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了》教學設計(通用2篇)
《誰來了》教學設計 篇1
活動目標:1、 了解小白兔、獅子、大象的主要特征。2、 根據音樂能用動作表演出相應的動物角色。3、 樂于參與游戲,體驗游戲的快樂。活動準備: 多媒體、三張小動物圖片;活動過程: 1、 導入:今天來了這么多客人老師,我們回過頭向客人老師打個招呼,客人老師說了今天要看看哪位小朋友表現的最棒!今天森林里面也來了三位神密的小客人,他們是誰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2、咱們先請出第一位神密的小客人:出示圖片1 (小白兔) 師:這是什么?長長的耳朵是誰來了?咱們來看看究竟是誰來了?(唱:長長的耳朵,長長的耳朵,誰來了,誰來了?) 引:咱們來看看第二位小客人是誰!出示圖片2(獅子) 師:蓬蓬的棕發是誰來了? 咱們來看看究竟是誰來了? 唱:(蓬蓬的棕發,蓬蓬的棕發,誰來了,誰來了?) 引:咱們來看看第三位小客人是誰!出示:第3 張圖片(大象)師:長長的鼻子是誰來了?唱:(長長的鼻子,長長的鼻子,誰來了,誰來了?)咱們來看看究竟是不是在大象呢? 3、今天小白兔、大獅子、大象給我們帶來了一段好看的舞蹈,我們一起來仔細的看一看。(邊看老師邊做動作)師:你們想不想學一學? 師:小白兔是怎么走路的?我們一起學一學。獅子是是怎么走路的?我們一起學一學。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我們一起學一學。(指導幼兒排成一縱隊,師生一起學習小動物走路) 4、咱們聽著音樂一起學一學。 5、師:王老師、孔老師也想學一學他們的樣子,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老師怎么做。 師:小朋友想做不想? 我們也來學一學。分角色游戲。結束語:今天小朋友玩的開心嗎?我們一起進教師的小朋友一起玩吧!
《誰來了》教學設計 篇2
第二課
上海市閔行區虹橋中心小學蔣毛毛
[教學目標]
1.通過欣賞《誰來了》,讓學生感受音樂是怎樣表現各種動物的動作、叫聲、形態等特點的。
2.學生能用整齊、輕快的聲音歌唱《走路》;并學會用合適的動作表現兔子、烏龜、鴨子和貓的形態和特點。
3.認識四分音符;學會用兒歌及拍手、跺腳動作表現四分音符。
[課時安排]
本課用3教時完成。
第一教時:聽賞《誰來了》;學唱《走路》。
第二教時:感受認識四分音符。
第三教時:聆聽并即興表演《誰來了》;學習歌表演《走路》。
一、教學重點難點
1. 重點:感受認識四分音符。
2. 難點:用拍手、跺腳動作表現四分音符。
二、突破口
用兒歌導入,建立一拍概念;用拍手、跺腳律動作為感受掌握一拍的突破口。
認識一拍對學生來說并不困難,但是要讓學生感受和正確掌握一拍時值,并在律動中不是越來越快,這就要精心培養學生內心聽覺,要求就高了。所以在啟蒙教學時,要讓學生從說話、兒歌、拍手、跺腳到律動,一步一步進行一拍時值的訓練,才能真正掌握四分音符。
第一教時
教學內容:
1.聽賞:《誰來了》
2.學唱:〈走路〉
3.練練:u
教學過程:
1.學生聽音樂飛進教室。
2.師生問好。
3.發聲練習
⑴
⑵練練u 要求:發音自然、口型正確、聲音長而穩定。
①教師進行范唱。
②師生對唱,并讓學生用拍手表示火車“咔嚓”聲。
4.欣賞:欣賞由6首樂曲片斷組合而成的《誰來了》。
⑴引導學生認真仔細地聽賞音樂,從音樂中感受不同動物的音樂形象。
⑵看著插圖或動物圖片,啟發學生想象并講出各種動物的體態、動作、叫聲的特點。
⑶邊聽邊討論,樂曲表現的是哪一種動物?用什么動作來表現?
⑷復聽時,可讓學生自選動物形象,扮演小動物,邊聽邊即興表演。
教學隨筆:
抓住學生樂于參與,樂于表現自我的心理特點,將“聽”、“想”、“動”緊緊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這樣的聽賞過程容易激起學生學習的興奮點,而且能做到“點”、“面”結合,大幅度調動學生參與,真正提高音樂欣賞的能力。
5.學唱歌曲《走路》。
⑴聽賞〈誰來了〉進行談話,導入新歌。
師:小朋友,剛才火車開來了誰呀?
⑵教師范唱第一遍〈走路〉
提問:①你聽到那些小動物來了?②它們走路有什么特點?
⑶教師第三遍范唱 (請小朋友模仿小動物)
⑷學打節奏
⑸用聽唱法教唱〈走路〉
6.復習歌曲及歌表演〈上學〉
7.課堂小結
8.師生告別,下課。
第二教時
教學內容:
1.感受認識四分音符
2.復習歌曲〈〈上學〉〉
教學重點:
感受認識四分音符
教學過程:
1.學生聽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3.發聲練習
⑴
⑵練一練:u
4.從玩中認識四分音符。
⑴ 先從直觀著手感受四分音符的時值。教師走步,學生跟著節奏拍手,讓學生在活動中先感覺到四分音符似走步節奏。
⑵出示四分音符:
提問:這是什么?它像什么?
⑶用兒歌作為學習四分音符的突破口。看著卡片認識四分音符。
⑷師生對讀兒歌,邊讀邊模仿小動物的動作。
⑸學會認識節奏譜,并跟著音樂拍手、跺腳。
教學反思:
拍手、跺腳的節奏練習,目的是鞏固一拍概念,培養韻律感。拍手時,教師可用卡片放在左、右、上、下方讓學生看著拍,這種用直觀教具提示方向的教法可減少學生辨別方位的難度。跺腳時要看懂符干往上表示右腳跺,符干往下是左腳跺,符千上下都有的表示雙腳跺地。樂曲單數小節都是插腰坐正動作,要求學生初步建立二拍休止感,培養學生內心控制能力。開始訓練時手、腳不宜同時操作,并在活動中養成學生看節奏譜的習慣。
⑹采用多種游戲,如語言節奏、詞語接龍游戲等活動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鞏固一拍概念。如:
學習,你好,新年快樂,鍛煉身體等。
5.復習:歌曲〈走路〉
6.復習:歌表演〈上學〉
7.課堂小結。
8.師生告別,下課。
第三教時
教學內容:
1.聆聽并即興表演:〈誰來了〉
2.學習歌表演:〈走路〉
教學準備:頭飾、木偶
教學過程:
1.聽音樂進教室
2.師生問好
3.發聲練習
⑴練一練:u
⑵
4.聆聽并表演〈誰來了〉
⑴出示木偶引起興趣
師:小朋友,看:誰來了?(音樂)木偶隨著音樂依次出場。
⑵表演:〈誰來了〉
⑶講評:表揚動作優美,創編動作的小朋友。并請能力強的學生上臺表演。
5.學習歌表演〈走路〉
⑴引導學生創作動作。
⑵請能力強的學生表演。
⑶全體學生與老師一起歌表演。
6.復習歌曲:〈上學〉
7.課堂小結
8.師生告別,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