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教案(精選3篇)
《巨人》教案 篇1
課題
第12課假如我是巨人
學情
分析
《假如我是巨人》這一課,就是讓學生大膽自由、敢于打破常規地把想象的故事表現出來。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自己編個美麗的童話故事。他們樂意想象自己就是某一個童話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這種趣味的想象可以更直接地表達出他們對某種事物的真實感受,也更容易引發他們相關的聯想。
教材
分析
本課屬于“造型.表現”為主的學習領域,根據新課標第一學段的階段目標設課。每一個孩子都幻想,不受時空約束地自由遐想,可以說,幻想是孩子們最快樂的事情。孩子們是在童話故事和動畫的陪伴下長大的,在不斷的夢想中長大的。一段新奇有趣的動畫片,可以讓學生神之以往;一個神奇的童話故事更可以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小學低年級,正是孩子們的想像力最為活躍的時期。這一時期,孩子們快樂的想象會像小小的火山一樣噴涌不止,如果引導得當,就會有大量充滿情趣的作品出現在我們面前。
教學目標
充分利用聯想與比較,培養學生敢于沖破常規,自由、大膽、快樂地想象與表現,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創新的能力;引導學生體驗美術學習活動的樂趣,在創作中激發探索欲,培養個性。
課時
安排
共 1 課時
課題
第12課 假如我是巨人
教學時間
二(1)、二(2)、二(3)、二(4)5/9-5/15
教學目標
充分利用聯想與比較,培養學生敢于沖破常規,自由、大膽、快樂地想象與表現,培養學生分析、比較、創新的能力;引導學生體驗美術學習活動的樂趣,在創作中激發探索欲,培養個性。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
重點:利用靈活的比較,啟發多種奇妙的聯想,力求創新。 難點:畫面的布局與形象的對比。
教學準備
1、學生用具:學生作業紙、水彩筆、油畫棒。 2 資料:有關巨人的童話故事及卡通片光盤、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激趣
同學們,你們看過卡通片《小人國》嗎?故事講的是海上的風浪打翻了一艘輪船,水手格列佛河漂流到了一個神奇小島,這個小島就是小人國。你們知道格列佛在小人國里看到了什么?遇到了哪些奇怪的事情嗎?
2、欣賞
卡通片《小人國》片斷。
引導學生觀察格列佛在小人國的奇遇,及小人國景物與格列佛的對比。
3、想象
(1)你們想像格列佛一樣成為巨人嗎?今天老師就帶領你們去現代的小人國,讓你們每個人都成為巨人。
板書課題:假如我是巨人
(2)播放多媒體課件:出現一個“巨人”和小人國城門。學生設想在小人國的各種場面組織在一個畫面中,講給同學們聽。學生操作時,可以任意放大或縮小各種景物。
(3)小組討論:
把你在小人國里和別人不一樣的奇遇講給小組的同學聽,并把你們小組同學認為最有創意的故事講給全班同學聽。
4、欣賞學生作品
分析教材作品,讓學生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作品,并談感受。
5、學生作業
作業要求:想象你成為巨人的奇遇,并把它畫下來,要注意畫面的布局與形象的對比。
6、展示評價
自評: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作品。 互評:說出你喜歡的其他同學的作品給你的感受。
創設教學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創設學習情趣,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比較,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引出課題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發學生想象,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開展學習活動,參加教學、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利用課件解決本課重點、難點。通過欣賞,引導學生發現美,培養學生表達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自由想象,大膽表現,喂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空間。 開展自主評價活動,提高作品的能力, 與語文課相結合,培養學生講故事的能力。文學與藝術的綜合。 板書
課后記
學生們在這節課上互相了解到很多有趣的收藏。除了把自己收藏的小物品帶到課堂上展示之外,他們也希望之作更精美的收藏卡與同學交流。
課題
整理課18
二(1)、二(2)、二(3)、二(4)5/9-5/15
教學目標
完成前兩幅手工作品,注意創意。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根據現有的基礎,完成手工作品,并加以適當的加工,整理工具,加上適當的色彩。
教學準備繪畫工具學生收集各種大小商品的包裝盒、彩色紙、剪子。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一、組織教學二、完成作業教師個別輔導提高學生的繪畫能力。三、完成整理作品完成作業。
《巨人》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理解故事,感知喬治樂觀、善良的個性
2、能根據朋友的需要選擇合適的物品
3、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4、理解故事內容,豐富相關詞匯
5、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過程:
1、導入提問:什么是巨人?
2、展開(1)喬治變漂亮、問:大家都不喜歡喬治,為什么?
問:喬治多么希望別人喜歡他,你們有什么好辦法來幫一幫他?
喬治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買一身漂亮的衣服。
喬治買了什么?最后買了什么?一件漂亮的襯衫、一條漂亮的褲子......喬治把他它們都穿在了身上。喬治現在變得怎么樣了?變得比剛剛漂亮了,喬治自己也說:"我是城里最漂亮的巨人"。
(2)幫助長頸鹿、小山羊問:長頸鹿為什么會哭?喬治能幫幫他嗎?喬治能怎么幫助長頸鹿?(喬治把圍巾送給長頸鹿當圍巾)喬治幫助長頸鹿后,心里美滋滋的!
