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水果寶寶》教案(通用13篇)
幼兒園小班《水果寶寶》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 理解兒歌內容,能用簡短的語言回答問題,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 愿意與老師、同伴交流,能安靜地傾聽老師和同伴講話。
3、 樂于嘗試仿編兒歌。
4、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
5、 借助圖文并茂,以圖為主的形式,培養孩子仔細閱讀的習慣,激發閱讀興趣。
活動準備:
音樂、PPT、小火車圖片人手一張,記號筆人手一支
活動重難點:
理解兒歌的內容
仿編兒歌
活動過程:
1、 以游戲進入情景,熟悉兒歌
(1)先聽聲音。聽!這是什么聲音?誰開過來了?(播放《火車開啦》(伴奏)是火車開過來了(邊說邊出示火車)。原來是西瓜爺爺開著火車準備去旅行啦,我們和西瓜爺爺打聲招呼吧。(西瓜爺爺你好!)師邊說邊有節奏的拍手:“西瓜爺爺開火車,卡嚓卡嚓去旅行。”誰知道旅行是什么意思?卡嚓卡嚓又是什么聲音?(開火車的聲音)
(2)西瓜爺爺還請了其他的水果寶寶一起去旅行,我們來看看都有誰吧,(出示蘋果)是誰啊?(蘋果)老師要用好聽的話請蘋果寶寶上火車,小朋友們仔細聽:“蘋果蘋果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吧。(師幼一同請蘋果上火車)
(3)小朋友,穿著黃色的衣服,長得像月亮的水果是誰啊?(幼回答香蕉,教師出示香蕉)那誰會用剛剛我們學的好聽的話請香蕉上火車呢?(請個別幼兒回答后全體小朋友一起念一遍)
(4)老師這還有一個謎語,你們猜猜是誰來了。它長得圓圓的,有好多好多顆圓圓的.,穿著紫色的衣服,是誰啊?(葡萄)原來是葡萄,那位小朋友用好聽的話請它上火車啊?(請個別幼兒回答后集體念一遍)
(5)西瓜爺爺請水果寶寶們坐上了火車,咔嚓咔嚓,水果寶寶去旅行。
2、播放PPT,完整欣賞兒歌
(1)西瓜爺爺請了這么多的小客人去旅行,它可高興了,它一高興就給我們唱了一首好聽的兒歌,他的名字叫《水果寶寶去旅行》:西瓜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蘋果蘋果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香蕉香蕉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葡萄葡萄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咔嚓咔嚓,水果寶寶去旅行。(師邊念邊播放音樂)
(2)小朋友們好聽嗎?現在,我們看著西瓜爺爺開的火車一起來學唱這首兒歌吧。(師幼隨音樂同念兒歌一遍)
(3)小朋友們真棒,現在老師要請幾個小朋友們上來表演了?誰愿意請舉手。(請個別小朋友上臺念兒歌)
3、仿編兒歌
(1)小朋友們你還想請什么水果上火車啊?你們可要用好聽的話請它上火車哦。(請個別幼兒回答)
(2)現在老師給大家一人一輛小火車和一只神奇的筆,你要用神奇的筆把自己喜歡的水果請上火車一起去旅行。準備好后老師還要請小朋友像西瓜爺爺一樣唱一首好聽的歌。(幼兒繪畫后引導幼兒仿編兒歌)
活動反思:
在組織活動時,我采用多媒體教學,將水果擬人化,整個活動生動、有趣,充分地吸引了幼兒,不但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豐富了幼兒的生活經驗。我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經驗,將認知內容巧妙地融人各種游戲之中,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啟發引導,探索發現,形成了“師幼互動”的良好氛圍,教育效果顯著。活動以游戲貫穿始終,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活躍了氣氛,拓寬了教學途徑,符合小班幼兒活潑好動的特點。在活動中我充分地給幼兒創造了一個想說、敢說、愿意說并能得到積極回應的環境。不足之處是,孩子仿編的水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都是常見的、常吃的那幾種。
幼兒園小班《水果寶寶》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了解幾種常見水果的生長環境,區分長在樹上和地里的水果。
2、樂意操作,敢于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水果樂園ppt;
2、在藤架上的葡萄及西瓜的視頻;
3、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圖片導入
(1)(出示水果樂園ppt)師:水果樂園里有許多水果,看看有些什么水果?
(2)可是它們都找不到家了,我們幫它們找找自己的家在哪兒。
(3)幼兒回答,教師演示。
:蘋果、橘子長在樹上,草莓長在地里。
2、探索操作
(1)觀察操作材料,引導幼兒說說,哪些水果是長在地里的,哪些水果是長在樹上的?
(2)引導幼兒大膽操作。
要求:把長在樹上的水果貼在上面的表格內,把長在地里的水果貼在下面的表格內。
(3)交流分享
引導幼兒說說自己的操作結果。
3、拓展延伸
(1)師:水果除了長在地里和樹上,長在別的地方有沒有?
