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大全(精選16篇)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大全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物體量的差異,學習7以內數的正逆排序。
2、培養幼兒能獨立地取放、整理操作材料并能正確地使用操作材料。
活動準備:
教具高矮不等的貼絨娃娃6個(見圖一)I,教育掛圖4。
學具第一組:6套高矮不等的娃娃卡片6張,操作卡片20;第二組:大小不一的7個圓片、空折紙條人手1套,漿糊2盒;第三組:填空格紙(見圖二),鉛筆6支,操作卡片14;第四組:8或9的數字口袋,實物條等;第五組:依樣接畫紙(見圖三),彩筆6支。
活動過程:
1、給娃娃排隊。出示高矮不等的娃娃5個,“誰來了?”(娃娃)“有幾個娃娃?”“這5個娃娃一樣嗎?哪里不一樣?”(有高有矮)“誰來給娃娃排隊?”請一名幼兒來排隊,排完后請他說說是怎么排的。
2、小組活動
第一組,給娃娃排隊。
“想想除了絨板上的這種方法外,還可以用什么方法給娃娃排隊?”
第二組,給圓形片排隊。
“你們每人有幾個圓片,它們什么地方不一樣,然后給它們排隊,排好后再把圓片貼在紙條上,說說你是怎么排的。”
第三組,填空格。
第四組,給數字口袋送禮物。
第五組,依樣接畫。
“這三組我們以前都做過,今天做完以后,要說說怎樣做的,再檢查一下。”
教師重點指導第二活動小組的活動,提醒幼兒先排序,再粘貼,并收集幾張排列方法不同的作業。
3、活動評價。
展示參加第二活動小組活動幼兒的作業,請幼兒說說紙條上是什么圖形,是怎么排的。表揚能整理材料的幼兒。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大全 篇2
活動來源:
班內孩子無論是吃點心,還是用午餐,總有那么幾個孩子速度很慢,為了提醒他們用餐的時間,讓他們及時用完自己的一份,我總是邊看時鐘邊提醒他們說:“快到×點鐘了,就要上課了!還沒有吃完的小朋友請抓緊,不要耽誤了大家的學習時間!”經常這樣后,孩子們就會像我一樣時不時的看起時鐘,并討論起鐘點來。有的孩子會問:“老師現在是幾點了?”“老師是不是×點了?”……見孩子們對時鐘和鐘點很感興趣,于是我就設計了這個“藍貓教你認識時鐘”的數學活動,以便讓幼兒在生活中有個時間概念。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時鐘,知道時針、分針的名稱,初步了解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學習認識整點。
2、在活動中,激發幼兒觀察周圍事物和探索問題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課件《藍貓教你認識時鐘》。
(2)老狼胸飾一個。
(3)時鐘1個。
活動過程:
一、演示課件,引出時鐘。
1、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小客人,一起來看看是誰?(藍貓)
藍貓想請小朋友聽一聽,猜一猜房子里面有什么?小狗叫,打開,小貓叫,打開,小鴨叫,打開,時鐘,打開。
2、師:你見過的時鐘是什么樣的?
幼:……
師:原來你們見過這么多不同形狀的時鐘啊,今天,老師還帶來了很多時鐘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什么樣子的!
二、認識時鐘。
1、師:小朋友你們看,每個時鐘都有鐘面,鐘面上什么地方是一樣的呢?(鐘面上的數字與指針)
師:對,每個鐘面上都有數字寶寶和針寶寶。
2、師:有哪些數字寶寶?數字寶寶們是怎樣排隊的?(圍成一個圓形)排在最上面的是誰?和它相對應的是數字幾?
