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樂:小兔和狼(精選9篇)
小班音樂:小兔和狼 篇1
一、活動背景
小班的幼兒已經具備感受區分兩種不同性質音樂的能力,但是節奏能力還比較差,要做到一拍打一下的要求還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小兔和狼》是一首節奏清晰、對比性較強的曲子,樂曲形象地將跳躍和沉重這兩種不同性質的音樂,通過小兔和大灰狼的腳步表現出來,音樂形象能使天生熱愛動物的孩子感興趣。為此,我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意在通過引導幼兒欣賞音樂、表現音樂,發展幼兒的節奏感。二、活動設計(一)活動目標:1、感知“小兔和狼”的游戲情節。熟悉樂曲旋律,知道a段音樂跳躍、b段音樂沉重的特點。2、初步嘗試根據音樂特點選擇不同的樂器,為樂曲配伴奏。3、能愉快地參與集體演奏活動。(二)活動準備:1、小兔、大灰狼手偶各一個。(已學過兔跳的基本動作)2、蛙鳴筒人手一個;大鼓一面。(幼兒已經認識過蛙鳴筒,知道正確的演奏法)3、圖譜一份4、錄音機及音樂磁帶(三)活動過程:1、導入:出示手偶,引發幼兒興趣。 1’(出示小兔手偶)今天老師請來一位小客人,小朋友看是誰?(小兔子)小兔子是怎樣走路的?(一蹦一跳)小朋友一起來學一學。(評析:引導幼兒學小兔一蹦一跳得走路,通過對幼兒已有經驗的鞏固,幫助幼兒初步了解一拍一下,不快不慢的表現方法。)2 、欣賞: 8-10’ (1)聽賞:我們今天一起來聽聽一首關于小兔子故事的音樂。(過程中教師用精煉的語言提示情節內容,如果樂曲是回旋曲式,則可以只聽基本內容)(2)圖示結構:讓幼兒建立音樂結構的情節內容認知。師:小兔還把它的故事畫成了一幅畫,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分辨樂曲中小兔和大灰狼的形象,引導幼兒了解圖譜。)師:(出示小兔腳印)小兔是怎么走的?(一蹦一跳得)我們來跟著小兔的腳印走一遍。師:(出示大灰狼腳印)大灰狼是怎么走的?(很重很重)讓我們來跟著大灰狼的腳印走一遍。(評析:這一段教學體現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在做模仿動作練習時,讓幼兒自己體會:小兔的腳步是跳躍的,大灰狼的腳步是重重的。通過動作模仿也加深了幼兒對圖譜的理解,幫助幼兒掌握音樂結構。)(3)運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a、(小兔手偶)天氣很好小兔來到草地上很開心,我們可以用一個什么動作表示開心?(拍手…)師:一個腳印就表示拍一下,讓我們看著圖譜一起拍一下。(教師帶領幼兒徒手練習)b、看到草地上那么多的青草小兔開心地跳起舞來了。你想用哪個動作來表示?(轉手腕…)師幼徒手練習c、大灰狼來了!重重的腳步聲把小兔都嚇得躲起來了,我們可以用一個什么動作來表示呢?(跺腳…)d、引導幼兒完整聽音樂用動作表現樂曲。師:現在讓我們一起聽著音樂、看著圖譜,演一演小兔和大灰狼的故事。(a段1—8小節:一小節一下的做拍手…動作;9—16小節:一拍一下的做轉手腕…動作;17—18小節:一小節一下的做拍手動作;b段:大灰狼兩拍一下的跺腳…動作。)(評析:在這段教學中引導幼兒大膽創新、積極思維,根據音樂性質創編身體動作,并鼓勵幼兒積極主動的表現、表達。同時從分段徒手練習到完整配樂表現,循序漸進的幫助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3、演奏 5-8’(1)根據小兔和狼的運動行為特點,選配樂器。老師今天還帶來了兩種樂器(蛙鳴筒、大鼓),請你聽一聽哪一個是小白兔的聲音,哪一個是大灰狼的聲音。