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小老鼠和大獅子》教學反思(精選2篇)
小班語言《小老鼠和大獅子》教學反思 篇1
幼兒及教材分析:
故事《小老鼠和大獅子》中的角色富有童話色彩,兩者之間有著鮮明的大小對比(大獅子體型龐大,威猛威嚴,小老鼠體型較小,活潑機靈)。故事情境性、互動感較強,其富有轉折的故事情節易引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大篇幅的對話,成為幼兒學習的主要內容。故事選用了四個場景,四幅圖片關注的側重點不同,第一張圖片是老師完整講述事件內容;第二張是幼兒嘗試帶有語氣的進行角色對話,并演一演;第三張是猜測想象小老鼠救大獅子的方法;第四張是故事結尾的呈現。
小老鼠和大獅子這兩個動物形象,幼兒有一定的已有經驗,知道兩者的基本特征(長相、叫聲),也能從外形、認知上感受到兩者間的區別。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能夠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因此在肯定幼兒想法的基礎上,提供一定的支架,引導幼兒說清楚,使他人能聽懂。同時能夠理解內容簡單、特征鮮明的圖片和情景,因此在故事情境中,引導幼兒感受小老鼠、大獅子的情感,并運用帶有情境性的語言,進行角色對話。
成功之處:
1、教案設計結構比較完善
此次語言活動在進行教案設計時,我首先對教材和幼兒進行了較全面的分析,把故事中的側重點和幼兒已有經驗,所需經驗,通過本活動能得到什么經驗都做了較詳細的交代。其次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面,通過讓幼兒觀察動物的部分外部輪廓特征,猜測動物,來導入活動,引導幼兒想象故事情節,引發興趣。在活動的核心部分,讓幼兒在邊看圖邊猜測故事情節中,初步感知故事內容,其中安排了許多的幼兒猜測和角色扮演環節,不但始終抓住幼兒的注意力,也讓幼兒在角色對話中來提高語言表達的能力。最后,我在教案設計時,加入了很多的預設,事先對幼兒可能會有的反映進行充分的預設,能讓我在教學過程中更順暢更有準備,也能讓我的回應能更豐富和有層次。
2、在教學過程中對幼兒的關注度有提升
在此次活動中,我給予了每個幼兒充分的機會和尊重,在對幼兒進行提問時,給予他們思考的時間,在幼兒回應上提供一定的支架,引導幼兒說清楚,讓其他幼兒都能聽懂。在角色扮演時,原本設計請2名幼兒進行角色扮演,但在活動中大部分幼兒的表演欲望都很強烈,我臨時變動,請想扮演大獅子的幼兒分為一隊,想扮演小老鼠的幼兒作為一隊,一起進行表演,我在此時加入了作為人數相對弱勢的小老鼠隊,給予了每位幼兒表演的機會,同時也關注到了有3名幼兒坐在位置上沒有動,此時我并沒有因為組織幼兒角色扮演而忽略他們,而是在詢問過他們意見后讓我們加入到了故事講解(旁白)的角色定位中,讓所有幼兒都有了自己的角色,都有了想做的事并能去做。
不足之處及整改:
1、在語言表達上比較拖拉,語言組織還應更精練
在此次活動中,我用了將近24分鐘的時間,對于小班幼兒而言時間比較長,這樣他們的耐心和注意力就會下降。我覺得在此次教學過程中,我為了給予幼兒較充分的表達機會,等待和引導的時間太長,在總結和提升時也有所拖拉,所以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我要練習用精煉的語言對幼兒的回答來進行總結,并在自己的語言表達上也要多練習,注意語言的速度。
2、對幼兒的課堂常規還有待加強
在最后完整講述故事時,我要求坐在位置上和老師一起講,可以動動小手或小腳來扮演角色,但不允許離開座位。雖然要求提出了,但是在過程中能跟著做的幼兒較少,大部分幼兒都還是喜歡走下座位進行角色表演,有的幼兒在表演時動作幅度偏大,對其他幼兒造成了一定的影響,這樣就讓課堂秩序顯得有點亂;在幼兒回答問題時,老是有個別幼兒喜歡不舉手就直接說,或者是在老師或幼兒在說時,自己也在下面說個不停,傾聽習慣比較差,所以在平時教學時,我還是要對課堂常規和傾聽習慣的培養足夠重視,并且好好的去整頓一下。
小班語言《小老鼠和大獅子》教學反思 篇2
針對期末的開課,我選擇了一節關于同伴之間相互幫助、友好相處的語言課.我們班的孩子在語言的發展方面比較好,而且對于語言課的興趣比較的濃,所以在選擇課的時候考慮的就比較的多,即不能太簡單,這樣會調動不起大家傾聽、表述的興趣,但也不能太難,超過孩子的能力范圍,最終確定了這節課。
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非常多的動物,而孩子們對于動物有著與生俱來的喜愛。而互幫互助是我們平時在日常的生活中經常強調和教育孩子的一個重要的環節,一個人的合作意識、合作精神和能力都應該在幼兒時期就要開始進行有意識的培養。大班的孩子已經初步的具有互助和合作的意識,選擇這節課的目的也是出于此。故事中大獅子和小老鼠,兩個截然不同的形象,正好形成一個鮮明的對比。故事的重點主要是突出以大幫小、以小幫大的主題,并且貫穿在整個活動中。并且根據圖片和音樂,讓幼兒更好的根據感知、推測、想象、表述等方面,讓幼兒在故事的情節中看看、聽聽、講講,比較好的發展了孩子相關方面的能力,強化了互助合作的意識。
活動中加進了音樂的穿插,比較好的輔助了整個課的進程,而且也把孩子帶入到了故事中去,很多孩子都跟著音樂的變化而表現出時而緊張、時而高興的情緒,真正達到了課前的目標。而且通過自己比較生動的講述,孩子的注意力始終圍繞在故事中,積極主動的參與故事中問題的解答和故事的擴散,使故事中的很多環節都是孩子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的,故事的目標比較好的貫穿在整個活動中,也能很好的得到解決。但在故事講述過程中,雖然孩子回答問題比較多,但是孩子參與的還是比較的少,這個地方在自己組織的過程中是不成功的。
在講述故事時,應該再配上故事的連環畫,這樣孩子能更直接的了解這個故事的情節,以便孩子更好的掌握,這里是需要改進的。
另外在最后所要闡述的道理講了以后,還應該最孩子著重的強調一下,比如說講一個相關的例子什么的,以便孩子能對這個道理能有更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