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創新課題:能干的小手(精選3篇)
小班創新課題:能干的小手 篇1
設計意圖:
我們班大部分孩子都是新來的、自理能力很差、如:吃放、穿衣、收取教具、整理圖書等等、不會主動去、每天讓我提醒而卻還做不好、脫褲子脫一半就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等老師去幫忙。根據班級的這些情況、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能干的小手”。
活動目標:
1、引幼兒知道我們的手本領很大、能做很多事情。
2、能用肢體語言、模仿動作、表現手的本領、發展手的動作。
3、教幼兒保護手的概念。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課件《能干的小手》、各種蔬菜若干、碟子若干。
活動過程:
1、教師:今天我們來比一比誰的小手最能干、一起表演:手指操,《五個手指》。
2、幼兒說說手的特征:伸出手比大小、說說有幾只手?有幾個手指?分別叫什么名字?比粗細、長短。
3、幼兒說說手的用處。師生一起討論:小手能做什么?它有什么用處?
4、幼兒觀看課件。
教師總結:小朋友小手真能干、都學會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手還能干什么呢?
5、幼兒用肢體語言模仿手的各種動作。
6、提醒幼兒保護我們能干的小手。要勤洗手、勤剪指甲、冬天洗好手要擦油、出門要帶手套、不玩刀、剪刀等物品。
7、幼兒分組實踐操作
第一組:疊衣服
第二組:做蔬菜拼盤
第三組:剝雞蛋
第四組:擦班級的物品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非常活躍、本次活動以“幼兒的手”為切入主要采取了談話比較法、肢體語言的表現法、感知表現法、實踐操作法、先簡單的模仿操開始石油而輕松愉快的導入活動。幼兒再次通過手的外形—手的作用—比一比—集體談話—保護手等了解手作用的基礎上、手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最后幼兒通過實踐操作、去體驗、去表現自己、這樣將目標層層加深、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小班創新課題:能干的小手 篇2
目標:
聽懂指令,拖拉物體身體平衡地向前走
材料:
舊紙盒穿上繩子替代的小車、4-5座小房子、沙袋替代糧食若干袋
過程:
1.教師在場地上布置一個情景:離幼兒約10米的地方有4-5座小房子。 2.告訴幼兒游戲的方法:每人手拉一輛小車,到糧食的“倉庫”里取一袋糧食,放在自己的小車里,運到前面的小房子后,卸下糧食,再繼續到倉庫運糧食。 3.游戲反復多次,教師提醒幼兒在運糧時,注意相互之間要學會躲避不碰撞。
提示:
1.運糧的數量可以有變化,從一袋過渡到兩袋等。 2.要指導幼兒拖拉著物體向前走,不要倒著走。 3.注意引導幼兒學會躲避,不碰撞。
名稱二:好看的小手印
目標:
感知顏色的變化
材料:
幼兒用書《好看的小手印》、4k鉛畫紙、水粉顏料若干種、抹布等
過程:
1.教師在4k鉛畫紙上演示手印的方法,激起幼兒的興趣: ——“誰愿意來試一試?” 2.鼓勵幼兒在鉛畫紙上玩印手印的游戲。 3.告訴幼兒:每種顏色印完以后要用抹布將手擦干凈。 4.每人在自己的幼兒用書上嘗試印各種顏色的手印。 5.教師引導幼兒數一數:自己印了幾只手印?
