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教案(通用14篇)
《我的家》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某些物質的溶解過程,通過操作來比較能溶于水和不能溶于水的物質特性。
2.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培養幼兒學習科學的興趣。
4.在交流活動中能注意傾聽并尊重同伴的講話。
5.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教學重點、難點
操作比較能溶于水和不能溶于水的物質特性。
活動準備
食鹽、小勺、水盆、水杯、海綿、棉花,各種能溶于水和不溶于水的物品。
活動過程:
一,引入老師講一個故事引入活動主題。提問:“馱食鹽的驢為什么越馱越輕,馱棉花的驢為什么越馱越重?”
二,實驗與探索進入活動基本環節。
1.準備兩杯水,在其中的一個杯子里放進一勺鹽,在另一個杯子里放進一團棉花,攪拌一會兒,讓幼兒觀察。討論:鹽到那兒去了?(引導幼兒明白鹽溶于水,棉花不溶于水)
2.讓幼兒將幾種不同的東西放入水盆中,注意觀察它們的變化。鼓勵幼兒說出自己觀察到的現象。討論:什么東西在水中能化?什么東西在水中不能化?
3.引導幼兒比較某些物質吸水前和吸水后的重量.吸水前,請幼兒將棉花或海綿用手掂一掂,然后放置水中,過一會兒,拿起來再放在手中掂掂,比較前后物質的重量是否一樣,為什么不一樣重?(棉花,海綿吸水)
三,結束部分。總結:通過實驗,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鹽能溶于水,棉花不能溶于水。希望孩子們在現實生活中多多觀察,多多動手。
活動延伸:課后在家長的引導下,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各種溶解現象并積極動手操作。
《我的家》教案 篇2
目標:
1.感受兒歌歡快的韻律,喜歡念兒歌。
2.愛上幼兒園,感受幼兒園也是小朋友的家。
準備:
場景:
樂樂的家,幼兒園,樂樂和爸爸媽媽的木偶各一個。
過程:
1.設置懸念,引出課題。
提問: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樂樂小朋友卻說他有兩個家,你能猜一猜他還有個家是什么地方?
揭示答案:幼兒園是樂樂的另一個家。
2.教師操作木偶,完整地朗誦一遍兒歌。
提問:早晨,樂樂是怎樣離開家的.?他高興嗎?你是怎么離開家的?
提問:到了幼兒園后,樂樂做了些什么事?他高興嗎?你在幼兒園會做哪些事呢?
3.幼兒學念兒歌。
教師有表情地帶領幼兒朗誦兒歌。
引導幼兒邊做動作邊朗誦兒歌。
引導幼兒用歡快的情緒朗誦兒歌。
建議:
用兩拍子的節奏來念出兒歌的韻律,在念到“家”時可適當加重語氣。
評價:
1.喜歡幼兒園,能體會兒歌所表現的積極情感。
2.能念出兒歌的韻律。
《我的家》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經驗,根據不同的節奏型創編歌詞并畫圖表示。
2.感受歌曲柔和、舒緩的旋律,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體驗家的溫馨,感受家人對自己的關愛。
活動準備
1.收集幼兒全家福和在園生活的照片。分別制作成課件。
2.《讓愛住我家》歌曲錄音。
3.制作房子形狀的教學圖板,紙和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觀看課件:欣賞“全家福”照片
1.師:老師帶來了一組照片,我們一起看一看。
2.師:剛才我們看的每一張照片都是一家人,都有誰呢?一家人在一起感覺怎么樣?(有爸爸、媽媽和小朋友,一家人在一起很快樂、很溫馨、很甜蜜……他們是幸福快樂的一家人。)
二、演唱歌曲《讓愛住我家》
師:我們學過一首關于家的歌《讓愛住我家》,我們一起來唱一唱。
三、根據不同的節奏型創編歌詞并畫圖表示
1.出示教學圖板,引導幼兒說說爸爸、媽媽是怎么愛自己的。
、賻煟何覀兠總小朋友都有一個幸福的家,每個家都有一首歌,一首愛的歌。今天我們一起把爸爸、媽媽對我們的愛編成一首好聽的歌《我愛我的家》。
、趲煟何覑畚业募遥依镉姓l呢?誰愛著你?爸爸、媽媽是怎么愛你的?
2.根據不同的節奏型創編歌詞并畫圖表示。
師:要唱出爸爸、媽媽愛你的話,還要有一定的節奏。
、俪鍪竟澴嘈蛗(節奏譜用愛心表示,以愛心的大小區分音的長短),引導幼兒根據節奏說一句爸爸愛自己的話(如:天天陪我看書),教師以圖標方式記錄創編內容。
、诔鍪竟澴嘈 X -|(節奏譜用愛心表示,以愛心的大小區分音的長短),引導幼兒根據節奏說一句媽媽愛自己的話(如:幫我梳頭發),教師以圖標方式記錄創編內容。舉例如下:
我愛我的家
我愛我的家,
爸爸媽媽還有我,
爸爸愛著我,
|(以圖標表示創編的內容)
我愛我的家。
爸爸媽媽還有我,
媽媽愛著我,
X-|(以圖標表示創編的內容)
3.有表情地演唱創編歌曲。
4.分組創編歌詞。兩人一組,一人創編爸爸是怎么愛“我”的,一人創編媽媽是怎么愛“我”的,畫圖記錄后合作演唱。
師:爸爸、媽媽愛“我”的話還有很多,請小朋友找一個好朋友,一人說爸爸愛“我”的話,一人說媽媽愛“我”的話,然后畫一畫,唱一唱。
5.展示創編作品,挑選兩組幼兒演唱自編歌曲。
四、知道幼兒園是一個大家庭,感受大家庭的溫暖和快樂
1.觀看課件:幼兒在園生活。
師:剛才唱了“我愛我的家”,這是一個幸福的小家,小朋友生活的幼兒園也是一個家,這是一個大家庭,這個大家庭也很幸福,你們看!
