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圓》教學設計(通用9篇)
《有趣的圓》教學設計 篇1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圓形上聯想出多種物體,并通過添畫表現其主要特征,激發想象力。
2、能主動參與創編活動,用連貫的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語言,豐富聯想。
3、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創作的快樂,培養幼兒間的合作精神。
4、鼓勵幼兒大膽說話和積極應答。
5、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征。
活動準備:
1、實物:一個圓圈的圖片人手一張。
2、實物投影儀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對圓圈進行初步想象。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什么?(一個圈圈)這個圈圈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傘、屋頂、臺燈……)
二、對西瓜皮想象并添畫,嘗試用句子進行描述師:這個圈圈會變魔術,瞧!它變出了什么?(秋千),誰會在上面玩呀?(小花貓、小朋友……)聽,老師把這幅圖編成了兩句話:圓圈圈,變秋千,小朋友、小花貓和我一起玩的真開心!
師:小朋友,你們想不想也讓圈圈變個魔術?變好魔術后想一想,在的旁邊還有誰?可以把你想到的畫下來,并且也編成幾句好聽的話。
幼兒自由想象添畫并講述。(提醒幼兒相互講述)請個別幼兒講述。
幼A:圓圈圈,變木桶,媽媽用它來裝水。
幼B:圓圈圈,變籃子,買了水果放里面。
幼C:圓圈圈,變烏龜,烏龜在水里游來又游去。
三、引導幼兒再次對圓圈圈展開想象,小組合作創編《有趣的圈圈》的故事師:現在我要請你們每人找個好朋友把你們手上的畫拼在一起,變成一幅大畫,然后兩個人一起編一個好聽的故事出來,兩個人你先編,再他編,大家接龍一起編個動聽的《有趣的圈圈》的故事吧。
四、教師簡單小結請個別小組講述鼓勵小組間相互講述。
活動反思
在培養幼兒的語言時,要把握每個幼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培養和訓練,讓幼兒多看、多聽、多說、多練,培養良好的語言習慣,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那么,幼兒的語言一定會健康的發展。
《有趣的圓》教學設計 篇2
活動目標:
1.愿意參加“有趣的圓”的聽說游戲活動。
2.能主動參與聽說游戲活動,用連貫的語言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語言表達能力。
3.學會完整地說出“是圓形的,也是圓形的”句式。
活動準備:
1.皮球、籃球等實物若干
2.有關圓形的實物圖片若干張
3.太陽和月亮的示意圖片各一張,太陽光線和月亮光線示意圖片若干張。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小皮球、籃球引導幼兒玩玩、說說
1.師:孩子們,老師帶來兩樣東西,請兩個寶寶來玩一玩,說一說?它們是什么形狀的?
師小結:對,他們都是圓形的,所以我們可以說,小皮球是圓形的,籃球也是圓形的。
2.引導幼兒練說:“是圓形的,也是圓形的”的句式。
二、指導幼兒練習說句式:“是圓形的,也是圓形的”
1.出示實物,提問:“這是什么?是什么形狀的?”
請幼兒用“是圓形的,也是圓形的”句式模仿說一遍。
2.教師出示圖片,提問:“這是什么?是什么形狀的?
請幼兒嘗試用“是圓形,也是圓形的”句式說。
三、幼兒自主用“是圓形,也是圓形的”句式進行表達
1.幼兒從老師提供的圖片或實物中任選兩樣用“是圓形的,也是圓形的”句式說一說。
2.引導幼兒根據生活經驗用“是圓形的,也是圓形的”句式說出自己身邊或生活中的事物。
三、游戲“有趣的圓”
1.介紹游戲規則
將幼兒分為“太陽組”和“月亮組”并分別圍成圓形坐好,然后出示太陽月亮圖片,交待游戲玩法及規則。
2.教師示范玩一次。
3.幼兒玩游戲
《有趣的圓》教學設計 篇3
一、活動目標
1.知道“沒有了”用“0”來表示,引起幼兒對生活中出現的“0”的興趣。
2.知道“0”在生活中,所表達的意義不同,并感知和探索其中的意義。
二、活動準備
自制禮品盒一個、大數字卡片0—5各一張、積木若干、小籃子 一 個、多媒體圖片(門牌號、車牌號、手機號、日歷、手表、溫度計、尺子)
三、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知道“沒有了”用“0”來表示,引起幼兒對生活中出現的“0”的興趣。
活動難點:知道“0”在生活中,所表達的意義不同,并感知和探索其中的意義。
四、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引出數字“0”。
喜洋洋給小朋友帶來了一位非常有趣的數字寶寶來我們蕾2班做客,她就藏在這盒子里,它到底是誰呢?(教師神秘的表情搖一搖禮品盒)問:咦,盒子里有東西嗎?(沒有),那“沒有”用什么數字寶寶來表示呢?(知道“0”表示什么也沒有),原來是“0”數字寶寶來了(出示卡片“0”)。
(二)、游戲中的“0”。
1、我們現在來做一個游戲,請小朋友把兩只小手舉起來,藏起一只,再藏起一只,現在還看得見你們的小手嗎?(看不見了!) 對了,看不見了,用什么數字寶寶來表示呢?