(2)觀看長在藤架上的西瓜和葡萄的視頻。
(3)師:番茄和葡萄它們長在哪里的?我們再去找找還有哪些水果像葡萄和蕃茄一樣長在藤上的,找到了告訴老師和小朋友。
活動生成及建議
1、在活動前可以帶孩子參觀果園,拓展孩子的思維。
2、引導幼兒在家中收集更多的水果圖片,將操作材料表格投放在區角活動中,讓幼兒在區角活動時進行操作探索。
PPT課件
幼兒園小班《水果寶寶》教案 篇3
活動設計背景
我們小班的年齡大多數是在4到5之間,在這個時期幼兒的處于一個涂鴉期,喜歡到處亂畫,抓住幼兒這個特點,給幼兒自由圖畫的空間,讓幼兒大膽作畫。
活動目標
1:通過涂色,感知色彩,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
2:培養幼兒大膽作畫及動手能力,增加幼兒的生活經驗。
3:認識不同的水果,了解各種水果的營養價值。
4:培養幼兒初步的創造能力。
5:在浸染、欣賞作品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正確的圖畫方法
活動準備
蘋果、香蕉、葡萄,菠蘿等相片,印好等待涂色的水果圖片,蠟筆或者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從幼兒穿的衣服導入到水果寶寶穿的衣服
二、展示各種水果圖片,請幼兒觀察這些水果寶寶的顏色。
1、讓幼兒先認識這些水果,不同水的水果有不同的顏色
2、在觀察水果顏色的同時,請幼兒也找到相同顏色的蠟筆
三、動手作畫
1、老師先示范正確的圖畫方法,請幼兒觀察
2、讓幼兒正確握筆和老師一起圖畫
3、給每個幼兒一張水果涂色卡,讓幼兒找到與自己手里拿到的`水果涂色卡的顏色
4、讓幼兒自己嘗試作畫,不同的水果不同的顏色
四、欣賞及評價
1、讓幼兒把作好的畫放在展臺上,與其他幼兒一起欣賞
2、教師對幼兒的作品給予評價,并給予鼓勵
上了這節課下來,發現小朋友的思維不是很活躍,還有很多小朋友看著圖片說不出水果的名字,這就是缺乏生活經驗,在分辨顏色的時候,還有小朋友不能正確的說出是什么顏色。但是就整個課堂氣氛來說還是非常活躍的,小朋友表現還是很好的。
在教學方面我注意到以下幾個方面:
1、在給幼兒看圖片的時候最好有實物,實物教學沒有做到
2、在幼兒自己作畫的時候老師可加指導,幫助他們正確的握筆
3、大多數幼兒的想象力有局限性
4、還有少數幼兒膽怯,不敢上臺給小朋友表述
幼兒園小班《水果寶寶》教案 篇4
設計意圖:
為了豐富活動環節,增加活動趣味性,并體現撕紙活動的延續性,我借秋天到了這一個機會,和孩子們說“天氣越來越涼了,有的小朋友都穿上了毛衣、毛背心,可水果寶寶還穿著一件我們原來為它做的衣服,它說自己太冷啦,想請你們小朋友也為它們做幾件毛衣穿。”孩子們就覺得非常好玩,和他們生活經驗也很貼近。
教學目標:
1、 發展幼兒手部小肌肉動作
2、 培養幼兒參加美術活動的興趣
教學準備:
范例1份,各色彩紙條、膠棒和材料筐等,幼兒人手1份、水果輪廓圖若干、背景音樂。
教學重難點:
學習運用手部小肌肉力量,將彩紙撕成小碎片粘貼在水果輪廓圖上。
教學方法與手段:
方法:談話法、欣賞法
手段:實物輔助教學。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出活動:
1、現在是什么季節?天氣怎么樣?
2、天氣越來越涼了,有的小朋友都穿上了毛衣、毛背心,可水果寶寶還穿著一件我們原來為它做的長袖衣,它說自己太冷啦,想請你們小朋友也為它們做幾件毛衣穿。
(通過這個環節讓幼兒認識秋天的水果。激發幼兒想給水果寶寶穿衣服的撕紙興趣。)
(二)、教師示范撕紙粘貼的`方法
1、認識各種水果和它們的顏色。
師:這是什么水果寶寶?它是什么顏色的?