(2)指導兒童進行樂器練習(3)在老師的指揮下,用小鈴鼓打擊樂器演奏。大鼓由老師演奏。(評析:在討論、探索中,幼兒一致公認用大鼓的聲音為大灰狼伴奏,用蛙鳴筒為小兔伴奏比較合適。讓幼兒傾聽樂器的聲音,然后自由討論,發表自己的意見,幼兒在主動參與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即對樂器的音色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也加深了對這首音樂作品的理解。)四、結束 1’大灰狼走了,小兔們又出來跳舞了,在音樂聲中帶幼兒離開活動室。三、活動評價:小班幼兒天真、好動、好模仿,有很強的角色意識。他們喜歡把自己扮演成各種小動物和老師一起做游戲,尤其喜歡能在游戲情節中加入“大灰狼、大老虎”等角色。在設計活動時我就根據幼兒的這些特點選擇了這首帶有童稚的、旋律簡單、形象鮮明又有游戲性質的音樂來實踐教學。活動由一個小兔手偶導入,從欣賞入手,讓幼兒熟悉整首樂曲。引導幼兒運用自己已有經驗,為樂曲創編合適的身體動作,最后掌握一拍打一下、不快也不慢的方法,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及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和表現能力。幼兒在整個活動中都是主動、積極的,充滿了樂趣。
小班音樂:小兔和狼 篇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感受歡快與低沉的不同性質的音樂。
2、鼓勵幼兒邊聽音樂邊有規則的進行游戲。
3、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合作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音樂《走路》、《兔子和狼》、《狼的音樂》。
2、 小動物(第一組動物:小兔、老虎、小烏龜。第二組動物:狼、小雞、蝸牛)
活動過程:
1、 律動進場:學動物“走路”。
2、 分段感受音樂。
(1) 感受a段音樂,并給音樂匹配適合的小動物。
① 感受a段音樂。
“聽!什么聲音呀?”
“這是一段小動物出來做游戲的音樂!”
② 分析小動物,找到適合的并與音樂匹配。
“草叢里有3只小動物,看看它們是誰?”
“剛才是他們里面的一只小動物聽著音樂跑出來玩了,會是誰呢?”
“為什么不是小烏龜?”“小烏龜走路怎樣啊?”
教師小結:小烏龜走路慢慢的、輕輕地。剛才聽到的音樂是一跳一跳的,不太像是烏龜出來玩。
“為什么不是老虎?”“老虎來了,你會開心嗎?”
教師小結:老虎走路重重的,而且它來了我們不開心。剛才聽到的音樂心里感覺很開心,很高興,也不太像老虎出來玩。
③ 總結。
④ 跟a段音樂學小兔游戲一次。
“看看,是不是小兔出來玩了。”出示小兔。
“歡迎小兔!”“小兔怎樣出來的?”“我們跟著小兔學學。”“跟著音樂我們和小兔一起玩玩吧!”
(2) 感受b段音樂,并給音樂匹配適合的小動物。
① 分析小動物。
“還有3只小動物呢?看看是誰?”(一一出示)。
與幼兒一起分析:小雞走路輕輕的;小蝸牛走路慢慢的……
② 感受b段音樂,找適合的動物匹配。
“聽聽這段音樂是它們中的哪一個跑出來玩了?”
“聽到這音樂很害怕,真的是狼來了。”(出示狼)
“狼來了怎么辦呢?”“我們躲在哪呢?”
③ 總結。
④ 跟b段音樂學大灰狼游戲一次。
(3) 幼兒在游戲中再次感受a段音樂。
“狼走了,小兔子又可以干嘛啦?”(出示兔子)
3、完整玩游戲。
(1)引導幼兒跟音樂完整玩游戲。
“我們來玩一個小兔和狼的游戲,聽到小兔的音樂,小兔就……”“聽到狼的音樂呢?”“狼走了以后呢?”“我們跟著音樂玩一玩吧!”