3、師:還有幾根針寶寶?兩根粗的針寶寶的名字叫什么呢?(長的叫分針,短的叫時針)
4、師:針寶寶是怎么跑的?它們跑得一樣快嗎?(分針像一個小孩子跑的比較快,時針像個老爺爺跑得比較慢,分針跑一圈時針才跑一大格。)
三、認整點、玩游戲。
1、師:你們知道現在是幾點嗎?你是怎么知道的?告訴幼兒怎樣認整點:分針指到12,時針指到幾,就是幾點。(練習認整點)
2、待幼兒基本掌握后,引入游戲。
師:老狼要和大家玩個游戲,你們敢不敢?我來做老狼,我拔一個時間,小朋友來認,如果認錯,就要被我吃掉。我們在玩游戲的時候可以念兒歌:老狼老狼幾點了。
3、教師戴胸飾扮老狼進行游戲,直到幼兒基本認識整點。
四、延伸活動:制作時鐘。
師:“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時鐘,小朋友都很聰明一下子就能說出是幾點整,現在我們一起來做一個漂亮的時鐘,你們說好不好?”(好)
師:“我們都知道時鐘上有12個數字,在時鐘最上面是數字12,和數字12對應的是數字6,時針和分針在鐘的最中間,然后把數字都貼上,用牙簽把兩根針固定好。這樣一只時鐘就做成了。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大全 篇3
課題生成:
語言教育活動中的聽說游戲在課程書中的設計形式一般比較單一。如何根據幼兒實際情況因地制宜設計教案,調動幼兒最大的積極性來參與教育活動,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現代國內外許多教育家提出的幼兒園教育應注重“感知教育”,重視教育過程的觀點,使我茅塞頓開。因此,我選擇了幼兒身邊無處不在,隨處可觸的“圓”作為在語言教育活動中充分實施感知教育探索的開始。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圓形并用恰當的語言描述:__是圓形的,__×也是圓形的。
2、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想像力和培養幼兒的創造性。
3、提高幼兒的競賽意識和快速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足球、乒乓球、籃球等一些具有圓形特征的物體。
2、水果如蘋果、桔子、荔枝等。
3、大量具有各種形狀的玩具。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1)請小朋友們猜一猜紅布下到底藏了什么呢?引發幼兒討論和有意注意。(足球、籃球、乒乓球、鐘表、鼓等。)
(2)慢慢揭開紅布,向幼兒展示物體,誘導幼兒邊看邊說它們的名稱和形狀,引出活動主題“有趣的圓”。
2、充分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感知“圓”的特性。
(1)請個別幼兒上前觸摸各種球體,去發現其特征在老師下說出自己對“圓”的感受。(很光滑,圓溜溜的沒有尖尖的角。
(2)請小朋友們和老師比賽好嗎?看誰在教室內找到的。又多又快(2分鐘)。組織全體幼兒在室內尋找。
(3)讓我們蒙起眼睛試試看,還能摸到“圓”嗎(3分鐘)。
3、室外發現,開拓思維。
小朋友,教室外面還有圓嗎?(有)多嗎?(多)讓我們一起到室外去找一找。(5分鐘)
開拓幼兒想像力和創造性,豐富幼兒對“圓”的經驗。
4、擊鼓傳花,聽說競賽。
(1)說明游戲競賽規則:幼兒分為兩隊,各代表紅花隊和黃花
①鼓點響起,兩隊各自傳花:鼓點一停,兩隊持花者站起,紅隊持花者說上句:__是圓形的,后由黃隊持花者說下句也是圓形的。說對者可由老師在黑板上相應花前貼上一枚圓片,如說錯和重復別人的句子都不能貼磁片。
②游戲雙方兩隊以圓形磁片多者為勝方。
(2)賽后,老師進行簡單小結,為勝方鼓掌祝賀,同時也為方增強信心鼓掌支持。
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以“有趣的圓”為主題進行繪畫。
課題評價:
一、效果分析
在這一教育活動中,游戲貫穿始終。我首先采用“猜”引起幼兒極大興趣,滿足他們的好奇心,接下來不斷地以游戲的方式幼兒動口、動手、動腦,使幼兒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保持著積極主動、穩定的學習情緒。平時不愛發言的小朋友也能高舉小手“老師,我知道!”從而較好地達到了預期教育目的。
為何這次活動能取得良好效果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兩個的原因:
一是給每一位幼兒都創造了參與成功的機會,充分發幼兒的主體作用;
二是充分調動了幼兒的感知能力。
二、專家點評
幼兒總是對他們未知的事物充滿好奇,《有趣的圓》以游戲方式,通過讓幼兒一猜、二看、三說、四找、五摸、六發現、七競賽。僅使幼兒在表面和經驗的層面上獲得更深一步的感知印象,還為幼兒進行創造性思維提供了條件。
教育活動中的室內、室外轉換,不拘泥于空間的限制,在學中玩,活躍了氣氛,拓寬了教學途徑,更符合中班年齡的幼兒活潑、好動、思維具體形象性的特征。
設計的環節以繪畫的方式進行延伸活動,可使幼兒大膽不僅鞏固了本次教育活動的成果,而且讓幼兒獲得了創造潛以充分發揮和表現的機會。
總之,此活動設計對我們拓展幼兒數學教育內容和活動都是有所啟發的。
三、反思與討論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幫助幼兒建構數的概念,你還有好主意嗎?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大全 篇4
本次活動是按照數學活動學習的順序而排的。遠近的概念對大班幼兒來說并不難,所以本次活動的重點我放在了幼兒能用不同的工具測量同樣的距離,同時能感知距離與測量工具之間的關系。
在活動中,教師通過幾樣簡易但不簡單的工具讓幼兒多次操作后來主動的尋求遠近的概念區別,從幼兒的反映來看還是對本次活動非常有興趣的,特別是在測量的過程中幼兒感受到了自主測量發現的樂趣!
活動目標
1、學習用目測和步測的方法,區別物體的遠近。
2、學習使用不同工具測量同樣的距離,初步感知距離與測量工具之間的關系。
3、激發幼兒對測量活動的興趣。
活動過程
一、用目測的方法區別遠近
1、教師站在黑板前,幼兒呈半圓形面對教師坐在座位上。請幼兒目測:誰離教師最近,誰離教師最遠?
