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兒歌:五指歌
設計意圖:教案分析:兒歌《五指歌》充滿童趣的情節,有韻律,融入了數數、音樂節奏的教學元素,使語言教學具有整合性。使簡單的兒歌生動化,不僅易于幼兒接受,同時也給予了一定的發展空間。教具分析:教具除了課件運用,主要還以圖表為載體,統一的圖表,完整、清晰地呈現,讓圖表連成一句完整地句子,幼兒看見圖表就猶如看見句子一般,幫助幼兒清晰地理解兒歌的意思,并為記憶兒歌服務。活動過程分析:一開始由手指游戲導入,激發興趣,在玩手指游戲中引領幼兒進入學習狀態。接著,以課件為手段,讓幼兒視聽結合,初步感受兒歌的內容。第三為重點環節運用圖表,層層遞進,幫助幼兒清晰地理解、記憶兒歌。在此過程中,通過有效提問、集體練習、個別指導等手段,幫助幼兒有節奏的朗誦兒歌,突破難點。為了增進語言活動的趣味性,讓幼兒快樂學習,還讓幼兒在朗誦兒歌中通過有節奏的拍打身體部位來調動學習的樂趣。最后為仿編活動,準備了小朋友最喜歡、最熟悉的小動物圖表,根據幼兒的回答呈現,以教師示范、幼兒自主編、教師提煉,集體學習的方法完成教學。活動目標:1、掌握詩歌內容,能跟著音樂有節奏地念兒歌。2、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創編兒歌。3、在快樂的節奏活動中大膽表現自己。活動準備:課件、雙面老虎圖標8張、松鼠圖標5張、各種常見小動物圖標。活動過程:一、手指游戲導入。教師:小朋友,伸出你們的小小手,給高老師看看在哪兒呢?現在我們和小小手做個游戲。“小手、小手、變變變,變成鴨子,嘎嘎嘎。“小手、小手、變變變,變成蝴蝶,飛飛飛。”“小手、小手、變變變,變成小兔,跳跳跳。”教師:小朋友真能干。一只手上有幾個手指頭呢?請小朋友手心對著自己的小臉,小棒準備好,我們一起來數一數。從大拇哥開始數,“1、2、3、4、5”,再來一遍,“1、2、3、4、5”。倒過來會數嗎?從小指弟開始數,“5、4、3、2、1”,再來一遍,“5、4、3、2、1”。我們連起來數一數,“1、2、3、4、5,5、4、3、2、1”,真棒,再來一遍, “1、2、3、4、5、5、4、3、2、1”.小朋友真聰明!我們知道了一只手上有五個手指頭。教師:老師今天帶來了一首好聽的兒歌叫五指歌,我們一起來看一看,聽一聽,想一想,這首兒歌里講了一件什么事情?二、欣賞課件,感知兒歌內容。第一遍觀看。教師:這首兒歌里講了一件什么事情呢?幼兒自由講述,提醒幼兒連成一句講述。教師:小朋友說的真好,我們再來看一看。第二遍觀看。教師:原來今天來了一位小獵人。他去上山干什么呢?用什么打的?老虎打到了嗎?后來打到誰啦?打到了幾只?(教師一邊出示圖片,一邊用兒歌總結。)教師:我們連起來說說這件事情。(幼兒跟著教師一起念兒歌。)教師:這個動畫片里藏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我們已經把它說成了一個很好聽的兒歌,小朋友真棒!那請小朋友聽一聽,除了說話的聲音還有好聽的什么呢?第三遍觀看。教師:這首兒歌是有節奏的,我們來學一學節奏的聲音。加了節奏的兒歌你覺得怎么樣啊?三、學習兒歌。組織幼兒重點練習根據節奏念兒歌。教師:那我們跟著節奏來說說吧。幼兒跟隨教師念兒歌1遍。教師:我們的小手也加進來,一邊說,一邊拍手打節奏,好嗎?幼兒跟隨教師念兒歌2遍。四、創編兒歌。教師:小朋友,你想做小獵人也去大老虎嗎?如果你去打老虎,你可能會打到什么小動物呢?幼兒自由講述。教師:我們把那個小男孩打到的兔子編進兒歌里去,好嗎?教師:我們一起來說一說。教師:你可能會打到誰呀?你會自己把小動物編進兒歌嗎?幼兒自編兒歌2~3個。五、結束部分。教師:我們今天把小獵人打獵編成了一首長長的五指歌,我們把它們連起來說一說。第一首原創兒歌,第二首開始為幼兒自編兒歌。幼兒和老師一起,聽鼓聲音樂,邊朗誦兒歌邊表演 拍打身體部位(手、肩、腿、腰、屁股等),在鼓點聲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