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烏龜看爺爺》教學設計(通用11篇)
《小烏龜看爺爺》教學設計 篇1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的小烏龜因行動緩慢而發生的趣事,體驗角色之間的親情和堅持到底的精神。
2、能根據圖片比較完整地講述故事,學會使用“走啊走啊,怎么樣了!焙汀皝砹,來了!本涫。
3、體驗講故事的樂趣,分享故事的喜悅;顒訙蕚洌焊鞣N角色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ㄒ唬、用哪種動物走得慢導入故事
1、小朋友,你們知道大森林里哪個動物走路很慢呢?(讓幼兒回答,引出烏龜)
2、出示烏龜圖片,向幼兒介紹這只烏龜很想念遠方的爺爺,還想送顆蘋果樹給他,讓他平平安安的,但是我們都知道,烏龜的走路速度很慢,一路上將會是多么漫長,小朋友們,你們猜猜看這一路上會發生些什么有趣的事呢?(讓幼兒討論并舉手發言)
3、那你們想知道這一路究竟都發生了什么呢?讓我們來聽聽下面這個有趣的'故事吧。
(二)、故事講述
1、第一遍完整講述后教師提問:故事的題目是什么?小烏龜是怎么把蘋果樹送到爺爺這的?(綁在背上一路走過去的)一路上都發生了什么事呀?(蘋果樹開花,結果)那最后小烏龜有沒有見到爺爺呢?他吃到蘋果了嗎?
2、第二遍教師出示圖片配合講述,強化故事發展順序。
提問:小朋友,故事又講完了,這一路上小烏龜背的蘋果樹越來越大,越來越重,小烏龜很累,但是他有沒有放棄?如果你是小烏龜,你會怎么辦?(讓幼兒體會到親情的寶貴與珍重和堅持到底,不怕困難的精神)你們喜歡小烏龜嗎?為什么?(引導幼兒懂得小烏龜關心爺爺,給爺爺帶來快樂,是一只可愛、懂事的小烏龜。向他學習。重點)那爺爺開心嗎,為什么?(不僅吃到了蘋果還收到了小烏龜對他的關心與照顧)如果你是爺爺,我是小烏龜,你會對我說什么?
3、讓幼兒根據圖片順序再跟著老師一起講述故事(教師語速放慢,著重強調目標句型,可以在目標句型上教師用唇語或動作的形式讓幼兒說。難點)。下面教師請小朋友上臺講述。要求:幼兒能自己根據圖片順序基本把故事講述完整。目標句型要保證正確率。幼兒能夠體會到祖孫一起吃蘋果和講故事的歡樂。教師可以適當幫助和提示。
《小烏龜看爺爺》教學設計 篇2
【設計意圖】
《小烏龜看爺爺》這次活動把小烏龜行動緩慢的特征融進了一個飽含親情的故事情節中。這個活動目的在于通過理解故事、講述故事等引導幼兒開展活動,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激發對周圍人的情感。為此,我在設計中,我著眼于“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為切入點,讓幼兒通過觀看課件畫面,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和老師共同講述故事,進行故事表演,突破老師講幼兒聽的傳統講故事的方式,F在大都是獨生子女不注意對他們進行愛的情感教育,也不注意自身的修養,使得這些孩子只知索取,不知給予,表現出缺乏愛心,為此我在目標中加了讓幼兒體驗親情懂得如何關心周圍的人。通過故事激發他們愛周圍人的情感,活動最后讓幼兒以愛爺爺為支點延伸到關心愛周圍的人。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的小烏龜因行動緩慢而發生的趣事,體驗角色之間的親情。
2、能用比較完整的語句大膽表述。
3、體驗關愛長輩的情感。
【活動重點】
通過圖畫,理解故事內容。
【活動難點】
能用比較完整的語句大膽表述。
【活動準備】
課件、動物頭飾若干、小動物貼絨教具。
【活動過程】
一、播放課件,感知故事內容。
1、猜謎語引出主題,激發幼兒興趣。(有一個小動物身上有個大羅鍋,走起路來慢悠悠)
2、播放課件,感知故事內容。
3、教師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故事里面有誰;小烏龜帶了什么禮物去看爺爺;路上碰到了誰,他們說了什么話;小烏龜帶了禮物看爺爺,爺爺心里是怎么想的.。