2、教師站在門和窗之間,幼兒目測:老師離門近還是離窗近?
3、使用幼兒用書第7頁,看看哪個小動物跳得遠,哪輛汽車進車庫的路遠,并用小棒量一量。
二、用步測的方法測量距離,體驗工具不同,測量次數也不同。
1、教師和一個幼兒一起步測教師長度(從教室前面到教室后面之間的距離),教師與幼兒邊走邊數共走了幾步,然后將幼兒測量的結果分別記錄在黑板上。
2、教師:老師和小朋友都走了相同距離的路,為什么老師走的步數少,小朋友走的步數多呢?
三、請幼兒用長短不同的小棒量一量桌子,邊量邊數,看看測量的次數有什么不同。
1、幼兒發現:用不同的工具測量一樣的距離,需要測量的次數是不一樣的:測量工具越長,需要測量的次數越少;測量的工具越短,需要測量的次數就越多。
2、游戲:機器人。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大全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分辨前、中、后的位置。
2、學習聽指令做動作。
3、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4、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1、三個海獅頭飾。
2、魚的圖卡。
3、《動物真有趣》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5頁。
【活動過程】
1、請三名幼兒戴上海獅頭飾,扮演小海獅,面向扮演訓練員的老師排隊。
2、請“小海獅”說出自己的位置,例如“我在(同伴的名字)的前面。”
3、三名“小海獅”聽老師的指示,模仿海獅做動作,例如:
前面的小海獅拍拍手。
中間的小海獅扭扭腰。
后面的小海獅跳兩次。
4、動作表演完成后,老師表示要把魚獎給小海獅,請幼兒注意聽老師的指示出來取魚的圖卡,例如:
中間的小海獅出來拿一條大魚。
在最后面的小海獅出來拿兩條魚……
5、請其他幼兒輪流扮演小海獅,進行上述游戲活動,認識前、中、后的位置。
6、出示幼兒用書或電子書第5頁,請幼兒說說圖中海獅的位置。
【活動建議】
老師可以通過調整游戲,增加幼兒參與活動的機會。如:請其他幼兒給前面的“海獅”送一條魚,請幼兒與中間的“海獅”跳圓圈舞等。
利用生活環節加深幼兒對“前、中、后”方位的認識,如:排隊環節等。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本文擴展閱讀:海獅(學名:Otarriinae)包括5屬7種。分布北半球。體型較小,體長一般不超過2米。北海獅為海獅科最大的一種。雄性體長310-350厘米,體重1000千克以上。雄性成體頸部周圍及肩部生有長而粗的鬃毛,體毛為黃褐色,背部毛色較淺,胸及腹部色深。雌性體色比雄獸淡,沒有鬃毛。面部短寬,吻部鈍,眼和外耳殼較小。前肢較后肢長且寬,前肢第一趾最長,爪退化。后肢的外側趾較中間三趾長而寬,中間三趾具爪。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大全 篇6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半圓形,知道2個半圓形合起來是1個圓形。
2、能不受圖形的顏色、擺放位置的干擾準確地找出半圓形。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規律
2.半圓形拼圖,卡片。
活動過程
一、游戲:藏寶圖
1、激發幼兒興趣
教師:小朋友,在我們的教室里藏著許多的寶貝,如果你們要想找到這些寶貝呢,必須先找到藏寶圖,
你們想不想找一找藏寶圖呢?
2、教師引導幼兒找出半圓形的藏寶圖。
教師:小朋友找到的藏寶圖能看出藏寶的地方嗎?為什么?
(原來圓形的圖從中間撕開變成了2個半圓形。)
二、思考想出探寶辦法
教師:請小朋友商量一下,怎樣才能讓藏寶圖變成完整的圖呢?
引導幼兒想出辦法:兩個半圓形合起來變成一個圓形。
三、感知半圓形
給每位幼兒一張圓紙,讓幼兒把圓形變成半圓形,用手摸摸半圓形是怎樣的,
然后輕輕地告訴旁邊小朋友。
四、利用游戲加深幼兒對半圓形的認識。
1、趣味練習
請幼兒從中找出半圓形。
2、依次出示圖形卡,分別請2位幼兒比賽看誰最快找到半圓形。
五、拼圖活動。
1、出示用半圓形拼成的圖片,引導幼兒利用大小、顏色各不同的半圓形拼出好看的東西。
2、拼完后告訴旁邊的小朋友:我用幾個半圓形變出什么來。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大全 篇7
一、活動科目:數學
二、活動內容:《小熊請客一》
三、活動目標
1、學習6以內的數數,能將數字符號與具體數量相對應。
2、提高幼兒對數學課程的興趣。
四、活動準備
1、小熊、貓、小雞、兔子圖片各一。
2、圖:三條魚、四條蟲、兩個紅蘿卜。
3、1~6數字卡片三份及教學課件。
五、活動過程
1、教學課件:
1)我是小熊笨笨,今天是我的生日,我要去請我的好朋友!
