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糖果真好吃》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分析:
小班的孩子本學期剛剛入園,對幼兒園的生活有不適應,有恐懼。如何能讓孩子快樂地享受幼兒園的生活,感受到其中的快樂呢?在主題《甜甜蜜蜜》中,教師要求孩子們帶來了很多的糖果,各種關于糖果的課使孩子們很興奮,對幼兒園的好感加深了很多。糖果對于孩子來說是非常有誘惑力的,教師在課程中盡量培養幼兒以糖果的正確認識。而《糖果真好吃》這首歌,歌詞形象,簡單,富有童趣,且接近幼兒的日常生活和興趣,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整個步驟是這樣設計的:談話——引起興趣,出示實物——引起學習的欲望——幫助幼兒對歌詞的理解和記憶,學唱歌曲——肯定、獎勵。 教師帶領幼兒能以愉快的心情來演繹這首歌,并且能在歌詞中產生與好朋友分享的情感。但是在教學反思中,我深刻地體會到,在教學歌詞及帶領幼兒演繹歌曲中我忽略了很多小細節,以及對及時反饋幼兒的話做的不是很到位,今后的教學中,要多注意保證能做得更加到位。
二、教學活動中的實例分析:
環節一:談話導入,讓幼兒回憶糖果的名稱和特征。師:“寶寶們都吃過哪些糖果啊”?很多小朋友都說:“棒棒糖,跳跳糖果。”回答的種類不是很多。而我也沒有繼續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的追問,直接問下一個問題:“你吃過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這時大多數小朋友都用學過的詞:“甜甜的,香香的”
分析和反思:其實當我把:“寶寶們你們都吃過哪些糖果”?這個問題拋出來的時候,寶寶們的答案非常單一,當時我就想,我是不是應該多準備一點其它的糖果,如棉花糖果,qq糖果,奶糖等等實物或是圖片。因為很多小朋友可能吃過的糖果有很多,但是他們一時還想不起來或不會歸納。反饋給我的答案也是不久前上過的課,答案非常單一。如果我能有更多的實物或圖片給他們看的話,那么他們對糖果的認識就又多了很多。其實很多知道都是在日常或是課堂中不斷積累的。不是特定的課堂傳授特定的知識。我想在把握有效的機會給灌輸孩子知識這方面我做的還不是很到位。
環節二:幫助幼兒理解內容并學說歌詞。在這個環節我準備了實物巧克力和棒棒糖果.我根據歌詞先出示了巧克力并問:這是什么,你吃過嗎?它是什么味道的?而寶寶的回答也是在我的意想之中.如:”甜的,香香的,很好吃的”然后我趁機引導幼兒說出歌詞:”巧克力香香”.并且有意識地指導幼兒多說幾遍.隨后我又出示了棒棒糖果提問:”咦,這是什么糖果?你吃過嗎,它和巧克力長的一樣”孩子們的答案也差不多相同和在我的意料之中.但是我要引導幼兒說出:”棒棒糖長長”這個歌詞,說以我又追問了:”誰能說說棒棒糖長的什么樣子?”這里孩子們給我的答案有很多.如:”圓圓的,有好多的顏色等等.”當然也其中也有我想要的:”長長的”然后我就把”棒棒糖長長”這個歌詞給引了出來.隨后我又說:”這兩種糖果寶寶都吃赤過,真好吃呀!吃到嘴里甜又甜.哇,這么好吃的糖果我們給要不要給我們的好朋友吃啊?怎么分啊?”這時孩子們的答案有很多種如:”大家一起吃,和老師一起吃,給媽媽吃一顆等”然后我就小結了一下:”恩,寶寶們想了很多的好辦法.那我們就你一顆,我一顆.和旁邊的好伙伴一起分吧”同時,還引導幼兒吃的時候咂吧咂吧嘴巴,做出好吃的香香的樣子.這個動作孩子們很熱意做.最后一句,師:”吃的開心嗎?來,跟著老師有節奏地拍拍小手吧”(趴趴|趴趴 糖果真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