2.教師和幼兒一起創編歌詞。
3.集體演唱創編歌曲。
五、結束活動:表演《讓愛住我家》
師:小朋友,爸爸媽媽愛你,老師小朋友愛你,我們也要學會愛別人,愛爸爸媽媽、愛爺爺奶奶、愛哥哥姐姐、愛老師、愛小朋友、愛大家。讓愛天天住你家,讓愛天天住我家,讓愛永遠住我們的家。
播放歌曲《讓愛住我家》的合唱部分,幼兒邊表演邊離開活動室。
活動延伸及建議
1.繼續創編歌詞,替換創編對象,如“爸爸、媽媽”換成“爺爺、奶奶、老師、小朋友”等。
2.創編的作品布置在活動室里,幼兒分享、交流,開展“說說、畫畫、唱唱”區域游戲。
《我的家》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幼兒在談談、講講、整理物品的過程中,了解、感知衛生間、廚房、臥室所不同的功用。
2、體驗幫媽媽做事的快樂,萌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3、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5、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衛生間、臥室、廚房”物品若干、創設衛生間、廚房、臥室的情景、錄象。
活動過程:
一、看看講講
哪個小朋友愿意和老師,好朋友講講自己家有幾間房子。磕銈兪窃谀睦锍燥、洗手、睡覺的呢?
1、幼兒間互相講講
2、請個別幼兒講講
原來,小朋友家里都有衛生間、臥室、廚房,老師家里也有衛生間、廚房、臥室,你們想不想看看老師的家?
二、播放錄象
衛生間、臥室、廚房。分別提問:看看這是什么地方?你是從那里看出來的?它有什么用?
總結:剛才,小朋友都看了老師家的廚房、衛生間、臥室,發現這三間房子是不同的,里面的物品也是不一樣的。
三、整理收拾
1、今天娃娃家里的媽媽在大掃除,媽媽把衛生間、臥室、廚房里的物品都拿到了外面,洗洗曬曬,媽媽一個人做了那么多的事情很累,想請小朋友來幫助媽媽一起整理收拾。
2、幫媽媽把廚房間的物品送到廚房間;把衛生間的物品送到衛生間;把臥室的物品送到臥室,千萬別送錯。
3、收拾好了,我們一起去看看我們一起幫媽媽整理的家,看看都放對了嗎?
四、分享交流
小朋友幫媽媽做了那么多的事,現在媽媽請小朋友快快回到座位上休息,告訴旁邊的小朋友,我今天幫媽媽整理什么物品,放到了哪里。
媽媽今天很感謝小朋友,希望小朋友回家后也能幫自己的媽媽整理整理家中物品,好嗎?
活動反思:
在每一次活動的實施前,老師都應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多為孩子思考一下,孩子的年齡特點是什么?孩子的興趣熱點是什么?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來開展活動,我想效果會是不錯的。在本次活動中,孩子們在講講自己的家,看看自己家的基礎上充分的感知、了解了衛生間、臥室、廚房的不同特點;在動手操作整理家的過程中,孩子們進一步了解衛生間、廚房、臥室的不同功用;并在操作過程中,孩子們也體驗了幫媽媽做事的快樂,萌發了孩子愛媽媽的情感。
《我的家》教案 篇5
第四單元 我愛我的家
單元目標:
1、愛自己的家,能與家長溝通,體驗家庭生活的歡樂。
2、初步認識自己作為家庭成員的責任,愛親敬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3、掌握自我服務的勞動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勞動習慣和文明禮貌的行為。
單元內容:
主題一 我愛我家
主題二 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主題一 我愛我家
主題目標:
1、體驗家庭生活的歡樂和幸福,學會關心父母、愛親敬長。
2、和父母多接觸,更好地溝通,學會溝通的方法。
3、發展討論學習的餓技能,培養合作意識。
活動準備:
老師:《三毛流浪記》錄像帶,《我的好媽媽》磁帶。
學生:水彩筆、小美術本、白紙。
活動課時:2課時
具體活動過程:
我愛我家
1、老師講家的重要性。
。1)引課: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一個溫暖的家中。家對于一個人而言是很重要的。因為有家,我們才有吃有穿,才能健康成長;家是我們避風的港灣,家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熱愛它,關心它。試想:如果一個人沒有了家,就會像三毛,像東大街上的乞討兒流浪街頭,風餐露宿!
(2)放映〈〈三毛流浪記〉〉。
2、調查學生對自己的家了解的情況。
。1)提問:同學們,你熱愛自己的家嗎?了解自己的家嗎?
。2)學生思考自己的家庭的情況。
(家里都有誰;他們有哪些興趣;他們的年齡、性格特點、生肖;其中,你最喜歡家的誰;你和家里人的感情如何?)
過渡:看來大家都很熟悉、了解自己的家,都很愛自己的家。那么,我們該怎樣熱愛自己的家,關心自己的家呢?
3、學生討論如何熱愛自己的家,關心自己的家呢?