(2)講解游戲規則,再次跟音樂完整玩游戲。
(3)和同伴一起躲藏,再次玩游戲。
(4)總結。
4、跟音樂離場結束活動。
小班音樂:小兔和狼 篇3
小班音樂:小兔和狼日期 活動名稱音樂:小兔和狼執教者 活動目標1、在熟悉旋律的基礎上,初步學唱歌曲,唱清楚歌詞。
2、創編歌表演動作,表現出小兔高興和害怕的不同情緒和神態。環境創設頭飾重點與
難點1、根據歌詞進行動作創編,能表現小兔的不同情緒
2、唱準休止符活動過程:
1、聽老師講述“小兔和狼”的故事。
2、邊做游戲邊創編表演動作。
(1) 跟老師一起根據故事內容做游戲。
(2) 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根據歌詞逐句創編動作。
(3) 重點創編“豎起耳朵,仔細聽”的動作。
(4) 隨音樂邊念歌詞邊完整做動作。
3、學唱歌曲
(1) 欣賞老師有表情地范唱歌曲《小兔和狼》
(2) 重點學唱歌曲地二句,唱準休止符
4、完整進行歌表演
價值分析:
在故事中滲透歌詞,以故事的形式向幼兒介紹歌詞引入課題,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
反思與調整:
小班音樂:小兔和狼 篇4
活動目標:
1、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感知音樂的性質,初步學會做游戲。
2、培養幼兒聽音樂的興趣和習慣,遵守游戲規則。
3、感受旋律的氣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參加集體音樂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音樂節奏感,發展幼兒的表現力。
5、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兔子、大灰狼頭飾若干、歌曲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律動:小兔跳兔寶寶們,今天天氣多好啊,媽媽要帶上寶寶們去游玩啦!跟著媽媽一邊念著兒歌一邊出發吧!(念兒歌2遍:小小兔子跳跳跳,跳到樹林里,豎起耳朵仔細聽,風兒呼呼吹,樹葉沙沙響,嘿呀,小心狼來了。)
二、熟悉旋律,學唱歌曲。
1、啊!我們到了,寶寶們,森林美麗嗎?(出示大森林圖片)
2、媽媽把剛才念的兒歌編成了一首歌曲呢!寶寶想不想聽?
3、媽媽清唱一遍,寶寶豎著耳朵仔細聽媽媽是怎樣唱的。
4、寶寶跟著媽媽一起在座位上唱2遍(可以配上動作)。
5、在草地上一邊做動作一邊唱歌(幼兒即興隨機做動作)。
6、寶寶,聽!什么音樂?誰要來了?(彈奏2句狼的音樂)
7、狼的音樂聽上去是快的還是慢的?是粗的還是細的?(讓幼兒感知狼的可怕)
8、聽著音樂學做狼的動作,啟發幼兒做出狼可怕、兇狠的樣子。
三、游戲《小兔和狼》。
1、媽媽和寶寶玩《小兔和狼》的游戲,注意!當聽到狼來了,寶寶要想個辦法不讓狼發現,寶寶不能發出聲音。
2、教師扮演狼,幼兒扮演兔子玩游戲(2遍)。
3、幼兒戴上頭飾扮狼玩游戲2遍。
四、啟發幼兒想出躲避狼的不同方法:
剛才寶寶用了逃跑、躲起來的方法對付老狼的,你還能再想想,還能用什么方法對付老狼?
五、結束部分。
寶寶們真聰明,狼啊!沒捉著一只小兔,灰溜溜的走了,我們又可以高高興興的到別的地方去玩了!
