象到的畫面。
學生交流。
同學們你們真會想象,在你們的筆下,我感覺白居易寫的《池上》仿佛變成了一副活的畫向我們走來。此時,在你的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小娃?
(天真無邪、調皮活潑)
5、如果他知道偷了蓮蓬還會藏了蹤跡,你們還覺得他有這么可愛嗎?
師:是呀,正因為他的天真無邪,才會偷采蓮蓬而不解藏蹤跡啊!你們喜歡這個孩子嗎?那就帶著你的喜愛之情,讀這首詩。
生有感情地誦讀《池上》
6、師:詩人用傳神、凝練的詞句,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天真無邪、活潑調皮小娃形象。你從中能感受到詩人怎樣的情感呢?(喜愛之情)
7、師:白居易的詩向來追求“意求深,字求淺”的風格,整首詩雖如同大白話,但極富韻味,充滿童趣。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再一次想象畫面,試背。
8、課前搜集其它描寫兒童生活的詩,交流積累。
五、總結
今天,我們在美麗的夏季,在一望無際的碧綠的池塘邊跟隨著詩人白居易走進詩歌,走進童年,我們無限暢想,我們深切感悟,讓我們永遠保持一顆童真、童趣。
板書設計:
池上
偷采 白蓮回 景美、引人
不解 浮萍開 童真、童心、童趣
幼兒園古詩池上的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按形聲字的特點認識要求會認的生字,會寫“浮萍”兩個字。
2、體會詩人用詞的精妙。
3、理解詩意,體會詩歌表現的童真童趣。
教學準備:
1、教學課件
2、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古詩,導入新課
1、你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古詩?
2、詩中的兒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活潑、可愛、天真)
3、今天,我們再學一首描寫兒童的古詩。板題,讀題。
二、初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池上》。要求: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檢查初讀情況。
(1) 指名讀古詩,集體正音。
(2)交流學習生字新詞:
a.仔細觀察,本課的生字具有怎樣的特點?(都是形聲字)
b.復習兒歌:形聲字,好識記。形音義,有聯系。聲旁幫著表字音,形旁幫著辨字義。
c.學生根據聲旁識記字音。
d.學生根據形旁分析字義。
e.浮萍,理解詞義,練習書寫。
(3) 學生簡單說說池塘上發上了一件什么事兒。(一個小孩偷采白蓮。)
3、學生再次自由讀古詩。要求: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4、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1) 學生結合前后句和插圖,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句含義。
(2) 小組逐句內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啟發、補充。
5、集體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一人讀詩句,一人說自己對詩句的理解)
三、吟詩煉字,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小娃偷采蓮。
1、指名讀
2、學生交流“看”到的畫面。
(1)怎樣的荷塘,怎樣的`白蓮?你想到了哪些詩句?(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出示:小娃撐小艇
指導學生重讀紅體字,你讀出了什么?(讀出了小娃得弱小)
(3)出示:偷采白蓮回
由小娃的弱小理解“偷”字,結合自己小時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惡作劇和頑皮之事,和詩中的小娃產生共鳴,體會孩子的無邪、可愛、純真與童年的快樂、無憂、自由。)
(4)再次有韻味地誦讀前兩行詩句。
(二)后兩行——景美童心純
1、提問:小娃“偷采白蓮”不會被發現嗎?
2、學生默讀后兩行詩,談理解。(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劃開的一道浮萍已經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
3、抓住“不解”體會小娃純真、質樸,練習讀出情趣。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1、學生帶著理解,學生再次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2、《池上》賞詩會——各小組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演式誦讀古詩。
3、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配樂朗讀。
4、熟讀成誦。
5、教師小結:這首詩前兩行使我們看到了一幅美麗的荷塘圖,一個“偷”字用的極為傳神,寫出了小娃的頑皮、可愛,接著,筆鋒一轉,寫了他不懂得隱藏蹤跡,于荷塘中露出了一條清晰的水道。狡黠中流露著頑皮,天真中透露著憨厚,體現著童真童趣。
五、布置作業 ,鞏固練習。
1、背誦課文。
2、默寫《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