2)我要先去請小貓
3)我要去請小雞
4)我要去請小白兔
5)小熊給自己的好朋友準備了好吃的分別是魚、毛毛蟲、紅蘿卜。
6)笨笨要所有的小朋友來和他的好朋友玩游戲,你們也會有小禮物的!看看我給朋友準備的食物分別是多少?
7)教師與幼兒一起完成教學課件。
2、幼兒操作:
1)教師出示教具,幼兒進行操作,教師指導。
2)教師對幼兒的操作進行表揚及獎勵。
六、活動結束
小朋友太聰明了,那這下和我的朋友一起看看你們的禮物是什么?讓老師帶我們去教室看看吧!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大全 篇8
相關知識:
蜈蚣身體由許多體節組成,食肉動物,每一節皆有腳一對。常見的蜈蚣有紅頭、青頭、黑頭三種。源起希留利亞紀(志留紀),至今仍有兩千八百種存活。
設計意圖:
數學課枯燥乏味,幼兒不能集中注意力,也提不起興趣。當拿到《蜈蚣叔叔的襪子》這個數學繪本時,我就被它的故事內容、畫面所吸引,因為這個故事幽默風趣,又有很多數學元素在里面,比如排序、單雙數、一對一對數、比多比少、規律等等,特別是給小蜈蚣穿襪子時,讓幼兒嘗試自己排序涂色,整個操作,趣味性強,又讓幼兒對有規律的排序有了更深的認識。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和操作,了解排序具有一定的規律。
2.了解故事中動物的特征,體驗故事內容的`幽默與有趣。
活動準備:
1.課件《蜈蚣叔叔的襪子》。
2.每人一張小蜈蚣的操作圖。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出示圖片,認識小精靈嘟嘟。
二、閱讀理解
(一)大膽表達
1.他們是誰?蚯蚓和蝸牛有腳嗎?蚯蚓他們少了什么?誰的腳最多?蜘蛛有幾只腳?一起來數以數。
2.猜猜比蜘蛛腳還多的是誰?出示蜈蚣圖片引導幼兒兩只兩只數蜈蚣的腳。
3.說說蜈蚣叔叔哪個地方帥?
4.你從哪里看出蜈蚣叔叔生病了?
5.為什么會“驚呆”?蜈蚣叔叔的襪子是怎么曬的?
(二)嘗試排序
1.出示兩張蜈蚣叔叔的照片。
第一張:蜈蚣叔叔選了哪兩張顏色的襪子來穿呀?接下去該穿什么顏色的襪子呢?(引導幼兒說一雙襪子)
第二張:這次蜈蚣叔叔先穿什么?按照這個方法,后面有幾只腳我們大家一起來給蜈蚣叔叔穿吧。(集體穿)
2.讓幼兒嘗試說說給蜈蚣叔叔穿出不同的規律。
三、經驗遷移
1.給小蜈蚣穿襪子。
2.展示幼兒作品,說說小蜈蚣穿襪子的規律。
3.我們的幼兒園,教師還有很多有規律的東西,讓我們到外面去找找吧。
活動反思:
在教學中以故事引入,利用幼兒愛聽、愛看的特點,用故事《蜈蚣叔叔的襪子》來吸引幼兒注意力,指導觀察,蜈蚣叔叔穿襪子排列的順序,從而掌握AB排列的規律,以蜈蚣叔叔的故事為主線貫穿于整節課的始終,從而層層深入。讓幼兒自己來做蜈蚣叔叔,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培養幼兒的想象力,進一步提高幼兒的探索精神,讓他們自己來找規律,靈活的運用ABC的規律進行游戲穿襪子,讓幼兒在玩中學。通過游戲加深鞏固,以“蜈蚣走走”讓幼兒運用ABC規律來排隊,進一步鞏固幼兒對ABC規律的認識。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大全 篇9
活動目標
1..能發現事物AAB、ABB、ABC的排列規律
2. 學習運用規律進行排序
活動準備
1.《亂七八糟魔女之城》繪本ppt2.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
播放繪本ppt,介紹封面及故事人物"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有趣的故事,看看畫面上有什么人物啊?她的房間里都有什么?是怎樣的?你喜歡嗎?為什么?
那么在她身上 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二、發現AAB、ABB的排列規律,并進行模式的填充和復制
1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發現AAB的排列規律"陽光燦爛的南國里住著一位堅強的公主。有一天,一只青鳥飛過來丟給公主一封信。
公主殿下:
我去了亂七八糟魔女之城之后就迷失了回來的方向,只有經過北邊的規則之城才能到達亂七八糟魔女之城,用你的智慧和勇氣救救我吧。王子"什么?王子迷失了方向?"公主在大大的箱子里裝滿了各種各樣的東西。現在往北邊的亂七八糟魔女之城出發!
