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圈》教案(精選4篇)
《圓圈》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能根據故事中的語言分析出各種動物所要的“O”各表示什么。
2、能在理解童話故事情節的基礎上,感知故事中小猴的形象特點。
3、在游戲活動中,讓幼兒嘗試用語言描述圓形物體的作用。
活動準備:
1、頭飾(小猴、小鴨子、小貓、小老虎、小兔子)
2、故事連環畫
3、排練情景表演:小猴賣“O”
活動過程:
一、觀看情景表演,學說故事中動物的對話,了解故事內容。
1、小猴自我介紹:我開了一個小商店,不知今天會有誰來買東西。
2、幼兒戴著動物頭飾一起走過來。師:請問,你們要買什么呀?幼兒齊聲說:我們要買圓圈圈。
4、師:咦,這圓圈圈到底是什么呢?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幼兒猜測)
5、師:唉!小朋友說了這么多像圓圈圈一樣的東西,它們到底想買什么呢?拍拍自己的腦袋說:誒,我有辦法了,讓我來問問它們買圓圈圈有什么用不就知道他們想買什么了嗎?將故事表演完。
二、通過提問,使幼兒進一步熟悉故事內容。
1、我的商店里剛才來了哪幾位顧客?
2、小動物們要買的是什么呀?
3、它們買的東西有一樣的地方嗎?
4、告訴幼兒故事的題目。(剛才,老師和小朋友表演的故事名字叫《小猴賣“O” 》)
三、完整講述故事,鼓勵幼兒大膽講述故事中的對話。
1、老師還帶來了一本《小猴賣“O” 》的故事書呢,你們想不想看。
教師邊講邊用等待的方式鼓勵幼兒自己講述。
2、小猴想了好辦法,使小動物都買到了自己想要的圓圈圈,你們覺得故事里的小猴怎么樣?(它是一只非常聰明、機靈的小猴。)
四、游戲:到小猴家買“O”。
1、小猴的商店里還有許多圓圈圈,我們一起來找找看。(說出物品的名稱)你們想不想再來考考小猴,也到小猴的商店里來買圓圈圈?
2、講解游戲規則:小動物買東西的時候有沒有直接說出想買的東西的名稱?那我們小朋友到小猴商店里來買的時候能不能直接說出物品的名稱?
3、請一幼兒扮演小猴,其它幼兒演顧客。
4、小猴商店里圓形的`東西都被小朋友買走了。但平時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一定還看見過很多圓圓的東西,請小朋友課后跟自己的好朋友講一講,好嗎?
《圓圈》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理解故事內容,能根據故事中各種動物的語言分析出他們要買的究竟是什么。
2、對故事中的對話感興趣。3、鼓勵幼兒大膽想像“o”。活動準備:
小猴、小鴨、小貓、小狗、小老虎、小兔等圖片和頭飾。
圓圈圖片(反面相對應的有游泳圈、鏡子、鐵環、足球、蛋糕或實物)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幼兒興趣:
師:這幾天,許多小朋友都積極地參加游戲,爭當售貨員。小猴子聽說了,也開了一個百貨商店。小猴子特別聰明,又有禮貌,生意做得特別好。今天,又來了五位顧客買東西。不過,他們要買的東西很特別,很奇怪。他們到底要買什么呢?我們一起來聽個故事。
二、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師邊講故事,邊出示圖片,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和小動物的出場順序。
2、師講完故事,向幼兒提問:
a、小猴的兒童百貨店里來了哪幾個顧客?
b、他們手里都拿了什么?
c、他們買圈干什么?
三、再次欣賞故事,根據動物的語言幫助幼兒分析,小動物所需要的“o”是什么。
1、小貓對小猴說什么?他買圈圈做什么?你知道小貓買的圈圈是什么嗎?小猴拿對了嗎?(教師翻轉圖片,揭示答案)你覺得小猴怎么樣?
2、第二個顧客是誰?他買圈圈做什么?你知道是什么嗎?他是否滿意呢?
3、依次分析各個動物的話,方法同上。
4、討論:
小猴看到的圖片,為什么想到小動物買的是游泳圈、鏡子、鐵環、足球、蛋糕呢?
