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歌唱《幸福拍手歌》教學反思(通用5篇)
中班歌唱《幸福拍手歌》教學反思 篇1
《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日本的兒童歌曲,歌曲膾炙人口,家喻戶曉。歌曲節(jié)奏相似,以級進的旋律把情感推向高潮。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將歌曲播放給孩子們欣賞時,發(fā)現(xiàn)他們對這首歌曲都很喜歡,而且小數(shù)孩子或多或少會唱一點。其實上課最怕的就是這樣,稍微有點會,但又唱得不正確,糾正起來就很麻煩。鑒于這樣的情況,我在第二次給孩子們完整欣賞這首歌曲時,對他們提出要求:在拍手節(jié)奏處加上拍手。“數(shù)一數(shù),我們一共拍了幾次?”“三次”再次聆聽過后,我問:“你感到幸福時除了會拍手以外,還會做什么動作?”孩子們做出了各種各樣的動作:拍腿、拍臉、拍肩、扭屁股、大笑……每說一個,我都清唱歌曲,把這個動作唱進去,再做出這樣的動作。這樣一連唱了近十遍,小朋友也一連聽了十遍,多次的聆聽對后面的學唱起了很大的幫助。面對孩子們熟悉但又掌握的不夠的歌曲,除了讓他們靜心聆聽,還可以讓他們借助身體和樂器的伴奏來解決、糾正。
這首歌曲的教學目標1是“感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學習弱拍起唱的方法”。教學實施下來,我發(fā)現(xiàn)除了弱起是活動難點,連續(xù)的附點節(jié)奏也是本首歌曲教學的難點,在剛開始的學唱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不是很容易接受。通過課后反思我認為在教學時應該融入“感受附點節(jié)奏”的教學目標,要求孩子們感受體會到連續(xù)附點使歌曲充滿活潑、歡快、跳躍的情緒。教學中可以直接讓幼兒學唱附點,只要他們能夠感受體會到連續(xù)附點使歌曲充滿活潑、歡快、跳躍的情緒就達到了我的目的。還可以讓孩子們多聽反復聽、各種形式聽、帶著要求聽,充分感受并體驗歌曲活潑歡快的情緒。由于第三、第四句都很長,因此在讓幼兒自己學唱之后,再把長句重點拎出來讓幼兒學唱。
另外,不同的國家或地區(qū)的人們有著不同的禮俗動作。新西蘭毛利族人或北極的愛斯基摩人見面時,鼻子與鼻子互碰,表示親熱;我國臺灣省的闌嶼原著居民背靠背擦兩下,喊一聲“鍋蓋”;印度和泰國人雙手在胸前合十、屈膝;中國的傳統(tǒng)禮節(jié)則是抱拳作揖。在歌唱教學中,我們再指導孩子達成體現(xiàn)教學目標2“創(chuàng)編歌詞”的基礎上,還可以再豐富拓寬孩子們的視野,教師提供些民族禮儀圖片,方便孩子們根據(jù)這些圖片模仿他們的動作與表情,然后將這些有趣的禮俗動作填入歌曲中演唱和表演,使我們的歌表演更加快樂趣味。
中班歌唱《幸福拍手歌》教學反思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兒歌對話,初步感知音樂節(jié)奏。
2.大膽嘗試用身體動作表現(xiàn)水果(香蕉、橘子、甘蔗)的外形特點。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過程:
1.用兒歌“摘水果”說說水果
師:我們一起摘水果(踏步進入音樂《粉刷匠伴奏》
師:香蕉彎不彎?橘子圓不圓?甘蔗長不長?
師:今天我們一起去摘水果。(踏步進入)音樂《粉刷匠伴奏》出示水果香蕉、橘子、甘蔗。
師:我們一起摘水果!
幼:摘了什么水果?