"嗯,規則之城的門竟然是鎖著的'?!"堅強的公主搖晃了一下鎖頭,大怪樹搖晃著樹枝擋住了公主。"別費力氣了,這里是絕對進不去的!我一定要進去是嗎?那你就找鑰匙吧。在下面的這些樹中,有棵樹上結著蘋果,蘋果,梨,蘋果,蘋果,梨,找出這棵樹,鑰匙就在樹尖上。如果你沒有找到鑰匙,我就用樹枝把你捆的緊緊的,扔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堅強的公主能找鑰匙嗎?
小朋友們你能找到嗎?
這棵樹上是按照幾種水果進行有規律的排列的?(兩種)
2.教師和幼兒一起按照AAB、ABB的排列規律,將圖中缺失補充完整。
(1)公主打開城門,遇到三只猴子在玩雜技,猴子:"你是找吧我們從那個地方推下來的魔女嗎?不好意思,我們現在得找回我們各自的位置,所以沒時間告訴你路。"公主:"我要是幫你們找回各自原來的位置,你們能幫我之路嗎?
猴子:"行,好吧,快點幫我們找回格子原來的位置。
我們和公主一起來想辦法吧!
3. 為幼兒提供貼紙,引導幼兒以小組形式按照AAB、ABB的排列規律,將復制延續
三、發現ABC的排列規律,并進行模式的填充和復制
1.繼續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發現ABC的排列規律
(1) 公主進入了規則之城,里面竟然有好幾條道路。粉色、藍色、白色、粉色、藍色、白色……面前的石路一眼看不到頭。如果走錯路的話,說不定會遇到怪獸,一定要小心。堅強的公主走那條路了?
小朋友們,這條路上有幾種顏色進行有規律排列的?(三種)
2.為幼兒提供貼紙,按照ABC的排列規律,將提琴的排列填充公主走過三種顏色有規律的路,眼前出現了非常大的宴會廳。但是想通過宴會廳就得把門口的提琴挪走,按照規律擺好。公主能擺好嗎?
四、為幼兒提供貼紙,按照圖中ABC地排列規律,將書架上的書復制延續穿過小宴會廳是一個小房間。盡到小房間的公主開始不同的咳嗽。"哎呀,真臟。這里真是亂七八糟啊。但是王子到底在哪里呢?
亂七八糟魔女一直在大喊大叫,但是公主還是忙著打掃衛生。除去蜘蛛網、擦掉灰塵。把亂七八糟堆在一起的東西放回原處,然后用彩色珠子把魔女的頭發扎了起來,還在黑色披肩上掛上了漂亮珠子。把頭發梳的整整齊齊之后照照鏡子,亂七八糟魔女變成了漂亮的公主。"哇,這真的是我嗎?我原本喜歡亂糟糟的,但是現在這樣更好看。"亂七八糟魔女變了,還幫著亂糟糟怪物整理房間,空著的地方應該怎么放書呢?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幫幫小魔女吧。
五、幼兒自主創造模式,并試著將各自的模式連起來。
(1)請幼兒自主為故事主人公鋪就規則之路小魔女幫助亂糟糟怪物整理房間,王子邀請亂七八糟魔女去南國。他們需要踏上規則之路,你們能幫助它們嗎?請小朋友們用2-3種雪花片打造一條按規律排序的小路。
(2)現在小朋友路都已經鋪好了,我們把他們連起來吧。
堅強的公主和王子還有亂七八糟魔女一起高高興興的回到了南國,一直痛痛快快玩到天黑。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大全 篇10
一、活動目標
1、能將6以內高矮、粗細不同的物體進行排序。
2、探索兩種排序之間的關系,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
3、樂意參加數學活動,體驗操作中的快樂。
二、活動準備
1、長短不同、粗細不同的吸管6根,幼兒用書,PPT,操作單。固體膠,笑臉貼紙。
三、活動過程
1.導入
看,今天誰來我們班上了(孫悟空),你們知道孫悟空有一個厲害的武器是什么嗎?對,它就是金箍棒,孫悟空可厲害了。他會七十二變,看,他變出了什么?兩根金箍棒,他們有什么區別呢?(一根粗一根細)那我們就分別用粗和細來將他們標識出來。
看孫悟空變出了許多的金箍棒,他頭都暈了,你們幫他整理嗎?你會怎么整理呢?請你去、舉手說一說。(由細到粗或出到細)我們一起來幫助孫悟空整理金箍棒吧!先找出最粗的,然后再找第二粗的,接下的第三粗的,第四粗的,第五粗的,最后最細的。老師要換一邊你會嗎?教師演示操作過程。
2.看,孫悟空還變出了什么,(許多的孫悟空)
哇,你知道他們誰最高,誰最矮嗎?(不知道)為什么呢?(因為看不出來)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知道他們的身高嗎?
教師小結:兩個人比高矮的時候要站在同一水平面上,而且要挨得近一些。
1、探索按照高矮粗細排序的方法。
(1)你是按照什么規律給它們排隊呢?(從粗到細或從細到粗;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請你舉手告訴我誰排在第一?誰排在第二?
