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語言:這是誰?
活動目標:
1、初步嘗試用“這是誰?這是……”的句式進行仿編,提升語言表達的能力。
2. 充分發揮想象力,體驗周圍的人與自己的親密關系。
★ 活動準備:
1. 大書
2.兒歌結構圖和操作板
3、幼兒家人活動照片人手一張
★ 活動過程:
一、圖書導入活動,完整呈現兒歌
1.教師帶領幼兒回憶圖書內容,感受兒歌的結構(2-11頁)
引導語:
l 這本書叫什么名字?(《我的家》)書里有一首好聽的兒歌,我們一起來說一說。
這是誰?這是我的爺爺,爺爺又在找眼鏡了。
這是誰?這是我的奶奶,奶奶包的餃子真好吃。
這是誰?這是我的爸爸,爸爸和我玩蕩秋千。
這是誰?這是我的媽媽,媽媽給我講故事。
這是誰?這是我的小狗,它是我的小尾巴,總是跟著我。
2.分析句式結構,出示兒歌結構圖
引導語:
l 這首兒歌好聽嗎?(好聽)。
l 每翻一張圖,都先說什么?(這是誰?)(在板上出示“這是誰?”字樣)
l 接著說什么?(接著說“這是…”)(小結:接著說“這是我的誰。”)兒歌里都說到了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小狗)(教師張貼相應家庭成員的圖片)
l最后說什么?(他們在做什么?)(小結:最后說家人做的事情。)
小結:原來這句好聽的話是先說“這是誰?”接著說“這是我的……”,最后說他在做的事情。
二、師生共同嘗試:感受兒歌句式
1、多種形式感受兒歌句式
(1)播放小貓的聲音,聽音集體嘗試
引導語:
l 什么聲音?(小貓的聲音)
l 誰能用剛才那句好聽的兒歌來說一說?(幼兒自主嘗試)
● 圖示小結:
小結語:
l 先說什么?(這是誰?)(在板上貼字樣)
l 接著呢?(這是我的小貓)(貼小貓圖)
l 最后呢?小貓陪著我們干什么?(小貓會給我們抓老鼠……)
(2)播放教師照片,看圖個別嘗試
引導語:
l 這是誰?(老師)
l 請一個能干的小朋友來用剛才那句好聽的話來說一說。
l 老師跟你們一起做什么?(做游戲、畫畫、講故事……)
● 小結表揚,我們一起學一學。
(3)幼兒園阿姨,幼兒看人分角色嘗試
引導語:
l 這是誰?(阿姨)
l 誰會用那句好聽的話兒說?請一個男孩和一個女孩,比比看誰說得好!
● 最后小結:這句好聽的話真好聽,可以說我們的家人,可以說老師,還可以說我們喜愛的小動物。
三、幼兒自主仿編:鞏固句式結構
1、幼兒自主嘗試
引導語:誰還沒說?你還想說誰?
請拿出自己收集的家人圖片,試一試、說一說這句好聽的話兒
2、展示交流:用開火車的方法幼兒一個接一個交流
★ 延伸活動:
1、將句式圖放于語言角,供幼兒自主仿編
2、搜集更多家人、朋友、動物的圖片,供幼兒發散性仿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