二、學講故事中的對話。
教師邊講邊出示教具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的內容,并學講故事中的對話和短句。
1、出示小烏龜教師講“我很想爺爺了要去看爺爺,給他帶一顆蘋果樹”請幼兒學說一遍。
2、教師繼續出示教具小蝴蝶和小鳥說“你要去干什么啊”小烏龜說“我要去看爺爺給他帶一顆蘋果樹去”請幼兒學說小動物之間的對話。
3、教師出示烏龜爺爺,幼兒學說小烏龜和烏龜爺爺之間的對話。
三、故事表演
1、個別幼兒表演:請四位能力強的小朋友分別扮演小烏龜,小蝴蝶,烏龜爺爺帶上頭飾,進行故事表演,起示范作用。
2、集體表演:請幼兒自由選擇扮演角色大膽表述講述故事。
四、討論怎樣關心長輩
聽了小烏龜看爺爺的故事,你想到你為你爺爺爸爸媽媽奶奶做些什么——幼兒自由回答,教師總結
【活動延伸】
制作送給爸爸媽媽奶奶爺爺的禮物,增進關心他人的情感。
《小烏龜看爺爺》教學設計 篇3
活動目標:1、理解故事中的小烏龜因行動緩慢而發生的趣事,體驗角色之間的親情和堅持到底的精神。2、能根據圖片比較完整地講述故事,學會使用“走啊走啊,怎么樣了!焙汀皝砹耍瑏砹恕!本涫。3、體驗講故事的樂趣,分享故事的喜悅;顒訙蕚洌焊鞣N角色圖片若干。活動過程:(一)、用哪種動物走得慢導入故事1、小朋友,你們知道大森林里哪個動物走路很慢呢?(讓幼兒回答,引出烏龜)2、出示烏龜圖片,向幼兒介紹這只烏龜很想念遠方的爺爺,還想送顆蘋果樹給他,讓他平平安安的,但是我們都知道,烏龜的走路速度很慢,一路上將會是多么漫長,小朋友們,你們猜猜看這一路上會發生些什么有趣的事呢?(讓幼兒討論并舉手發言)3、那你們想知道這一路究竟都發生了什么呢?讓我們來聽聽下面這個有趣的故事吧。(二)、故事講述1、第一遍完整講述后教師提問:故事的題目是什么?小烏龜是怎么把蘋果樹送到爺爺這的?(綁在背上一路走過去的)一路上都發生了什么事呀?(蘋果樹開花,結果)那最后小烏龜有沒有見到爺爺呢?他吃到蘋果了嗎?2、第二遍教師出示圖片配合講述,強化故事發展順序。提問:小朋友,故事又講完了,這一路上小烏龜背的蘋果樹越來越大,越來越重,小烏龜很累,但是他有沒有放棄?如果你是小烏龜,你會怎么辦?(讓幼兒體會到親情的寶貴與珍重和堅持到底,不怕困難的精神)你們喜歡小烏龜嗎?為什么?(引導幼兒懂得小烏龜關心爺爺,給爺爺帶來快樂,是一只可愛、懂事的小烏龜。向他學習。重點)那爺爺開心嗎,為什么?(不僅吃到了蘋果還收到了小烏龜對他的關心與照顧)如果你是爺爺,我是小烏龜,你會對我說什么?3、讓幼兒根據圖片順序再跟著老師一起講述故事(教師語速放慢,著重強調目標句型,可以在目標句型上教師用唇語或動作的形式讓幼兒說。難點)。下面教師請小朋友上臺講述。要求:幼兒能自己根據圖片順序基本把故事講述完整。目標句型要保證正確率。幼兒能夠體會到祖孫一起吃蘋果和講故事的歡樂。教師可以適當幫助和提示。延伸活動假設小朋友也要去看望遠方的親人,并且是和小烏龜一樣慢慢走過去的,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水果和一些路上遇到的小動物編一個小故事,大家可以模仿“走啊走啊,怎么樣了。”和“來了,來了。”的句式,一會向大家分享你的故事,附《小烏龜看爺爺》小烏龜想爺爺了,他說:“我要去看爺爺,順便給他送一顆蘋果樹去!毙觚敯烟O果樹綁在背上,出發了。走啊,走啊,蘋果樹開花了。蜜蜂來了,蝴蝶也來了。走啊,走啊,蘋果樹結出了小蘋果。小鳥來了,蝸牛也來了。走啊,走啊,蘋果成熟了,爺爺的家到啦!小烏龜和爺爺吃著紅紅的蘋果真開心。
《小烏龜看爺爺》教學設計 篇4
在楊老師的指導下,我對本次活動有了新的認識。
首先,這個活動的重點被我先入為主了下,使得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在于通過觀察,發現果樹的變化,從而感知小烏龜行動緩慢的特征。其實不是的,我忽略了這個短小的故事。這個故事很短,但是其中的語言非常地具有排比性的,很有特點。我卻還擅做主張地嫌它短,幫它擴充了下,有點畫蛇添足的意味。因此,在楊老師的點播下,我明白這個活動的重點在通過觀察發現果樹的變化,嘗試運用故事中的語言進行講述。而難點就在于能夠結合故事中的語言特點,展開想象,創編故事內容。