。1)尊敬大人,聽大人的話,不和父母頂嘴,上學放學回家要主動和家長打招呼。
。2)有問題要向家長請教,與他們多溝通、多談心。
(3)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4)過節要記得為他們慶賀、祝福。(如母親節、爸爸的生日……等)
。5)吃飯時要幫家長添菜。
4、看看書上p41頁,為我們教了哪些方法。
5、判斷:
。1)吃飯時,小明一個人先吃。 (錯)
。2)爸爸回來了,小紅幫爸爸拿拖鞋。(對)
。3)小龍為下樓玩,和媽媽大喊大叫。(錯)
(4)小月幫爺爺捶背。 (對)
6、學唱歌曲〈〈我的好媽媽〉〉。
7、布置作業:
完成家庭小調查,做完書上p40-p41頁的題;并畫一張全家福。下節課,我們進行“我最愛我家,我最了解它”講演活動,請做好準備,必要時可以請爸爸、媽媽幫忙,教教你怎么說。
8、每課小故事。(《科普知識故事》)
課后反思:學完本主題,孩子們都明白要做一個尊老愛幼的優秀小學生,并要學著幫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做一個孝順的孩子。
主題二 我是家里的小主人
主題目標:
1、初步認識自己作為家庭一員的責任。
2、學習簡單的勞動技能,主動做適當的家務勞動。
3、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禮貌待人。
4、有安全、節約用電用水的意識。
活動準備:
學生:筆,紙,抄寫課中重要的內容。
活動課時:1課時
具體活動過程:
1、開課:上節課我們談了怎樣愛護自己的家,如何關心家里的親人?這節課,我們再來討論一下做為家里的一員—-家里的小主人有該如何做呢?
2、學生自由討論:自己在家里是如何做小主人的?你認為家里的小主人應該做哪些事情?(學生自由作答)
3、老師小結:應該從以下三方面來做。(結合課本講)
。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管理好自己。
第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早睡早起,自己穿衣疊被。
第二:講衛生,講禮貌,刷牙漱口,洗臉洗手。
第三:吃飯不挑食,營養全面。
第四:鍛煉身體,保護眼睛。
第五:自己做好作息安排,有規律地生活。
。2)家務勞動人人有份,做力所能及的家務。(書上p45頁)
。3)保護好家,保管好家,人人有責。
第一:注意安全。(用電小心,不玩火,不動煤氣)
第二:節約資源,節省開支。(隨手關燈,關好水龍頭,不浪費糧食)
第三:一個人在家還要看好家,不能讓小偷壞人進家門。
4、下面,老師就保護好家,保管好家,教同學們幾招。
。1)記住幾個重要的電話:119、110、120、114。
(2)家里來客人時怎么做?(熱情招待,詢問事情)
。3)家里突然來電話了怎么做?(幾下人名字及相關電話)
(4)如何自己照顧自己?(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ㄗⅲ阂陨2、3、4問題也可以讓學生討論回答。)
5、學習〈〈禮貌歌〉〉,填寫禮貌詞結束本次活動。
6、每課小故事。(《科普知識故事》)
課后反思:學完本課,孩子們都明白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對于自己的家庭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并應該學會如何接待客人,禮貌待人,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我的家》教案 篇6
第一單元家庭、學校、社區
第一課我愛我的家
教學目標:
1、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離不開家,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2、通過講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暖,激發愛家的情感。
3、通過學習了解家庭的過去和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進一步加深對家庭的認識和了解,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溫暖,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教學難點:
了解家庭的過去,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課程準備:
1、教學課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 聽曲《可愛的家》,讓大家猜猜這是什么曲子,會唱的一起唱。
2、聽教師朗誦一首詩歌:《我愛我家》
3、同學們,你們都有自己的家,你們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關心照顧下健康成長,你們愛自己的家嗎?現在請我們的同學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家。
二、認識自己的家庭
1、讓兩名同學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紹自己家的家庭成員和家居環境。
2、談話,讓學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點,每個家庭也各有特點,不同地區,人們的家居和生活習慣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時候最想家
1、看圖說說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當時的情景。說說他們為什么想家。
2、說說你什么時候最想家,為什么?
四、有家感覺真好
1、看照片評價照片中的小孩有一個什么樣的家。
2、教師給學生介紹自己也有一個溫馨的家,以及家庭的基本情況,談談自己對家庭愛的一些體會和具體事例。讓學生感受到孩子是在家人的關愛下成長的。
五、我愛我家
1、請學生用彩筆在教材上畫自己家居的外觀或內景,或者把家居的特點和自己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動。
2、展示個別同學的作品,并讓他說說怎樣美化自己的家居。比如,自制一張剪貼畫,貼在墻上;將零亂地房間收拾干凈、整齊。
3、同學們各抒己見:我們應該用什么行動去愛我們的家?
六、講講我家歷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師先講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或自己父母小時候的故事。
2、讓學生將自己的調查情況在小組或班級中匯報,也可以將找到的照片和實物向大家做介紹。
3、交流一下調查后的感想。談一談,自己從中知道了什么?發現了什么?
4、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談我的煩惱。
1、教師:家庭是溫暖的,是我們快樂成長的搖籃,是我們避風的港灣,但是在現實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學也會遇到過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煩惱”,現在,請我們的同學說說心里話。
2、讓學生自己談談與父母發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決的。大家互相交流解決矛盾的經驗。
3、教師設置三種選擇,學生先選其一,并說明自己選擇的理由:爸爸媽媽愛我,我也愛他們;爸爸媽媽有時對我不好,我還是愛他們;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他們。
4、選讀一位學生的習作,宣讀。
八、小結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行動來愛我們的家和我們的家人吧,愿我們的家庭生活更加溫馨、更加美滿!
《我的家》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知道螳螂是益蟲,蟑螂是害蟲。
2.感受繞口令的特點,口吃清楚地念繞口令,逐步加快速度。
活動準備
圖片:男孩兒和女孩兒
圖片:螳螂,蟑螂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
出示胖胖和芳芳的圖片
教師:這兩個小朋友,男孩是胖胖,女孩是芳芳,今天他們倆去捉蟲子了,
你們想知道胖胖和芳芳捉住了什么蟲子嗎?
二、認識螳螂和蟑螂
1.出示螳螂圖片
提問:這是誰呀?你們認識它嗎?