提示:
1.教師要將4k鉛畫紙裁剪為長條形,避免幼兒在集體印手印時,發生擁擠。 2.水粉顏料要放在盤子里,盤子底面積的大小要足以放得下幼兒的一只手掌,否則,印出的手印是不完整的, 3.水粉顏料要保持一定的濃度。
名稱三:找一找
目標:
學習區分明顯的不同點
材料:
掛圖、幼兒用書《找一找》
過程:
1.教師出示掛圖: ——“你們知道圖片上有什么?” 2.幼兒一起識別圖片上所畫的不同物體的名稱。 3.教師根據圖片提出相應的問題: ——“這三只小兔中,有哪一只與別的小兔不一樣?” 4.幼兒共同找出不同的兔子。 5.教師依次類推進行其他內容的識別。 6.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操作《找一找》的內容。
提示:
1.教師在引導幼兒識別不同的過程中,在識別的時間把握上,可以根據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由長到短。 2.幼兒用書《找一找》可以在區域活動中繼續使用。
小班創新課題:能干的小手 篇3
小班創新課題:能干的小手 作者:馬麗萍 來源:壽光市洛城街道寒橋幼兒園
【內容分析】
能干的小手是《幼兒創新智慧游戲課程》小班下學期的活動內容。這是一個可以讓孩子感興趣的活動課題。孩子對自己的小手充滿了好奇,本次活動通過觀察、體驗、操作、表演等,讓孩子感知小手的本領,對自己的肢體有所了解,從而達到認識自己。這樣的課題內容貼近生活,貼近孩子,有助于孩子拓展思維,從而達到創新課題的實驗目的。 【幼兒分析】
小班幼兒年齡小,對于小手所表現出來的本領能夠感知,但由于年齡的關系,語言的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比較差,無法準確說出來,本次活動,設計了看看、說說、做做等環節,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大膽表現,從而讓孩子在游戲的快樂中感知自己的小手。 【設計思路】 1.游戲導入 :
通過做手影游戲,讓幼兒初步感知小手的的本領,激發幼兒對認識小手的興趣,從而為開展活動創設良好的開端. 2.認識小手:
讓幼兒說出剛才的手影表現的什么.,是用什么做的,我們的手上有什么,從而真正認識小手,將幼兒的注意力轉移到小手上來.幼兒通過語言表達說出手指的本領,培養幼兒的想像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3.感知體驗:
你的小手會做事情嗎?讓幼兒玩身邊的物品,感受小手的本領. 4.發散思維:
你的小手除了這些,還會做什么事? 5.操作活動:
手掌手指印畫,通過操作,讓幼兒在實際體驗中,認識到小手的,從而培養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目標】
1.知道自己每個手指的名稱,體驗它們的作用。
2.變換手的各種動作,對自己的手感興趣。 【活動準備】
小鈴、圖書、手帕、充氣玩具等物品。 【活動過程】
(一)、猜猜誰來了?
1、(室內燈熄,只剩投影),你們看看是誰來了?(老師做手影:兔子、鳥、狗等等)
(二)、認識小手
1.你們知道這些小動物是用什么做的嗎?
2.老師:(在手心里畫一個媽媽的臉),這是手媽媽,她有幾個手指寶寶?
幼兒:5個
老師:他們都很能干,你最喜歡哪個手指寶寶?你用他做什么事?
幼兒:我喜歡大手指,我用他說:“真是好寶寶”。
老師:這是大拇指,他可以表揚人。
幼兒:我喜歡這個手指(食指),可以指東西。
老師:這是食指,你們會用食指來指東西嗎?試試看,門在哪里?(孩子指)
再逐一介紹:中指可以彈琴,小拇指可以和朋友拉拉勾,無名指可以在折紙的時候幫助我們。
老師(小結):手媽媽有大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拇指五個手指寶寶,它可以幫我們做許多的事。
(三)、小手的本領
1.你的小手會做什么事?
幼兒:我的小手會拍球、穿衣服……。
2.除了這些事還會做什么?看看周圍有什么東西,你去玩玩。(在各個角落里放有小鈴、圖書、手帕、充氣玩具等物品)。
3.一會兒后,老師引導)你的小手在干什么?引導說清手的動作:如:我的小手在敲小鈴、我的小手在疊手帕、我的小手捏捏它就響了等等。
4.老師還知道小手還有一種特殊的本領是它會說話。(招招手)這是什么意思?
幼兒:再見或不要。
老師:(做“過來”的動作)這是什么意思?
幼兒:來來來。
…………
5.我們再讓小手做一件新的事情:為大樹變樹葉(手印畫),在草地上種小花(指印畫)。
結束部分:小手這么能干,一定要好好保護它,勤洗手、剪指甲,那我們去洗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