對于目標,由于我重點把握錯了,因此我的目標也制定地有點偏題。并且在楊老師的指導下,我細致地看了下園內下發的“幼兒發展目標指導”一冊,通過借鑒和理解,重新對目標的制定有了些許的概念。但是,真正地去運用到多個語言活動中,對于我來說還是有點難的。
在準備上,我采用了掛圖和自己講述的方式,其實,我可以順便做一個ppt,引導孩子們在觀察的時候,通過逐幅出示,自己想象蘋果樹的變化,然后再引導孩子們完整講述,這樣的話,可能對于中班的孩子來說,更能接受。
在環節上,我重點將幼兒的觀察點投放在了果樹變化上,然后讓孩子們多次嘗試用故事中的語言來完整講述果樹的變化,在這點上,我沒有抓住語言活動的發展方向,而是有點偏向了科學探究的方向了。我的確是應該讓孩子們觀察,但是不僅僅只觀察講述果樹的變化,而是邊觀察邊引導孩子們自己去講述,并通過孩子們的講述來豐富孩子們的詞匯。這才是一個語言活動的重點。
通過這個活動,我重新認識了語言活動的另一個面,從而也感受到了如果能開展有效的語言活動,那能帶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有趣的故事,還有一個個豐富多彩的詞匯。也只有開展好了任何一個語言活動,那對孩子們今后在游戲中的交往語言也有著更快的發展。
《小烏龜看爺爺》教學設計 篇5
在本次活動中,通過讓孩子觀看多媒體,吸引幼兒的感官,因為直觀感知是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多媒體的使用能激發孩子活動的興趣,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內容。活動過程中,在提問的設計上,具有層次性與遞進性,使孩子從易到難,理解故事的內容。在第一遍欣賞故事后,通過淺顯的提問,讓孩子對于故事有個初步的了解;在第二遍欣賞故事后,主要是對孩子情感的激發與教育;在第三遍欣賞故事后,重點理解蘋果樹的生長過程,以蘋果樹的游戲進行鞏固,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點與難點。
但這次活動,有的地方考慮得不周到,在實踐活動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同時也設想了一些改進思路和體驗。
1、在教學中,我嘗試改變以往語言教學總是先講完故事再進行提問的模式,而是邊講便提問的方式組織這次活動。幼兒初步知道蘋果開花、結果、成熟的過程。
2、本次活動安排了操作活動,讓孩子通過小組合作給蘋果樹圖片按生長過程排隊在此基礎上知道蘋果開花、結果、成熟的過程。接著用課件來檢查幼兒的操作情況。發現幼兒都會擺,并且說出先后順序?芍苯佑秒娔X操作,提問幼兒就可以了。
3、活動中,通過遷移,幫助體驗小烏龜關心爺爺之情,教育幼兒關心長輩。我自己認為第二遍欣賞故事后,了解蘋果樹的生長過程,以蘋果樹的游戲進行鞏固;第三次完整欣賞故事,再幫助體驗小烏龜關心爺爺之情,教育幼兒關心長輩。
《小烏龜看爺爺》教學設計 篇6
活動目標:
1、通過果樹開花結果,感知小烏龜行走緩慢的特征。
2、理解故事內容,能用比較完整的語句講述。
3、體驗小烏龜給爺爺帶來快樂的情感。
4、能仔細傾聽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節。
5、理解故事內容,記清主要情節,初步學習人物的.簡單對話。
活動準備:
小烏龜看爺爺的卷軸畫、PPT、音樂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
1、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新朋友,大家猜猜是誰呀?(出示小烏龜)小烏龜有什么本領?(學小烏龜爬)小烏龜爬行的速度怎么樣?