(2)小結,原來物品不僅可以根據粗細還可以根據高矮來排隊。
3請幼兒分組活動
孫悟空還變成了許多的物品,要請小朋友們幫忙來排排隊,現在,請你們回到自己的桌位去操作吧!
(1)教師幫助幼兒理解題目的要求。
(2)教師知道幫助能力較差的幼兒。
(3)幼兒之間互相檢查,交流討論。
4活動評價與結節
請個別幼兒展示自己的操作單,你是按照什么規律給它們排隊呢?(從粗到細或從細到粗;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今天我們學習了本領,請寶貝們課后比比誰跳的遠,誰長的高高的!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大全 篇11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在嘗試操作活動中,學習數字5的組成,知道5可以分成2和3,3和2,1和4,4和1。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思維力。
【活動準備】
1.小盤每人一只,瓶蓋每人5只(也可用正反棋、雙面雪花片等)。
2.二套練習紙每人各一份。
3.教師用范例表各一份。
4.數形小方塊若干。
5.鉛筆每人一支。
【活動過程】
一、幼兒第一次嘗試
1.幼兒每人手持5只瓶蓋,在小盤里撒,看看瓶蓋有幾個朝上,幾個朝下?(邊撤邊做記錄)能力強:用鉛筆寫在記錄紙上。能力弱:用數形小方塊在記錄紙上表示。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3.討論:
(1)你玩出了幾種方法?有幾種不同的結果?
(2)用什么好辦法把這四種方法全部記住?
4.小結:撒5只瓶蓋按正、反面區分有四種不同的結果。(邊歸納邊有規律地記錄于范例表中)
5.延伸活動:
(1)可與同伴比比,看誰玩出的方法最多?
(2)回家后,也與爸爸、媽媽玩這一游戲,比比誰玩出的方法最多?
二、幼兒第二次嘗試
1.幼兒每人一張圖表,上面有許多空格,請幼兒將其補填完整。提示:
(1)觀察表格中的不同點。(圓點與數字的區別)
(2)按照表格中圓點與數字的提示,正確填寫。(若表中的第一行是圓點,則下面的空格也用圓點表示,若表中的第一行是數字,則下面的空格也用數字表示)
2.幼兒操作,教師指導。能力強:用筆直接記錄于紙上。能力弱:可用5只瓶蓋操作,并用數形小方塊表示。
3.討論:請個別幼兒在范例表中進行操作,并要求全體幼兒驗證。
三、講評、小結幼兒活動情況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大全 篇12
活動目標
1、能排出10以內自然數列,學習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能正確地運用序數詞,會用第幾來表示物體在序列所在的位置。
3、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
1、靈活運用10以內的序數,正確運用序數詞。
2、引導幼兒思考,使幼兒靈活地掌握序數知識,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教具:數字1~10,圖卡,數字掛表
學具:圖卡,幼兒操作卡,數卡,
活動過程
一、導入學習
老師向幼兒展示1到5的序數卡片,引導幼兒描述這五個序數。
幼兒:1像鉛筆能寫字2像天鵝水中游3像耳朵聽聲音4像紅旗迎風飄
5像魚鉤把魚釣
老師:很好。現在大家看一下我手中的掛表。這是什么?(用手指著口哨)
幼1:口哨。
老師:對了。那么它看起來像什么?
幼2:像6、
老師;是啊!所以啊,6像口哨咧嘴笑。
幼兒:6像口哨咧嘴笑。
接著展示其他四張圖片,引發幼兒思考,并得出對7到10的描述:
7像鋤頭能耕地8像葫蘆藤上吊9像勺子能盛湯10像鉛筆加雞蛋
二、做游戲
找10個幼兒來參加游戲
將標有1到10的'十個數字卡片打亂順序,翻過來放在桌子上,讓10個幼兒分別抽取一張卡片,并按照上面的數字序數站在正確的順序。最后看每個幼兒是否都能找對自己的位置。這個任務交給在臺下的幼兒來完成。老師負責檢驗他們是否正確。當每個幼兒都能找對自己的位置時,再讓這10個幼兒打亂順序,兩人互換卡片,重新排列順序,正確排列后把卡片收起來,老師隨意叫出一個學生的名字,讓臺下的幼兒來判斷該幼兒處在第幾的位置。讓其余的幼兒也輪流來參加這個游戲,最終讓每個幼兒都能靈活運用序數詞。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大全 篇13
中班數學游戲:我要找到他
【活動目標】
1、能描述人物的兩個以上特征,并根據特征找到相應人物。
2、在游戲中發展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6張人物圖片;“西瓜”、“蘋果”、“香蕉”圖片;條紋和格子圖片各一張;自制小紅花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吸引幼兒注意
師:“小朋友們,你們都知道喜羊羊嗎?”(知道)
師:“喜羊羊是我的好朋友,昨天,他來找了我,對我說聽說中二班的小朋友們又聰明又可愛,希望他們能夠幫他一個忙。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助喜羊羊嗎?”(愿意)