2、教師示范:
撕紙時:選擇水果寶寶的顏色紙片,例如香蕉選黃色紙,西瓜選綠色紙…撕紙的時候,左右手的拇指食指緊捏紙,撕一撕、移一移,重復到完成為止,將撕下的小紙片粘貼在水果寶寶的身上。
3、放音樂,讓孩子在兒歌聲中自由進行撕貼,老師進行指導。
(通過老師念兒歌幫助幼兒更好地掌握撕紙的方法,從而訓練幼兒手、眼、腦協調并用的能力,發展幼兒手指肌肉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四)、作品展示:漂亮的水果寶寶。
1、師:欣賞穿上衣服的水果寶寶。
2、師:你最喜歡誰的水果寶寶,為什么。
從顏色、紙片大小、完成度來評價幼兒的作品)
(通過分享和欣賞同伴的作品,在他人的評價和肯定中獲得成就感。)
我想撕紙是一個反復練習、不斷提高的過程,以后要給予幼兒多練習撕的機會,讓他們在做做玩玩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水果寶寶》教案 篇5
目標:
1.通過談話了解各種水果的外形特征、顏色等各方面的不同,能夠區別開來,能正確說出水果特征
2.通過品嘗水果,了解水果的特性、味道等
準備:
一個裝有香蕉、橘子、生梨的籃子,三盤水果(香蕉、橘子、生梨)
過程:
二、規則:老師通過謎語介紹各種水果,看看小朋友誰猜得準確。同時品嘗水果,來比較一下各種水果的區別和聯系。
三、老師示范:第一個啊,愛穿黃衣裳,身體彎彎象月亮,你們猜是誰啊?待幼兒猜出之后,慢慢拿出香蕉。向幼兒描述:"香蕉的顏色是黃黃的。"然后讓幼兒來描述香蕉的'形狀并提問它長得象什么。(彎彎的、象小船)
四、開展集體活動
1.這個水果寶寶愛穿黃衣裳,臉上長點點,頭上梳根長辮子。它是?(等幼兒猜對后拿出水果,提問梨又是什么顏色的,長的怎么樣?
2.接下來一個呢,黃衣裳、綠衣裳,身體圓圓象燈籠(提問水果顏色、特征。)
3.可以品嘗水果,再來辨別注意:
1.老師引導幼兒用多種詞匯來形容水果的特征,這樣可以增加幼兒的詞匯量(如香蕉彎彎的象小船、象枕頭等)。
2.通過品嘗,讓幼兒結合多種感官來描述水果的特征,并鼓勵幼兒大膽地發言。
幼兒園小班《水果寶寶》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綠三種顏色,并認識漢字紅、黃、綠。學講完整的一句話。
2、幼兒愿意參加游戲活動,體驗成功的快樂。
3、認識常見的水果。
活動準備:
1、不同的水果若干個,魔法棒一根。
2、漢字卡三張:紅、黃、綠。
3、水果胸飾人手一個,篩子二個,紅布二塊,紅、黃、綠三種顏色的墊子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認識常見的水果。
1、教師變魔法變出水果,引起幼兒的興趣。請兩位教師拿紅布擋住小桌子,桌子下面放著一篩水果。教師:今天,李老師表演一個魔法給你們看,好嗎?(好)魔法棒魔法棒,變變變——變!”“小朋友你們猜猜,李教師變出什么嗎?”教師把紅布拿開,嘩,有一篩子的水果。
2、教師:“哎,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水果寶寶。”蘋果、菠蘿、香蕉、櫻桃。
二、認識漢字:紅、黃、綠。
1、教師:“請小朋友再來看看這些水果都有些什么顏色啊?(紅色、)
2、請三個小朋友出來將水果送到相應的墊子上。
3、教師:“哦,這是紅色的水果,那我們就送它字寶寶‘紅’,請小朋友跟我一起念‘紅’。”
4、教師:“那綠色的小果我們應該送它什么字寶寶呢?(綠)嗯,你們真棒。那我們一起來念字寶寶‘綠’。”
5、教師:“那小果我們應該送它什么?(字寶寶黃)嗯,你們真厲害!我來請一個小朋友來送一下。(請一個小朋友出來送)好,讓我們一起來念一下‘黃’。”
6、教師:“好,水果們都有了自己的字寶寶,讓我們再來認識一下它們,這個是字寶寶‘紅’,這個是字寶寶‘綠’,這個是字寶寶‘黃’。看清楚了嗎?那我們就要和它們做游戲了。”
三、游戲:送水果寶寶回家。
1、小朋友,在你們的.桌子上是有許多的水果,這些水果找不到家了,讓我們來送他們回家好嗎?
2、看看,紅色的水果應該送它到哪個家里?對了,應該送它到有字寶寶‘紅’的家里。那綠色的水果呢?水果呢?
3、好,我們開始行動吧。(聽摘果子的音樂將水果寶寶送回家。)
四、分享水果。
1、小朋友都杷水果送回家了,水果寶寶它們很高肖,說要謝謝你們,要請你們吃水果,好不好?你們高不高興?
2、每個幼兒一份水果,品嘗水果的味道,可和同伴一起分享。
幼兒園小班《水果寶寶》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能用簡短的語言回答問題,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2、學會用“水果水果,咔嚓咔嚓去旅行”的句式仿編兒歌。
3、樂于參加活動,感受仿編兒歌的樂趣。
活動準備:
PPT、水果頭飾12個、火車頭飾1個、兒歌《火車開了》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音樂響起,幼兒隨教師律動進場。
教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一起來玩小火車的游戲吧!火車火車開動了,咔嚓咔嚓……小火車動起來,咔嚓咔嚓……小火車,到站了,小朋友們請坐下(引導幼兒找位置對應坐下)
二、活動展開
1、播放火車的聲音,引起幼兒的注意。(常規提醒)
教師:請小朋友豎起小耳朵,仔細聽一聽是什么聲音?幼兒:火車的聲音
教師:小朋友們的`小耳朵真靈,哇!真的是火車的聲音,瞧!小火車開來了!
