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案例:要“揭短”?還是“揚長”!
1、 提問要正向
老師的提問是孩子思考的方向,因此正向、準確的提問能給孩子帶來健康
的思考。正因為片段一中老師的提問給孩子們傳達了錯誤的信息,使得活動變了味。但在片段二中,教師的提問顯然給了孩子清晰的信息,從而使活動變得更有意義。
2、 應變要及時
俗話說“以不變應萬變”,但這句話不適合用在幼兒教育,我們應該是“以
萬變應千遍”。片段中,我遇到變故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幸虧我能善于發現問題、遇事不慌張,并能做出相應的舉措。通過說說別人的優點來代替缺點,讓每位孩子都感受快樂和自信。
(二)與其“單調”,不如“多樣”。
回頭看看,發現“值日生制度”還是很單調的:最開始是老師“任命制”,現在嘗試著“推選制”。這些制度讓我發現有些孩子因長時間輪不到機會而喪失了對值日生的渴望。于是用多樣的值日生模式也是需要老師探索,初步有了以下兩個模式的加入:
1、“一幫一”
因為班里總有能力強和能力弱的孩子,往往能力若的孩子在推舉的時候也會被同伴們忽視掉。為了讓這些幼兒也有機會為集體服務,我可以嘗試將能力強和能力弱的幼兒配對,以“一幫一”的形式值日。
2、“開火車”
到了大班,我們可以嘗試讓幼兒按小組座位一次輪流,輪到哪一位幼兒就自己去戴上標志,為自己的小組服務,這樣每位幼兒也都有機會參與鍛煉了。
“值日”雖是一件簡單的事,但也尋藏著不少的教育契機,因此需要我們根
據孩子年齡特點和班級情況出發,讓“值日生”活動開展的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