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瑪捉迷藏》教學反思(通用3篇)
《艾瑪捉迷藏》教學反思 篇1
今天,和孩子們一起學習了繪本《艾瑪捉迷藏》。這本書給人最強烈的印象是鮮艷的色彩,另外是它的形式,用捉迷藏的形式(在書頁上挖不同形狀的窗口)吸引讀者的注意力。艾瑪是一只花格子大象,花格子大象現實生活中是沒有的,只會出現在童話想象里,可是這本書引導我們在捉迷藏時看到的斑斕世界卻是大都是真實的。我們生活的大自然是多么的美麗、多彩!繪畫風格:很有裝飾性的圖案和色彩。
活動中我設計以“捉迷藏”的游戲情節貫穿始終,既激發了幼兒的興趣,又滿足了幼兒以角色身份參與活動的愿望。在活動中,我首先從幼兒的游戲經驗入手,讓幼兒通過談一談什么是“捉迷藏”來引發主題,引起了幼兒的好奇,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其次通過形象生動的課件畫面和富有感情的語言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了。在這一環節中,我運用課件分段學習,讓幼兒逐步理解故事的內容,比較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再次,我通過兩組對比比較明顯的圖片,請幼兒觀察、討論:什么動物躲藏得好,什么動物躲藏得不好,有效地幫助幼兒理解相近色。在回憶繪本活動的過程中我還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圖片,使內容更形象具體的表現在幼兒面前。并通過幫助艾瑪的朋友找到相近色躲起來,讓幼兒在操作中運用相近色,組織幼兒學說:躲在。最后,讓幼兒觀察解放軍叔叔躲藏起來的圖片,從而遷移幼兒的學習經驗,知道生活中有許多地方人類向動物學習本領,激發幼兒更大的探索興趣,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活動中,幼兒的思維活躍,擴展了他們想象的空間,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時激發了幼兒對大自然的探索欲望。
但是同時,在活動中也有一些不足之處。活動的過程太長,選用繪本可以適當刪除一些,課件也有一些地方需要改進,活動中引導幼兒觀察不夠仔細,幼兒的回答過于急促,老師沒有很好地把握。
《艾瑪捉迷藏》教學反思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仔細觀察畫面,幼兒能大膽講述自己的發現并能用完整的句式來表達。
2.通過理解故事了解動物通過保護色來進行自我保護的本領。
3.在活動中感受發現的樂趣。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活動準備:
教學PPT、視頻“神奇的變色龍”
活動過程:
一、以游戲引出故事,激發幼兒好奇心
1.體驗捉迷藏的游戲玩法
(1)小朋友,你們玩過捉迷藏的游戲嗎?誰來說一說是怎么玩的?
(2)小結:捉迷藏就是要有人躲起來,其他人蒙起眼睛找的。
(3)請幼兒玩捉迷藏的游戲。
2.出示封面,引出故事
(1)今天森林里的小動物也來玩捉迷藏的游戲了,看看它是誰?(出示封面)
(2)這是一頭特別的大象,它和我們平時看到的大象有什么不同?
(3)小結:這是一頭花格子大象,它的名字叫艾瑪。今天我們講的故事名字叫《艾瑪捉迷藏》。
二、仔細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
1.出示PPT1:
(1)看看艾瑪是和誰玩捉迷藏的'?它們誰是找的?誰是躲的?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環節分析: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是為了激發孩子們的觀察能力。)
2.出示PPT2:
(1)小鳥來到小樹林,這里可能藏著艾瑪噢!你們發現它在哪兒了嗎?
(2)小鳥為什么會把太陽傘看成是艾瑪呢?
(環節分析: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是為了讓孩子們能觀察出太陽傘身上的圖案和艾瑪很相似。)
3.出示PPT3:
(1)小鳥繼續找呀找,來到了灌木叢,這里會藏著艾瑪嗎?仔細找找它在哪兒?
4.出示PPT4:
(1)小鳥繼續往前飛,來到了小山坡,仔細看看艾瑪在這里嗎?它在哪兒呢?
(環節分析: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是為了讓孩子能根據艾瑪身上的圖案觀察到艾瑪可能躲在那里。)
5.出示PPT5:
(1)在這個地方藏著艾瑪噢!仔細找找它在哪兒?
6.出示PPT6:
(1)艾瑪的好朋友也想玩捉迷藏的游戲,看看它的好朋友有誰?
7.出示PPT7圖片:
(1)小動物們都躲起來了,大家快點來把它們找出來。你們找找看,它們藏在哪里?
(2)為什么它們要躲在那里呢?
