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形和方形》教案(精選2篇)
《圓形和方形》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愿意參加數學游戲。
2、能用視覺、觸覺正確感知圓形和方形。
3、能按圖形的形象特征進行分類。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5、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活動準備:
圓形和方形的東西若干;百寶箱;熊貓和猴子的頭型盒(猴子的嘴是圓形的,熊貓的嘴是方形的);圓形和方形的“餅干”;圓形和方形的塑料拼圖
活動過程:
1、引入:熊貓和猴子過生日,老師和小朋友準備去參加生日宴會。
2、感知圓形和方形。
(1)老師準備了許多圓形和方形的禮物,看小朋友能否說出它是圓的或方的,然后把這些禮物送給熊貓和猴子當禮物。
(2)、喂餅干。
百寶箱里有許多“餅干”,請小朋友拿著圓形的餅干喂猴子(猴子的嘴是圓形的),方形的餅干喂熊貓(熊貓的嘴是方形的)。
(3)、圓形和方形寶寶回“家”。
熊貓和猴子請小朋友幫忙,把圓形和方形寶寶送回“家”。圓形寶寶送回圓形家,方形寶寶送回方形的“家”,并且要注意“家”的大小。
3、游戲:小孩小孩真愛玩。
地上有圓形和方形兩個圖形,老師說:“小孩小孩真愛玩,跑進圓形跑回來”小孩就跑進圓形再回到位置上,若老師說:“小孩小孩真愛玩,跑進方形跑回來”,小孩就跑進方形再回到位置上。
4、結束:小朋友再在操場上找找圓形和方形的物體。
《圓形和方形》教案 篇2
一、設計意圖
總的來說,本班幼兒對科學領域的知識還是缺乏的,在之前的教學中,我發現對圖形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但是對于整體來說認識還不夠。為了讓幼兒能科學的角度去認識圖形,所以我把教學范圍定在圓形和方形的認知上,將教學題目定為《圓形和方形》。
二、說教材
(一)說教材分析
《圓形和方法》是我設計的教案。教案的設計考慮到本班幼兒的年齡特征和實際情況,套個教學活動以情景為主,以幼兒喜愛的小狗為主要人物符合托班的年齡特征,以小狗過生日為主線貫穿教學中,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而在圖形的認知中,圓形和方形是托班較易掌握的。我選了這個內容。
(二)活動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科學領域中提出:“要對周圍的事物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幼兒能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并能夠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并體驗到教學的重要和有趣。“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托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科學方面的發展水平,幼兒年齡小,注意力不集中,以我為中心,接受能力較弱。我從認知能力這兩方面提出本次目標。
1、鞏固幼兒對圓形、方形的認識,正確說名稱并進行簡單分類。
2、能正確尋找周圍生活類似的圓形和方形物。
(三)說重難點
在科學領域中,嚴謹的知識傳授和對知識的鞏固十分重要。
重點:鞏固對幼兒對圓形和方形的認識。
由于托班上學期能力有限,特別是語言表達能力及教學中的分類上。
難點:正確說出名稱并進行簡單的分類。
(四)說活動準備
1、教具:玩具小狗、圖形的兩具“家:,有圖形的小汽車。
2、物質:圓形、方形(餅干)、卡片若干。
3、活動室中尋找圓形和方形。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此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學習情況我運用了情景教學,實踐法等。
說學法:
四、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為現在的“我要學”讓幼兒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掌握重難點運用觀察、游戲實踐等學習方法。
五、說過程
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目標,我設計了幾個環節→環節需要再考慮,否則更像是教學課。
1、出示小狗的蛋糕,引出課題——圓形和方形。
開始部分出示小狗并直接告訴幼兒小狗要過生日了,我們一起過,所以他們興趣來了。
2、出示小狗的交通工具——汽車,加深幼兒對圓形、方形認識。
觀察提問:a。、小狗開的汽車哪些是圓形?哪些是方形?
b、討論:為什么汽車的輪子是圓的,不是方的?(圓形可以滾動)
c、動手操作(桌面)
這一環節,通過觀察提問、討論操作讓幼兒說出看到形狀。(讓幼兒大膽說出看到的形狀),驗證汽車輪子是圓形剖問題,讓他們在輕松愉快氣氛中認識圖形。
3、尋找圓形、方形、鞏固知識。
這一環節重在讓幼兒觀察,拓展他們的思維和觀察能力,不一定每個幼兒都能說出,為完成目標尋找周圍生活中類似圓形和方形。
4、圖形寶寶回家。
給幼兒分發圓形、方形卡片,通過實踐操作,鞏固圓形和方形。
這一環節根據科學活動要有實踐和操作用來驗證幼兒學習的效果。再次鞏固所學。
5、結束部分:圓形食品品嘗會。
以小狗一起過生日引入最后的結束部分,主要是能讓活動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結束,讓幼兒自由選圖形食品品嘗,再次復習圓形和方形,自然結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