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樂:三只猴子(精選4篇)
中班音樂:三只猴子 篇1
活動目標:1、在傾聽和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步學唱歌曲。 2、體驗歌曲的詼諧、幽默。3、有初步的安全意識,懂得在床上亂跳是不安全的。活動準備:圖片若干、貼貼紙若干、磁鐵一、以手指游戲的形式導入活動主題,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師:《猴子蕩秋千》的游戲你們還記得嗎?我們一起來玩一玩這個游戲好嗎?二、借助圖片理解第一段歌詞內容。1、兩只猴子被鱷魚吃了,三只聰明的猴子逃到了家里,你們瞧它們都在干什么?2、教師按節奏念第一段歌詞提問:(1)有一只猴子怎么了? (2)媽媽是怎么做的? (3)媽媽都說了些什么?3、師幼一起按節奏完整學念歌詞4、幼兒完整地學念歌詞。三、學唱歌曲1、師幼完整學唱第一段(唱2—3遍)2、看看床上還有幾只猴子?(兩只)那我們一起來唱唱吧3、最后剩下幾只?(1只)這句歌詞有點不一樣,你們聽!4、完整學唱歌曲1-3段四、表演歌曲1、請幼兒借助肢體表演歌曲。2、請幾名幼兒上來扮演小猴子在床上跳,沒請到的小朋友一起幫忙唱歌。
3、全體幼兒表演歌曲。五、學唱歌曲第四段1、你們看床上靜悄悄(理解靜悄悄)猴子們不知跑到哪兒去了,床上床下都找不到,你們知道猴子去哪了嗎?(幼兒猜測)2、在哪呀?(出示圖片2)3、學唱第四段。六、完整學唱歌曲。七、安全教育:學會自我保護。
中班音樂:三只猴子 篇2
一、設計意圖: 一天午睡時,有一個孩子在床上一邊跳一邊脫衣服,其它孩子看了立刻笑起來。這個事件使我想起對孩子進行這方面的安全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二、活動目標: 1、在游戲過程中逐步學唱歌曲,初步體驗歌曲的詼諧和幽默。2、有初步的安全意識,懂得不能在床上、沙發上亂蹦亂跳 二、 重點:在傾聽和做動作及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步學唱歌曲;理解歌曲的教育含義。 難點:遵守游戲規則,體驗參與游戲的樂趣。四、活動準備: 1、圖片兩張,圖1上的猴子可移動;2、猴子頭上摔的“包”三個 。五、活動過程: (一)、看圖片,熟悉歌曲內容。1、借助圖片,分段學唱歌曲。(1)出示圖片,提問:今天我們這里來了幾個調皮的客人,我們一起來看看是誰?它們在干什么?幾只猴子在床上跳?三只小猴子在床上跳,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我這兒有一首歌唱的就是這三只猴子在床上跳的事情,請你們聽聽三只猴子怎么樣了?(2)范唱歌詞第一段,提問:三只猴子在床上跳,發生了什么事?(引導幼兒用唱的方式把猴子在跳的事情說出來)媽媽對它說什么了?(旋律1)(3)范唱第二、第三段,提問:現在床上還剩幾只小猴子?我們來聽一聽,最后一只小猴子怎么樣了?(旋律2、3)小結:原來三只猴子跳著跳著都從床上掉了下來,頭上摔了一個大包。2、幼兒欣賞歌曲一至三段。(歌曲一) 我把這首有趣的歌錄了下來,我們一起聽一聽。想唱的小朋友可以放在心里唱。3、幼兒看圖片跟隨歌曲一起演唱。(旋律第二遍)三只調皮的猴子,媽媽剛把他們喊下來,這會他們又爬上了床。我們一起唱歌把他們喊下來吧。5、幼兒演唱,教師用動作和口型提示。(旋律第三遍)這次,老師不幫忙,請你們自己來喊。