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幼兒告狀行為的研究
幼兒的自由活動多集中在狹小的活動室內,或在活動室外的樓道里、走廊里,空間非常有限,并且這些自由活動多是些過渡環節的活動,受規范約束的幼兒不能自主決定,只能消極等待。而幼兒的年齡特征之一就是“活潑、好動”,在“無事可做” 或必須等待的過程中,自然容易“招惹”同伴,從而引發幼兒的告狀行為。 在狹小的空間還難免會發生無意的碰撞,這也是引發幼兒告狀的原因之一。
針對幼兒在自由活動中發生的告狀行為,教師應反思所定常規的合理性,減少不必要的管理行為,并合理組織幼兒的自由活動,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活動環境,使幼兒擁有充足的活動空間,減輕幼兒因為擁擠而引發的行為問題。
( 三) 中班幼兒的告狀行為與幼兒認知及社會性發展水平有關
中班幼兒由攻擊性行為引發的告狀最多。在由攻擊性行為引發的告狀中,有一些是由于幼兒受認知水平的局限,分不清同伴的行為是游戲還是招惹而引發的。中班幼兒處于思維發展的具體形象階段,其主要特點之一是自我中心性,“ 傾向于從自己的立場、觀點認識事物,而不太能從客觀事物本身的內在規律以及他人的角度認識事物。” 所以,幼兒對同伴情景信號的識別常會發生偏差,誤解同伴的行為動機而造成攻擊性反應,從而引發同伴的告狀行為。
為此,教師應在解決幼兒行為問題的同時引導幼兒學會交往,要有目的地引導幼兒學會運用禮貌用語來獲得同伴的允許和幫助。 教師還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主題活動!就發生在幼兒身邊的搶奪、’ 招惹等問題引導幼兒討論該如何解決,從而幫助幼兒逐漸掌握交往的技能、技巧,學會自己解決交
往中出現的問題。
( 四) 中班幼兒的告狀行為與幼兒生活環境的影響有關
依據布朗芬布倫納的生物生態學理論以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幼兒的發展與周圍環境有著密切的聯系。 幼兒的年齡特征之一就是“好模仿”在眾多媒體充斥的現代社會里,幼兒的行為不僅受到生活中許多“ 重要他人”的影響,也受到各種視聽媒體的影響。幼兒非常喜愛與“奧特曼”有關的玩具圖書、動畫片、而這些圖書、動畫片往往充滿了“ 奧特曼” 與“ 怪獸”搏斗的情景,幼兒在游戲和自由活動中!非常喜愛扮演“奧特曼”的角色,模仿“奧特曼”的動作,從而出現攻擊性行為!引發同伴的告狀。正如班杜拉所指出的那樣,即使對媒體或榜樣中的反社會行為給予懲罰也不能阻止幼兒對這種行為的無意識學習,只要遇到與媒體中類似的情境,幼兒所習得的這些行為就很可能在現實生活中再現。
為此,教師、家長應重視自身行為對幼兒的積極作用,以友善的方式與他人及幼兒交往, 為幼兒做出良好的榜樣和示范,以努力抵消這種來自媒體的消極影響。 當然,教師家長在給幼兒選擇玩具“圖書”動畫片等視聽媒體時,應警惕它們可能造成的負面影響,引導幼兒正確認識其中出現的攻擊性行為。
四、如何看待幼兒的告狀
但與同伴的意見發生分歧時,由于他們缺乏基本的社會經驗和技能,不會很好地處理糾紛,解決矛盾,甚至矛盾激化,于是告狀頻頻發生。幼兒在游戲中的告狀是他們在社會性發展中出現的正常現象,我們不可一概而論地把這種現象作為幼兒本身的錯誤加以后否定,或任意把它作為幼兒的“犯規”行為加以貶斥,否則必然帶來一些負效應。而如果我們能夠弄清幼兒告狀的原因并加以正確引導和教育,會有利于促進兒童社會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