(環節分析:創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是為了讓孩子們能觀察出動物們可以找和自己顏色一樣的地方藏起來。)
三、了解其他動物自我保護的本領
1.出示PPT(8—10)
(1)你發現了什么動物?你們認識它嗎?它們藏在哪里?
(2)小結:在我們自然世界里有很多動物它們為了保護自己都會找和自己顏色一樣的地方藏起來,這種自我保護的方法就叫做保護色。
活動延伸:
師:在自然界還有許多小動物都有保護自己的本領,你們回去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找一找他們分別是用什么辦法保護自己的,下次再來告訴你的同伴,好嗎?
《艾瑪捉迷藏》教學反思 篇3
教案目的:
⒈仔細觀察畫面,發現動物體色(外形)和環境的關系,了解一些動物保護自己的本領。
⒉能用完整連貫的話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案準備:
PPT一份。
活動過程:
一、故事欣賞:艾瑪捉迷藏
⒈欣賞故事:
——(出示封面“艾瑪捉迷藏”):有一本書,名字叫?(艾瑪捉迷藏)
——誰捉迷藏?艾瑪是誰?艾瑪是一頭怎么樣的大象?原來這頭五顏六色的大象名字叫艾瑪。
——什么叫捉迷藏?這是一個游戲,怎么玩的?有的人要去找,有的人要藏起來。
——小結:這么有趣的游戲呀!森林里的艾瑪、小鳥,還有許多動物朋友也要來玩一玩這個捉迷藏的游戲,我們來看看它們是怎么玩的。
⒉第二幅畫面: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艾瑪、小鳥和森林里的小動物們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戲,小鳥說:我從1數到10,你們得趕快找一個地方躲起來。(數1—10)
⒊依次出示下面幾張圖,你知道艾瑪藏在哪里嗎?怎樣才能找到艾瑪藏在哪里?
二、了解動物體色與環境的關系。
⒈討論:
——為什么小鳥沒有找到艾瑪?
⒉小結:原來艾瑪找了一個周圍顏色和自己身體很相近的'地方躲起來,這樣就不容易被發現。
⒊有一些小動物們也找了一個周圍顏色和自己身體很相近的地方躲起來,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看看你一下就發現了誰?為什么一下就發現了熊貓和七星瓢蟲,沒有發現枯葉蝶、竹節蟲呢?
——幼兒分散講述。
——集中介紹:這是動物保護自己的一種本領叫隱身。就是讓自己身上的顏色變得與周圍環境接近,把自己隱蔽起來來保護自己,躲避天敵。
—— 你還知道哪些動物有隱身絕招呢?(老師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動物保護色的圖片)
三、保護色在人們生活中的運用。
⒈我們人類也向動物學了這種隱身的好方法,看看誰躲起來了?躲在哪里?他身上什么顏色和環境中的什么顏色相似?
⒉幼兒講述后,請他們看幻燈老是幫忙梳理知識點。
四、延伸問題:自我保護
⒈除了隱身,動物還有哪些保護自己的好方法來?
⒉那我們小朋友在活動、游戲中要怎樣保護好自己?
活動反思:
《指南》指出: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發現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實際生活機會,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操作、實驗等方法,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運用于新的學習活動,形成受益終身的學習態度和能力。
⒈本活動以“捉迷藏”的游戲情節貫穿始終,既激發幼兒探究興趣,又滿足幼兒參與活動的愿望。
⒉活動中通過形象生動地課件畫面集中幼兒的注意力,引導他們學習觀察的方法,鼓勵他們仔細觀察比較,從而發現細微的要點。
⒊活動中我的提問富有變化,有時追問,有時反問,這樣就能引起幼兒更多的思考、沖突。對于幼兒的回答,我的回應不重復,而是用簡練的語言幫助幼兒進行梳理、概括、提升。
⒋最后讓幼兒觀察解放軍叔叔“捉迷藏”的圖片,從而遷移幼兒的學習經驗,知道生活中有許多地方人類向動物學習本領。孩子們對此表現出極大的探索興趣,思維更加活躍、積極性更加高漲了。
⒌活動中,我與幼兒的互動自然、有趣,我充分把握幼兒之間的思維沖突,使之成為幼兒之間的互動,從而引發幼兒更多的思考,說出更多的想法。
不足之處:
《指南》指出: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不應為追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對幼兒進行灌輸和強化訓練。但縱觀整個活動,還是存在很大的“教”的痕跡。如果能提供一些操作材料,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操作、比較、觀察,從而發現體色與環境的關系,就比單純地“看、說”更能促進幼兒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