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游戲:滾動的寶寶
分析: 幼兒運動的興趣是靠教師去激發的,而興趣的延續也是靠教師的引導去維持的,案例中當幼兒對玩“滾動寶寶”的游戲興趣開始降低時,教師能意識到出現的問題,并及時進行恰當的引導,同時進行逐步的推動,使幼兒下降的興趣重新點燃。如果教師缺乏這方面的意識,幼兒對運動的興趣與積極性就會消失,他們會玩不下去而離開,現在正因為教師能及時進行推動,幼兒對玩席子滾桶的游戲又得到了延續。 案例三:我們會…… “滾動的寶寶”游戲歇了一陣子后,今天又開始玩此游戲了,有的幼兒趴在席子滾筒中向前爬動、有的幼兒把席子滾筒當做小房子,還有的幼兒兩個、三個合作,將席子和塑料滾筒當做小船在慢慢的向前開……,“揚揚”突然說:“我會站在席子筒里面向前滾動”接著他起勁地叫老師看,叫小朋友看,并起勁的作示范,只見他人站在里面,用手撐住席子筒的頂部,用雙腳踩住席子筒的底部,將席子向前移動。真象一只火車輪子在滾動。這時,又見琪琪和琳琳兩人鉆進一個透明的塑料筒里,兩人配合慢慢地將其滾動,當滾動到一根旗桿下,琪琪突然說:“我們轉彎爬”,說完,琪琪和琳琳兩人一轉身將其反向滾動,只見她倆一邊笑一邊滾,好象一對蝸牛朋友趴在玻璃床上。老師見其狀后,馬上召集幼兒過來,讓他(她)們再次示范給大家看。 最后,老師用觀察的眼光又掃了一掃整個草地,都見幼兒在積極的玩此運動游戲。 分析: 當幼兒對一樣運動器械玩了一段時間后,會感到不新鮮,容易玩膩,教師采用暫停一段時間的方法,吊吊幼兒的胃口,其實這也是策略,當幼兒暫停一段時間后,再讓幼兒玩此運動,他們運動的積極性會更高漲,運動中創造的潛能更會發揮出來。象“揚揚”站在把席子筒里面向前滾動、琪琪和琳琳碰到障礙物會想辦法急轉身等等,這些舉動都是在前期的基礎上發揮出來的,幼兒在運動中創造性的發揮不是教師刻意的去教的,而是在經驗的積累上自發的,這種自發是在一種良好的運動環境中產生的,因此,當幼兒的創造潛能發揮出來后,我們教師要善于發現,給予肯定和鼓勵,并將他們的創造潛得以輻射。只有這樣,幼兒的創造潛能在運動中才能不斷釋放。 案例四:“小船”變“火車” 中(2)班幼兒玩“滾動的寶寶”活動已有一段時間了,在老師的帶領與推動下,幼兒對該活動始終處于高漲的熱情,她(他)們在原有玩的基礎上,繼續滾動著用席子、透明塑料臺布、塑料花臺布做成的滾筒,幼兒滾著、爬著、走著、笑著。 這時,草地上慧慧和華華兩人正套在用席子滾筒中做開小船的游戲,開著開著突然和前面的小船碰著了,大家會心的笑了起來,于是慧慧說,我們把小船變成火車吧”,邊說邊用手拉住前面的席子筒,就這樣一列“火車”產生了,她(他)們小心的開著,誰也不愿散開。 看這她(他)們的火車,其他幼兒接著也模仿了起來,于是草地上許多列火車又產生了。 分析: 根據中班幼兒的特點,教師為幼兒創設了良好的運動環境,在教師的帶領下,該班幼兒玩此游戲的興趣一直在持續,“小船”變“火車”其實是幼兒運動經驗的遷移,她(他)們在“小船”的經驗上就想出了“火車”。“火車”的產生吸引了其他幼兒,她(他)們進行了模仿,積極的在體驗。其實模仿也是一種學習,再說,中班幼兒喜歡模仿。因此,讓幼兒在模仿中體驗新游戲的玩法以及感受新游戲的快樂,這也是一種積極運動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