2、小烏龜要到什么地方去?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二)活動過程
1、它今天有些不高興,因為想爺爺了,"我想帶上禮物去看看爺爺,帶什么好呢?"
2、小烏龜背了什么?這棵樹長的怎么樣?(引導幼兒說完整:這棵樹沒有樹葉,只有樹干和樹枝)猜猜這是一顆說明樹?它為什么要背著樹呢?那我們繼續跟著小烏龜,看看是怎么一回事。
3、小烏龜走路的速度怎么樣?走啊走啊,這棵樹發生了什么變化?這棵樹開花了,把誰引來了?它們來干什么?(引導幼兒說完整)
4、小烏龜繼續往前走,走啊走啊,會發生什么事?花朵怎么了?剛才小烏龜走啊走樹就開花了,現在走啊走怎么就花謝了,結出果子來呢?那是怎么回事呢?(引導幼兒說完整:小烏龜爬行速度慢,經歷了很長時間,所以蘋果樹都慢慢開花結果了。)現在誰來看果樹了?他們來干什么?
5、小烏龜現在到什么地方了?原來小烏龜要到爺爺家呀。這回果樹又怎么了?它是一棵什么樹?原來小烏龜背了一棵蘋果樹。
(三)完整欣賞故事小烏龜在路上發生的事還是一個好聽的故事,我們一起來聽一遍故事吧,故事的題目叫《小烏龜看爺爺》。(邊放音樂邊講故事)
1、小烏龜只是去看爺爺,可是他背上的蘋果樹為什么會經歷了開花、結果,成熟這么長的一個過程呢?
小結:小烏龜動作慢,小朋友做事不學小烏龜,大家都要快快的。
2、到了爺爺家,爺爺看見小烏龜帶來的蘋果樹心里怎么樣?你喜歡小烏龜嗎?為什么?
3、小烏龜真是個孝順的孩子想爺爺了就帶了蘋果去看望。那我們小朋友想爺爺奶奶的話,會怎么樣啊?
小結:我們小朋友都那么愛自己的爺爺奶奶,他們是最疼愛我們的人了。以后我們去爺爺奶奶家做客,也帶上一些禮物,爺爺奶奶肯定很開心。
《小烏龜看爺爺》教學設計 篇7
二、活動目標:
1.仔細觀察、理解圖片,發現圖片中的內在線索,初步嘗試排圖講述故事內容。
2.嘗試運用對話框引出角色間的對話,豐富講述故事內容。
3.體驗親情,懂得如何關心周圍的人。
三、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主題, 感知理解講述對象。
有一只小動物身上有個大羅鍋,走起路來慢悠悠?
。ǘ┮龑в變河^察、分析、理解圖片,運用已有經驗講述。
1.引導幼兒觀察圖片,有條理的想象、講述故事的開始部分。
2.(出示圖二、三、四、五)發生了什么事?
3.引導幼兒觀察圖片,根據圖片線索嘗試排圖講述故事內容。
(三)引進新經驗,出示對話框,引出角色間的對話。
1.現在我們玩個游戲,我這里有一朵“神奇的云”,它飄到誰的面前,誰就會把自己想對別人說的話說出來,一起試試?
2.幼兒分組表演,利用小云朵讓孩子進行對話
(四)鞏固和遷移新的講述經驗。
1.你喜歡小烏龜嗎?為什么?平時你是怎么關心身邊的人呢?