。ㄕ堄變夯ハ嘀v講對螳螂的了解。)
教師:螳螂會捉蟲子、飛蛾等害蟲,他是人類的朋友是益蟲。
2.出示蟑螂的圖片
提問:這是誰呀?你們認識它嗎?你喜歡它嗎?為什么?
教師:小朋友們知道嗎,蟑螂可是一個大壞蛋,常躲在角落里毀壞糧食,鉆進電器里咬斷電線;
它還到處散布細菌,危害人類的健康,他是害蟲,你們喜歡他嗎?
3.鞏固螳螂是益蟲,蟑螂是害蟲。
三、學習繞口令
1.理解內容
胖胖和芳芳捉螳螂和蟑螂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老師說給你們聽聽好嗎?
老師說繞口令《蟑螂和螳螂》
2.這個繞口令有趣嗎?里面都講到了誰?發生了什么事?
3.教師逐句帶領幼兒念繞口令,幫助幼兒熟悉語句。
教師:現在來聽一聽我是怎么念的!快速的念!
可請幼兒一起拍節奏。
4.幼兒集體或分組反復練習,熟悉后增加速度,提高幼兒興趣。
附:
胖胖捉了一只螳螂,方方捉了一只蟑螂。方方讓胖胖放掉螳螂,胖胖幫方方捉住蟑螂。
好螳螂,壞蟑螂。胖胖和方方,保護螳螂,消滅蟑螂。
《我的家》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詩歌,理解詩歌內容,知道家是世界上最溫暖的地方。
2、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體驗動手探索的快樂,產生積極的創作欲望,嘗試根據自己的設計建造一個未來的家。
3、通過活動,適當滲透環境保護教育和安全教育,并注意幼兒自我管理習慣的培養。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對房子的結構已有初步的了解,有初步的設計經驗。
物質準備:省編主題課程《幼兒操作材料》、膠水、課前做好的各種微型家居物品、剪刀、橡皮泥等。
活動過程實錄
一、活動導入
1、布置展墻。教師與幼兒一起將收集來的幼兒自家的室內外照片粘貼在墻面上,形成一面展墻。(這樣做的目的是充分發揮幼兒的民主意識,激發參與興趣,讓他們自主參與到活動中來,效果非常好。)
2、幼兒欣賞圖片,從中找出自己的家,并向其他小朋友介紹自己的家。(從孩子們熟悉的事物入手,孩子興趣非常高,爭先恐后地發言,活動出現第一次高潮。)
3、教師談話:小朋友們,聽到你們的介紹,老師非常高興,因為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可愛的家,我們每天在家里學習、休息、娛樂,開心極了。剛才有的小朋友說自己家要蓋新房子了,還有的小朋友說自己家就要裝修房子了,那么你們想過嗎?如果要你來設計一個自己未來的家,你會設計成什么樣子呢?(問題提出后,個別幼兒沒有認真思考就急著發言,教師提示仔細想想。)
4、幼兒紛紛說出自己的設計構想
李昊然:我未來的家的外型是汽車形狀的,安有兩個輪子,冬天可以開到溫暖的南方,夏季現回到北方的家鄉。
張洋:我未來的家是兩屋小樓,外表與現在的樓房沒什么兩樣,但是我要把它安在月亮上。
李雙:我未來的家有兩間漂亮的小屋,一間爸爸媽媽住,一間我住,這兩間小屋都是飛碟形狀,能像飛向世界不同的地方。
馬帥:我未來的家建在大樹上,有像滑梯那樣的梯子上下,現在的土地騰出來種糧食,讓家里有更大的收獲……
。ㄓ變涸谶@一環節興趣依舊濃厚,展開想像,積極表述自己的想法,部分幼兒表述得十分精彩。)
5、小朋友們的愿望太美了,你們的愿望一定會實現的,現在讓我們來聽聽一個與我們一樣大的小朋友的愿望吧!
二、欣賞詩歌
1、教師朗誦詩歌,要求幼兒閉上眼睛,認真傾聽,體會詩歌中的意境。(觀察到幼兒傾聽習慣很好,都能認真去聽。)
2、這首詩好聽嗎?好,現在我們再來欣賞一遍(播放課件),幼兒在認真傾聽觀賞的基礎上,感受著詩歌中溫暖溫馨的氣氛。(觀察發現:幼兒注意力非常集中,陶醉在課件音畫設計的情境和氛圍中)
3、請幼兒說出詩中小朋友的愿望是什么?這個愿望是送給誰的?他建的'新家是什么樣子的?(幼兒回答踴躍,可謂爭先恐后。)
4、播放音樂,隨老師朗誦詩歌,師生共同創編動作。(這一環節中幼兒樂于表現自己,自主創編動作,并能有感情地朗誦讀。)
5、小朋友們,詩中小朋友的新家漂亮嗎?你的新家會更漂亮的,如果你的新家建好了,你想在里面放些什么呢?誰愿意告訴老師?
6、幼兒紛紛說出設想后教師組織幼兒討論:
剛才,小朋友們都說出了自己的設計想法,現在咱們討論一下,誰的想法好,好在哪里?誰的想法有不合適的地方,哪里不合適了?(參與態度比較積極,部分幼兒評價很好,能切入問題要害。)
7、教師表場環保、安全、創新的設計想法。
師:好,現在我們我們就來動手按自己的想法建座自己未來的家送給爸爸媽媽好不好?(活動出現第二次高潮,幼兒創作欲望強烈。)
三、動手操作
1、播放音樂,幼兒拿出省編幼兒操作材料《蓋房子》—13頁
2、剪下紙條做圍墻粘在虛線上.
