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公雞》說課稿(精選3篇)
《美麗的公雞》說課稿 篇1
《美麗的公雞》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通過“公雞”與“啄木鳥”“蜜蜂”“青蛙”三個小動物比美遭到拒絕,最后在“老馬”的幫助下懂得“美不美不光開外表,還要看能不能幫人們做事”的道理。塑造了三個愛勞動的小動物和一個愛比美無事可干的公雞以及語重心長的長者老馬的形象。故事中角色對話簡潔明快,并且結構和語言多次重復,是與幼兒理解和記憶,從而使幼兒產生模仿的欲望。
為了更好的同幼兒一起進入角色,我采用了互動式教學模式,在教師與幼兒的問答中想象,猜測故事的發展,從而達到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下面我從以下三方面具體說說我的設計思路:
一、出示角色形象,吸引幼兒進入故事。
教學伊始,我和幼兒一起做手指操《大公雞》并問幼兒:今天大公雞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歡迎嗎?(出示公雞圖片)小朋友大家好!你們看我美麗嗎?哪美麗?你能用語言夸夸我嗎?從而引導幼兒從“冠子”“羽毛”“腳”等方面來形容公雞的美麗。
有的幼兒說“冠子紅紅的,大大的”有的說“身上的羽毛五顏六色的”有的說“腳是黃顏色的”等孩子描述完大公雞,我有模仿公雞說:“我還為自己編了首兒歌,你們想聽嗎?”孩子們高息的說:“想聽。”“公雞公雞真美麗,大紅冠子花外衣,油亮的脖子金黃的腳,要比漂亮我第一。”讓幼兒對故事中的公雞有一個整體印象,為下文的猜測故事打下基礎。
二、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預測故事的發展,和幼兒一同講故事。
待幼兒對故事中的公雞有了感性認知后,我開始講述故事的開頭,當講到公雞得意洋洋地唱完歌,問孩子:“請你猜想一下這只公雞要干什么去?”由于幼兒聽了兩遍兒歌很容易回答出“比美去”“比漂亮去”。接著出示“樹林”讓幼兒自由觀察思考:公雞來到了哪?看見了誰在干什么?它會說什么?“啄木鳥”會和它比美嗎?讓幼兒真正進入到故事情境中來,猜測它們會說些什么。
因為幼兒知道公雞要和別人比美所以很容易猜出:“啄木鳥,咱們比比誰美?”“啄木鳥正忙著給大樹捉蟲子,會和它比美嗎?”我又把問題拋給了孩子,他們一直認為不會,從而猜出啄木鳥的話。在此引導幼兒用得意洋洋的語氣說公雞的話,用冷冷的語氣說啄木鳥的話,師幼共同分角色進行對話。放手讓幼兒根據第一幅圖講述“果園”和“稻田”中比美的圖片,幼兒能按原有經驗進行講述。
最后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它們不和公雞比美?有的幼兒說“它們不愿意和公雞比美”,有的說“它們正忙著呢”在回家的路上公雞遇到了誰?老馬會給它滿意的答案嗎?聽了老馬的話公雞會怎么做?幼兒很輕松的猜出了故事的結尾,整篇故事都給幼兒留下了廣闊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間。
三、完整的觀看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中蘊含的道理。
幼兒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內容后,讓幼兒觀看碟片,在頭腦中進一步建立表象,為下節課的復述故事和表演故事做好準備。同時故事中優美的語言,對于豐富幼兒詞匯,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很大的幫助?赐旯适潞笠龑в變好靼祝好啦幻辣裙饪赐獗恚要看能不能為人們做事。進而建立從小愛勞動的美德。本來在教學中還設計了談話“你能為別人做什么事?”讓幼兒懂得勞動是一件光榮的事,進而師幼共同演唱《勞動最光榮》可由于時間關系沒完成預設任務,有一點遺憾。
總之,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們只有不斷的總結,不斷的思考,才能不斷地進步。
《美麗的公雞》說課稿 篇2
篇一
一、自我介紹:
今天我講解的是二年級語文課《美麗的公雞》
二、說課文:
