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幼兒園教師提問的有效性
在幼兒園教學(xué)中,面對的都是年齡比較小的孩子,絕大多數(shù)孩子的理解能力比較弱。有許多孩子在回答教師的問題的時候往往答非所問。但是,讓幼兒自己去解決這一問題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可以針對性的降低問題難度。特別是在幼兒剛進入幼兒園時教師的提問可以是自己說一般,然后請幼兒接下去講一半。既讓幼兒體驗回答正確的快樂,也讓幼兒對接下去所學(xué)內(nèi)容感興趣了。
在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后,教師的提問的難度也可以相對提高一些,將半問半答的形式改成問一些簡單易懂的問題,當(dāng)幼兒能夠回答簡單問題的時候教師要訓(xùn)練他們用完整的語言回答問題。這樣可以讓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教師的提問時循序漸漸的、逐漸加深的。教師的提問應(yīng)該從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出發(fā),在幼兒能夠理解的基礎(chǔ)上進行提問,否則將會出現(xiàn)答非所問、雞同鴨講的場面。如果這樣,教師的課會無法進行下去,幼兒的積極性也會受到打擊,導(dǎo)致課堂紀律混亂。
因此,教師提問的有效性的一個方面就是從幼兒的語言理解能力出發(fā),提出一些幼兒可以理解,能夠回答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