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安全教育分析
一、幼兒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幼兒期的孩子活潑好動,對任何事都充滿了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 但由于幼兒年齡小,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自我保護能力有限,缺乏防范的基本意識。因此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最容易出現事故和危險的時期,所以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新《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新《綱要》要求教師“既要高度重視和滿足幼兒受保護、受照顧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滿足他們不斷增長的獨立需要,避免過度保護和包辦代替,鼓勵并指導幼兒自理、自立的嘗試”。 幼兒在幼兒園必須受到充分的保護和照顧,同時強化安全意識,培養他們的自我保護能力也同樣重要。
二、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我們美羊羊班是個混齡班年齡在2歲8個月——4歲半之間,幼兒都是處在生長發育過程中,身體的各種機能水平發展不均衡。身體各部分的器官比較嬌嫩,神經系統比較脆弱,運動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個別幼兒動作的協調性比較差,所以走路摔跤、弄傷自己是時有的事。由于缺乏生活經驗,幼兒對自己行為將會產生的后果無法預見,如有的幼兒在滑梯上推小朋友,有的小朋友從高處往下跳,都是幼兒不知自己的行為可能出現什么后果的表現。幼兒好奇心強,對周圍事物都非常感興趣。他們東奔西竄,樣樣都想觸摸、試探一下,如,觸摸電插座、飲水機開關等,因此很容易發生意外事故。因此,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如何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
(一)在常規教育中滲透安全意識教育,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幼兒年齡小,自覺性和自制力都比較差,而習慣的養成又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老師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給幼兒方法外,還注意督促和檢查,經常提醒,使幼兒形成良好的習慣,逐步形成自覺的行為。例如:吃飯時不嘻笑,不打鬧,可避免氣管進異物;吃骨頭和魚時,能把小骨頭和小刺挑出來免受咽喉之痛;如廁時排好隊不推拉同伴;飯前便后洗手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上下樓梯要踩穩扶好;午休要把被子蓋好,把頭露出來等。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可以遇見又可以避免的問題。注意從孩子的生活細節去訓練,孩子能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做,決不包辦代替。這樣,孩子在自己的勞動實踐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起到了自我保護的作用。
(二)抓住時機,進行隨機教育
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我們班教室在三樓,戶外活動大都在三樓的平臺上,在課間活動散步或游戲時,就會有個別的男孩子向上攀爬護欄,這是極其危險的,可他們卻不以為然。我馬上制止了他們的行為,并向全班幼兒進行了安全教育:"假如你把一個雞蛋放在三樓掉下去會是什么結果呢?" 幼兒說:"雞蛋就會破。"我問:"那小朋友攀上危險么"?通過鮮明的引導,從幼兒的神情中我們了解到他們明白了我講的安全道理。我繼續告訴幼兒:"不但在幼兒園不能攀護欄,在外面在家不能攀登陽臺、欄桿、電線桿、大樹等,都是極其危險的。"
(三)在教學活動中加強安全意識教育,掌握自我保護技能
如:在《感官總動員》主題活動中,《我們的五官》教育活動讓幼兒觀察它的外形特點,說說它的作用,其中游戲《假如我沒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手)》讓幼兒嘗試扮演盲人,告訴幼兒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如果沒有了眼睛會給我們生活帶來什么麻煩。讓幼兒充分感知盲人、聾子、缺胳膊斷腿等殘疾人生活的不便,從而知道如何保護好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