師:香蕉香蕉彎又彎。橘子橘子圓又圓。甘蔗甘蔗長又長。
幼:我愛吃香蕉、橘子、甘蔗
二、用動作表現(xiàn)水果(香蕉、橘子、甘蔗)的外形特點。
1、師:香蕉、橘子和甘蔗,我們通通帶回家。到家了,請坐吧。我們都摘了什么水果?一共有幾種?小手伸出來。一起來數(shù)數(shù)看。
2、嘗試用身體來表現(xiàn)水果外形。
師:誰喜歡吃香蕉?香蕉吃起來怎么樣?香蕉長什么樣?你會用動作來表示嗎個別幼兒示范,教師指點動作。(彎彎的)師幼一起做咕嚕咕嚕變。師幼一起跟著音樂表演,念兒歌(香蕉香蕉彎又彎,我愛吃香蕉。)
師:橘子吃起來怎么樣?橘子長什么樣?(圓圓的)師:誰來做做圓圓的、大大的橘子。(個別幼兒)師幼一起做咕嚕咕嚕變。師幼一起跟著音樂表演,念兒歌(橘子橘子圓又圓,我愛吃橘子)
師:誰喜歡吃甘蔗?甘蔗吃起來感覺怎么樣?甘蔗長什么樣?幼:長又長、甜又甜。師:誰來變一變甘蔗。能不能變的更長呢?(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踮腳)為什么要踮起腳呢?(更長
師:老師說咕嚕咕嚕變1你也來變長長的甘蔗。(幼兒學習)
師幼一起跟著音樂表演,念兒歌(甘蔗甘蔗長又長,我愛吃甘蔗)
三、律動游戲《摘水果》
1、師:我們摘了幾樣水果?3樣
師:彎彎的香蕉在哪里?圓圓的橘子在哪里?長長的甘蔗在哪里?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示
2、師:現(xiàn)在請你變成一樣你最喜歡的水果寶寶。(鼓勵幼兒自己扮演,咕嚕咕嚕變)
3、師:現(xiàn)在我們?nèi)フ銈兙褪枪麍@里的水果寶寶,聽到老師摘了什么水果,你就站出來,用動作告訴大家。
師:我們一起摘水果。幼:摘了什么水果?師:甘蔗甘蔗長又長幼:我愛吃甘蔗。
中班歌唱《幸福拍手歌》教學反思 篇3
【活動目標】
1、能自信、自然、有表情地演唱《幸福拍手歌》。
2、創(chuàng)編新歌詞,并合著音樂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
3、能較準確地演快唱連續(xù)的附點節(jié)奏,內(nèi)心節(jié)奏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它是誰?(出示小綿羊圖片)。
【活動準備】
1、幼兒經(jīng)驗準備:放音樂《幸福拍手歌》,讓幼兒熟悉主要旋律。
2、節(jié)奏練習:讓幼兒練習(氣氣、嘭嘭)為《幸福拍手歌》的主要節(jié)奏型做準備。
3、物質(zhì)準備:四張動作圖畫,在唱歌中模仿。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教師以圖片小羊引起幼兒的觀賞興趣,引出幸福的話題。
老師:"今天老師請了一位好朋友,在好朋友出來之前,我們先來一個熱身練習,跟著老師一起做。"
打氣氣氣,放炮嘭嘭
讓幼兒練習(氣氣、嘭嘭)為《幸福拍手歌》的主要節(jié)奏型做準備。
老師:"做完熱身練習,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好朋友是誰?"教師出示小羊的圖片
小羊:"小朋友們好。"
幼兒:"小羊好。"
老師:"小羊,你幸福么?"
小綿羊:"我幸福。"
老師:"那你的幸福是什么?"
小綿羊:"我的幸福就是天天聞到綠草的清香。"
老師:"小朋友,你們的幸福是什么?"(幼兒自由說)
老師:"我請舉手的小朋友回答。"(被點名的小朋友回答,2個。老師要仔細聽,適當重復小朋友的話或者添加一些話)
老師:"A的幸福是……說的真好請坐,誰還有不同的幸福(老師舉手示意),B你來說(把小朋友回答)。"
老師:"你的幸福是……說的真好,你們認為A與B的幸福好不好?"
幼兒:"好。"
老師:"當你感到幸福的時候,你會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聽一首歌曲,聽完后請告訴我這首歌里是怎樣表達幸福的?要認真聽哦。"
放幸福拍手歌
(二)聽賞活動
1、教師放完音樂開始提問
老師:"音樂結(jié)束了,誰能告訴我這首歌里是怎樣表達幸福的?"(小朋友舉手回答)
老師:"我請C來說。"
幼兒:"……"
如果幼兒只回答了一個答案,教師繼續(xù)提問
老師:"回答真確,請坐。誰還聽到了不同的答案。"(小朋友舉手回答)
如果幼兒把答案都說出了。
老師:"你們說他說的對不對(幼兒回答),他把答案都說出來了,真棒,請坐。"
老師:"你們想不想學這首歌。"
幼兒:"想。"
老師:"那先聽我唱一遍。"(看PPT唱)
老師:"小朋友起立,跟著老師一起來學這首歌,在唱的時候再加上一些動作好不好?"(放音樂)
老師:"學的真不錯,請坐,大家都學會這首歌了么?"