2、通過對話,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學習兒歌
(1)學習“西瓜西瓜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教師:這列漂亮的小火車原來是西瓜哥哥開來的,它要開去哪里呢?小朋友們猜猜看!幼兒:(自由發言)
教師:哦,小朋友們都沒猜對西瓜哥哥的心思,西瓜哥哥呀,它是要開火車,去旅行。
西瓜西瓜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邊念兒歌邊做動作)
教師:小朋友們想不想和西瓜哥哥一起去旅行?那西瓜哥哥有個小任務交給小朋友們,完成任務了,我們就可以一起去旅行,小朋友們敢不敢接受任務?
(2)學習兒歌《水果寶寶去旅行》
教師:西瓜哥哥還請了許多許多不同的水果去旅行,現在想請小朋友們當微笑小天使,幫助西瓜哥哥邀請水果寶寶們上火車,我們先來看看,西瓜哥哥邀請的第一個水果寶寶是誰……出示PPT,引導幼兒與水果打招呼。
教師:蘋果寶寶很害羞,需要微笑天使熱情邀請它,接下來請小朋友們像梁老師這樣邀請它(蘋果蘋果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幼兒跟著做動作,念兒歌,根據課堂情況重復3—5次。(接著出示香蕉、菠蘿圖片重復以上活動)
3、學習使用“水果水果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句式創編兒歌教師:我的微笑小天使們真棒,你們真是太熱情了,西瓜哥哥為了感謝小朋友們,它允許小朋友們帶上一個自己最喜歡的水果一起去旅行,你們想帶那個水果寶寶?
幼兒:(邀請3—5個幼兒自由說出想帶的水果,用固定“邀請方式邀請上火車”)
三、活動結束
通過游戲強化幼兒對“水果水果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句式的使用,前后照應完成此次活動。
教師:梁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些說過寶寶的頭飾,小朋友們請上來自己挑選一個喜歡的,梁老師來當火車頭,我們一起去旅行吧。(幼兒自主選擇水果)教師:蘋果蘋果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蘋果頭飾的小朋友接上火車,由蘋果頭飾的小朋友又邀請下一種水果)
隨著音樂離場。
幼兒園小班《水果寶寶》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喜歡畫畫,體驗活動的快樂。
2、初步學習用油畫棒、紙團、棉簽來畫太陽,使手腕動作靈活。
3、知道太陽會給大家帶來溫暖。
活動準備
1、油畫棒、棉簽、紙團若干,水粉顏料四盒(紅、黃、藍、綠)
2、自制太陽寶寶四個,幼兒人手一張畫紙。
3、活動前和小朋友去曬太陽、找找陽光。
活動過程
1、回憶經驗,引出課題。
a.師:早上,我們一起去曬太陽,太陽公公曬在身上覺得怎么樣?王老師可喜歡太陽了,你們呢?你們說還有誰也喜歡太陽?
b.師:可是太陽公公今天不開心,不想出來了,到底為什么呢?(引導幼兒討論)
c.噢,原來沒有漂亮的衣服怎么辦呢?我們幫它穿衣服吧!
2、引導討論,畫太陽:
a.穿新衣――太陽公公出來了,穿一件什么顏色的'衣服呢?學習團紙
b.太陽公公的光芒――還缺什么呢?太陽公公的頭發可多了、可長了,有的彎來彎去。用什么來畫呢?
c.太陽公公的寶寶也來了(出示太陽寶寶)我們小朋友那里也有太陽寶寶,幫太陽寶寶穿件新衣服吧!
3、激發創造,幼兒作畫:
a.引導幼兒初步學習按意愿選擇油畫棒、紙團、棉簽來畫太陽,大膽選色。
b.注意個別引導,能力強的幼兒添畫,能力弱的幼兒教師個別指導。
c.提醒幼兒注意作畫的常規和衛生習慣。
4、展示評價,引導欣賞:
a.教師和幼兒一起欣賞太陽。
b.師:小朋友們的小手真能干,給太陽寶寶穿上了漂亮的衣服,你喜歡哪個太陽寶寶,為什么呢?
c.游戲:與太陽寶寶捉迷藏。(師幼同樂)
d.師:太陽寶寶穿上了新衣服很開心,想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呢!
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美工課上橡皮泥捏太陽
活動反思
幼兒園小班《水果寶寶》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嘗試用紅紅的、黃黃的等重疊詞描述水果的顏色特征。
2.理解兒歌內容,并體驗學習兒歌的快樂,嘗試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PPT,常見水果若干。
活動過程:
寶寶們!來,找個位子坐下來吧!
一、分辨各種顏色的水果師:果園里水果大豐收了,我們來看看都有哪些水果成熟了?
A、出示蘋果:
師:這是什么?(蘋果)
師:它是什么顏色的?(紅色)
師:我們一起和它打個招呼吧:紅紅的蘋果,你好!
師:你知道還有什么水果也是紅色的嗎?
B、出示香蕉
師:又有一個水果寶寶要出來了,你猜猜是誰?它長的彎彎的的?