3、再按自己的設計想法把家具等放在房子里.(對操作有困難的幼兒教師給予指導幫助和鼓勵.同時注意提醒幼兒隨手收拾好用完的物品,注意衛生的保持等)。
4、作品展示
(1)把作品放在操作臺上,播放音樂《可愛的家》,幼兒間互相欣賞!策@一環節中幼兒心情是愉悅的,聽覺和視覺上都感受著家的溫暖,情感體驗深刻!
。2)教師適當評價鼓勵創新設計。
5、暢談感受:小朋友們,家給你的感覺是什么樣的呢?(由于有了上面的體驗,幼兒很輕松地說出了自己的感受,使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四、總結活動
1、播放音樂《可愛的家》,師生共同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我的家》。
2、教師總結:小朋友們,家是溫馨的港灣,家是心靈的驛站,家是世界上最溫暖的地方,家是我們成長的搖籃。我們為自己有個溫暖的家感到幸福和驕傲,我們也會用自己的雙手把它建得更加美好!讓我們用歌聲來表達我們對家的感受吧。
3、師生共同演唱歌曲《家》。
五、活動延伸:
把自己設計制作的“家”拿給爸爸媽媽看,同時說出自己的設計想法,并在以后的成長歲月里不斷完善自己的家。
本節活動根據幼兒園綜合活動的特點,從貼近幼兒生活實際出發選擇主題,這樣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發展,與周圍環境產生相互作用,整個活動設計新穎,傳統與現代教學手段相結合,環節層層深入,幼兒在活動中主動參與,自主學習,每個幼兒都有機會表達,都能與老師和同伴交流,討論。從而提高幼兒講述的積極性,有利于表現力的接養。此外,通過幼兒自行設計自己未來的家這一活動,讓幼兒展開想像的翅膀,積極地進行創造,自行布置新家,自行講解,活動中,不僅使幼兒的美術、語言、音樂等諸方面能力得到了訓練,也使幼兒對家的情感進一步加深,以至得到升華。同時自信心,創造力,主動性等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但亦有不足這處,首先表現在物質材料上準備得不夠充分,個別幼兒的愿望沒得到全部滿足。其次,對未來的家的設計表現形式上有局限性了,應該突破這種局限,讓幼兒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形式設計自己未來的家,我想這樣效果會更好。
總之,通過此次教育活動,我感到要想讓教育教學活動獲得成功,教師必須加強自己的專業理論學習,擁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同時要不斷的更新觀念,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深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經常與幼兒交流信息,善于觀察,理清自己的認識,發現孩子的需求,這樣你的設計才能滿足他們的需要,教師才能真正地成為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支持者。也只有這樣,設計出來的活動的立足點才能在孩子的真正發展上,而不是既定的目標上。
《我的家》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本課是教育科學出版社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第四章《家里的我》的第一節內容“我的家”。本冊書共有五章,分別為《我上學了》《上學路上》《我的同學和老師》《家里的我》《大自然真美麗》,從小培養孩子認識身邊的事物,老師、同學、爸爸、媽媽、大自然!都依锏奈摇酚腥潈热荨拔业募摇薄拔沂羌依锏拈_心果”“這是我的心愿”,這一章內容意在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家,學會關心爸爸媽媽,為家里添樂趣。
學情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課是教育科學出版社一年級上冊《品德與生活》第四章《家里的我》的第一節內容“我的家”,讓學生了解爸爸媽媽的職業,學會關心爸爸媽媽,能用簡單的話語向同學講述自己的家。
2.學情分析:
剛剛步入一年級的學生,很多并不了解自己的父母,加之,大部分學生是留守兒童,他們的周圍是爺爺奶奶,其很多方面的能力都沒有得到培養,如普通話說得很艱難,缺少與人交流的能力,所以在課堂上語言表達能力可能詞不達意。
3.學生認知障礙點:
很多父母在外工作,對孩子的關愛比較少,孩子與父母的溝通能力更加少。
教學目標
1、學生學會介紹家庭成員,了解家庭成員的工作。
2、學會關注家庭,尊重家長。
3、體驗家庭生活的溫暖與快樂,引導學生愛自己的家。
教學重點和難點
讓學生學會體驗家庭生活的溫暖與快樂,引導他們愛自己的'家和自己的親人。
《我的家》教案 篇10
課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課型 綜合
教學目標
1.學會演唱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感受蒙古音樂獨特的長調風格。
2.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識,認識馬頭琴音色 。
3.通過多種形式參與藝術活動,感受音樂的美,提高學生思考與鑒賞音樂的積極性。
4. 對音樂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有初步體驗,激發學生對少數民族音樂的興趣及對祖國民族音樂文化的熱愛。
教法學法:試唱法、表演法、聽賞法、討論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錄音機、磁帶學生喜歡的
教材分析
本課以草原上的蒙古族為主線,通過聽、唱、演、思來了解蒙古族民歌以及音樂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因此在教學中先給學生聽無伴奏合唱《牧歌》,與此同時用多媒體展示蒙古草原的風貌,學生在聽覺和視覺的享受中開始學唱民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從中體會音樂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繼而引導學生欣賞馬頭琴獨奏《我從草原來》,在充分激發學生情感的基礎,讓學生參與才藝展示活動,自己動手動口動腦來展現蒙古族音樂。
教學重點:通過各種音樂實踐活動使學生了解所選的歌曲和樂曲,擴大學生的藝術視野,從而加深對音樂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學難點:音樂材料多,要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較好的完成教學任務。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搜集:有關草原的音樂、圖片、民族風情!
教學過程:
。ㄒ唬┨釂枌耄
提問,你去過草原嗎?你心中的草原是怎樣的?想感受古詩中“天蒼蒼,野茫茫……”的大草原風情嗎?