音樂聲中,幼兒邊唱邊跳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小兔和狼是小班幼兒熟悉的音樂形象,在認知上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小班孩子喜歡游戲,在游戲中能夠潛移默化地滲透活動內容,同時在游戲中學習音樂,能夠感受音樂的流動、旋律的起伏、節奏的跳躍、音色的變化、速度的統一與變化,并隨時根據音樂的變化作出反應。通過讓幼兒扮演小兔和大灰狼,讓幼兒愉快的參與角色表演,體驗游戲的快樂。
小班音樂:小兔和狼 篇5
活動目標
1、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感知不同的音樂(活潑、歡快、緩慢、低沉),初步 學會做游戲。
2、培養幼兒聽音樂的習慣,遵守游戲規則。
3、熟悉小兔和狼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詞內容,跟唱歌曲,提高學新歌的興趣。
4、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教學重點、難點
1、感受不同的音樂。
2、感知音樂,初步學會做游戲。
活動準備
1、課件、音樂磁帶。
2、狼頭飾一個,小兔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做韻律操。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小朋友,老師知道你們做的韻律操是最棒的,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動一動,扭一扭。
小朋友的操做的太棒了,我們的好朋友小兔子也想來和你們一起玩,你們歡迎嗎?“歡迎”
(二)講故事引入新課
1、老師邊放音樂邊講故事感受小兔的音樂:(播放一段歡快、活潑的音樂)小朋友你們猜一猜,是誰來了?“小兔子”你們可真聰明,一天,小小兔子跳呀跳呀跳到樹林里玩,它豎起耳朵仔細聽,聽到風兒在呼呼地吹,樹葉沙沙地響。
2、感受狼的音樂:(播放緩慢、低沉的音樂)請小朋友們聽聽音樂,想想從哪里聽出是狼來了?狼的聲音是粗的還是細的?是高的還是低的?是快的還是慢的?老師接著講故事:正當小兔子玩的開心的時候呀,只聽!嘭!嘭!哎呀,不好,來了一只大灰狼,嚇的小兔趕緊躲了起來,聰明的小兔子躲在大樹叢中,大灰狼沒有發現它,灰溜溜地走了,小兔又高高興興地出來玩了。
3、請小朋友隨音樂做小兔和狼的動作。
(三)完整地玩游戲(戴上頭飾)
1、教孩子們學會做游戲。
2、教育孩子們遵守游戲規則。
(四)拓展活動
聽到狼來了,小兔要想個辦法不讓狼發現,游戲中的小兔是趕緊躲到大樹叢中,你們想一想還有沒有其他方法呢?
結束:小朋友們可真聰明,想到了這么多的好辦法,幫助了小兔子,你們看小兔又高高興興地出來玩了。
孩子們在本節活動中感受到了不同的音樂,整個課堂氣氛比較活躍,充分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
小班音樂:小兔和狼 篇6
二、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情感外露,注意力易分散,因此根據他們的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活動的特點:(只關心活動的過程,不關心活動的結果)我選擇了這個音樂游戲。
小班教學活動時要更加注意游戲化、情景化。強調讓幼兒在愉快、輕松、自由的游戲中自娛自樂,玩中學,玩中獲得發展。《兔子和狼》這個游戲中,讓幼兒扮演自己喜歡的小兔子,在蹦蹦跳跳的嬉戲中,反復感受兩段音樂的不同性質(活潑、歡快和緩慢、低沉)。使幼兒始終保持活潑、愉快的積極情緒,真正讓幼兒玩中樂、玩中學。
活動目標:
1、感知兩段音樂的不同性質:活潑、歡快和緩慢的、低沉、
2、能用動作表現兔和狼的音樂形象。
3、樂于參與音樂游戲,能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體驗音樂活動的樂趣。
4、在對唱的過程中注意傾聽同伴的聲音,及時接唱。
5、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活動準備:
1、背景:草、花、蘑菇等若干
2、大灰狼頭飾三個、小兔頭飾若干。
3、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幼兒隨《小鳥飛》音樂進人活動場地。
2、感知兩段音樂的不同性質:活潑、歡快和緩慢、低沉。
(1)師:今天來了兩位動物客人,它們是小兔子和大灰狼。就藏在這兩段音樂里。讓我們仔細地聽一聽。(放音樂A、B)
師:你覺得前面的音樂是快快的、跳跳的,還是低低的、慢慢的?那你覺得是那個小動物呢?小朋友猜得對不對呢?(出示小兔)
(2)感受兔子的音樂:
師:小兔子一蹦一跳真可愛,讓我們聽著音樂,學小兔跳吧!
