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媽媽在哪兒?
一、活動目標:1、欣賞繪本畫面,了解母雞身上的各種特征。
2、積極參與閱讀活動,并能在活動中大膽想象和表述。
二、重點:了解母雞身上的各種特征。
難點:能在活動中大膽想象和表述。
三、活動過程:
(一)導(dǎo)入
1、出示一段小雞哭泣的聲音
師:咦,是誰在哭呀?(小雞)
2、出示“小雞在哭泣”的照片。
師:原來是小雞在哭泣呀,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噢,叫球球。小朋友你們猜一猜,球球為什么哭呀?(球球找不到媽媽了)
(二)出示繪本,教師講述繪本故事
1、師:球球撿到了一片四葉草。要拿去給媽媽看一看,可是,媽媽在哪兒呢?球球要去找媽媽了,我們和球球一起去找它的媽媽吧。
2、① 出示第一個情景,師:球球看見啦。媽媽,快來呀。球球說,它看見媽媽了,它看到了什么呢?(雞翅膀)
師:我們和球球一起去看看,是翅膀嗎?
師:怎么回事?不是翅膀,原來是什么呀?(小狗的大耳朵)
② 出示第二個情景,師:啊,球球看見媽媽了。咦,球球看見媽媽了,它看到了什么呢?(紅帽子)球球看到了媽媽漂亮的紅帽子,我們和球球一起去看看,是漂亮的紅帽子嗎?
師:怎么回事?不是翅膀,原來是什么呀?(一朵大紅花)③ 出示第三個情景,師:啊,看見媽媽啦,球球說看見媽媽了,它這次又看到了什么呢?(媽媽尾巴上的羽毛)球球看到了媽媽尾巴上的羽毛,我們和球球一起去看一看,是媽媽尾巴上的羽毛嗎?
師:怎么回事?不是尾巴上的羽毛,原來是什么呀?(烏鴉阿姨的大翅膀)
④ 出示第四個情景,師:啊,球球看見媽媽啦,球球看到了什么呢?(腳丫)球球看見了腳丫了,我們和球球一起去看看,是腳丫嗎?
師:不對,不對,不是球球的媽媽,球球很著急,讓我們接著幫球球找媽媽吧。
⑤ 出示第五個情景,師:啊,球球看見媽媽啦。咦,球球看見媽媽了,它這次又看到了什么呢?(尖嘴巴)球球看到了尖嘴巴,我們和球球一起去看一看,這次是不是尖嘴巴呢?
師:怎么回事?又弄錯了,不是尖嘴巴,原來是什么呀?(小貓的耳朵)
3、球球傷心的苦了,媽媽,到底在哪兒啊?
嘰嘰嘰,嘰嘰嘰,師:咦,是誰在叫球球呢?啊,原來是球球的哥哥在叫球球呢。
師:球球一直喊媽媽媽媽,球球把撿到的四葉草給媽媽看,媽媽說,這真是幸福的四葉草啊!
4、球球終于找到了媽媽,雞媽媽帶著小雞們一起回家了。
(三)教師帶領(lǐng)幼兒,把繪本故事完整的講述一遍。
1、師:小雞球球千辛萬苦找到了媽媽,小朋友們跟著老師一起把小雞球球找路程去走一遍吧。(把繪本故事完整的講述一遍)
(四)結(jié)束
1、師:小雞球球找了好久好久,終于找到了它的媽媽,真開心呀,小雞媽媽現(xiàn)在帶著小雞們?nèi)コ院贸缘牧耍覀円踩バ◆~的家吃好吃的吧。
活動反思:
這次的活動是小班繪本,在我第一次試教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了很多的問題,形式過于單一,教師的疑問過于啰嗦,而沒有起到一個良好的效果。之后我把教師的提問精簡了,也在活動過程中增加了兩個環(huán)節(jié),這樣一來,我第二次進行試教的時候,效果明顯比第一次好,小朋友的反應(yīng)也比第一次要積極,孩子對這堂課也很感興趣,而我自己上下來,一點也不緊張,但是問題還是存在的,所以我把教案又改了一變,根據(jù)我的目標進行修改,希望能夠更好的讓幼兒“享受”這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