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好餓的小蛇
活動目標:
⒈會仔細觀察畫面,能用語言表達繪本中小蛇吃吃變變的關系。
⒉體驗小蛇“啊嗚-咕嘟”吃東西的樂趣。
準備:自制繪本《好餓的小蛇》
過程:
一、生活經驗導入,點題。
⒈寶寶們,平時你們肚子餓的時候想什么?(吃東西)哦!你們肚子餓的時候想吃東西呀!你們看有一條小蛇他餓的肚子扁扁的空空的,會不會也找東不西吃呢?我們一起翻書看呦!(翻書就像開小門)叮咚!
二、引領閱讀,會仔細觀察畫面,能用語言表達繪本中小蛇吃吃變變的關系。
⒈你看到了什么?(蘋果)這是一只怎樣的蘋果?(小蛇)猜猜小蛇看見蘋果會怎樣?(吃蘋果)我們又要翻書嘍!“叮咚”小蛇有沒有吃蘋果?你從哪里看出來的?(他吃了蘋果肚子變得圓圓的)。請你摸摸他的肚子(快速的讓全體幼兒摸摸)。原來小蛇吃了蘋果,蘋果這么大,小蛇是怎么吃的?幼兒學學。看小蛇要吃嘍“啊嗚-咕嘟”,我們也來學學小蛇(啊嗚-咕嘟)。蘋果味道怎樣?(甜甜的真好吃)
⒉繼續翻書“叮咚”。第二天,好餓的小蛇發現了什么?猜猜小蛇吃了香蕉肚子會變的像蘋果嗎?(不一樣)為什么?(蘋果圓圓的,香蕉彎彎的像月亮),請你來畫畫小蛇吃香蕉肚子可能變得怎樣?(請個別幼兒在好餓的小蛇的肚子上畫畫可能會變成什么樣)。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樣,我們一起翻書看。叮咚!和你們想的一樣嗎?我們學小蛇也來吃一口,“啊嗚-咕嘟”我們來學學小蛇肚子的樣子(師幼張開雙手學學肚子像香蕉)。
⒊小蛇吃了這么多的東西,還想吃。我們一起翻書看叮咚!這是第幾天?(第三天)小蛇又看見了什么?仔細看看它長得什么樣?(三角)吃下了三角形飯團,這時,小蛇的肚子變得怎么樣了?請個別幼兒畫畫說說。看真的變成了三角形樣子了。
⒋叮咚!第四天好餓的小蛇又要吃了,這回吃什么呀?(葡萄)一串葡萄一粒一粒這么多,小蛇吃下去肚子變成什么樣呢?請你們閉上眼,叮咚,看這里一粒那里一粒和你想的一樣?
⒌(直接出示吃下菠蘿頁)第五天,好餓的小蛇怎么變成這樣了?他可能吞下了什么呢?你從哪里看出來的?(他的肚子像菠蘿)幼兒猜猜后,請一個幼兒翻書,看看他吞了什么呀?菠蘿!真的是一個長著刺的菠蘿。菠蘿這么大,我們也來學學小蛇吃一口,(啊嗚-咕嘟)肚子變成了和菠蘿一樣了,我們來學學小蛇的肚子的樣子。
⒍第六天,好餓的小蛇這回發現了什么?(蘋果)蘋果長在哪兒呢?(樹上)小蛇能吃到嗎?(能)怎么吃?(爬到樹上),我們來學學小蛇扭來扭去爬樹的樣子。一個蘋果吃的小蛇的肚子撐得這么大,樹上幾個蘋果我們數數?這么多蘋果能不能一口吞下?(不能)為什么?(太多了)有沒有吃到蘋果想不想知道結果。“啊”這是什么意思?(他張大嘴巴想吃蘋果),看小蛇有沒有吞下?(吞下了)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⒎你瞧,小蛇吃得飽飽的,在干什么呀?(睡覺),我們學學它睡覺的樣子“呼呼呼”,真幸福呀!
三、音樂游戲《好餓的小蛇》。(兩只老虎的音樂伴奏)
⒈小蛇睡著了,那我們來學學小蛇一起去找東西吃吧!隨音樂一起找找、吃吃、變變吧!
⒉現在我們到外面再去找找好吃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