問:喬治繼續往前走,接下來他又會遇到誰?小朋友猜的都有可能,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小山羊怎么了,喬治怎么幫助小山羊?(喬治把襯衫送給小山羊當船帆)好了,故事到了這里,老師要考考小朋友,剛才喬治都遇到了誰,發生了什么事。
3、根據故事排圖譜
(1)遇到小老鼠喬治遇到小老鼠,發生了什么,喬治怎么幫助小老鼠(喬治把皮鞋送給小老鼠當房子)
(2)遇到小狐貍喬治遇到小狐貍,發生了什么,喬治怎么幫助小狐貍(喬治把襪子送給小狐貍當睡袋)
(3)遇到小狗喬治遇到小狗,發生了什么,喬治怎么幫助小狗(喬治把皮帶送給小老鼠當小路過了沼澤地)
4、總結喬治把身上的東西都送給了小動物們,又變成了最初那個穿著舊袍子和舊涼鞋的喬治,小朋友們,如果是你,你還會喜歡喬治嗎?為什么?
老師也喜歡喬治,因為他心地善良,樂于幫助別人,有時候漂亮并不僅僅是外表漂亮,心地善良、幫組別人也是一種漂亮。
《巨人》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能夠理解圖畫內容,知道圓圈部分表示的是巨人的想法。
2、能夠根據各種線索進行合理推測和想象。
3、理解巨人的行為雖然給人們帶來了不少的麻煩,但他并不是故意這樣做的。
活動準備:
大書、硬紙板建成的大腳印。
教學過程:
活動導入: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教師:(教師出示用硬紙殼做出來的大腳板)小朋友看老師給你們帶來什么了呀?(腳印)請一幼兒用自己的腳和大腳板比一比,來感知大腳板的巨大。
他呀是一個巨人的腳印,它長的特別的巨大,有十層樓那么高。他的力氣好大好大,只要用手輕輕一抓一棵樹,樹就成了他的拐杖,隨便打一個噴嚏就像下了一場大雨。他的腳走一步,就能從我們這兒到幼兒園門口了,他低頭看到我們的樓房都好像他的玩具一樣小。今天我就帶來一本關于巨人的讀本我們一起來分享。
大書閱讀
1、封面閱讀:(引導幼兒觀察主要人物等有效信息,總結并引出讀本內容。)
封面上有誰?你怎么知道他是巨人的?(引導幼兒對比巨人與房子來感知巨人的大)。巨人要去什么地方?他去哪兒干什么?(引出小城鎮)好,我們跟著他的腳步去看看他到小鎮去干什么,小鎮的人們歡迎他嗎?
2、內容閱讀(遮蓋巨人想法的圖畫部分)
①第2頁:巨人來到城鎮的哪里啦?(郊外的一個水塘邊)在干什么?(用手捧水喝)。小鎮上的人們看到他是什么表情?(驚訝、好奇)
②第3頁:他來到小鎮的哪里呀?他在干什么?他的表情是怎樣的?他要這個時鐘干什么呀?鎮上的人們看到他們是什么反應呀?
③第4頁:他來到小鎮的哪里呀?他在干什么?他的表情是怎樣的?他要這個柵欄干什么呀?鎮上的人們看到他們是什么反應呀?
④第5頁:他來到小鎮的哪里呀?他在干什么?他的表情是怎樣的?他要這個海報干什么呀?鎮上的人們看到他們是什么反應呀?人們開始喊叫了,巨人聽到了嗎?
⑤第6頁:他來到小鎮的哪里呀?他在干什么?他的表情是怎樣的?他要這個屋頂干什么呀?鎮上的人們看到他們是什么反應呀?
⑥小結:巨人來到小鎮都做了什么?(拿走房頂的時鐘、人家院子里的柵欄、墻上的海報、人家家的屋頂),他這樣做是什么行為呀?(搞破壞),鎮上的人們會喜歡他嗎?他們會對巨人做什么呢?
⑦第7頁:人們叫巨人“快走開”。巨人什么表情?(難過),)他為什么難過呀?(啟發幼兒說說,這會兒明白他這樣做給大家帶來了麻煩),他真是要搞破壞嗎?他到底需要什么呢?
3、再次閱讀:揭開遮蓋的部分,說說巨人都需要些什么?
①第2—6頁:我們再次閱讀一遍,(引導幼兒觀察巨人頭頂上的圓圈圈)告知幼兒這些表示的是巨人腦袋里面的事情。看看他到底需要什么呢?(教師逐頁揭開遮蓋部分)
②師幼一起小結:原來他把房子上的時鐘弄下來是需要一塊手表;把人家院子里的柵欄弄斷是需要一把梳子;把墻上的海報撕下來是需要一本書;把人家的屋頂拿下來是需要一頂帽子。
③師幼探討:巨人做了那么多壞事,大家都不喜歡他!巨人是故意想要搞破壞的嗎?(幼兒可以探討。教師參與探討。引導幼兒感知巨人不是故意的。)在他感受傷心、難過的時候,他最需要的是什么呢?(引導幼兒知道需要一個告知他的朋友),他會有朋友嗎?
④第8頁:誰在巨人的手上,巨人的表情是什么樣的?小女孩的表情是什么樣的?他們會成為朋友嗎?
⑤原來巨人需要一個朋友!
4、師幼一起梳理讀本一邊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