《小烏龜看爺爺》教學設計 篇8
活動目標:1、學會使用“走啊走啊,怎么樣了!本涫,能用比較完整的語句講述蘋果的變化過程。2、理解故事內容,并初步了解蘋果開花結果的過程。3、感受小烏龜關愛爺爺的感情。 活動準備:小烏龜、龜爺爺圖片各一張,蘋果樹圖片一張(講故事中提到的四種形態合并在一張圖片上),兩幅風景圖 活動過程:一、引出主題師:小朋友們喜歡小烏龜嗎?那小烏龜是怎么樣的?(外形,有殼、小短腿、爬的慢等)今天啊楊老師就帶來了一只小烏龜。這只小烏龜啊他想念爺爺了,他呀要帶上禮物去看爺爺。小烏龜會送什么給爺爺呢,路上又會發生什么事情呢?接下來啊請小朋友們豎起小耳朵仔細的聽楊老師來講一講小烏龜看爺爺的故事!二、欣賞故事,理解故事內容。1、講述故事師:小烏龜去看爺爺,它給爺爺帶了什么?(蘋果樹)那在去爺爺家的路上蘋果樹發生了什么變化?(蘋果樹開花了,結出小蘋果了,蘋果成熟了)(小朋友們聽的很仔細,)看來小朋友們還沒有聽仔細,楊老師再講一遍,這次小朋友們可要豎起小耳朵好好聽故事了。2、分段講故事,邊講故事邊出示圖片(動圖)師:(講到出發了,提問)小烏龜是用什么方法給爺爺送蘋果樹的?小烏龜是怎么把蘋果樹放在背上的?(綁在背上)(接著講,講到爺爺家到了,再問,期間學習句式:走啊走啊,什么怎么樣了,語速慢,可以一起多念幾遍)小烏龜走路是什么樣的?你從哪里看出來的?(提示:蘋果樹是怎么變化的?蘋果樹開花,結出小蘋果,蘋果成熟了需要很長的時間,等到蘋果成熟了,小烏龜才到爺爺家,所以小烏龜爬的很慢。)小烏龜呀走的很慢很慢,走到蘋果樹都開花了。蘋果樹開花的時候誰來了?(蜜蜂、蝴蝶)小烏龜接著走啊,走啊,蘋果樹怎么樣了?(結果了)蘋果樹結果的時候誰來了?(小鳥、大鳥)蘋果樹結小蘋果,小鳥大鳥都飛來了,小烏龜還沒到爺爺的家,他又走啊走啊,現在蘋果樹怎么樣了?爺爺的家到了嗎?終于到爺爺的家了,蘋果樹也成熟了。小朋友們能不能用完整的話告訴老師,一路上蘋果樹是怎么變化的?(講完最后一句)爺爺看到了小烏龜,它為什么很高興?你喜歡小烏龜嗎?為什么?(看爺爺,送了爺爺一顆蘋果樹)楊老師想問問小朋友們,如果你們要去看爺爺,會送什么給爺爺?(請小朋友回答)小烏龜愛爺爺,爺爺也愛小烏龜,小朋友們也要向小烏龜一樣愛自己的爺爺,多關心爺爺,有空的時候要多去看看爺爺。 故事:小烏龜看爺爺 小烏龜想爺爺了,他說:“我要去看爺爺,順便給他送一棵蘋果樹去!毙觚敯烟O果樹綁在背上,出發了。走啊,走啊,蘋果樹開花了。蜜蜂來了,蝴蝶也來了。走啊,走啊,蘋果樹結出了小蘋果。小鳥來了,大鳥也來了。走啊,走啊,蘋果樹成熟了,爺爺的家到啦!小烏龜和爺爺吃著紅紅的蘋果真開心。
《小烏龜看爺爺》教學設計 篇9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的小烏龜因行動緩慢而發生的趣事,能用比較完整的語句大膽表述。
2、體驗角色之間的親情,知道小烏龜很懂事很關心爺爺。
3、能自由發揮想像,在集體面前大膽講述。
4、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故事內容的猜測與想象。
活動準備:
故事課件、故事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小烏龜,認識故事角色
。ㄔO計意圖:通過認識小烏龜的特征,模仿小烏龜走路的樣子,了解小烏龜走路緩慢的特征,為理解故事做鋪墊)
1、出示小烏龜
師:今天有一個朋友來做客,我們看看誰來啦?(烏龜)
師:小烏龜有幾條腿?(四條)身上背了一個大大的什么呀?(龜殼)走起路來怎么樣的呢?(慢慢的)
小結:小烏龜有大大的腦袋,四條腿,身上還背著一個硬硬的大龜殼,走起路來特別緩慢。
師:我們一起來學學小烏龜,背上龜殼走一走好不好?搖搖尾巴,伸伸脖子,爬呀爬,爬呀爬。
二、看看講講,理解故事內容
。ㄔO計意圖:引導幼兒說說自己觀察到的畫面,理解故事內容,初步感知蘋果樹的變化過程 )
1、過渡語:小烏龜很久沒見到爺爺了,它真想自己的爺爺,今天它想去看看爺爺,可是你們說送什么禮物好呢?