《美麗的公雞》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通過“公雞”與“啄木鳥”“蜜蜂”“青蛙”三個小動物比美遭到拒絕,最后在“老馬”的幫助下懂得“美不美不光看外表,還要看能不能幫助人們做事”的道理。塑造了三個愛勞動的小動物和一個愛比美、無所事事的公雞以及語重心長的長者老馬的形象,故事中角色對話簡潔明快,并且結構和語言多次重復,有利于小學生理解和記憶。
三、說教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應面向全體學生,本節課我大膽放手把讀書感知——讀書感悟——讀書體情的權力給學生,自己以一個教練的身份,適當引導學生學習。通過圖片、朗讀、各種形式的讀,創造了一種形、生有機結合的教學情景,使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四、說學法
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而尤為重要的是讓學生會求知,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因此,本節課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我引導學生運用聽、說、讀、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領悟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培養了他們學習的能力。
五、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 9個生字 ,掌握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引導學生看懂圖意,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懂得“一個人美不美不光看外表,而在于能不能幫助人們做事”的道理。
★使學生受到初步的審美教育和熱愛勞動的教育。
★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通過看圖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學習抓住事物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能用自己的話復述故事。
六、教學重點:
通過抓住公雞動作、行為的前后對比,理解課文內容。
七、教學難點:
理解老馬的話的含義。
八、學情分析:
(一)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
1、善于觀察,傾聽,是語言發展的高峰期
2、二年級學生形象思維十分活躍,語言和行為歡快活躍。二年級學生可以較熟練地做自己想做的事,并能把自己的想法簡單地記下來。無論寫字、繪畫還是課余時間的游戲都比較自如。
3、二年級學生有意識地抵制學習的心理機制并不成熟,同樣,完全自覺地投入學習的心理機制也不完善,所以,不應該對孩子過于苛刻,能基本完成學習任務即可。
。ǘ┛赡苡龅降膯栴}
1、答非所問,答案五花八門,天馬行空,不能對老師的問題進行充分的理解和思考
2、課堂上搗亂,不能遵守基本的課堂紀律
3、行為混亂,對于見習的教師我來說,不聽話,沒有威信,不能很好的控制課堂氣氛
九、教學程序:
1、激情導入:情景和謎語相結合,小孩子不能自己很好的照顧自己,老師要督促他們及時補充水分
2、引入課文對,他就是大公雞,他是一只怎樣的公雞呢?請同學們打開課本67頁,(板書美麗的公雞)
3、驗收非紙質作業情況:以防同學以后存在僥幸心理,非紙質作業可以不做;讓全班同學不同的程度都舉手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4、分角色,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活躍氛圍,有的學生注意力的維持狀況不是很好,這樣可以吸引孩子注意力,增強持續時間
5、培養學生邊聽邊思考問題基本能力:“這是為什么呢”語氣要幽默點,引用小沈陽的口吻,增進師生和諧關系
6、深入主題,引入課文重難點,引發學生理性認知:讓同學開放思維,說出自己的觀點
7、升華,在原文中捕捉相關信息:最后大公雞找到了誰?老馬是怎么說的?那么大公雞改變了嗎?誰能用課文中的話告訴大家?
