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歌唱《這就是我》聽課反思(通用2篇)
中班歌唱《這就是我》聽課反思 篇1
中班歌唱活動《這就是我》,歌詞內容簡單、句式重復,充滿了趣味性,加上歌曲旋律活潑歡快,孩子們在整個音樂教學活動中,一直處于積極快樂學唱并表演的狀態。趙妍老師緊扣教學目標“在猜猜、說說、玩玩的情景中,跟唱歌曲《這就是我》;愿意在集體前大聲地演唱,體會歌唱的快樂。”引領著孩子們在音樂活動中快樂地歌唱、開心的表演。通過欣賞、聆聽了本次優秀音樂活動,我感觸如下:
1、幼兒在玩中學會了快樂歌唱。
在歌唱活動《這就是我》中,教師充分利用幼兒的好奇心,運用多謀體課件的動畫操作引導幼兒在玩中學會了歌唱游戲。“出現小動物的主要特征,讓孩子們猜謎”和“豬爸爸、豬媽媽、豬寶寶給小動物們開門” 的兩個游戲情景,讓孩子們在輕松的環境下更快的記住歌曲內容及學習到更多的歌唱知識,自始至終保持著極高的興趣。這種邊玩邊學的歌唱活動,孩子不僅記得牢,對該歌曲又記得快,且貫穿情景表演,使教育意義更加印象深刻。
2、幼兒在模仿中學會了快樂歌唱。
幼兒有好模仿的天性和本能。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提供正確的、熟練、富有表情、能正確體現作品音樂形象的示范供幼兒模仿,在音樂活動中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方式。活動中老師通過自身的夸張表情和語氣,渲染自身的歌唱情緒,帶動了整個音樂活動的游戲化,不僅使教師在組織活動時得心應手,更使孩子們愉快的投身于歌唱活動中,快樂的模仿歌曲中“大河馬的大嘴巴,小胖豬的胖乎乎”,歌唱技能從中得到發展,效率更高了。
3、幼兒在創造中學會了快樂歌唱。
歌唱活動《這就是我》的熱點環節,就在于過渡到孩子們拿著自己的照片歌唱,老師通過讓孩子們找到自己的個性特征,并大膽地創編歌詞“我的眼睛大大的”“我的鼻子小小的”等等。在此基礎上老師還鼓勵幼兒積極創編動作,正確樹立和突出幼兒在音樂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為他們營造一個自由歡樂的音樂氛圍,有效的激發他們潛在的創造性、表現力和想象力,使他們的思維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得以發展。
中班歌唱《這就是我》聽課反思 篇2
《指南》在藝術領域的表現與創造的教育建議中提出:了解并傾聽幼兒藝術表現的想法或感受,領會并尊重幼兒的創作意圖,不簡單用“像不像”、“好不好”等成人標準來評價。我們中班上學期的幼兒,在繪畫的技能和經驗方面是比較粗淺的,如何讓幼兒有興趣去畫,杜絕“像不像”、“好不好”這樣的標準,正是我所思考的。
首先,我引導孩子們描述自己和同伴的基本特征。我讓幼兒在鏡中觀察自己的時候,孩子們其實顯得比較的輕松,因為對于自己和小朋友的樣子他們再熟悉不過了,所以重點就放在讓他們發現細微之處,盡量讓他們對后面的繪畫活動產生興趣。比如,我問他們眼睛上除了黑黑的眼珠,還有什么?孩子們就會去仔細觀察,發現很多的東西:有許多許多的睫毛、下面也有眼睫毛、我們的鼻子還有兩個小洞洞……有了前期的觀察以后,孩子們對于自己和朋友的特征有了比較鮮明的了解,但是這些概念又比較籠統和繁復,不可能讓每個孩子都全面地繪畫出來。
所以接下來的重點,就是每個孩子自由的創作了。考慮到幼兒的經驗的有限,我在出示幼兒畫冊以后,讓幼兒思考一下,我們可以先畫什么,再畫什么。讓幼兒對繪畫自己的過程有一定的概述,然后再讓他們動手去畫。其實我也考慮到這樣的嘗試有點大膽,不知道孩子們會不會手足無措地告訴我說不會畫。所以我一直在鼓勵著孩子們的大膽嘗試,只要他大膽地動手去畫了,我都給予了肯定與激勵。這樣的方法果然有效,絕大多數孩子都能愉快地進行創作。作品的內容與形式也表現出了不同的想象力與創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