幼:糖果、巧克力、水果、杯子、玩具……
(幼兒討論,教師分享交流)
小結:寶貝們你們想的真周到,爺爺見了肯定很高興,你們都知道關心爺爺,都是懂事的好孩子。
2、師:我們來看看小烏龜到底準備給爺爺送什么禮物呀?(出示蘋果樹)
幼:樹。
師:這是什么樹呢?
幼:香蕉樹、橘子樹、蘋果樹……
過渡:你們說的都是一些水果樹,我們聽聽接下去會發生什么事呢?
3、師:小烏龜背上小樹出發了。走啊走啊,小樹怎么啦?(開花了)
幼:開花了。
小結:小樹開花啦,你們這個詞用的真棒,
師:看誰飛來啦?
幼:蜜蜂、蝴蝶。
師:蜜蜂飛來了,蝴蝶也飛來了。
4、師:小烏龜繼續走啊走啊,走啊走啊,小樹又有什么變化了?
幼:蘋果。
師:快來告訴老師發生什么事啦?
幼:小樹長出蘋果了。
。ㄒ龑в變赫f完整語句)
師:樹上長出多少蘋果呢?(許多蘋果)
幼:5個、7個、8個……
師:哎呀,樹上長出了那么多的蘋果,數也數不清,所以我們可以說樹上長出了許多蘋果。
師:這下誰飛來了?(小鳥、大鳥)
師:原來小烏龜給爺爺送的是什么樹呀?(蘋果樹)
師:蘋果樹都成熟了,爺爺的家也到了。爺爺見了小烏龜真高興。今天發生的有趣的事就是一個好聽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烏龜看爺爺》。孩子們,跟老師一起再來聽一聽故事好嗎?
三、完整欣賞故事
。ㄔO計意圖:通過之前的看看、說說讓幼兒了解故事情節,最后讓幼兒完整欣賞故事內容,加深對故事的了解)
1、(播放背景音樂),聽完整講述故事,幼兒傾聽。
2、師:寶貝們,今天的故事《小烏龜看爺爺》你們覺得有趣嗎?如果你是小烏龜的爺爺,小烏龜送你一顆蘋果樹你開心嗎?
小結:是啊,這是一只懂事的可愛的小烏龜,它非常關心自己的爺爺,不怕苦、不怕累,雖然爬得很慢,可是它還是堅持把蘋果樹送到了爺爺家,我們也要像這只小烏龜學習哦!
《小烏龜看爺爺》教學設計 篇10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通過果樹開花結果,感知小烏龜行走緩慢的特征。
2.學習用比較完整地語句講述圖意。
活動準備: 掛圖.與幼兒用書相同的掛圖四幅,幼兒用書人手一本。
活動過程:
一.猜謎語引出主題,激發幼兒興趣.
今天老師請了一只小動物來我們班玩,請你們來聽一個謎語就知道是誰了?
(有一只小動物身上有個大羅鍋,走起路來慢悠悠)小朋友們很聰明,掌聲歡迎小烏龜。
二引出故事,激發興趣
1.師:這只小烏龜它想爺爺了,想去看看爺爺,你們知道一路上會發生什么有趣的事嗎?