如果還不大會的可以看老師的口型和動作。(二)、以游戲的形式繼續熟悉歌曲。1、幼兒用身體各部位表現猴子。(歌曲二123)三只猴子現在不跳了。我能把我們小朋友身上變出三只猴子來。我這只手變出了一只小猴子,還有兩只在哪?可以用身體哪個部位來變?2、幼兒集體表演“許多猴子在床上跳”。(旋律第四遍1加滑音)(三)、演唱歌曲最后一段,觀察圖片,了解小猴子在床上跳的嚴重后果。1、小猴子們從床上掉下來以后都受傷了,他們會去哪里? 出示圖2,唱歌曲最后一段。(旋律第五遍1)3、小猴子們傷在哪了?4、你們在家里有像小猴子一樣在床上跳嗎?除了在床上不能跳,還有哪里不能跳?在幼兒園,有小朋友在床上跳嗎?我們可以在哪跳?小結:看來,在床上、沙發上亂蹦亂跳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以后,我們不要在床上、沙發上跳來跳去了。幼兒園里有一種床叫蹦蹦床,我們可以在那跳。(四)延伸活動我們一起去幼兒園的蹦蹦床上跳一跳吧!跟隨音樂有節奏的跳出活動室。(歌曲三) 六、反思:《三只猴子》是一個比較有趣、易于被孩子理解接受的音樂活動,旋律也比較簡單,孩子們很容易就能掌握。再加上形象的圖片和有趣的游戲,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在這個活動的游戲環節,孩子們很容易興奮,但因為進行了適當的調整游戲也進行得熱烈而有序。在活動中穿插鋼琴伴奏,這在平時的一些活動中并不常用,但效果卻出奇得好,所以在以后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應盡量提供孩子鋼琴伴奏,以便更準確、更有效的學習。
中班音樂:三只猴子 篇3
活動目標:
1. 理解歌詞內容,體會歌曲詼諧,幽默的風格,并學會哼唱歌曲。
2. 掌握歌曲節奏,感受到音樂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歌曲圖片,節奏圖譜
活動過程:
1. 導入活動
師:(播放音樂1、2、3段)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一起來聽聽音樂,仔細聽哦!聽到了什么?(幼兒講述)
師:(再次播放音樂1、2、3段)幾只猴子在床上跳?他們怎么了?(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猴子放在圖片上,邊念相應的歌詞,然后教師清唱歌詞一遍,幫助幼兒熟悉歌詞。可根據幼兒回答的情況,把未說到的歌詞補充完整。)媽 媽是怎么叫的?
師:這個歌的名字就叫《三只猴子》,它們跳的頭上都起包了,我也覺得很奇怪,它們為什么要在床上跳呢?
2. 熟悉音樂旋律和節奏
師:小朋友們,在床上跳確實很好玩,可是小猴子們不會跳,跳的頭上都起了包,如果我們也想玩跳床的游戲,而且我們有節奏的跳,大概就不會摔包了,孩子們,會不會有節奏的跳,我們來試一試,好嗎?
1) 播放音樂第一、二段,幼兒按自己的節奏跳。
師:你們就是比三只猴子厲害,你們這樣跳都是安全的,你們都是按照的是自己的節奏跳的。可是現在呢,我們來每一句跳四下,每一句有4拍,一拍一下。
2)播放音樂第一段,全體幼兒按節奏跳。
師:我們再來一遍好嗎?這樣跳還不夠哦,是三只猴子一起跳,快找好自己的好朋友,變成三只猴子手拉手一起跳。
3)教師清唱,幼兒分組按節奏跳。
師:好,現在你們按照這個節奏都能去蹦蹦床上玩了。可是現在更難了,先跟你的三個好朋友坐在一起,我們現在換成這個節奏。這個一拍拍幾下?2下是比快還是比它慢,我們先用手來試試好嗎?