8、具體分析課文
9、和同學一起回歸到現實,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美”的真正含義,真正理解“什么是真的美”
10、結束語:在課堂結束時,總結一下課文,是學生再一次深刻主旨。
十、教學理念和策略
主旨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形成獨立閱讀能力,從學生的學設計教學過程,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把閱讀與育人、傳授知識與發展智能、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自主自認的融合起來,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領會課文內容。
十一、板書設計與資源應用等
黑板的正中央寫課文標題《美麗的公雞》,左半部分簡要寫該課的重難點、目標、主旨等相關內容,右半部分是隨筆寫,在講課過程中,想到了什么,講到了什么,可以隨筆寫寫畫畫?傊,板書以簡單明了為主。
篇二
一、教材分析
我教學的是第13課《美麗的公雞》。教學這一單元,應以識字、寫字為重點,培養識字能力。以朗讀練習為主線,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象,培養創新精神。在第一課時教學字、詞和進行初步閱讀之后,我把本篇課文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能力目標: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語感目標:培養學生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
德育目標: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
教學重點:初步懂得美不美不能光看外表,還要看能不能為人們做事
教學難點;深入理解老馬的話
二、說教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應面向全體學生,本節課我大膽放手把讀書感知——讀書感悟——讀書體情的權力給學生,自己以一個教練的身份,適當引導學生學習。通過圖片、朗讀、各種形式的讀,創造了一種形、生有機結合的教學情景,使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三、說學法
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知識而尤為重要的是讓學生會求知,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因此,本節課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認知水平,我引導學生運用聽、說、讀、悟的學習方法。使學生不但領悟了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培養了他們學習的能力。
四、說教學設計
1、以圖激趣
教學伊始,出示一幅艷麗的畫面(一只美麗驕傲的公雞)
學習第一自然段:
、賵D上畫了一只怎樣的公雞?
、谡n文中哪一段是寫這幅圖的?
、劢忉專骸白砸詾槭恰⒌靡庋笱蟆钡囊馑。
小結:這只公雞自以為很美麗,(板書:自美)整天得意洋洋地找別人比美,它找到哪些動物比美呢?(板書:比美)
2、圖文對照,深入課文
學習第二、三、四自然段:
①分組朗讀第二、三、四自然段,并思考:
阿公雞是怎樣招呼小伙伴的?b.啄木鳥、蜜蜂、青蛙又是怎樣回答的?
、诳赐队捌蠋熞贿呇菔,一邊講解。(突出“長嘴巴”“鼓眼睛”、“大肚皮”,并板書)
、邸袄淅涞亍笔鞘裁匆馑?
、茏哪绝B、蜜蜂、青蛙為什么都“冷冷地”回答?
、菁偃缧∨笥丫褪亲哪绝B、蜜蜂、青蛙,公雞這樣看待你們,你們心里會怎樣想?(啟發學生想象,再次演示投影片)
課文的第五自然段。(用筆畫出老馬說的話)
。1)分角色讀“公雞”和“老馬”的對話。(讀出語氣)
。2)看課件聽老馬的話,齊讀。
(3)用老馬的話來評一評誰美?(啄木鳥、蜜蜂、青蛙都能幫人們做事;公雞外表美,但不能幫人們做事,行為不美)啄木鳥、蜜蜂、青蛙都能幫人們做什么事?老馬呢? (板書:識美)
公雞聽了老馬的話以后是怎樣做的呢?
。1)看課件顯示,此時的公雞在干什么?現在的這只公雞是一只真正的美麗的公雞嗎?(外表美,又能幫助人們做事)板書:真美
。2)你們愿意和它交個朋友嗎?能告訴老師你為什么想和它交朋友嗎?
3、圖外想象,培養求異思維
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什么是真美?
在《美麗的公雞》教學中,我把閱讀與育人、傳授知識與發展智能、教師的引導與學生的自主融合起來,使學生一步步領會課文內容。