師:“喜羊羊說,我在羊村里有一個最好的朋友,他的名字叫做懶羊羊,懶羊羊自從有了超能力之后就更懶了,大肥羊學校開學要大掃除,他不愿意干活,居然變成一個小男孩躲了起來。”
師:“喜羊羊他們費了好大的力氣才知道,懶羊羊是變成了一個,穿著條紋上衣,正在做彎腰動作的小男孩。”
師:“喜羊羊希望小朋友們能夠幫忙把他給找出來!又聰明又可愛的小朋友們你們愿意幫助他嗎?”(愿意)
師:“好的,先請小朋友們把小凳子插進去,跟我一起做一下彎腰的動作。很棒!小朋友們看看,有誰認識我手上的圖案嗎?(教師出示條紋圖案)小朋友們看看今天誰穿了條紋的上衣呢?(某某穿了條紋的上衣)”
師:“喜羊羊帶來了一些圖片,懶羊羊就是變成了其中一個小男孩,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好嗎?(好)”
二、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說他們的發現。
師:“今天,我也想看看中二班的小朋友是不是真的那么棒!老師把你們分成三個組:‘西瓜’、‘蘋果’、‘香蕉’組。看看哪個組的小朋友能夠最快的回答我提出來的問題!你們敢不敢來比一比呢?(敢)”
師:“那小朋友們,我們一起來找找看吧!先看這幾張圖片(出示三張圖片),誰能告訴我,這里有沒有那個小男孩呢?”(沒有)
師:“為什么沒有?你們看看他們都一樣嗎?他們哪些地方不一樣?(有男孩子也有女孩子;衣服圖案不一樣;頭發顏色不一樣;有的是長頭發有的是短頭發;有的穿短褲有的穿裙子……)
(教師引導幼兒從上到下進行觀察,讓幼兒在探索的過程中收獲知識和快樂,教師適時給予幼兒一些鼓勵,給說的好的小朋友所在的組添加小紅花。)
師:“那誰能告訴我,這里有沒有那個小男孩呢?”(沒有)
三、游戲:我要找到他
師:“小朋友們,喜羊羊有他的好朋友,那你們有沒有自己的好朋友呢?(有),那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嗎?
師:“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小朋友們先想一想你的好朋友和其他的小朋友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想好了的小朋友舉手告訴我!我會請他上來說,讓其他小朋友來猜,同樣,說的好的小朋友,他們的小組就能夠得到一朵小紅花。”
請3至4名幼兒描述特征,其他幼兒根據描述尋找“朋友”。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大全 篇14
設計背景
《綱要》中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欲望。為了提高幼兒對高矮的興趣,將這一現象從生活中的偶發情況轉化提煉為數學知識,讓幼兒初步感知物體的高矮,結合幼兒教學用書第7頁的內容,我設計安排了數學活動《比高矮》。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比較判斷的能力。
3、引導幼兒學習比較高矮,知道高矮是通過比較而來的,學習在同一高度平面上比較高矮,并能按高矮給物體排序。
4、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5、激發幼兒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活動的快樂。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一系列活動,讓幼兒感知物體的高矮,學著比較高矮和一樣高;能正確運用高、矮、一樣高的語詞。初步嘗試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
難點:將物體從高到矮或從矮到高的有序排列,并注意要將高矮差別不顯著的物體進行正確排序。
活動準備
1、懸掛氣球,幼兒每人兩套操作材料(長短不同的筷子 高矮不同的杯子)
2、小熊、小兔、等動物頭飾各一套。
3、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1、誰拍到了氣球
請甲乙兩名幼兒來拍懸掛著的氣球(不能踮起腳或跳躍),可看到甲拍到了氣球,乙卻拍不到。(教師為什么甲拍到了氣球,乙卻拍不到——引出比高矮話題)
2、游戲《找朋友》
音樂《找朋友》幼兒兩兩找朋友進行比高矮,引導幼兒學會比較高、矮、一樣高。
3、引導幼兒發現高矮是通過比較而來的。
(1)請一個比前面二個小朋友更矮的小朋友上來與他們比高矮,問:怎么一會兒說這個小朋友矮,一會兒又說這個小朋友高,到底他是矮還是高呢?一個人是高還是矮?
引導幼兒觀察、思考得出結論:說一個人是高還是矮要看他和誰比。使幼兒懂得了一種物體不能比出高矮,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物體之間才能比出高矮來。
(2)讓一個小朋友站在板凳上,一個站在地面上比高矮,啟發提問:這樣比高矮可以嗎?引出高矮比較應在統一高度平面上進行。
4、比用具
幼兒在活動室中自由尋找兩種用具比較高矮:如熱水瓶高,杯子矮;組合柜高,小椅子矮……
分組操作:幼兒人手一份高矮不等的材料進行比較。
讓幼兒將大小不同的兩只量杯比高矮。(教師問:哪只高,哪只矮?幼兒:大杯高,小杯矮)將長短不同的小棒比高矮。(教師問:哪根小棒最高?哪根最矮?)