同上
C、出示葡萄
同上
二、學習兒歌
1.火車聲音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師:這是什么聲音啊?(火車聲),原來是西瓜寶寶開著火車去旅行啦!
2.水果寶寶上火車
1) “西瓜寶寶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西瓜寶寶開火車,咔嚓咔嚓去干嗎啊?(旅行)旅行就是出去玩的意思,咔嚓咔嚓又是什么聲音呢?火車開動的聲音:咔嚓咔嚓咔嚓……我們一起來開開小火車,卡嚓卡嚓去旅行,卡嚓卡嚓去旅行……(配合動作)“西瓜寶寶還請了其他水果寶寶上火車去旅行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誰想和西瓜寶寶一起上火車去旅行的啊?”
出示水果,引導幼兒學說兒歌句式并和水果寶寶打招呼:
A、紅紅的蘋果來,請蘋果寶寶上火車吧!紅紅的蘋果上火車,咔嚓喀嚓去旅行。(請個別幼兒學說)寶寶們 和 老師一起來請紅紅的蘋果上火車吧:紅紅的蘋果上火車,咔嚓喀嚓去旅行。
B、黃黃的香蕉讓我們一起來請黃黃的香蕉上火車去旅行吧!黃黃的.香蕉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猜猜看,還有什么水果寶寶想跟著去旅行的啊?(神秘的)
C、葡萄葡萄是什么樣子的呢?圓圓的。紫色的。紫紫的葡萄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2)讓我們幫助西瓜爺爺看看,都有誰去旅行了啊。”齊念兒歌《水果寶寶去旅行》:西瓜寶寶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紅紅的蘋果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黃黃的香蕉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紫色的葡萄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咔嚓咔嚓咔嚓嚓,水果寶寶去旅行。(停頓一下)師:這首兒歌可真好聽啊,讓我們看著西瓜寶寶的火車來學學這首兒歌吧!
師:小朋友可真聰明,我看到很多小朋友都會念了,讓我們再來念一念吧,這回啊老師的聲音輕輕的!(你們的聲音輕了,水果寶寶就不上火車了!)
3.仿編兒歌師:咦,還有一節空車廂,怎么辦啊?”
(可以邀請我們其他的水果寶寶們也去旅行。)師:“你想邀請什么水果上火車?”我們把它編成好聽的兒歌吧,我們請水果上車吧
4.游戲:旅行啦!
師:你們想不想做水果寶寶和西瓜寶寶一起去旅行呢? 那到老師的魔術袋上來摘個水果胸卡吧!
A、說一說自己挑選的水果是什么樣子的,并進行仿編兒歌活動。
B、請水果寶寶坐到候車的座位上。
師:現在,讓我們和西瓜寶寶去旅行,好嗎?我們念兒歌念到什么水果,水果寶寶就上火車哦!
開火車啦,音樂起,停,如:紅紅的蘋果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我們請寶寶都上火車吧!)可以帶領幼兒一起來喊……嗚~~~~~~火車出發嘍!(音樂)我們去旅行啦!開者火車離場。
幼兒園小班《水果寶寶》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通過游戲活動,讓幼兒初步了解水果的基本特征,積累相應的數經驗。
活動準備:
水果若干,摸摸袋若干;水果圖片;西瓜奶奶教具一個,蛋糕一個。
活動過程:
(一)引題
1、(出示西瓜)問:這是誰?你們看這是西瓜奶奶還是西瓜寶寶啊?(西瓜奶奶)你是從那里看出來它是西瓜奶奶啊?
2、額頭上這一條條是什么?這一條條的線,我們叫它皺紋。奶奶有皺紋,我們小寶寶有皺紋嗎?
(二)觀察水果,了解水果的特征
1、幼兒操作:今天,西瓜奶奶過生日,誰想去啊?西瓜奶奶說你要帶一個寶寶一起去,這個寶寶就是你面前布袋里的這個,你先不要打開,先摸一摸,猜一猜這個寶寶是誰?聞聞味道,這是什么寶寶?(幼兒操作)
(1)我們現在打開看看是什么寶寶?
(2)你們帶去的寶寶是什么樣子的?(幼兒自由說,說說自己手里的水果是什么樣子的。)
2、觀察比較水果的顏色、形狀。
(1)桔子是什么樣子的?香蕉是什么樣子的?蘋果是什么樣子的?
(2)他們是什么顏色的?
(3)桔子、香蕉比較:香蕉是黃色的,桔子寶寶有綠色的,也有桔黃色的。
(三)排序:我們讓它們排好隊去西瓜奶奶家去
1、先給桔子排隊
2、給蘋果寶寶排隊
3、給香蕉排隊
4、給梨子排隊
(四)數數與滲透性識字相結合
1、那么多寶寶排好隊了,我們看看今天有哪些寶寶去西瓜奶奶家去。(幼兒說出一個水果,教師將水果卡片及漢字貼在黑板上。)
2、數一數,寫一寫。
(1)你們看看桔子寶寶有幾個?數一數,5怎么寫?
(2)蘋果寶寶有幾個?數一數,4怎么寫?