。ㄓ變海篴碰到兔子,兔子背著烏龜一起去——可能會這樣的,b、碰到許多好朋友,邀請他們一起去。c、可能會碰到狐貍------)
2、師:剛才小朋友想了許多可能會發生的有趣的事。那,小烏龜去看爺爺,一路上究竟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請小朋友打開用書,翻到第2頁,仔細看看圖片你就知道了。
師:一路上發生了什么有趣的事,你看出來了嗎?
(a、一路上蝴蝶飛來了,小鳥飛來了。
。╞、小烏龜背上的樹原來沒果子的,后來結果子了——你的小眼睛真亮,發現來哦小烏龜背上的樹有變化了)
二、邊看圖邊講故事——理解圖意
1、師(打開掛圖四幅,邊指圖邊講故事):小烏龜想爺爺了,他說:我要去看爺爺,給他送一棵——(驚奇)這是一棵什么樹?
。ü麡洹獙,是果樹,是什么 果子的樹?b、蘋果樹)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ㄅ,你是從最后這幅圖上看到的——小烏龜把蘋果給爺爺,爺爺開心在吃蘋果)
2、師:(邊指圖邊完整講述故事)
3、師:小烏龜爬啊爬啊,背上的果樹發生了哪些變化?
。ㄌO果樹長高了,開花了)
師(指第二幅圖)爬啊爬啊,小烏龜爬得慢,蘋果樹長高了,開花了。誰來了?
。鄯鋪砹恕有誰來了?蝴蝶也來了)我們一起看圖來說說這句話。
師:背上的果樹還發生了哪些變化?
。ㄌO果樹長滿葉子,結蘋果了,小鳥飛來了)
師(指圖三)爬啊爬啊。小烏龜爬得慢,蘋果樹長得更高了,結出了蘋果,誰來了?
(小鳥來了——對,小鳥來了,大鳥也來了)我們一起來說說這幅圖
師:果樹還發生了哪些變化?(蘋果成熟了,可以吃了、)
師(指圖四):爬啊爬啊,蘋果成熟了,小烏龜才到爺爺的家。誰來說說這幅圖?
師:為什么蘋果樹有這樣的變化?
(a、小烏龜爬了很長時間。b、小烏龜爬得很慢很慢)
師:你從什么地方看出小烏龜爬得很慢?
。╝、路上蘋果樹開花了,結蘋果了。b、小烏龜出發時,小蘋果樹剛發芽,到爺爺家時蘋果樹上蘋果都成熟了——你們看地真仔細。)
師:小烏龜爬得很慢,爬了很長時間才到了爺爺的家,瞧!背上的蘋果樹都長高了、開花了、結蘋果了、蘋果成熟了.
三、完整欣賞故事,嘗試看圖講述故事
1、師:烏龜看爺爺,路上發生的事情有趣吧?我們再來邊看圖片,邊完整地聽故事:(小烏龜想爺爺了——到最后)
2、師:下面請小朋友看著圖片,我們一起來講一講《小烏龜看爺爺》的故事,會講的小朋友聲音可以講得響一點哦!
3、師:小烏龜不僅給爺爺送去了蘋果樹,還送去了什么?
(a、還送去了蘋果——還有呢?看(指圖)爺爺吃蘋果的表情?b、還送去了快樂——對,還送去了對爺爺的關心,給爺爺帶來了快樂)
4、師:你喜歡小烏龜嗎?為什么?
。ㄏ矚g——為什么?a、小烏龜關心爺爺,給爺爺送蘋果樹。b、小烏龜關心爺爺,給爺爺帶來了快樂)
師:老師也喜歡小烏龜,因為小烏龜關心爺爺,給爺爺送蘋果樹,給爺爺帶來了快樂,是一只可愛又懂事的小烏龜。
5、師:小朋友,老師知道你們也是一個懂事的好孩子,你們也會關心爺爺,奶奶,下課后我們再來說說你們是怎樣關心爺爺、奶奶的,好嗎?下課。
我設計的中班語言:小烏龜看爺爺,就是這樣進行教學的,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意見,謝謝
故事:
小烏龜看爺爺
小烏龜想爺爺了,他說:“我要去看爺爺,給他送一棵蘋果樹去!