師:后面的音樂低低的.、慢慢的你覺得是哪只小動物呢?(出示大灰狼)
(3)感受狼的音樂:
師:大灰狼是怎么樣的啊?(兇狠、可怕…)(啟發幼兒跟著音樂做出狼兇狠的樣子)
活動反思:
本次的教研活動,我選擇的是小班音樂游戲《狼和小兔》。在活動中,我通過小兔和狼的故事來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在欣賞音樂時,引導孩子們分辨小兔和狼的不同音樂形象,學習小兔跳及采蘑菇的動作,以及大灰狼兇狠的形象。在玩游戲的過程中,通過創設游戲場景和孩子們一起玩游戲,達到了活動目標。
當然,在活動中也存在著不足之處:
1、問題啟發性不強,語言不夠簡煉,對孩子的回答和反應不能做出及時有效的回應,急于把答案告訴他們,沒有給孩子思考的空間。
2、游戲要求不夠清晰,每次游戲結束后應該小結,并對孩子提出下次游戲時更高的要求。
3、教師沒有完全融入游戲的角色當中去,活動時的過渡環節缺少藝術性語言。
在活動后的研討中,老師們都提出了寶貴的意見,讓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希望在以后的教研活動中,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小班音樂:小兔和狼 篇7
活動目標:
1.聽辨小兔和狼兩種不同的音樂形象,在愉快和緊張兩種不同的游戲氣氛中,體驗音樂游戲帶來的快樂。
2.在游戲過程中逐步發現躲藏的規則,形成初步的自我控制意識。
活動準備:
1.狼頭飾一個;樹、石頭等背景。
2.熟悉歌曲,能跟隨音樂做簡單的模仿動作
活動過程:
1.聽音樂進活動室,引導幼兒熟悉“森林”場景。
“今天,兔媽媽要帶你們去樹林里玩,快跟上吧!”
2.復習歌曲《兔子和狼》,引導幼兒有感情地演唱。
“玩得真累呀,我們快來找一個小椅子休息一下。”請幼兒坐好。
“兔寶寶們,樹林里漂亮嗎?你們玩得開心嗎?那我們一起來唱唱歌吧!”
了解游戲規則。
(1)小朋友呀都還記得這首歌,真棒,下面張老師要帶你們玩一個游戲,我請小朋友站起來跟我學小白兔,跳呀跳,但是我有一個問題要問大家,狼來了,可怎么辦呀?(啟發幼兒坐回椅子椅子就是小朋友的家)
“今天,兔媽媽要帶你們到森林里玩了。等一會兒,大灰狼來了可怎么辦呀?躲哪里?”(啟發幼兒想出躲到大石頭、大樹、后面。)”
“那什么時候躲?歌里是怎么唱的?”(唱到“哎呀,狼來了”時)
“那我們一起來試一試。”(一起唱“哎呀,狼來了”,做躲的動作。)
4.完整游戲,進一步了解規則,
(1)“那我們一起邊唱歌邊到樹林里玩吧!”
第一遍游戲時,請一名老師當大灰狼。
重點關注孩子們是否能分辨兩種不同性質的音樂,并作出相應的動作和表情。以及是否有孩子在藏的時候是否有聲音或動的。
圍到教師身邊討論:剛才為什么被大灰狼抓住了呀?(說話了、動了)
“那狼來了應該怎么辦呢?”
“大灰狼的耳朵很靈,眼睛也很尖。那我們怎樣才不會被大灰狼發現呢?”
