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歌唱活動《我會變》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在第一次教案預設后,本次活動在一研活動教學實踐后,課題組成員通過網絡研討評論、網絡上傳活動設計方案與我互動,對第一次教學策略方面提出了有效的建議:
1。活動前教師可以事先豐富幼兒機器人相關的知識經驗,幫助幼兒了解機器人的動作特點:有力、帶有頓挫感。這樣為歌曲教學奠定學唱及創編基礎的同時,也給幼兒參加活動帶來新鮮和刺激,從而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熱情,積極的進行自主學習。2。教師在范唱歌曲時,可稍微模仿機器人的聲音,在演唱機器人變化的時候,略帶些神秘色彩。3。教師引導幼兒創編的時候,在“哧哧哧,哧哧哧”這句歌詞上加上表現機器人頓挫有力的動作,展現出其機器人變化的樣子。這樣,表情、動作和聲音上的巧妙結合,也更能感染幼兒,使活動變得更有趣,生動。我結合課題組成員們的教學設計方案和其中的建議,進行了第二次的教案預設再次進行預教并修改。在課前為幼兒豐富了,機器人造型等經驗,為活動做好鋪墊;調整了教學目標,使得整個活動目標更明確、具體,符合中班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活動的過程環節更清晰、由淺入深、逐層遞進,能更好地為目標服務;在教學方法上運用了游戲的形式,有利于幼兒更快更好地理解、掌握歌曲,做到簡單、有趣、有效。可見,有效的教學策略對提高幼兒的音樂素質、學習品質是有積極作用的。
二、“教學策略運用的有效性”反思
在本次活動教學策略運用的有效性有做的好的一方面,也有不足的一方面,征對這個問題,我進行了反思。
本次的歌唱活動——《機器人》選材貼近幼兒的生活,符合中班幼兒現有水平。整個活動以機器人角色導入,并以多種的變身的模仿游戲貫穿始終,氣氛活躍,幼兒的興趣都非常濃厚,大部分幼兒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模仿歌唱的興致濃厚。教師在導入環節教師利用“機器人”的角色,和幼兒打招呼,加上教師夸張的表情、有趣的機器人變身,動作和聲音“哧哧哧,哧哧哧”等表演唱的方式讓幼兒興趣濃厚,做到為目標服務,使目標一得以較好的實現;教師在整個活動中扮演機器人這一角色,使幼兒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教師提出的問題指向性明確、有效為理解歌詞和游戲服務。如:我變成了什么?機器人變身的時候發出什么聲音?變聲的時候聲音和動作是怎么配合的3、教師創設的音樂會游戲與活動很吻合,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在模仿游戲中學唱,讓幼兒從有意識的學唱到無意識的演唱。
本次活動中的不足之處:
在幼兒學唱歌曲環節,教師以“機器人”聲音貫穿游戲始終,來激發幼兒學唱歌曲的興趣,教師的本意是想通過生動的機器人樣子,激發孩子學唱的興趣,在游戲中,幼兒興趣濃厚,但更多的是集體模仿唱,個別學唱的次數還不夠多;最后的游戲環節中,幼兒更多關注的機器人的有趣聲音和動作是怎么表演的?究其原因是教師運用了機器人的說話聲音,對幼兒聽游戲規則造成了干擾,因而幼兒的游戲鞏固環節教師用原聲來介紹規則,并配上圖譜,幼兒能清晰的聽到規則,更好的玩“領頭人”的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