。ǘ┬蕾p無伴奏合唱《牧歌》
今天我們先來聽一首歌曲,聽完以后請同學們告訴我這首歌曲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它是哪個民族的?歌曲中有樂器伴奏嗎?那你們能聽出哪幾個聲部呀?聽后回答
1、同學描繪一下這首歌曲所表現的畫面。(說得非常好)這首歌曲是放牧時演唱的歌曲,叫《牧 歌》。它的色彩非常豐富:藍藍的天、潔白的云、碧綠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們帶進了一幅很有詩意的畫里 。那么我們同學們知道這是我國哪個少數民族的民歌嗎?(蒙古族)
2、 這種只用人聲歌唱而不用樂器伴奏的聲樂演唱形式,就叫無伴奏合唱。(女高、女低、 男高、男低)大型的合唱歌曲一般都是四個 聲部組成的。 師引導生說:這四個聲部的旋律就像蒙古族的景色, 女高音就像(天空的云),女低音就像(廣闊的天空),男高音就像(潔白的羊群),男低音就像(無邊無際的大草原)。
3.你是怎么知道這是蒙古的民歌?(請一兩名同學談談)歌唱草原的歌曲就一定是蒙古民歌嗎?還可能是哪兒的民歌?(引導學生說出四大牧場)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草原旅行,了解一下草原上的生活和歌曲!
(三)說明本課的學習內容
1.讓學生簡介課前搜集的蒙古民族風俗(課件展示圖片或錄像),然后教師補充。如果你來到蒙古,蒙族同胞會先跟你親切地說“塔、賽白奴”,“您好”。請同學和我一齊說一遍。然后給你端來可口的奶茶,請你吃烤全羊,讓你一飽口福。再帶你去參加他們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還會帶你去祭拜他們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陵。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美麗的草原去看一下吧.
2、學會演唱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感受蒙古音樂獨特的長調風格。
3、了解蒙古族民歌的基本常識,認識馬頭琴音色
4.通過多種形式參與藝術活動,感受美、創造美
5、對音樂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有初步體驗
(四)學唱民歌 《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1.教師或磁帶范唱民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2.提問:蒙古族民歌《美麗的草原我的家》與無伴奏合唱《牧歌》在表演上有何不同?(在學生對蒙古草原有了初步印象后,再讓學生感受歌曲的清新之美,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3.總結蒙古族民歌的風格特點:寬廣、舒展。
4.一起跟著老師輕輕地哼唱一下歌曲的旋律吧。ㄓ胢唱)
在學唱歌曲時,盡管淡化識譜學習,以降低學習對樂譜的畏懼感,這樣學生就擺脫了牽的繩索,教師在幫助學生開拓思維的空間的同時,放手讓學生去評述本歌的情緒、線條,并讓學生體會音樂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
5、教學生一邊唱歌,一邊加上簡單的舞蹈動作,體會歌曲的意境。
6、以多種形式練習歌曲。(可分男女聲部,可配合肢體動作)
(五)蒙古族樂器馬頭琴介紹
馬頭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樂器,因琴頭上雕有馬頭裝飾,故稱馬頭琴。馬頭琴是拉弦樂器,音色柔和渾厚,獨具特色。演奏技術豐富,既可以為民歌、說唱音樂伴奏,也可以獨奏。
欣賞馬頭琴獨奏:《我從草原來》
提問:作品的情緒?節奏?旋律?
回答:情緒熱情,節奏緊湊,旋律動感、流暢
。┲R拓展
師、生:內蒙古獨特的地域特征,造就了勇敢、豪爽、粗獷熱愛藝術的蒙古族人民,造就了他們獨特的音樂形式……
師:我們國家還有哪些地方有草原?那里風土人情、民族性格、文化藝術又有哪些獨到之處呢?請同學們在課余的學習中認真去捕捉、去思考。
今天,我們在美麗的音樂中去內蒙古大草原游玩了一圈,乘著歌聲的翅膀、踏著馬頭琴獨特的音色,我們感受到了遼闊而美麗的內蒙古大草原,感受到了我們偉大祖國的大好河山,這更增加了我們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之情。
《我的家》教案 篇11
目標
通過介紹幾種動物的不同繁殖方式,使幼兒了解娃娃都是媽媽生的,動物的繁殖方式與生存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
準備
圖書:《媽媽和娃娃》(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各種動物頭飾(包括動物媽媽和娃娃)或圖片。
過程
1、媽媽和我
①小展覽——“媽媽和我”:請幼兒將自己和媽媽的照片帶到幼兒園。教師布置一個專欄,指導幼兒將“媽媽和我”的照片貼到專欄里。讓全班幼兒互相欣賞照片。邊欣賞邊議論:誰長得最像媽媽?
討論:你是怎樣長大的?媽媽是怎樣疼愛你的?你是怎樣愛媽媽的?
、诩彝フ{查:教師向幼兒提出任務,回到家中向媽媽了解自己小時候什么樣?自己是怎么長大的?爸爸、媽媽的媽媽是誰?
2、動物媽媽和動物娃娃
、匍喿x圖書《媽媽和娃娃》。教師用提問的方式指導幼兒閱讀:小貓咪的媽媽是誰?剛出生的小貓是什么樣子?小貓咪是吃什么長大的?還有哪些動物是吃奶長大的?它們是怎樣吃奶的?
雞媽媽生的是什么?雞蛋是怎么變成小雞的?小雞是吃什么長大的?鳥兒的家在哪里?它們是怎么孵蛋的?還有哪些動物會下蛋?它們會孵蛋嗎?
毛毛蟲是誰的娃娃?它是怎樣長大的?
、谟懻摚耗阋娺^動物生娃娃嗎?它們的孩子是什么樣子?教師啟發幼兒回憶并談論自己的經驗。
3、游戲——找媽媽
給一部分幼兒戴上各種動物媽媽頭飾,扮演動物媽媽;其它幼兒戴上各種動物娃娃頭飾,扮演動物娃娃。(注意:動物娃娃多于動物媽媽)。
游戲開始,全體說兒歌:“今天天氣真正好,小動物出門跑呀跑!比缓笥變核纳⑴荛_。
動物媽媽們站到恰當的位置,說:“媽媽在家真著急,我的娃娃在哪里?”