(2)幼兒休息,說說游戲規則。
“天黑啦,兔寶寶們,我們快回家吧!”
“剛才我們玩得可真累,休息一下吧。”
幼兒回椅子隨舒緩的音樂休息。
“剛才兔寶寶們躲得可真好,大灰狼一只兔子也沒抓到,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你是怎么做到不被大灰狼發現的呀?”(不發出聲音,不動)
“聰明的兔寶寶們,你們都想好躲的地方了嗎?那我們又要去森林里玩嘍!”
游戲一次。“你剛才躲在哪里啦?”
“其實,還有很多地方可以躲,不過,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躲到危險的地方。”
5.游戲結束,體驗游戲快樂。
“兔寶寶們,你們可真棒,都沒有被大灰狼捉住。大灰狼快要餓死啦!我們快到其他地方去玩吧!”隨音樂邊跳邊退場。
活動反思:
兔子和狼是小班幼兒熟悉的音樂形象,在認知上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小班孩子喜歡游戲,在游戲中能夠潛移默化地滲透活動內容,同時在游戲中學習音樂 , 能夠感受音樂的流動、旋律的起伏、節奏的跳躍、音色的變化、速度的統一與變化 , 并隨時根據音樂的變化作出反應。通過讓幼兒扮演小兔和大灰狼 , 讓幼兒愉快的參與角色表演,體驗游戲的快樂。
小班音樂:小兔和狼 篇8
設計意圖:
小班音樂欣賞《小兔和狼》是教師預設的活動內容。選擇這首樂曲是因為《小兔和狼》整首樂曲ABA結構鮮明、AB兩段的對比強烈,適合小班幼兒欣賞,而且欣賞的過程以小兔和狼發生的故事為線索,便于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和把握,其中設計的“狼來了,小兔躲”的情節非常符合小班孩子愛玩“躲貓貓”游戲的心理特點,使孩子們能在故事表演中體驗參加音樂活動的快樂,從而提高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感知A、B兩段音樂的不同性質:A段活潑、跳躍,B段稍慢、沉重,初步把握ABA樂曲的結構特點;
2、引導幼兒創編小兔跳和采蘑菇等動作,并學會控制動作,有節奏地表演;
3、激發幼兒欣賞音樂和進行表演的興趣。
教學重點:
感知A、B兩段音樂的不同性質。
教學難點:
學會控制動作,有節奏地表演。
活動準備:
1、毛絨玩具小兔和狼;
2、樂曲圖譜一張;
3、《小兔和狼》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師:老師帶來了兩個小動物,小兔和狼,我們用音樂把它們請出來好嗎?
[評析:開門見山,直接點出音樂中的形象,可以引導幼兒有針對性地傾聽音樂,更好地比較、把握兩段音樂的不同性質。]
2、初步欣賞,感知A段活潑、跳躍,B段稍慢、沉重的性質。
師:(播放A段音樂)誰來了?(出示小兔)
師:(播放B段音樂)誰來了?(出示狼)
師:小兔來的音樂和狼來的音樂有什么不一樣?(小結A、B段音樂的性質)
3、完整欣賞:
(1)想象故事情節,初步完整欣賞。
師:小兔和狼會發生什么事呢?(自由講述)
[評析:這時的猜想,可以調動已有經驗,達到發展幼兒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引起傾聽興趣的目的。]
我們一起來聽一聽音樂中的故事吧。
(播放樂曲《小兔和狼》)
師:聽了音樂,你覺得小兔和狼發生了什么事?(自由講述)
狼吃到小兔了嗎?
你怎么知道的?
小兔會怎樣保護自己呢?
躲好了,能動嗎?
對了,小兔一動大灰狼就看見了,所以,小兔要躲好了,不能動。
[評析:將表演時控制動作“不能動”這一難點提前和分解,為較好地表演打好了基礎。]
(2)結合圖譜,完整欣賞。
師:原來故事是這樣的。
(出示圖譜,有節奏地講述故事)
[評析:圖譜的應用將無形的音樂具象化了,正適應了小班幼兒思維直觀形象的特點,更有利于幼兒理解和把握音樂。]
4、完整表演
(1)創編動作,重點提示,完整表演。
師:小兔是怎樣跳的?