2、桌子上有幾塊積木?在桌子上擺出積木,從5—0逐一遞減,每次拿走一塊,問:桌子上現在有多少塊積木?用什么數字寶寶來表示桌子上積木的多少?最后知道桌子上沒有積木了就是“0”
(三)講故事《故事“0”又回來了》
故事引導,引起幼兒探討“0”的興趣,知道了解“0”的作用。
故事:在數學王國里,零一直想和其它數字寶寶做朋友,可大家覺得它表示什么也沒有,是沒用的,大家都瞧不起它,連最小的數字“1”也不愿意理它。
零來到商店前,看見一個空的價格牌就站了過去,商品的價格一下子就變成了“0”,成了免費的,售貨員馬上把零哄走了,零很傷心,離開了數學王國。
零走了以后,數學王國可亂了套。小學的哥哥姐姐考試好不容易得了100分,可就是沒辦法寫出這個成績。售貨員找不到零,也犯愁了,原來鞋子的標價是101元的,現在變成11元了。
這時候,大家才明白零也是很重要的,每個數字也都有自己的作用,少了誰都不行,于是大家一起去把零請了回來。當零回到數學王國時,大家可開心了,我們又能得100分了,又能準確標出101元的價格了。
結合故事討論:數學王國里為什么不能沒有“0”?沒有“0”會怎么樣呢?
(四)引導幼兒聯系生活實際,舉出實例說明“0”的作用,理解“0”的實際意義。
播放多媒體圖片,幫助幼兒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含義。
1、門牌、車牌、手機號碼、日歷、手表上的“0”都表示一個數字。
2、溫度計上的“0”表示零度,越往上溫度就越高(熱),越往下溫度就越低(冷)。
3、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
(五)總結:“0”的作用真大,不同的“0”表示不同的含義。
(六)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生活中的“0”,并把它的用處帶來幼兒園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趣的圓》教學設計 篇4
活動:有趣的圓,圓形變變變。
活動目標:
1、發展孩子的空間智能。想象所建國的圓形物體,并清楚的表達出來。
2、圓形變變變,看看圓形還能變成什么?說水看上去象什么?
3、 發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用各種各樣的圓、圓的對折變,表達自己的認識和看法,拼出有趣的圖形。
活動準備:
大大小小的圓,各種顏色的圓
活動過程:
開首語:
自我介紹。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問題,要比一比看誰最能干,最聰明,想一向我們的身邊有多少種圓形的物品?爸爸媽媽也可以幫助你的孩子想一想:如 太陽、十五的月亮、孩子的臉、圖章、張開的嘴巴、眼睛等。哦~世界上有這么多的圓,那么請你們用一張圓形的紙折一折、看一看這個圓是可以變成什么樣子的。它像什么?討論。
好了,現在我們來做一做,每個小朋友都要想一想試一試,用老師給你們的圓品鐵成一副你想象中最美的圖畫,每個小朋友可以選擇大大小小的圓形。通過折貼的手法做一張你最喜歡的畫。也可以選大小不一樣的圓直接粘貼或折疊后粘貼。小朋友想一想你最喜歡的玩具,也可以是你們身邊有趣的人或物。
最后請小朋友上臺來說說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賞。
《有趣的圓》教學設計 篇5
活動目標:
1、 嘗試用各種圓形創造地進行拼貼、組合。
2、 學習用連貫地語言講述自己的作品。
3、 養成專注傾聽同伴的講述的習慣。
活動準備:
1、 與幼兒共同收集各種圓形的東西。
2、 彩紙、剪刀、膠水、雙面膠、橡皮泥。
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參觀,引起幼兒的興趣。
1、今天老師帶小朋友去看一些奇妙的東西,看看這些奇妙的東西是用什么圖形拼成的?