小結:原來這些東西和圓圈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都是圓形。
四、請部分幼兒戴上頭飾表演故事。
五、激發幼兒對圓圈的想象。
1、現在,請小朋友做小猴子,老師也來買東西了。你可要聽好,我買的東西是什么。(師模仿故事中小動物的對話:我買圈圈用來放在腰里轉一轉。)幼兒回答我買的東西是什么。
2、師幼交換角色,要求幼兒大膽想像圓圈。(幼:兔媽媽生病了,小兔來買“o”給媽媽吃—買“o”藥片)
3、幼兒相互游戲。
《圓圈》教案 篇3
研究目標:
在集體教學中開展科學認讀的有效方法(教學方法、手段)。
活動目標:
1、運用一些方法、形式,讓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2、在理解的基礎上,根據故事中動物的話分析它們所要的“o”各代表什么。
3、學說動物關于對“o”的描述,引發對物體形狀的探索。準備:
圓圈寶寶、圓圈圖片(購物卡)、字寶寶及圖片實物、小猴的頭飾。活動過程:
一、出示“o”寶寶,說說關于“o”的話,讓幼兒猜。
1、出示寶寶,問:你們在我身上看到最多的是什么?(圓)
2、出示(板書)展示字寶寶:“圓圈”
3、我有一些關于“圓圈”的小問題,我一會提出,請小朋友猜猜。誰猜對了送給他一張“購物券”,一會參加“游戲”。
(1)“o”寶寶說:“這個圓圈可以用來學游泳,是什么?”
(2)“o”寶寶說:“這個圓圈可以用它照著洗臉、梳頭,是什么?“
(3)“o”寶寶說:“這個圓圈可以用我手中的鉤子與別人玩,是什么?”
(4)“o”寶寶說:“這個圓圈可以用腳上的球鞋踢著與大家進行一場比賽,是什么?”
(5)“o”寶寶說:“這個圓圈可以當早點,是什么?”
小朋友,真聰明。你們也可以出點這樣的題來考考“o”寶寶。
二、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述說故事中的話語。
1、“o”寶寶還知道一則關于“o”的故事,我們來聽聽好嗎?(播放故事,關注故事名稱“小猴賣“o”)
2、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1)小猴的兒童百貨商店里來了哪幾位顧客?
(2)他們手里都拿著什么?這些小動物一開始有沒有直接告訴他們想買的“圓圈”是什么?
(3)他們都想買什么?
3、討論:
小猴為什么會想到小動物買的是游泳圈、鏡子、鐵環、足球、蛋糕呢? 怎么說的?(請幼兒嘗試復述語句)發購物券。
4、總結:
這些東西和圓圈都有一個共同的地方,都是圓形的。
三、游戲“小猴賣o”。
1、老師扮小猴,請小朋友拿著購物券來購物。
要求:出示購物券,并像故事中的小動物一樣說話,讓小猴猜。
2、請小朋友扮小猴,分三點進行游戲。
活動反思:
本節課前后都利用了游戲的方法,引起幼兒理解故事內容與講述語句的意愿,用游戲特有的愉快方式,讓幼兒感受小動物的語言,幫助他們把小動物的話變為自己的話,盡可能地為幼兒釋難,增加幼兒的詞匯量與理解力。我還用“圓圈寶寶”的形象引導幼兒關注物體的形狀,自始自終圍繞主題“圓圈”開展活動。在了解的基礎張用激勵法與集體小組式的交流方式啟發幼兒的探索、討論、想象。再而延伸至區角活動更深入地開展活動。探尋“□”、“△”等物體的形狀特征,從身邊的事物著手。
《圓圈》教案 篇4
二、教學目標:
1.學唱歌曲《圓圈》,唱清歌詞,初步唱準曲調。
2.聯想其他圓形物體,替換歌詞“大皮球”,并唱出來。
3.積極想出新歌詞,體驗到新活動的快樂。
三、教學準備:
認識并畫過圓形,對圓形有一定的認知經驗。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唱準旋律,并嘗試替換歌詞演唱。
五、教學手段與方法:情境教學法、設問導答法、游戲教學法等。
六、教學過程:
一、走圓圈導入。
1.播放錄音,教師走圓場步,引起幼兒觀察。
師:剛才老師走了一個什么形狀?
2.請幼兒跟著老師走圓圈。
二、學唱歌曲。
1.師:剛才我們一起走了一個大圓圈,那現在老師請你們聽著音樂,用手畫圓圈(一小節畫一個圓圈)
2.討論由圓圈形象所聯想到的物體。
師:小朋友們畫的圓圈像什么?
3.教師范唱。
提問:我畫了一個什么?
大圓圈什么樣子的?
圓溜溜的大圓圈像什么?
4.集體有節奏地朗誦歌詞。
5.跟老師學唱歌曲。
6.單獨練習有困難的樂句。
3.7.整體學唱歌曲。
三、替換歌詞。
1.師:除了大皮球是圓圓的,還有什么東西也是圓形的?
2.根據幼兒聯想到的圓形物體,替換“大皮球”進行集體練唱。
3.全體幼兒唱第1-8小節,想出其他圓形物體的幼兒在第9-10小節用其名稱填詞并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