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秋葉飄
教學目標:1.初步理解散文內容,感受作品的趣味性。
2.進一步加深對秋天樹葉飄落自然現象的認識,感受秋天的美。
3.學習詞匯:飄落,爬,躺,坐,游,藏等。
教學準備:
1.散文圖片或配套掛圖。
2.事先在戶外拾的落葉若干。
3.散文中提到的四種小動物圖。
教學重點與難點:
通過欣賞和表述來增加孩子的詞匯量,從而發展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方法與手段:圖譜演示法,討論交流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1.師:秋天到了,樹上的葉子有什么變化?樹葉寶寶是怎樣從大樹媽 媽身上下來的?誰來學一學。
2.師:樹葉寶寶離開了媽 媽飄呀飄呀會落在哪里呢?小朋友猜猜看?
二、引導幼兒理解散文內容。
1.師:今天老師給你們講一篇散文,你們來聽聽樹葉寶寶都飄落到哪里了。
(師講散文,并做一些動作,感情要豐富,夸張)
2.師:樹葉分別落到了什么地方?哪些小動物來了?它們是怎么過來的?
(師在幼兒的回答時出示圖片并做動作表示,引導幼兒)
三、再次欣賞散文。
利用散文圖片或配套掛圖,教師完整地講述散文一遍。
四、游戲:秋葉飄。
師邊說散文,邊手拿落葉飄灑,幼兒學小動物并能簡單的說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