(3)香蕉寶寶有幾個?數一數,3怎么寫?
(4)梨子寶寶有幾個?數一數,2怎么寫?
(5)西瓜奶奶有幾個?數一數,1誰會寫?
(6)一個西瓜奶奶,2個梨子寶寶,3個香蕉寶寶,4個蘋果寶寶,5個桔子寶寶它們和西瓜奶奶合起來,它們合在一起,有一個大家都可以叫的共同的名字,叫什么?(出示“水果”)
小結:它們合起來,有一個大家都可以叫的共同的名字叫水果。
(五)你們還吃過什么水果?(幼兒想象回答)
(六)語言表達:我們要帶著這些水果寶寶一起到誰家里去啊?到西瓜奶奶家去干什么?
1、西瓜奶奶家的門關著你要進去,怎么辦?(敲敲門)
2、可是西瓜奶奶眼睛不好,看不清楚你是誰怎么辦?告訴他你是誰?你帶了什么水果。
3、西瓜奶奶耳朵不靈,怎么辦?(大聲點說話)
4、誰先來敲敲門?(幼兒敲門,教師以游戲的形式提問再幼兒回答。)
(七)唱生日歌:
1、西瓜奶奶過生日,西瓜奶奶要請大家吃什么?
2、(出示蛋糕)吃蛋糕之前我們要先干什么?
3、幼兒唱生日歌。
4、教師:老師現在要唱一首生日歌,和你們唱的是不一樣的,誰聽出來唱的不一樣,我先給他吃,你聽出來哪里不一樣。
5、教師唱生日歌一遍,提問:老師唱的生日歌和你們唱的有什么不一樣?
6、幼兒跟唱一遍。
幼兒園小班《水果寶寶》教案 篇11
活動目標:
根據水果形象嘗試用肢體動作有節奏地表現,體驗表演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新鮮的西瓜、香蕉、菠蘿和相、
2、音樂伴奏:我愛洗澡
3、魔術棒
活動準備:
1、FLASH動畫《水果歌》。
2、電腦、相關水果圖片、音樂。
3、蘋果、香蕉、西瓜、葡萄果盤若干。
4、水果實物:火龍果、獼猴桃、山竹。
活動過程:
一、導入主題
師:小朋友看看這些是什么?你們認識這些水果嘛?
師:你最喜歡吃什么水果?為什么?
二、欣賞flash,學習兒歌《水果歌》
1、教師提問:
(1)你們都看到了哪些水果寶寶?
(2)它們身上都缺了點什么?
(3)都缺了哪些顏色呢?
2、教師邊播放flash邊完整念兒歌。
師:這還是一首好聽的兒歌,叫做《水果歌》呢!
師:兒歌里都說了些什么?是怎么問的?又是怎么回答的?
3、分角色練習。
師:我來問問題,小朋友來回答。
師:這次我們交換,小朋友也來考考老師,你們問我來回答。
5、嘗試根據水果顏色創編兒歌。
師:還有什么水果是紅紅的?還有什么水果是黃黃的?你們能像兒歌那樣問一問,說一說嗎?
教師出示相應水果圖片。
三、依次出示水果,讓幼兒進行觸覺感知。
師:這是什么水果寶寶?摸上去有什么感覺?
四、出示水果的果肉,引導幼兒味覺上的感知。
師:你們猜猜這是什么水果
的果肉?吃在嘴里有什么感覺?
五、結束部分
師:水果好吃嘛?水果不但好吃還有豐富的營養哦!
教師引導幼兒喜歡吃水果,多吃水果身體好。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主動性較高,愿意參與到教師組織的活動中來,通過不同層面的切入讓幼兒更深層全面地了解了水果。活動中flash的融入成功地引起了幼兒的興趣,將兒歌的內容直觀地展現在幼兒面前易學易懂,而在后面展示的實物水果則是孩子有點了解卻不完全熟悉的水果,讓孩子在自主探索中認識它們,了解它們。在活動中可以改進的地方,flash的制作中可以將水果的出現設置為閃動兩次,給幼兒一個視覺暗示幫助他們記憶兒歌內容。
在兒歌創編中可以將傳統教學使用的出示圖片轉換為PPT,能夠更好地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大膽創編兒歌。本次活動可能切入的點過多了,導致時間有點拖延,可以將品嘗水果的部分放入第二課時,將這次活動的重點放在視覺與觸覺,讓幼兒側重了解水果的外形特征,分組去摸一摸,看一看這些熟悉又陌生的水果,加深對它們的認識。
幼兒園小班《水果寶寶》教案 篇12
設計背景:
小班幼兒有一定的認知能力能認識一些簡單的水果;喜歡參與游戲活動,特別是“開火車”游戲;對兒歌的韻律、節奏非常感興趣;我抓住幼兒的這些特點,設計了此活動,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兒歌、仿編兒歌、體驗樂趣。
活動目標:
1、理解兒歌內容,并體驗學習兒歌進行游戲的快樂。
2、樂于嘗試仿編兒歌。
活動重點:
學習理解兒歌內容活動難點:仿編兒歌
活動準備:
《火車開啦》伴奏帶、水果圖片人手一個、草莓娃娃圖片、PPT教學活動
一、導入部分:
聽!這是什么聲音?誰開過來了?哦,原來是草莓娃娃開著火車準備去旅行啦,我們和草莓娃娃問個好吧!師邊說邊有節奏的拍手:“草莓娃娃開火車,卡嚓卡嚓去旅行。”誰知道旅行是什么意思?卡嚓卡嚓又是什么聲音?
