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三只猴子
一、設計意圖: 一天午睡時,有一個孩子在床上一邊跳一邊脫衣服,其它孩子看了立刻笑起來。這個事件使我想起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安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二、活動目標: 1、在游戲過程中逐步學唱歌曲,初步體驗歌曲的詼諧和幽默。2、有初步的安全意識,懂得不能在床上、沙發上亂蹦亂跳 二、 重點:在傾聽和做動作及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步學唱歌曲;理解歌曲的教育含義。 難點:遵守游戲規則,體驗參與游戲的樂趣。四、活動準備: 1、圖片兩張,圖1上的猴子可移動;2、猴子頭上摔的“包”三個 。五、活動過程: (一)、看圖片,熟悉歌曲內容。1、借助圖片,分段學唱歌曲。(1)出示圖片,提問:今天我們這里來了幾個調皮的客人,我們一起來看看是誰?它們在干什么?幾只猴子在床上跳?三只小猴子在床上跳,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我這兒有一首歌唱的就是這三只猴子在床上跳的事情,請你們聽聽三只猴子怎么樣了?(2)范唱歌詞第一段,提問:三只猴子在床上跳,發生了什么事?(引導幼兒用唱的方式把猴子在跳的事情說出來)媽媽對它說什么了?(旋律1)(3)范唱第二、第三段,提問:現在床上還剩幾只小猴子?我們來聽一聽,最后一只小猴子怎么樣了?(旋律2、3)小結:原來三只猴子跳著跳著都從床上掉了下來,頭上摔了一個大包。2、幼兒欣賞歌曲一至三段。(歌曲一) 我把這首有趣的歌錄了下來,我們一起聽一聽。想唱的小朋友可以放在心里唱。3、幼兒看圖片跟隨歌曲一起演唱。(旋律第二遍)三只調皮的猴子,媽媽剛把他們喊下來,這會他們又爬上了床。我們一起唱歌把他們喊下來吧。5、幼兒演唱,教師用動作和口型提示。(旋律第三遍)這次,老師不幫忙,請你們自己來喊。如果還不大會的可以看老師的口型和動作。(二)、以游戲的形式繼續熟悉歌曲。1、幼兒用身體各部位表現猴子。(歌曲二123)三只猴子現在不跳了。我能把我們小朋友身上變出三只猴子來。我這只手變出了一只小猴子,還有兩只在哪?可以用身體哪個部位來變?2、幼兒集體表演“許多猴子在床上跳”。(旋律第四遍1加滑音)(三)、演唱歌曲最后一段,觀察圖片,了解小猴子在床上跳的嚴重后果。1、小猴子們從床上掉下來以后都受傷了,他們會去哪里? 出示圖2,唱歌曲最后一段。(旋律第五遍1)3、小猴子們傷在哪了?4、你們在家里有像小猴子一樣在床上跳嗎?除了在床上不能跳,還有哪里不能跳?在幼兒園,有小朋友在床上跳嗎?我們可以在哪跳?小結:看來,在床上、沙發上亂蹦亂跳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以后,我們不要在床上、沙發上跳來跳去了。幼兒園里有一種床叫蹦蹦床,我們可以在那跳。(四)延伸活動我們一起去幼兒園的蹦蹦床上跳一跳吧!跟隨音樂有節奏的跳出活動室。(歌曲三) 六、反思:《三只猴子》是一個比較有趣、易于被孩子理解接受的音樂活動,旋律也比較簡單,孩子們很容易就能掌握。再加上形象的圖片和有趣的游戲,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在這個活動的游戲環節,孩子們很容易興奮,但因為進行了適當的調整游戲也進行得熱烈而有序。在活動中穿插鋼琴伴奏,這在平時的一些活動中并不常用,但效果卻出奇得好,所以在以后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應盡量提供孩子鋼琴伴奏,以便更準確、更有效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