5、引導幼兒不受物體大小、形狀的影響,按高矮給物體排序。
(讓高矮不同的`幾個小朋友分別扮演小動物,教師可以參與)
將長短不同的小棒和高矮不同的杯子放在一起比高矮。(教師問:哪個最高?哪個最矮?)
活動延伸
1、幼兒到戶外尋找物體比較高矮。
2、帶回家的活動:回家后和爸爸、媽媽或是和爺爺奶奶分別比高矮,看看誰高誰矮?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大全 篇15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感知梯形的基本特征。
2、啟發幼兒學習按圖形特征歸類,鞏固對幾何圖形的認識。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幾何圖形、紙、筆若干。
活動流程:
圖形分類——認識梯形——觀察——變梯形
重難點:
認識梯形的基本特征。
活動過程:
一、圖形分類。
黑板上有許多圖形,誰會把一樣的圖形放在一起?(請一名幼兒操作)每個圖形有幾個?
二、認識梯形。
這是什么圖形?它和長方形有什么地方一樣,什么地方不一樣?它們都有四條邊,四個角,梯形上面邊短,下面邊長:上下兩條邊平平的,不一樣長,有四個角,不一樣大。
三、引導幼兒觀察直角梯形、四邊形。
這兩個圖形都是梯形嗎?(不是)哪一個圖形是梯形,你從什么地方看出它是梯形?它上下兩邊平平的,不一樣長,四個角不一樣大。
四、變梯形
請小朋友們在紙上畫一些梯形,并在梯形上加一些圖形,使它成為你認識的東西,好嗎?(教師在一旁指導)。
效果記錄:
幼兒對梯形的認識比較欠缺,問他們一般梯形認識嗎?(認識的)問他們這是什么圖形(直角梯形)就不認識了,一會兒說這,一會兒說那,沒有一個說的出來的,告訴他們以后就明白了。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境,為幼兒創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大全 篇16
活動目標:
1、能將風箏的不同區塊分解為顏色和形狀兩種特性。
2、能進行顏色、形狀和空間位置的二次對應關系練習。
3、樂于用動作表現空間位置。
活動準備:
1、一個大菱形的彩色風箏:平均分為4個三角形,四個三角形分別涂上紅、黃、藍、綠四種顏色
2、幼兒用書“秋日旅行”
活動過程:
一、觀察彩色風箏,能按不同區塊分解彩色風箏的特性
1、(出示大菱形彩色風箏)小朋友,看,今天肖老師帶來了一個漂亮的
彩色風箏,請你們看一看這個彩色風箏有什么特別的地方?
2、引導幼兒觀察,并講述“彩色風箏有4個三角形,四個三角形的顏色不一樣”
3、區分顏色特性:一個三角形是紅色的(用一個紅色的三角形表示),一個三角形是黃色的(用一個黃色的三角形表示),一個三角形是藍色的(用一個藍色的三角形表示),還有一個三角形是綠色的(用一個綠色的三角形表示)。并把這四個標記成一橫排擺好。
4、認識彩色風箏第二特性:小朋友看,肖老師手上有四個動物圖案,看看都有什么小動物的圖案(有小兔子、小貓、小狗、小鴨),同時把這四個小動物圖案呈一橫排擺好,擺在顏色標記的下一橫排。
現在,老師要把這四個小動物的圖案放到這個彩色風箏上,看看我都會把小動物的圖案放到彩色風箏的哪個位置(教師分別把四個動物圖案擺到彩色風箏不同顏色的區塊里)
二、根據顏色、圖案和空間位置做二次對應關系的練習
1、小朋友,看,老師這里有四個風箏圖案,你們能看懂它們都表示什么意思嗎?(引導幼兒觀察,并知道這四個風箏里涂有紅點的地方就表示特指風箏的這個區域)
把這四個風箏圖案,擺在四個小動物的下面一排。
2、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把風箏上不同的顏色和圖案與它們所在的位置連起來。
先來看看,風箏中綠色的地方是什么動物圖案(小兔子)那我們用線把綠色的標記和小兔子圖案連起來吧!再來看看小兔子圖案是在風箏的那個位置,左邊的上面。那我們把這小兔子圖案和表示彩色風箏左邊上面位置的這個風箏連在一起。
以這樣的方式帶領幼兒一起完成,并讓幼兒理解顏色、圖案和空間位置的二次對應關系。
三、練習“彩色風箏”
1、翻書讀題,并理解題意
小朋友,現在請你們翻到書上第27頁,這里也有一個彩色風箏,看看在它上面都有什么顏色,每個顏色的位置中有什么圖形,它們分別在彩色風箏的那個位置,像剛才一樣用線把它們連起來。
2、幼兒自由完成練習
3、教師巡回觀察并指導幼兒完成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