二、進行部分:
1、觀看課件引導幼兒理解并學習兒歌內容。
(1)草莓娃娃還請了其他水果寶寶一起去旅行,我們來看看它請了誰?(出示黃梨)黃梨寶寶也想去旅行,我們和它打個招呼吧。我們一起來請黃梨上火車。“黃梨黃梨一起去旅行吧”老師把它編成了好聽的話來請它上火車。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黃梨黃梨上火車,卡嚓卡嚓去旅行。”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師幼一同說。我們來看看黃梨寶寶有沒有上火車。
(2)第二節車廂里會是哪個水果寶寶呢?(出示葡萄的圖片)我們和葡萄問個好吧?誰會學老師的話來請葡萄上火車?我們一起來請葡萄寶寶上火車吧。(出示葡萄上火車的圖片)
(3)誰來猜猜會是誰上火車呢?(請幼兒猜一猜),原來是桔子。這回老師想請小朋友用好聽的話來請桔子寶寶上火車。
2、完整欣賞兒歌
(1)這么多的小客人和草莓娃娃去旅行,它可高興了,它一高興就給我們念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兒歌的名字叫《水果寶寶去旅行》。
(2)好聽嗎?現在我們看著草莓娃娃開的火車,一起來學學草莓娃娃編的兒歌好嗎?
(3)小朋友們可真聰明,老師看到許多小朋友已經會念了,這回老師的聲音小一點,你們的聲音大一點好嗎?
3、仿編兒歌
今天草莓娃娃請了這么多的水果寶寶去旅行,你們想請誰去旅行了?你會用完整的話來請水果寶寶上火車嗎?
三、結束部分:
1、草莓娃娃看到小朋友們這么認真可高興了,它要送給你們每人一個水果,請你們把它掛在胸前。看看說說你拿到的是什么水果寶寶?什么形狀的?長得象什么?
2、現在我來做草莓娃娃,請你們這些可愛的水果寶寶去旅行,我請到什么水果寶寶什么水果寶寶就上來去旅行,小耳朵可要聽仔細了。
活動反思:
1、《綱要》中指出“創設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
2、《水果寶寶去旅行》我利用幼兒感興趣的“開火車”游戲設計活動,整個活動過程環環相扣,步步遞進,由易到難,注重了科學性,并在活動中尊重幼兒,尤其是突出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師及時抓住幼兒的興趣并以多種身份(引導者、參與者、組織者)參與到活動中。
活動準備:
《火車開啦》伴奏、水果圖片人手一個、西瓜娃娃頭飾、PPT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火車聲音導入,觀看大屏幕,引起幼兒興趣。
1、師:這是什么聲音啊?(火車聲),原來是西瓜爺爺開著火車準備去旅行啦。師:我們和西瓜爺爺問聲好吧?師、幼兒:西瓜爺爺你好!
2、師:“西瓜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誰知道旅行是什么意思呀?“咔嚓咔嚓”是什么聲音?幼兒:火車開動的聲音。
3、西瓜爺爺還請了其它水果寶寶一起去旅行,我們一起來看看還有誰?(A)大屏幕中出示蘋果
師:蘋果寶寶也想去旅行,你好啊!幼:蘋果蘋果上火車去旅行吧!師:老師把它編成了一句好聽的話,你們聽一聽。
“蘋果蘋果上火車,咔嚓喀嚓去旅行”。想不想和蘋果寶寶一起上火車?讓幼兒表演學一學句子。蘋果有沒有上火車啊?幼兒:上火車了(B)第二節車廂會是哪個水果寶寶呢?讓我們看一看——香蕉
師、幼兒:香蕉寶寶你好!誰會用剛才老師好聽的話,請香蕉寶寶上火車?幼兒:香蕉香蕉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老師輔助)和香蕉寶寶一起上火車“香蕉香蕉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
師:猜猜看,接下來會是哪個水果寶寶上火車去旅行?(幼兒猜測)(C)大屏幕中出示葡萄。師、幼兒:葡萄寶寶你好。師:請小朋友用好聽的話請葡萄上火車。
二、幼兒集體表演兒歌
西瓜爺爺請了這么多的小客人,可高興啦。咿?還有一節車廂空著會是誰呢?別急別急!西瓜爺爺考考小朋友會不會用好聽的話請這么多水果寶寶上火車。集體表演兒歌:西瓜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蘋果蘋果上火車,咔嚓喀嚓去旅行。香蕉香蕉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葡萄葡萄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師:我們一起再來說一遍(老師的聲音輕輕地,幼兒的聲音高)
三、幼兒個別表達兒歌內容
你們說得真好!西瓜爺爺的火車還有一節車廂是誰啊?——生梨。幼兒請上火車。師:誰想請別的水果寶寶過來?用好聽的話來請它上火車?依次展示菠蘿、草莓、芒果。
四、幼兒分組說說自己拿到的水果
西瓜爺爺真高興,它說給你們每人一個禮物,就藏在你們的凳子底下,請你們輕輕地把它拿出來掛在胸前。看一看,說一說,你的是什么水果寶寶?什么顏色的?像什么?