然后模仿動物的叫聲。動物娃娃聽到叫聲要迅速跑到自己媽媽面前排好隊。動物媽媽再數一數自己一共有幾個娃娃,它們是不是都回家了。
游戲繼續進行,可以讓幼兒變換角色。
建議
此活動應在飼養小動物活動的基礎上進行。教師要引導幼兒觀察動物繁殖、生長的過程。
《我的家》教案 篇12
教學目的:
1.通過親子共同參加健康的活動,使兒童體驗到家庭的歡樂和幸福,學會尊敬、關心父母;
2.讓兒童和父母更多地接觸,更好地溝通,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地成長。
活動準備:
1.學生自帶全家福和家庭生活照;
2.與家長聯系,請家長到校與學生一起活動;
3.親子活動需要的材料;
4.課件、需要的歌曲及音響設備。
活動內容及步驟:
一、 活動開始
1.師: 小朋友喜歡唱歌吧?我們一起來唱首歌好嗎?
。ㄒ魳罚⿲W生隨著音樂拍手歌唱
a、 這首歌的歌詞里唱的有什么呢?(家)
師: 媽媽、爸爸和小朋友就組成了一個(家)。
。ò鍟杭遥
2.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溫暖的家,你的家里都有些什么人呢?誰來說說?
。弥掌古_介紹,貼)
生:這是我的爸爸,這是我的媽媽,還有我。
我有一個美麗的媽媽,還有愛我的爸爸。
這就是我們全家,在公園里,很高興。
我是爸爸媽媽最愛的寶貝。
這是調皮大王爸爸,媽媽。
師評:真是一個溫暖的家。 你們笑得真燦爛 真是一個幸福的家庭。
師:我們民族有個傳統習俗,用12種動物來表示我們是哪一年出生的,常常從生肖就可以知道我們的出生年。你知道自己是屬什么的嗎?
。ㄉ,師課件出示動物:豬、狗、鼠、牛)
生答:狗 你一定是9 4年出生的
豬 95
鼠 96
牛 97
4.師:小朋友都知道自己的屬相,那么知道爸爸媽媽的屬相嗎?知道的請舉手!
有小朋友能夠上來介紹一下嗎?
生:我的爸爸屬,媽媽是,我是。
師:真了解你的爸爸媽媽。 (你真棒,真能干)
真是爸爸媽媽的好孩子。
真愛你的爸爸媽媽。
5.好了,(指著照片)孩子們,我們每個小朋友都有一個溫馨的家,那么,爸爸媽媽愛你們嗎?(愛)
a、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爸爸媽媽愛你的?
(指名說)
6.師評:學習上:爸爸媽媽為了孩子們能夠學好本領,他們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只要你們學得好,他們就會很高興。生活上:不管是刮風還是下雨,爸爸媽媽都要送小朋友來上學。你生病了,他們比你自己還緊張,看爸爸媽媽是多么的愛你們呀。不管是在你生活中,還是在你的學習上,爸爸媽媽總是能夠幫助你,但是對于爸爸媽媽的愛,小朋友可能還了解得不夠,王老師知道一個父母愛孩子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聽吧。
。ǚ配浺簦
孩子們聽了這個爸爸為了救自己的女兒犧牲了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你想說什么嗎?
7.孩子們,從這感人的事件中,我們深深地感到爸爸媽媽對我們無私的愛,為了我們,他們甚至可以犧牲自己寶貴的生命。那么作為他們的兒女,我們應不應該愛自己的爸爸媽媽?(應該)
師: 怎樣愛爸爸媽媽的?我們先來看看這兩個小朋友在家里是怎樣做的。
請小朋友注意看啦,看看他們哪些地方做得好!
。ǚ配浵*2個孩子定格在媽媽下班回家,生病了的畫面)
任鈺兵:看任鈺賓多懂事阿。
8.唉,任鈺賓到了個難題,媽媽生病了,自己該怎么辦呢?我們全班小朋友一起幫助他好不好?(好)
假如是你的爸爸媽媽生病了,你會怎樣做呢?
。ㄓ懻摚
剛才呀,老是聽見很多小朋友說得很好,那我們能不能把我們的想法用行動表示出來呢?
請小朋友來扮演媽媽或爸爸還有孩子(舉手)。
。ǜ鶕䦟W生指定的角色扮演)
可以提醒:媽媽生病了,會是什么樣子呢?
媽媽: ,終于下班了,今天頭暈,有點發燒,一定是生病了,我要好好休息一下才行。
孩子:
媽媽:真是能干的孩子,媽媽舒服多了!
二、表達愛
1.從剛才的學習我們知道了爸爸媽媽愛小朋友,小朋友也愛爸爸媽媽,我們小朋友在平時可以做些什么事,能讓爸爸媽媽更高興、更快樂呢?