(幼兒自由觀察、討論)
2、 小朋友你們看到了什么呀?是用什么圖形拼成的?
3、 今天老師也給小朋友帶來了好多關于圓的材料,小朋友看是些什么?
4、 那么你們會用這些圓的材料拼成什么東西呢?請你和你旁邊的小朋友商量討論一下,你想拼什么?(幼兒自由商量、討論)
5、 小朋友真聰明,老師請小朋友選擇你喜歡的材料或者可以自己動手剪一些圓形,也可以做一些圓來試一試,拼一拼,玩一玩,還可以添畫上一些漂亮的畫,使你的作品更漂亮。先完成的小朋友可以把你的作品編成一段好聽的話或編成一個故事,去講給老師和好朋友聽。
二、幼兒自由操作。
三、請幼兒講述自己的作品。
四、小朋友拼了好多的東西,還把他它編成了一段好聽的話,在我們周圍還有好多是圓和用圓做的東西,請你回家找一找、做一做,再來告訴老師。
《有趣的圓》教學設計 篇6
主要涉及領域:
科學、藝術
活動意圖:
為認真貫徹落實《幼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把握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以及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我生成了以科學領域為中心的中班主題活動《有趣的圓》。本次活動選自省編教材中班下冊主題《好玩的玩具》。活動中,主要通過幼兒觀察、探索、操作、實驗等方法,找出身邊的圓和身體上的圓,了解“圓”對人類的作用。在區域活動中,讓幼兒去學習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
活動目標:
1.能找出生活中圓圓的東西,并用肢體做出圓。
2.了解“圓”對我們人類的作用,和“圓”成為好朋友。
3.積極參與區域活動,并分享在區域中的探索。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手工區材料:紙、筆、橡皮泥等
3.益智區材料:圖片、插塑玩具等
4.奇思妙想區:彩帶、報紙、繩等
5.音樂區:音樂歌曲碟片、各種表演道具
活動重點:
通過觀察讓幼兒找到身邊和身體上的“圓”。
活動難點:
動手操作創造出圓圓的東西。
活動過程:
1.律動《開汽車》,進人活動室。
教師帶領幼兒跟隨音樂開汽車進入活動室。
2.播放多媒體課件,發現生活中的圓。
(1)讓幼兒觀察圖片,哪些東西是圓圓的。
教師:在我們生活中,有好多圓圓的東西,他們都是我們的朋友,身邊、身上、公園里、馬路上等等,我們想想看,把它的名字說出來。 (幼兒自由回答)
(2)教師請幼兒一次性說出三種圓圓的水果。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都喜歡吃水果,下面請你一口氣說出三種圓圓的水果。 (幼兒踴躍回答)
(3)教師引導幼兒在身體上找圓,然后用肢體來表現圓。
(4)教師講解“圓”的好處,為什么有些東西做成“圓圓的”。
3.區域活動:尋找圓、制作圓。
幼兒到各個區域活動。活動中,教師個案觀察。
(1)手工區:準備紙、筆、橡皮泥等材料,讓幼兒動手畫出、捏出、撕出大小不同的圓。
(2)益智區:準備圖片、玩具等材料,讓幼兒在圖片中找出哪些東西是“圓”的,運用玩具插出圓的建筑物等。
(3)奇思妙想區:準備繩子、彩帶、報紙等材料,讓幼兒動腦動手把這些不是圓的東西變成圓,發揮幼兒的想象力。
(4)音樂區:準備和圓有關的歌曲,讓幼兒聽音樂創編出與“圓”有關的動作或者游戲,并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4.分享區域里的成果
教師提出問題:
(1)報紙可以怎么變出圓?你想到了幾種方法?(幼兒自由回答)
(2)你發現圖片里的圓一共有多少個?(幼兒自由回答)
幼兒提出問題:
(3)為什么喝的水杯口是圓的?(幼兒討論)
(4)為什么車輪是圓的?(幼兒討論)
教師請創編動作的幼兒帶領其他幼兒一起跳舞。
5.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本次活動重點,讓幼兒初步了解“圓”對我們人類的作用。針對幼兒的表現進行鼓勵和表揚。
活動延伸:
給每位幼兒發一條彩帶,請幼兒用彩帶想出多種方法變出圓。
活動反思:
中班幼兒正處于對任何事都好奇的階段,他們喜歡觀察、探索和挑戰,為滿足幼兒這一需求,我在活動中不斷地給幼兒拋出問題,讓幼兒互相討論,實際操作,動手動腦。在整個活動中從頭到尾都調動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環節銜接有序,目標明確,達到了一定的教學效果。
1.利用多媒體教學,激發幼兒的興趣。我準備了一些常見的圓圓的東西的圖片,例如鐘表、硬幣、貓頭鷹、籃球等,讓幼兒找出哪些東西是圓的,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
2.提出問題,讓幼兒思考回答。在活動中,提出生活中還有哪些是圓的,身體上有哪些是圓的,用肢體表現出圓來等。通過這樣的提問,調動了幼兒的積極性,培養了幼兒善于思考的能力。
3.利用區域活動達到教學效果。為了滿足幼兒的探索欲,我準備了幾個區域讓幼兒輕松愉快的去操作、實驗,幼兒互相交流,共同成長,尋找答案。
總之,整個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目標展開,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還有不足之處,例如沒有關注到個別幼兒,沒有完全以幼兒為主,教師有包辦代替的地方,在今后教學中應不斷改善。
《有趣的圓》教學設計 篇7
目的:
1.學習在手臂上大膽地進行美術創作。
2.能在音樂伴奏下即興表演,培養美的感受力、想像力和表現力。
準備:
1.天鵝、斑馬、長頸鹿、孔雀等長脖子動物圖片若干。
2.音樂磁帶《藍色多瑙河》《卡門序曲》。
3.供幼兒表演用的森林背景(規格為1x 3米)。
4.布團、油畫筆、各種廣告顏料。
過程:
1.討論活動
①表演者將天鵝、斑馬頭部畫在手臂上,隨音樂在森林背景前表演,引導幼兒說說這些是什么動物。
②引導幼兒觀察表演者的手臂、手指,知道根據手臂、手指的特征可以進行有趣的美術創作活動。
③引導幼兒大膽想像,并借助手臂和手指動作,自由探索表現各種動物的方法。
④啟發幼兒討論:可以把什么動物的頭部畫在手臂上為什么?
⑤出示已認識的幾種長脖子動物圖片,加深幼兒對其典型特征的認識。
2.美術創作
①介紹在手臂上進行美術創作的基本方法:先確定要表現的動物,再用布團蘸顏料涂在手臂上,然后畫上眼睛、嘴巴、耳朵和身上的花紋等。
②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意愿大膽表現,盡可能與別人不一樣。
3.音樂表演
①引導幼兒互相欣賞裝飾過的手臂造型。
②欣賞樂曲《藍色多瑙河》《卡門序曲》,組織幼兒討論:聽到優美的旋律你會聯想到什么動物?為什么?聽到熱烈、奔放的旋律你又會聯想到什么?動物?為什么?
③啟發幼兒根據音樂性質進行手臂造型表演,指導幼兒合作進行簡單的排練。
④鼓勵幼兒分組表演,互相欣賞和評價。
延伸活動:
準備精彩的手臂造型表演節目,到其他班級演出。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教師突破了傳統美術活動的框架,利用幼兒身體的一小部分(手臂)來作畫,激發了幼兒創作欲望,使活動內容和繪畫載體巧妙地結合起來。活動中教師給予幼兒充分的活動自由,在活動中幼兒自由選擇作畫內容,自由選擇各種材料運用各種顏料搭配、組合,按自己的意愿作畫,體現出活動環境的自由性。我沒有進行常規的示范演示,而是有目的地出示粘貼成圓桶狀的動物圖案,解決了幼兒如何在手臂上作畫的難點,使幼兒明白在手臂作畫時應轉動著手臂來作畫。我在“教”的過程中只是給予了適當的點撥與啟發,充分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空間,創造性地完成繪畫作品。也許作品不是非常完美,這還需要在今后的活動中多讓幼兒嘗試、練習。
《有趣的圓》教學設計 篇8
一、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在圓上聯想出多種物體,并通過添畫表現出其主要特征,激發幼兒想象力。
2、能主動參與創編(仿編)活動,用連貫的語言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
3、在活動中充分體驗創作的快樂,促進幼兒相互交流,提高合作能力。
二、活動準備
1、畫有圓形的紙若干張。
2、幼兒人手一盒油畫棒、一支勾線筆、剪刀、膠水。
3、畫有天空和草地的背景圖若干張。
三、活動流程。
圓的初步想象――師生嘗試創編――幼兒添畫創編――鼓勵合作交流。
