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教育隨筆:讓幼兒“閉嘴”引發的思考
我們大班幼兒特別愛說,有時候我生氣了就喊“閉嘴”,可沒過一會,孩子們有開始了,我在想孩子們問什么這么管不住自己的嘴,通過學習維果斯基的教育理論,我得到了答案。
private verbal thinking — 自我中心語言。當兒童還沒有成熟到能夠內化自己的思考過程,就會使用自我中心言語作為自我指導和自我導向,幫助完成思考的過程。心理怎樣想,頭腦怎樣思考,小嘴巴就會講出來,這就是兒童。這是他們還沒有能將思維過程演變成一種內在的心理活動的體現。這種現象對促進兒童心理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的。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認為自我中心語言能幫助兒童解決問題。他觀察到兒童在遇到困難任務時,自我中心語言成倍地增加,說明兒童運用自我中心語言幫助其思維。我覺得兒童“自我中心語言”是思維從外部語言向內部語言發展的不可缺少的過渡階段,不能限制,更不能控制,千萬不可用單純的“閉嘴”兩個字來面對這一現象。
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充分尊重幼兒身心的發展規律,用平和的心態來面對這一現象,也可用合適的方式來引導他們。比如在集體活動中,我發現小朋友想問題時,過程和答案都會用嘴巴講出來。我就提醒:把想到的答案藏在心里,別讓人把它拿走,誰藏的好,我就請誰來說。堅持了一段時間以后,表現欲和控制力幫他們向前邁了一大步,小朋友會用自己的小手捂住想要說出答案的嘴巴,將答案藏好,等老師請到再和大家分享。這就證明我們可以給孩子一個外部語言向內部語言轉化的過程。從行為到思維,從外部到內部,有效地促進了孩子們的心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