五、游戲——開火車
現在我來做西瓜爺爺,請你們這些可愛的水果寶寶去旅行,我給水果寶寶準備了四節車廂,每一種水果寶寶坐一節車廂,可別上錯了車箱喲。我請到什么水果寶寶什么水果寶寶上來去旅行,小耳朵可要聽仔細了。伴隨音樂帶幼兒圍場地一周帶著水果寶寶去旅行。
活動反思:
在緊張的情緒中準備了此次活動。我設計這節課是希望通過兒歌欣賞,圖片展示,游戲活動等活動來培養幼兒對兒歌的興趣,發展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創編能力,體驗兒歌和游戲帶來的快樂。為了這一節課我也做了一些準備工作:設計流程,編寫教案,下載音效,選配樂,制作課件等。在反復回憶活動過程及聽取同事們的聽課意見后,我對我的這節課作如下反思:
本次活動是語言活動,主要目標是讓幼兒理解兒歌內容,在此基礎上進行創編兒歌。在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比較高,在開始部分,我用火車的聲音導入引起幼兒的興趣,讓他們猜猜是什么聲音。在基礎部分中,幼兒能跟著我念兒歌,師幼互動氣氛良好。在結束部分玩開火車的游戲,一邊念兒歌一邊開火車離開,幼兒對游戲非常感興趣。我以個別說再到集體說讓幼兒學念兒歌“上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不足之處是下次可以引導幼兒分小組學念兒歌或分男女生等方式,這樣幼兒的積極性也許會更高。
幼兒園小班《水果寶寶》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目測6以內的數,初步體驗數的守恒。
老師演示講解,孩子動手體驗,實現對6的組合認識。
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及一定的數感。
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認訓6的組合情況,建立6的數字概念。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幾種時下有的水果
(3)水果圖片每人一份:18個水果寶寶(6個紅蘋果、6個綠蘋果、6個香蕉)
(4)一把水果刀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果園里的水果豐收了,水果們都在爭論著自己的數量多,瞧
二、集體活動
1、(1)教師拿出桔子的卡片玩具說:“桔子寶寶說我多,梨寶寶說我的多,小朋友看看,桔子寶寶和梨寶寶一樣多嗎?為什么?你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幻燈片圖1)
(2)請小朋友用目測的方法,1個1個,2個2個,3個3個…、
小結:通過數數才能知道多少,原來桔子寶寶和梨寶寶一樣多。
2、(1)排除排列方式的不同干擾,感知數的守恒。這時梨寶寶有了一個好主意,變了個隊形?提問:變成的隊形和原來一樣嗎?為什么?(如幻燈片2)
小結:雖然梨寶寶隊形不一樣,但是他們的數量是一樣的,都是6
(2)排除顏色的干擾,感知數的守恒。這時桔子寶寶也要變魔術了,提問:他們哪里一樣?哪里不一樣?(如幻燈片3)
小結:剛才的桔子寶寶,顏色不一樣,但是它們的數量是一樣的',都是6
(3)排除大小的干擾,感知數的守恒。這時西瓜寶寶著急的也來了?他也搖身一變,提問:現在的西瓜寶寶和原來一樣嗎?為什么?如幻燈片4
小結:西瓜寶寶它們大小不一樣,但是它們的數量是一樣的,都是6
(過渡語)水果寶寶玩得可真熱鬧,我們也一起加入吧!
三、操作活動(放背景音樂并聽口令取物)
(1)幼兒每人拿出6個紅蘋果寶寶,用紅色蘋果寶寶任意擺放一個圖案。然后再取6個綠蘋果寶寶,用綠色蘋果寶寶任意擺放另一個圖案。說說兩者的一樣和不一樣。(數量、形狀一樣;顏色不一樣和擺成的圖案也不一樣)
(2)兩個小朋友一組,每人取6個香蕉寶寶,用香蕉寶寶隨意擺成圖案或擺放。(感知無論擺成什么造型,數量都是不變的)
(3)品嘗水果。老師把水果每個分成6份,分別分給6個孩子吃,進行相應教育。
總結:剛才啊,小朋友表現各個棒極了,都用水果寶寶擺出了各種圖形,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像顏色不一樣,大小不一樣,但數量是一樣的東西,下面老師就帶你們一起去找找吧。
教學反思
1、開展本活動之前應該有一個情感鋪墊,調動起孩子們對水果的喜愛之情。
2、在活動中應該讓孩子自己動手的機會再多些。
3、應該讓孩子們涂顏色數數,把美術知識更多地溶入數學課堂,對提高孩子的興趣更有利。
4、做個“找朋友”游戲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