小兔是怎樣采蘑菇的?(個別示范)
我們一起學一學。(集體跟學)
(播放樂曲《小兔和狼》)
邊講故事,邊表演,重點提示跟好節奏和控制動作“不能動”。(集體表演)
[評析:故事的節奏是和圖譜完全吻合的,邊講故事邊聽音樂表演,使幼兒較好地控制了動作,解決了活動難點。]
(2)完整表演,提醒表演的情緒。
師:小兔跳著采蘑菇時心里怎樣?
遇到大灰狼時心里怎樣?
[評析:形象特征的分析,便于幼兒對音樂的理解和表現,是對表演的明確要求,提高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及表現力。]
那我們再來表演一次吧。(集體表演)
(播放樂曲《小兔和狼》)
5、結束活動
師:小兔,你們都采到蘑菇了嗎?真高興呀,我們回家吧。
活動反思:
熟悉的小動物,形象的圖譜,有趣的故事,使幼兒理解和認識了音樂作品。
愉快的活動,成功的體驗,使孩子愛上了音樂,更愿意表現和創造。而這正是幼兒園藝術教育“審美、創美”這一核心價值所在。
小班音樂:小兔和狼 篇9
活動目標:
1. 學習用自然的聲音、愉快的情緒演唱歌曲。
2. 創編表演動作,能情緒投入的去表現小兔子形象。
3. 體驗并感受歌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 郎的扮演者及頭飾
2. 歌曲《小兔和狼》
3. 課件ppt (圖片)精神準備:聽過歌曲《小兔和狼》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了解歌曲的意思,學唱歌曲。
活動難點:根據歌曲內容在適當的時候做相應的動作表現出小兔子的不同情緒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 聽音樂進教室:引導幼兒聽音樂學小兔進教室,鼓勵幼兒自信大膽,情緒愉快的表演。PPT-1
“孩子們,現在我來當你們的兔媽媽,那你們是我的什么啊?”
“我的兔寶寶們,兔媽媽帶你們去玩好不好!”
2. 發聲練習:《小動物你好》 PPT-2
重點指導:指導幼兒愉快的和教師一起用好聽的聲音和小動物們問好,不喊唱。
出示小動物們的圖片,跟著鋼琴向小動物問好。
“我們都是有禮貌的寶寶!”“你們想先向誰問好呢?”
來到森林里“小朋友們想在森林里做什么呢?”
二、進行部分
1. 引導幼兒仔細傾聽什么聲音“風兒呼呼吹”,“樹葉沙沙響”。
播放音樂。提要求:豎起耳朵仔細聽,引導幼兒充分想象聽到這種聲音時都想到了什么?什么感受?
“森林里都發生了什么呢?”
2. 看圖片,“誰來了?”“哎呀,是大灰狼!”,請幼兒想象看見大灰狼會怎么樣?
“看見大灰狼我們該怎么辦呀?”
重點指導:引導幼兒見到大灰狼學會躲,開動幼兒腦筋。
(無音樂說兒歌玩兩次游戲)
3. 引導幼兒傾聽歌曲,可以小聲跟唱(教師演唱)
4. 教師彈琴帶幼兒演唱歌曲“讓兔媽媽聽加好聽的聲音”。
5. 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小兔子剛開始高興地做游戲,后來遇見大灰狼是表現。
6. 一起玩游戲“小兔和狼”。引導幼兒在看見大灰狼后趕快原地不動躲避大灰狼。
(有音樂且幼兒用好聽的聲音跟唱,玩兩次游戲)
三、結束部分
兔媽媽帶小白兔邊聽音樂邊做動作回家。
“我的兔寶寶們,天都黑了,我們是不是該回家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