四、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對圓進行初步想象。
(1)師出示畫有圓形的紙,引導幼兒想象。
(2)教師根據幼兒的答案,選擇2-3種進行添畫。
2、師生嘗試用兒歌的形式,對添畫作品進行創編。
(1)將畫有圓形的紙與添畫成的作品相比較,運用問答形式嘗試創編。
(2)展示添畫作品,師生共同把編好的兒歌朗誦1-2遍。
(3)共同尋找所創編兒歌的句子特點。
3、幼兒自由發揮想象,動手添畫,并進行創編(仿編)。
(1)教師巡回指導,鼓勵幼兒大膽想象作畫、創編。
(2)請個別幼兒上臺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兒歌,并串在一起集體朗誦。
4、提供背景圖,以幼兒自由結伴的形式進行合作,互相交流。
五、活動延伸
1、《有趣的圓》續編故事
2、投放畫有圓形的紙于語言角或美術角內,讓幼兒在區角活動時繼續添畫創編。
《有趣的圓》教學設計 篇9
一、活動目標:
1、發展目測力、判斷力。
2、在與圓形的比較中學正確感知橢圓形。
3、能根據其特征在許多圖形中找出橢圓形。
活動內容:
有趣的橢圓形。
二、活動準備:
1、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卡片一套 。
2、課件一個(秋姑娘送禮物的畫面)。
3、圓形、橢圓形卡片人手一套。
4、操作紙、油畫棒。
5、實物:盒子、碟子、樹葉、蘋果、檸檬、雞蛋、籃子等 。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
復習已經認識的圖形。
師:“看,誰來了?”(出示秋姑娘送禮物的畫面)。
幼:“秋姑娘。”
師:“秋天來了,秋姑娘給我們送來了許多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么禮物? 幼:“有餅干。”
師:“這些餅干是什么形狀的?
幼:“這是三角形的草莓味餅干。”
幼:“有正方形的蘋果味餅干。”
幼:“還有長方形的香蕉味餅干。”
幼:“還有圓圓的香橙味餅干。”
評析:通過秋姑娘送禮物,讓幼兒復習已經認識的圖形,為學習認識橢圓形做好知識準備。
(二)、認識橢圓形。
師:請小朋友拿出手中的兩張卡片(圓形和橢圓形),找一找哪個是長長的圓、扁
扁的圓?
幼:這個比圓形長的圓是橢圓形。
師:我們把這個長長、扁扁的圓 評析:叫做橢圓形。
評析: 幼兒 根據老師提示,能把圓形和橢圓形進行比較,找出 長長、扁扁的'圓。
(三)、比較圓形和橢圓形
(1)比較相同點。請幼兒摸圓形和橢圓形的邊緣,引導其觀察發現相同點:都是沒有角的。
(2)區別不同點。把圓形、橢圓形中心重疊放置,讓幼兒進行比較觀察,然后請幼兒將自己的兩個圖形從中心上、下、左、右對折打開,每張紙上出現“十”折印,分別說圓形、橢圓形的四道折印各有什么不同?
析: 幼兒通過操作和探索,主動地學習找出圓形和橢圓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給他們營造了一個寬松、愉快的心理氣氛,為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創造了條件。
(四)、找橢圓形。
出示盒子、碟子、樹葉、蘋果、檸檬、雞蛋、籃子、哈密瓜等。
師:調皮的橢圓形要和我們捉迷藏,我們一起找一找哪些東西象橢圓形? 幼:雞蛋象橢圓形。
幼:盒子的面是橢圓形。
幼:樹葉是橢圓形的。
幼:籃子的底面是橢圓形。
幼:哈密瓜象橢圓形。
幼:碟子也是橢圓形的。
評析:橢圓形的。通過出示實物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而且讓幼兒在寬松的氛圍里自由地和同伴交流,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增強了其大膽發言的信心。
四、給橢圓形寶寶涂色。
指導幼兒在幾何圖形組成的畫中找出橢圓形,并給橢圓形涂上顏色。
評析:幼兒的操作興趣高漲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在探索中獲得了學習經驗。
區角活動:
在科學角里投放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橢圓形,讓幼兒用圖形組合成各種物體。