。ㄕ埿∨笥言谛〗M內表演表演)
《我的家》教案 篇13
活動目標:
1、了解不同的家不同的外形特征。
2、能用紙折好房子,粘貼在紙上,并添畫出花、草、樹等其他物體。
3、體驗運用不同方式與同伴合作作畫的樂趣。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他們大膽創新能力。
重點:學習用正方形的紙這房子。
難點:折出房子兩邊的尖角,并能發揮想象添畫景物。
活動準備:
正方形彩紙每人一張,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引出課題,激發幼兒興趣:
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可愛的家,你的家在哪里?房子前面有些什么東西?(幼兒自由討論)今天我們都來折、畫自己的家,比比誰的家最美麗。
二、講解示范:
1、先用正方形紙折出小房子。(教師講解示范,幼兒跟折)把正方形紙邊對邊對齊折;再橫著對折后打開,折出中心線;把兩邊的紙向中心線折;用手指伸進去折出房子兩邊的尖角。
2、折好的小房子反面涂上漿糊,貼在紙上。
3、在房子的前面和旁邊畫小花、小草、小樹、太陽等,也可畫上做早操的小朋友。
三、幼兒作畫,教師巡回指導:
1、提醒幼兒先折好房子,再將折好的房子粘貼在紙上,然后添畫許多物體。
2、鼓勵幼兒大膽涂色,使畫面色彩鮮艷。
四、講評:
幼兒互相參觀,說說誰的家最漂亮。
教學反思:
久違了,美術教學活動!
常言道:拳不離手曲不離口,才能不荒廢技藝和專業。然而,在我20年后又重拾生疏已久的美術教學活動,讓我有一種擔憂和壓力,又有一種期待和挑戰。擔憂的是,孩子的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常規養成是否好,壓力卻是,我的美術教學活動設計是否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而期待的是,又能和孩子們一道折折、畫畫,體驗、享受、欣賞孩子們的教學成果了,說到挑戰,卻是對我教育教學能力和駕馭課堂能力的檢驗。我喜歡這樣的挑戰,因為,人生就是在不斷的挑戰中完善自我的。
其實這節美術教學活動,是應30班朱老師的要求而上的,我是硬著頭皮接受了朱老師的欽點。然而令我欣慰的是,孩子們是那么的配合,家長是那么的給力,老師是那么的認真,整個美術教學活動下來,幼兒掌握了折房子的要領,家長了解了幼兒園的教學方法及自己孩子的學習習慣和能力,老師們對美術教學活動的準備、組織、設計、示范、演示、講解等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和認識。整個教學活動非常流暢,完成了教學目標。
《我的家》教案 篇14
活動目標:
1、根據已有的序數經驗,并理解雙重序數其所表示的意義,嘗試雙重序數的排放。
2、進一步提高幼兒的邏輯思維力和記憶力。
3、在活動中激發幼兒參與數學活動的興趣。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活動準備:
教具:大的卡通樓圖一張、不同樓層的空樓房圖一張、老師照片一張
學具:幼兒照片、黑色水筆人手一份、空門牌號碼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通過游戲,引導幼兒了解雙重序數的關系。
1、請幼兒看黑板上的照片,說:“我想看上(下)一排的第幾張。”
2、引導幼兒觀察卡通樓!斑@棟樓一共有幾層?”教師用數字標出樓層!懊繉佑袔组g?”用數字標出間數。
3、“每個有顏色的房子里都居住著不同的卡通人物,你們想不想看看?”“請你說說想看看第幾層的第幾間?”
二、出示“朋友樓”,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幾棟不同樓層的新樓,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在新樓里找一間房間住下。
2、請幼兒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新家在第幾層的第幾間。
三、出示門牌,幫助幼兒認識。
1、“大家都找到了自己所居住的房間,住在一個小區里好開心。∮幸惶欤]遞員叔叔來送信,發現大家的房間上都沒有門牌號碼,送起信來很不方便!薄拔蚁虢o自己的房間編一個門牌號碼,你們覺得我應該怎么編呢?”
2、討論應該怎么編門牌,幾個數字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四、請幼兒自己做自己的門牌。
1、幼兒制作門牌,教師指導。重點指導幼兒嘗試理解雙重序數的含義,并能記錄下來。
2、游戲:來做客。
活動延伸:
在教室走廊上貼上各種樓層的樓房圖,請幼兒在游戲時間標上每個門的門牌號碼。
活動反思:
《綱要》提出數學教學的目的.是讓它與生活走得更近,發揮它的作用。我們教師應結合幼兒生活實際和知識經驗來設計數學活動。脫離了生活的數學兒童是不能理解的。因此,我運用了幼兒在生活中較熟悉的門牌號碼,引導幼兒理解二維坐標的意義。制訂出本次活動的教學活動。這樣易引起幼兒的情緒體驗,使其更易理解和接受。讓幼兒在玩中學,在學中樂。為了使幼兒輕松、愉快地掌握枯燥的數學概念,我采用了游戲法來吸引幼兒的興趣。正如杜威所說的:游戲就象是一個“糖衣”,讓幼兒在“糖衣”的誘惑下,把本來難以下咽的“苦藥”吞咽下去。讓幼兒在游戲的情景中,主動積極、自愿地去探索和發現,以自己的方式獲得經驗。真正體現幼兒在活動的主體地位。而教師則以飽滿的情緒、適時的指導把游戲貫穿于活動的始終,通過游戲的由易到難,層層深入,進一步使幼兒加深和鞏固對雙重序數理解。在攻破難關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此外,我還采用發現法、賞識激勵法等引導幼兒在游戲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樹立孩子的自信心,從而使本活動達到科學性、趣味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整個活動根據幼兒的學習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通過安排、討論設想到操作到再次討論的形式,掀起一個個高潮。整個活動都是以幼兒動手探索發現為主,充分體現以幼兒為主體,培養幼兒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發現、去探索掌握知識的能力。但在活動中,我也發現一些不足之處:如一開始我所提出的目標掌握6以內的雙重序數的關系,對于大班下學期的孩子來說似乎簡單了一些,應該提供多層次的樓房高度和房間數,供幼兒選擇。另外,教師在活動過程中,對于幼兒所出現的一些問題,關注度還不夠,沒有及時幫助其解決問題,反而一帶而過,使得幼兒在后面的活動過程中出現了更多地問題。因此在以后的教學中,我除了要設計好活動的過程,更要在活動中關注幼兒表現、反應,并及時予以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