幼兒:"學會了。"
(三)創(chuàng)編游戲
老師:"那么接下來,我要增加難度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創(chuàng)編歌曲。"
首先老師提問
老師:"老師想要問小朋友,如果感到幸福除了拍手和跺腳,你們還會做什么呢?"(幼兒自由回答)
老師:"小朋友想到的這些動作和事情都很棒,那我請小朋友將這些動作用我們新學的歌唱出來好不好。"
(小朋友舉手想表演)請一個小朋友唱。
老師:"老師也想到了一些動作,讓我們一起來學一學好不好。"(放新動作的PPT)
老師:"讓我們一起來把它們變成新歌好不好。"
幼兒:"好。"
老師:"小朋友起立,我們一起來唱新歌,邊唱邊做。"
一起跟音樂唱
老師:"小朋友學的真棒,請坐,今天啊,小朋友既學會了一首新歌,又學會了自己創(chuàng)編歌曲,給自己鼓鼓掌。讓我們一起到外面唱給其他小朋友聽好不好。"
幼兒:"好。"
老師:"小朋友起立,讓我們一起排隊唱著走出去。"(結(jié)束)
教學反思
整個課堂下來,學生的情緒一開始沒有調(diào)動起來,感覺課堂有點沉悶,好不容易開始學歌舞了,學生的情緒一下子爆發(fā),整個教室亂哄哄的,有點“群魔亂舞”的感覺。之后我想讓學生把歌詞記牢,有點強灌知識。多次練習中,我沒能夠更好的引導幼兒需要表達情感,另一方面幼兒沒有掌握好附點八分音符的節(jié)奏,以后我會多加努力,改正過來的。
中班歌唱《幸福拍手歌》教學反思 篇4
活動目標:
1、能跟著音樂較合拍地做動作。
2、能聽、看信號,在音樂結(jié)束后迅速找到相應的顏色場地。
3、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4、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5、通過活動幼兒學會游戲,感受游戲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能跟著音樂較合拍地做動作。
難點:能聽、看信號,在音樂結(jié)束后迅速找到相應的顏色場地。
活動準備:
1、在場地上畫紅、黃、藍、綠等大圈。
2、準備紅、黃、藍的圖標。
3、配套音樂CD或磁帶。
教師行為:
1 、教師隨音樂做動作,幼兒欣賞。
2、熟悉音樂,學習律動。
(1)聽音樂合拍的拍手。
(2)聽音樂做小碎步并加上拍手。
(3)更換動作聽音樂做小碎步再分別做拍手、跺腳動作。
(4)跟著老師完整的做律動,重點練習最后一句在頭上拍兩下手。
活動反思:
教師的感情對于幼兒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因此活動一開始我就運用肢體動作和親切自然的表情幫助幼兒以最短的時間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活動中。我鼓勵幼兒在音樂播放時隨意的跟著老師做一些動作,為活動的開展創(chuàng)設了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整個活動進行的都很有序,孩子們得小碎步、跺腳等動作都做得很到位,看上去很快活的樣子。
活動的第二部分,用語言鼓勵幼兒用拍手動作模仿,這時部分幼兒的表現(xiàn)可能還不是很能跟上音樂的節(jié)奏,但對于這些幼兒來說能聽著音樂模仿節(jié)奏也是有意義的。
活動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游戲,我強調(diào)了游戲的規(guī)則后,就進行游戲,當我發(fā)出指令說:“紅顏色”,可是好多幼兒都呆呆的站在原地,還有幾個幼兒隨便找了個圈站到圈圈里,我想是幼兒生活經(jīng)驗的緣故,孩子剛來幼兒園不久,平時這種游戲又做得不多,后來我們又經(jīng)過了幾次游戲后,孩子們越做越有趣,我們還把幼兒的活動拍下來,放到網(wǎng)上,孩子們看到了,都哈哈大笑起來,說:“下次我們還要來玩這個游戲”。
中班歌唱《幸福拍手歌》教學反思 篇5
活動目標:
1、培養(yǎng)幼兒的節(jié)奏感,讓幼兒了解上行與下行。
2、讓幼兒在欣賞中感受美,在游戲中獲得快樂。
3、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節(jié)奏感,發(fā)展幼兒的表現(xiàn)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5、體驗歌唱活動帶來的愉悅。
活動準備:
音樂磁帶 木方塊 小動物
活動過程:
一:引起幼兒興趣:
1、引言:寶寶們今天老師要給你們變個魔術(shù),你們高興嗎?看!……這象什么呀?(樓梯)讓我們一起數(shù)數(shù)吧!再變一變,又變成什么了呀?(滑梯)
2、小動物們玩滑梯
1)小猴子看到這么可愛的滑梯,跑來滑梯了。
教師示范,邊念兒歌,邊玩滑梯。(小滑梯,真好玩。一步一步,慢慢爬。)
2)小烏龜也來了,喲!還有一段好聽的音樂呢。(師放音樂兩遍,放低聲音念兒歌。
3)小青蛙也會跟著音樂來玩滑梯的呢。(聽音樂做兩遍)
二:分析音樂的上行與下行
小動物們是怎樣玩滑梯的呀?(先爬坡 再滑下來 還有音樂……)
小動物們聽到什么音樂才開始爬坡的?什么時候滑下來的?(欣賞音樂 小朋友手語爬坡動作和滑梯的動作)
告訴小朋友爬坡前的一段音樂叫間音
我們一起用小手來玩一玩吧。(放兩遍音樂)
三:創(chuàng)編動作
1、 寶寶看,老師的身體也能變一個滑梯呢!(討論這個是從那里爬上去的又從那里滑下來的呢?)
2、 寶寶也變一個和老師不一樣的滑梯,說說自己的滑梯是什么樣的?
四:隨著音樂玩滑梯
1、跟著音樂玩一玩用身體變的小滑梯,
2、跟著音樂,有自己喜歡的動作快樂的玩一玩虛設的大滑梯(滑出好玩的姿勢,有直下的;有旋轉(zhuǎn)的……)
活動反思:
此次音樂活動是創(chuàng)新的,給予孩子的是全新的體驗,是值得提倡的。因此,教師精心設計活動過程是音樂教學與否的關鍵所在,只有教材的處理和教學設計充滿趣味性,這樣才能吸引孩子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