小烏龜把蘋果樹綁在背上,出發了。
爬呀爬呀,小烏龜爬得很慢很慢,蘋果樹長高了,開花了。蜜蜂來了,蝴蝶也來了。
爬呀爬呀,小烏龜爬得慢,蘋果樹長得更高了,結出了小蘋果。小鳥來了,大鳥也來了。
爬呀爬呀,蘋果成熟了,才到爺爺的家!
爺爺吃上了小烏龜送來的蘋果。
《小烏龜看爺爺》教學設計 篇11
聽了講座之后,我選取了我開展過的中班語言活動《小烏龜看爺爺》來圍繞講座主題進行闡述,說說我個人的想法。
這個活動是圍繞“小烏龜看爺爺”的童話故事展開的,故事非常簡短,但是內容有趣生動。講述的是小烏龜想去看爺爺,準備了一顆蘋果樹苗想送給爺爺,等到了爺爺家,蘋果樹都長出蘋果了。
先說說我在組織活動中自認為比較好的做法:
1.我在組織這個活動時候,結合了幼兒的實際經驗,以近期的中秋節為導入點,“請小朋友想想在這個節日里,你會送什么禮物給誰?”從而激發了幼兒融入活動的興趣,從而也有效整合了近期的節日特征,使得導入并不突兀也有特色。
2.在引導幼兒理解這個故事的過程中,我先出示掛圖,有意識地“留白”,讓幼兒自己觀察,激發他們的遐想,讓他們在想象的空間中碰撞出新的故事內容,從而充實這個故事,讓這個故事更加地生動、豐富和完整。
再來說說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和改進措施:
1.把握文學作品的重點。
在先入為主的情況下,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在于通過觀察,發現果樹的變化,從而感知小烏龜行動緩慢的特征。其實不是的,我忽略了這個故事的短小。由于這個故事很短,但是其中的語言非常地具有排比性的,很有特點。我卻還擅做主張地嫌它短,幫它擴充了下,有點畫蛇添足的意味。
因此,在重新思考了之后,我認為這個活動的重點在通過觀察發現果樹的變化,嘗試運用故事中的語言進行講述。而難點就在于能夠結合故事中的語言特點,展開想象,創編故事內容。只有把握住了文學活動的重點,才能正確引導幼兒參與文學活動,感受文學活動的真正意義。
2.采用多媒體演繹展現文學作品。
在活動的準備上,我采用了掛圖和自己講述的方式將幼兒引導這個童話故事,但是往往忽略了多媒體的運用。多媒體可以結合圖片和聲音,讓兩者融合在一起,讓幼兒更加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文學作品的魅力。
因此,我在活動前可以準備一個課件,將故事的圖片融合在一起,可以逐幅出示,也可以完整出示。這樣在引導孩子們在開始觀察時,通過逐幅出示,自己想象蘋果樹的變化,之后再通過完整出示,引導孩子們完整大膽地講述,
3.拓展幼兒文學素養。
在活動的環節上,由于我之前將活動的重點把握錯了,因此我在開展活動時重點將幼兒的觀察點投放在了果樹變化上,然后讓孩子們多次嘗試用故事中的語言來完整講述果樹的變化,然而就導致我沒有抓住語言活動的發展方向,沒有在幼兒原有的文學素養在再進行提升,忽略了幼兒在語言表達和詞匯運用上的需求。
因此,我應該在活動中多讓孩子們觀察,但是不僅僅只觀察講述果樹的變化,而是邊觀察邊引導孩子們自己去講述,并通過孩子們的講述來豐富孩子們的詞匯,逐步提升他們的文學素養。這才是一個語言活動,一個文學活動的重點。
通過反思這個活動,我重新認識了文學活動的另一個面,從而也感受到了如果能開展有效的文學活動,那帶給孩子們的不僅僅是有趣的故事,還有一個個豐富多彩的詞匯和一種種生動美好的文學想象力。也只有開展好了任何一個文學活動,今后對孩子們在游戲中、在生活中、在學習中的交往語言也有著更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