在整個教學中,我運用圖片和表格的形式,理解詞、句、篇的意義。在重點教學第二小節,對結構相似的三、四節讓學生通過表格填寫和分角色表演,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學生情緒高漲、興趣盎然,掀起了一個又一個。通過多種形式對中心句“美不美不光在外表,還要看能不能為人們做事”進行朗讀和生生間的討論,突破了難點。
雖然教學的整體效果還可以,但是因為這是一篇快樂讀書屋的文章,所以還應該把生字教學內容完成,但是由于時間的關系沒能進行完,我想是學生表演時耽誤了時間,時間的合理安排,這是我們教師要把握的。
《美麗的公雞》說課稿 篇3
很多老師都不知道說課稿怎么寫?下面以大班語言《美麗的公雞》說課稿范文為例,為大家展開介紹,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各位老師、各位同學,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幼兒園大班語言《美麗的公雞》。
教材分析
《美麗的公雞》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故事,通過“公雞”與“啄木鳥”“蜜蜂”“青蛙”三個小動物比美遭到拒絕,最后在“老馬”的幫助下懂得“美不美不光開外表,還要看能不能幫人們做事”的道理。塑造了三個愛勞動的小動物和一個愛比美無事可干的公雞以及語重心長的長者老馬的形象。故事中角色對話簡潔明快,并且結構和語言多次重復,是與幼兒理解和記憶,從而使幼兒產生模仿的欲望。
為了更好的同幼兒一起進入角色,我采用了互動式教學模式,在教師與幼兒的問答中想象,猜測故事的發展,從而達到共同完成教學任務。下面我從以下三方面具體說說我的設計思路:
一、出示角色形象,吸引幼兒進入故事。
教學伊始,我和幼兒一起做手指操《大公雞》并問幼兒:今天大公雞來我們班做客,你們歡迎嗎?(出示公雞圖片)小朋友大家好!你們看我美麗嗎?哪美麗?你能用語言夸夸我嗎?從而引導幼兒從“冠子”“羽毛”“腳”等方面來形容公雞的美麗。
有的幼兒說“冠子紅紅的,大大的”有的說“身上的羽毛五顏六色的”有的說“腳是黃顏色的”等孩子描述完大公雞,我有模仿公雞說:“我還為自己編了首兒歌,你們想聽嗎?”孩子們高息的說:“想聽。”“公雞公雞真美麗,大紅冠子花外衣,油亮的脖子金黃的腳,要比漂亮我第一。”讓幼兒對故事中的公雞有一個整體印象,為下文的猜測故事打下基礎。
二、逐一出示圖片,引導幼兒預測故事的發展,和幼兒一同講故事。
待幼兒對故事中的公雞有了感性認知后,我開始講述故事的開頭,當講到公雞得意洋洋地唱完歌,問孩子:“請你猜想一下這只公雞要干什么去?”由于幼兒聽了兩遍兒歌很容易回答出“比美去”“比漂亮去”。接著出示“樹林”讓幼兒自由觀察思考:公雞來到了哪?看見了誰在干什么?它會說什么?“啄木鳥”會和它比美嗎?讓幼兒真正進入到故事情境中來,猜測它們會說些什么。
因為幼兒知道公雞要和別人比美所以很容易猜出:“啄木鳥,咱們比比誰美?”“啄木鳥正忙著給大樹捉蟲子,會和它比美嗎?”我又把問題拋給了孩子,他們一直認為不會,從而猜出啄木鳥的話。在此引導幼兒用得意洋洋的語氣說公雞的話,用冷冷的語氣說啄木鳥的話,師幼共同分角色進行對話。放手讓幼兒根據第一幅圖講述“果園”和“稻田”中比美的圖片,幼兒能按原有經驗進行講述。
最后引導幼兒思考:為什么它們不和公雞比美?有的幼兒說“它們不愿意和公雞比美”,有的說“它們正忙著呢”在回家的路上公雞遇到了誰?老馬會給它滿意的答案嗎?聽了老馬的話公雞會怎么做?幼兒很輕松的猜出了故事的結尾,整篇故事都給幼兒留下了廣闊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間。
三、完整的觀看故事,進一步理解故事中蘊含的道理。
幼兒邊看圖邊講述故事內容后,讓幼兒觀看碟片,在頭腦中進一步建立表象,為下節課的復述故事和表演故事做好準備。同時故事中優美的語言,對于豐富幼兒詞匯,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很大的幫助?赐旯适潞笠龑в變好靼祝好啦幻辣裙饪赐獗恚要看能不能為人們做事。進而建立從小愛勞動的美德。本來在教學中還設計了談話“你能為別人做什么事?”讓幼兒懂得勞動是一件光榮的事,進而師幼共同演唱《勞動最光榮》可由于時間關系沒完成預設任務,有一點遺憾。
總之,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們只有不斷的總結,不斷的思考,才能不斷地進步。
教學反思
語言是人類開展思維活動,進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幼兒期要努力促進幼兒語言規范會的發展。故事教學是幼兒園語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故事本身具有主題單純,內容淺顯,情節生動。富有兒童情趣等特點,使幼兒接觸最多二又非常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