4)教師清唱,請一個幼兒單獨示范。
師:你是肯定不會摔包了,誰想和他一起去,要去的人跟在他后面,要不然可能會摔包哦!(教師清唱第一段)和你的朋友變成三只猴子一起來吧,準備好了嗎?(教師再次清唱第一段)
3. 幼兒分組自由練習,教師巡回指導。
師: 這樣行嗎?那這樣呢?現在請猴子們3個3個到后面的桌子前,自己編一個節奏來練一下,現在開始吧!(播放音樂1、2、3段)
師:練好了吧,現在老師想請(兩組)小朋友用自己編的節奏來表演一遍。
4.結束活動
師:孩子們,因為你們有節奏的跳,所以沒有讓自己的頭上起包,讓自己安全了。剛才這首歌是怎么唱的,你們還記得嗎?我們來試一試。
師:最后這三只猴子都到哪里去了?(播放音樂第四段)我們一群安全的孩子,去醫院看看小猴子,去不去?
活動延伸:
請3個幼兒輪流按這個節奏表演第一只、第二只、第三只猴子,最后一拍一起跳。
附歌曲:
6 3 3 3 4 | 3 2 2 —| 5 2 2 2 2 2 3 |
三 只 猴 子在 床 上 跳, 有 一只 猴子 頭上
兩 只 猴 子在 床 上 跳, 有 一只 猴子 頭上
一 只 猴 子在 床 上 跳, 他 的 頭 上
你 們 看 床上 靜 悄 悄, 猴 子 們
2 1 1 1 1 —| 6 3 3 3 4 | 3 2 2 —|
摔了 一個 包, 媽 媽 急 得 大 聲 叫,
摔了 一個 包, 媽 媽 急 得 大 聲 叫,
摔了 一個 包, 媽 媽 急 得 大 聲 叫,
不知 哪兒 去了, 床 上 床 下都 找 不 到,
5 5 5 5 | 3 1 2 1 1 —|
快 快 下 來 別 再 跳。
快 快 下 來 別 再 跳。
快 快 下 來 別 再 跳。
它 們 躺在 醫院 不能 動 了。
中班音樂:三只猴子 篇4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三只猴子》,體驗并初步學習表現歌曲的詼諧幽默。2、在傾聽和做動作及參與游戲的過程中逐步學唱歌曲。3、有初步的安全意識,懂得不能在床上亂跳。活動準備:圖片兩張:1、一張大床 2、小猴子躺在醫院里的圖片 3、猴子圖片三張 活動過程:1、 熟悉歌詞,朗讀歌詞。(1)出示圖片一和一只小猴子,提問:“是誰呀?”“數一數,有幾只小猴子?”“它們在哪兒呢?在做什么?”“你覺得這三只小猴子可能會發生什么事情呢?”(2)范唱歌曲,并操作教具,并在每段后提問:“現在床上還剩下幾只猴子?”提問:“小猴子在床上跳,他們怎么樣啦?”“媽媽見到了,她心里有什么感覺?”“著急是什么樣的,我們一起來做一做。”“我們和媽媽一起來喊一喊小猴子。”(3)教師操作教具,師幼共同跟琴聲朗誦歌詞。2、 幼兒學唱曲。(1)幼兒看圖片,學唱歌曲。“歌曲中有一句話很長,你們有沒有發現?”(2)幼兒一邊玩手指游戲,一邊唱歌。“現在,我們的手指就是小猴子,這是幾只猴子?“(三只)“那兩只是什么樣的?一只呢?”(3)將手和腿變成猴子,一邊唱一邊玩身體游戲。“我們身上也有小猴子,快找一找,在哪兒呢?”幼兒邊游戲邊演唱(4)教師演唱歌曲的第四段。演唱到:“……床上床下都找不到”,提問:“咦,小猴子到哪兒去啦?”(出示圖片二)演唱:“他們躺在醫院不能動了。”提問:“小猴子沒有聽媽媽的話,結果怎么樣啦?”3、 玩音樂游戲。(1)幼兒都變成小猴子和教師一起做游戲。師幼游戲,隨音樂“猴子”摔倒在地,提問:“你摔到哪兒啦?”(2)知道不能在床上亂跳,幼兒一起送“小猴子”去醫院,結束活動。小結:我們要聽媽媽的話,可不能像這三只猴子一樣,在床上亂蹦亂跳呀!“那我們趕快把受傷的小猴子送到醫院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