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乖孩子與搗蛋鬼
班級里的孩子已經大班下學期,可以說幼小銜接是這學期的重頭戲。為了讓孩子更加熟悉小學生活,體驗當小學生,我們開展了一系列的模擬小學生活活動,比如:在規定時間內來園、每天整理要帶的物品,課間十分鐘休息等。這次的故事就發生在課間十分鐘。
“好了,下課。”隨著我的這一下課口令,孩子們歡快去做準備活動,開始屬于他們準小學生的“課間十分鐘”。瞧,有的和伙伴玩耍,你追我趕;有的擺弄自己帶來的玩具;還有的神氣地整理自己的書包。
“老師,文文動我的東西!”妙妙大聲向我報告。平時妙妙講話很和氣的,是個活潑的女孩子,這次怎么這么反常,聽得出很氣憤呢。我急忙走過去,問:“怎么啦?”妙妙生氣地說:“文文沒和我說,就拿我的東西!”我忙問:“什么東西?”“是芭比寶寶!松了口氣,問到:“芭比寶寶能拿到幼兒園嗎?”妙妙嘿嘿嘿地笑起來,說:“我都放在書包里,沒拿出來,是文文沒和我說,就拿出來的!”我繼續問:“是你親眼看到他拿了嗎?”“是!”妙妙很肯定的說。
這里先打斷,介紹一下我們的男主角——藝文小朋友。小朋友不管三七二十一,遇到做錯的事情都說是藝文做的。為什么?因為他有很多次“前科”,例如把小朋友的玩具弄壞、把書撕破,故意把到別人杯子弄翻等。小朋友們知道他這樣,都很不喜歡他,有什么東西都不給他玩。剛開始我都是在小朋友不注意的時候叫來文文,和他談談心、說說道理,他也很快認識到自己做錯了。雖然時好時壞,我還是相信他能慢慢改正。但是后來,這類事情日漸增多,我也逐漸失去了耐心,好幾次當著全班小朋友的面狠狠地批評了他。每當批評完,我心里都不好受,相信他心里也不好受。很后悔,覺得自己為什么不能再多點耐心和關心,一起幫助他,他哪里想這樣做呢。這次,我強壓著火,讓文文走到我身邊。問道:“妙妙有沒有讓你拿她的東西?“沒有。”“沒有經過同意就拿別人的東西,對嗎?”“不對。”“知道不對,為什么還拿妙妙的東西?”我繼續問“她的芭比寶寶掉出來了,我幫她撿起來。”雖然亮亮做過一些不正確的事情,但他每次都會很誠實地回答老師的問題。所以我的火氣一下降了一半,我好奇地問“幫別人撿東西是好事,妙妙怎么會告你的狀呢?”文文低頭不說話。“你有沒有和妙妙說,是你幫她撿起來的呢?”我繼續問“沒有”文文輕聲說到。突然覺得自己冤枉了好人,我輕輕把文文拉到身邊,對他說:“幫別人撿東西是好事情。下次幫人撿東西,要和主人說,他會很感謝你的,如果不說,會引起誤會的,就像剛才那樣,知道嗎?”文文點點頭。于是我把妙妙叫過來,和她說了事情的經過,妙妙不好意思地笑起來,說:“哦,原來是這樣啊!”我說:“這次妙妙有做不對的地方,沒問清楚;文文也有做不對的地方,沒和主人說這么做為什么。以后要問清楚、說清楚,好嗎?”“好!”兩人同時回答。我摸著文文頭,說:“我喜歡誠實的孩子!好了,去玩吧。”
“乖孩子”、“搗蛋鬼”這兩個詞兒,老師雖然不會說出后兩種,但孩子們會根據老師說話的語氣,給自己下定義。致使周圍的伙伴也認定他是這樣的人。記得我在上幼兒園時,特別羨慕有些小朋友,因為老師對他們特別好,心想要是老師能對我這么好該多好啊!假如以后自己成為一名老師,一定要愛自己的為一位學生。現在真的成為一名老師,我還是這么想的。像我們經常教孩子的——人總有犯錯的時候,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讓我們多站在孩子的立場想想,讓自己多點耐心,這耐心從何而來?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